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華山 恆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當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終南山 閤皂山
齊雲山 嶗山 龍虎山 廬山
羅浮山

羅浮山位於廣東博羅縣西北的東江之濱,縱橫廣袤250公里。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羅浮山為第七洞天 ── 朱明耀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 泉源福地。據《羅浮山志》,羅浮山乃羅山、浮山二者之合稱。傳說浮山是蓬萊仙島的一個別島,隨風浪從東海飄浮到南海,附於羅山,因此取名羅浮山。

羅浮山在很早以前就被認為是神仙的洞府,南海的「蓬萊」,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吸引著歷代文人雅士前來遊覽或棲隱。東晉時,著名道士葛洪曾在羅浮山燒煉丹砂。葛洪棲止羅浮山時,建有四庵,後經擴建為宮觀,即南庵都虛觀(後改名沖虛觀),西庵黃龍觀,東庵九天觀,北庵酥醪觀。至隋唐,蘇元朗、軒轅集等著名道士先後隱居於此,羅浮山道教有較大發展。宋元又有陳楠白玉蟾、鄒葆光等著名道士隱居羅浮山修道。明清時,羅浮山道教仍較興盛。清代有龍門派一個支系傳法於羅浮山酥醪觀。光緒時,酥醪觀主陳教友著有《長春道教源流》,為研究龍門派傳承歷史的重要著作。

羅浮山舊有九觀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說,明清之後,許多已經廢圮,現尚存五觀五寺。道教五觀,即沖虛觀、酥醪觀、九天觀、白鶴觀、黃龍觀。其中沖虛觀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羅浮山上有許多葛洪的遺物,如葛洪煉丹時取水用的「長生井」、煉丹用的丹灶、洗藥用的洗藥池等。山上的朱明洞相傳是葛洪修道成仙的地方。朱明洞座落在羅浮山下的深谷叢林中,那裡萬籟俱寂,只有小溪流水,淙淙作響,幽靜雅致,儼然仙境。

山上還有一「遺履軒」,相傳是葛洪與其師鮑靚常常徹夜談經的地方。一天,兩人談到天將拂曉的時候,忽然雙燕朝他們飛來,但當他們將雙燕網得以後,才發現不是燕,乃是一雙靴子。以後便傳說是神仙遺履於此,軒由此而得名。在遺履軒之上,有一石板,長約五尺,闊半尺,高一尺,背倚巨石,恰如榻,周圍布滿林蔭。據說古代曾有一仙人曾在此靜臥,故名「仙人臥榻」。

來到羅浮山飽覽洞天奇景,真使人有超塵脫俗之感。

參考資料

  1.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213至217頁。
  2. 《中國道教》編輯部編:《洞天勝境》(北京:中國道教協會,1987年),第98至1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