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生平

元明道士。名全一,一名君寶,號三丰。約活動於元延祐(1314-1320年)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間。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

傳說

張三丰以其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傳說他「姿態魁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讀書經目不忘,有學識,能詩書。灑脫不羈,頗具神仙風度。其身世出處,頗多傳說,「或言三丰金時人」。傳說宋末,時亂,宋徽宗召之,三丰曾單拳擊殺賊百人。亦傳其能辟穀神行,死而復生。一生不慕榮利,遁世清修。據其自述,他曾任縣令,後棄官出家為全真道士。曾於終南山遇火龍真人傳以丹訣。遊武當山,與其徒在該山「去荊榛、群瓦礫」,創草廬以修道。預言「此山異日必大興」,囑其弟子「善守香火」。不久離開武當山,雲遊至四川,在青城山鶴鳴山訪真攬勝。首創太極拳注以為修道健身之用,今日大行於世。

「隱仙」

張三丰一生漫遊天下,行蹤莫測,以「隱」名著,號稱「隱仙」。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派張宇初到處尋訪他,竟毫無蹤影。明成祖永樂年間數次遣使尋訪,亦未得見,遂大修武當山宮觀,使三丰「異日必大興」的預言應驗。明英宗天順三年(1459年)封為「通微顯化真人」。憲宗於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封其為「韜光尚志真仙」。天啟三年(1623年)熹宗稱三丰降壇顯靈,封其為「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明代諸帝的慕求與褒封,道門的神化,使張三丰的神仙傳說歷久不衰,托稱曾遇張三丰傳道之說直到清代仍時有所聞。

思想和著述

張三丰的思想具有元明時代道教思想的普遍特徵,即高倡三教同源一致。他認為儒、釋、道三教雖創始人不同,但都「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因此,「牟尼、孔、老皆名曰道」。他在《大道論》中說:「儒也者行道濟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覺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也。」他主張修道就是修「陰、陽、性命」之道,「三教聖人皆本此道而立其教也。」他主張「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其著作較多,清人李西月編有《張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輯要》。

參考資料

  1. 《明史》卷299《張三丰傳》
  2. 《中國道教史》第三卷
  3. 《中國道教》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