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華山 恆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當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終南山 閤皂山
齊雲山 嶗山 龍虎山 廬山
羅浮山

恆山又名常山,位於山西北部和河北西北部的塞上地區,為五嶽中的北嶽。主峰玄嶽峰(又名天峰嶺),海拔2017米,高度為五嶽之冠。道教稱恆山為三十六洞天的第五洞天,名總玄洞天。

現存恆山道教資料很少,難以詳述。相傳漢代的茅盈曾入恆山修道。至唐代,著名道士張果(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曾長期隱居恆山。至今恆山上有一嶺名曰果老嶺。宋元時,有杜志寥、孫道微、趙道詳、彭正忠等道士曾任恆山各宮觀提點。明清以降,恆山道教逐漸衰落無聞。

古代對北嶽的祭祀,從漢至明,一直在河北曲陽縣,所以曲陽至今還保存著規模宏大的北嶽廟。至清代祀北嶽,始改在山西渾源縣,並大規模地建造恆山廟宇。

恆山上較早的宮觀為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年)修建的北嶽廟。此廟歷史上屢經毀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改為寢宮。大殿內供奉北嶽大帝及其夫人。

從寢宮出來,路上有白雲堂,又名接官亭,為歷代官吏登山食宿處所。在白雲堂的東側有玄井亭。玄井亭西有十王殿、馬神殿和牌樓,北面有紫微閣。在紫微閣北面的石崖上有三茅窟,相傳為三茅真君得道處。

從馬神殿向上便是純陽宮,內奉呂純陽仙師。再向上便是九天宮,正殿內塑有九天玄女神像。其北有凌雲閣、斗母閣,南有山神廟、瘡神廟,東有太乙廟等。

恆山的主廟為恆宗殿,位於恆宗峰半腰的峭壁下。恆宗殿又稱貞元殿、元靈殿,俗稱朝殿。該殿創建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殿內供奉北嶽大帝金身像。殿內外懸有眾多匾額;殿前有元代鐵鑄雲牌一面,殿外有石碑數十通,為研究北嶽道教歷史之重要史料。

恆宗殿西北高處的崖壁名會仙崖,在會仙崖的半山腰,有一個凹進崖間的平台,台上建有會仙府。會仙府又名集仙洞,內塑八洞神仙集會像,栩栩如生。仙殿旁還建有玉皇閣和御碑亭。東西兩側崖上布滿了歷代名人讚頌恆山雄姿的摩崖刻石。會仙府是恆山最高處的建築,置身仙台,腳下雲嵐飄飄,頭頂松風陣陣,四周雲峰隱現,令人留連忘返。

參考資料

  1.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160至162頁。
  2. 王宜峨、郭鑄:《北嶽恒山參訪記》,載《中國道教》1995年第3期,第52至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