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雲山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華山 恆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當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終南山 閤皂山
齊雲山 嶗山 龍虎山 廬山
羅浮山

齊雲山,古稱白嶽,位於安徽省休寧縣以西15公里的岩前鎮附近。

齊雲山曾名列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早在唐朝乾元年間(758-760年),即有道士龔棲霞雲遊至齊雲山,隱居於天門岩。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年),方士餘道元建佑聖真武祠於齊雲岩。迨至明朝,齊雲山道教活動日趨興盛。山中道士常往武當山訪師求學,以致齊雲山宮觀建築、道規道制,多仿效武當。正德十五年(1515年)齊雲山道士汪泰元仿武當山建玉虛宮於紫霄崖,建靜樂宮於桃花澗;其門徒方瓊真繼師志建榔梅庵,並往武當山取榔梅植之。武當山號「太和」,齊雲山則號「中和」,故古人稱齊雲山為「江南小武當」。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龍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頨奏令道眾赴齊雲山為皇帝建醮祈嗣,果獲靈驗,皇帝賜建玄天太素宮於齊雲岩。嘉靖、萬歷兩朝,龍虎山嗣漢天師祖孫三代先後留駐齊雲山建壇設醮,道教正一派開始在齊雲山發展勢力,遂形成了武當山全真派與龍虎山正一派並存的格局。

明末,齊雲山道場漸衰,清乾隆年間曾一度有中興氣象,但咸豐、同治年間,連年兵禍,香火凋零,殿堂亭閣、登山石階又因常年失修而相繼傾坍湮沒。目前齊雲山道教協會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正在籌措資金,重修部分宮觀。

齊雲山上有著名的月華街。街上是古樸端莊的徽派民居,一些道觀院房依山勢巧布其中。街上的宮觀以玄天太素宮最為雄偉。該宮坐南朝北,背倚玉屏、東鐘、西鼓三峰,前為孤峰卓立、清秀挺拔的香爐峰,儼然天設地成的鐘、鼓、香爐,天然造就的風水寶地。

齊雲山擁有大量的碑刻和摩崖石刻,歷史上曾多達一千四百餘處。由於長年風雨侵蝕,加上人為破壞,至今僅存四百六十二處。年代較早的是北宋大觀、南宋紹熙年間的石刻,明清的約佔總數的百分之八十。這些碑刻和摩崖石刻,真、行、草、隸、篆俱全,風格各異,具有極高的書法鑒賞價值。其中尤以摩崖題字中的「天開神秀」、「奇峰獨拔」、「亙古奇觀」等氣勢宏偉,令人嘆為觀止。

齊雲山以其獨特的魅力,與黃山、九華山相互輝映,成為皖南旅遊景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參考資料

  1. 安徽省休寧縣旅遊局編:《齊雲山》,黃山書社1987年出版。
  2. 金永明:《齊雲山遊記》,載《中國道教》1999年第4期,第44至45頁。
  3. 楊澤善:《江南小武當──齊雲山》,載《中國道教》1997年第3期,第55至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