武當山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重新導向自 太和山)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華山 恆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當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終南山 閤皂山
齊雲山 嶗山 龍虎山 廬山
羅浮山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嶽,位於湖北丹江口市境內。它西接秦嶺山脈,南臨大神農架,綿亙八百餘里,包絡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山中宮觀宏偉,香火旺盛,為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

武當山道教的歷史十分悠久,據記載,晉代有謝允、尹軌,南朝有劉虯,唐代有姚簡,相繼入山修道。至唐代,山上建有五龍祠、太乙觀、延昌觀等廟宇。宋元兩代皇室皆崇信北方真武神,故以真武信仰為主的武當道教在此兩朝間逐漸興盛。五代宋初著名道士陳摶即曾隱居武當山九室岩,辟穀煉氣二十餘年。明初,又有著名道士張三丰隱居此山。當時,武當山宮觀悉毀於兵火,張三丰對人說:「此山異日必大興。」果然,到了燕王朱棣以北方藩王起兵,奪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後,聲稱其「靖難」之役曾得真武神相助,於是在真武道場武當山大規模地興建宮觀。成祖遣隆平侯張信等率二十多萬軍夫工匠,以十二年功夫,在武當山上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此外還修建了三十九座橋、十二座亭子以及從山麓到金頂的70餘公里的登山神道。當時的武當山擁有全國最宏偉的宮觀建築,最龐大的教團組織,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山」。如今五百多年過去了,武當山建築毀壞不少,只剩紫霄、太和、金殿、南岩、遇真、玉虛等六宮,復真、元和二觀以及磨針井、玄嶽門等建築。

武當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主要宮觀

紫霄宮

武當山現存宮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它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殿宇共分四進,依次為龍虎殿、十方堂、紫霄殿和父母殿。龍虎殿內供奉青龍、白虎泥塑神將。十方堂內供奉靈官像。紫霄殿為紫霄宮的正殿,殿內神龕中供奉明代御製銅鑄鎏金真武神像,為真武老、中、青年齡和文、武裝束的塑像。殿的左右兩廂還供奉著28尊不同規格的真武神像。殿中有一對「鐵樹開花」燈,上飾龍鳳、孔雀、花葉,為國內僅有,已被定為國寶。父母殿內供奉著真武大帝的父母,即淨樂國王明真大帝和善勝皇后。

太和宮

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當時共建殿堂78間,至嘉靖年間又擴大到520間。如今僅存正殿、朝拜殿、鐘鼓樓、銅殿等。正殿即太和殿,殿內供奉真武大帝銅像。

金殿

位於天柱峰絕頂,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該殿及殿內神像、香案、供器,是在北京鑄造好後運到武當山的,總重量約90噸。金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為銅鑄鎏金仿木結構。殿內正中寶座上供奉著真武大帝銅鑄鎏金像,高1.8米,重10噸左右。神案下有龜蛇二將,蛇繞龜腹,翹首相望。

參考資料

  1.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206至212頁。
  2. 王光德:《武當山與道教》,載《中國道教》1988年第2期,第11至12頁。
  3. 王光德、楊立志:《武當道教史略》,華文出版社1993年出版。
  4. 顧軍、朱耀庭:《長生久視的勝境:古代仙山道觀》(瀋陽: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45至52頁。
世界遺產名錄中的道教聖地
複合遺產 泰山(1987年) 武夷山(1999年)
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年) 廬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 青城山與都江堰(2000年)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包括中嶽廟.2010年)
自然遺產 三清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 中國丹霞(包括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