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華山 恆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當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終南山 閤皂山
齊雲山 嶗山 龍虎山 廬山
羅浮山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的西北部,縱貫閩贛邊界,是我國著名旅遊勝地之一。道教列其為洞天福地中的第十六洞天 ── 升真元化之天。武夷山紅岩挺秀,碧水涵幽,素有「奇秀甲東南」之譽。有古詩概括武夷風景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三三秀水」即九曲溪;「六六奇峰」即大王峰、玉女峰、接筍峰、天遊峰等三十六峰。

武夷山神為武夷君。《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曾遣使來山,用乾魚祭祀武夷君。據說武夷山是地仙之宅,各路地仙修煉得功成德備,將入天上仙班之前,均要會聚武夷山中,經一番考核後,脫胎換骨再進入仙班。因此,武夷君被認為是統轄地仙的神靈。傳說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會同皇太姥、魏王子騫,於幔亭峰上設宴,會見鄉人二千餘眾。南宋白玉蟾曾寫詩讚嘆其事。

唐天寶七年(748年),朝廷在武夷山建天寶殿,專祀武夷君。南唐保大元年(943年),元宗之弟李良佐「辭榮入道」,入武夷山修煉。元宗敕有司將天寶殿移建,名曰「會仙觀」。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以擴建,改名為「沖佑觀」。元泰定五年(1328年)敕改此觀為「沖佑萬年宮」。明代又改稱「沖元觀」。由於該宮觀是武夷山最大的道觀,又主祀武夷君,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武夷宮」。

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曾隱居武夷山,並住持止止庵。止止庵在武夷山九曲溪一曲水光石後,今僅存遺址。

歷史上武夷山道教宮觀有九十九觀之說,現在只有桃源洞尚為道觀。

桃源洞,原名小桃源,石崖相倚成門,極為幽深。內平曠,有田一二十畝。四面環山,若置身於內,回視無門,故人們疑為世外桃源,因得名曰「小桃源」。洞內建有三清殿、三皇元君殿、真武殿等殿宇。目前有三五道友駐修於此。

武夷山林木蔥鬱,山水清秀,實為人間之福地,也正是道士們養生修煉的佳境。

參考資料

  1. 員信常:《道教第十六洞天──武夷山》,載《中國道教》1989年第3期,第50至52頁。
  2. 袁志鴻:《武夷洞天》,載《中國道教》1997年第1期,第57至60頁。
世界遺產名錄中的道教聖地
複合遺產 泰山(1987年) 武夷山(1999年)
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年) 廬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 青城山與都江堰(2000年)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包括中嶽廟.2010年)
自然遺產 三清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 中國丹霞(包括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