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洞天福地}} 羅浮山位於廣東博羅縣西北的東江之濱,縱橫廣袤250公里。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羅浮山為第七洞天 ── 朱明耀真洞天,第...)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羅浮山位於廣東博羅縣西北的東江之濱,縱橫廣袤250公里。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羅浮山為第七洞天 ── 朱明耀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 泉源福地。據《羅浮山志》,羅浮山乃羅山、浮山二者之合稱。傳說浮山是蓬萊仙島的一個別島,隨風浪從東海飄浮到南海,附於羅山,因此取名羅浮山。
 
 羅浮山位於廣東博羅縣西北的東江之濱,縱橫廣袤250公里。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羅浮山為第七洞天 ── 朱明耀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 泉源福地。據《羅浮山志》,羅浮山乃羅山、浮山二者之合稱。傳說浮山是蓬萊仙島的一個別島,隨風浪從東海飄浮到南海,附於羅山,因此取名羅浮山。
  
 羅浮山在很早以前就被認為是神仙的洞府,南海的「蓬萊」,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吸引著歷代文人雅士前來遊覽或棲隱。東晉時,著名道士[[葛洪]]曾在羅浮山燒煉丹砂。葛洪棲止羅浮山時,建有四庵,後經擴建為宮觀,即南庵都虛觀(後改名沖虛觀),西庵[[黃龍觀]],東庵九天觀,北庵[[酥醪觀]]。至隋唐,蘇元朗、軒轅集等著名道士先後隱居於此,羅浮山道教有較大發展。宋元又有[[陳楠]]、[[白玉蟾]]、鄒葆光等著名道士隱居羅浮山修道。明清時,羅浮山道教仍較興盛。清代有龍門派一個支系傳法於羅浮山酥醪觀。光緒時,酥醪觀主陳教友著有《長春道教源流》,為研究龍門派傳承歷史的重要著作。
+
 羅浮山在很早以前就被認為是神仙的洞府,南海的「蓬萊」,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吸引著歷代文人雅士前來遊覽或棲隱。東晉時,著名道士[[葛洪]]曾在羅浮山燒煉丹砂。葛洪棲止羅浮山時,建有四庵,後經擴建為宮觀,即南庵都虛觀(後改名沖虛觀),西庵[[黃龍觀]],東庵九天觀,北庵[[酥醪觀]]。至隋唐,蘇元朗、軒轅集等著名道士先後隱居於此,羅浮山道教有較大發展。宋元又有[[陳楠]]、[[白玉蟾]]、鄒葆光等著名道士隱居羅浮山修道。明清時,羅浮山道教仍較興盛。清代有龍門派一個支系傳法於羅浮山酥醪觀。光緒時,酥醪觀主陳教友著有《[[ 長春道教源流]] 》,為研究龍門派傳承歷史的重要著作。
  
 
 羅浮山舊有九觀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說,明清之後,許多已經廢圮,現尚存五觀五寺。道教五觀,即沖虛觀、酥醪觀、九天觀、白鶴觀、黃龍觀。其中沖虛觀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羅浮山舊有九觀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說,明清之後,許多已經廢圮,現尚存五觀五寺。道教五觀,即沖虛觀、酥醪觀、九天觀、白鶴觀、黃龍觀。其中沖虛觀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第17行: 第17行:
 
#《中國道教》編輯部編:《洞天勝境》(北京:中國道教協會,1987年),第98至101頁。
 
#《中國道教》編輯部編:《洞天勝境》(北京:中國道教協會,1987年),第98至101頁。
  
[[Category: 洞天福地]][[Category: 廣東]]
+
[[Category: 廣東宮觀]]
 +
[[en:Mt. Luofu]]

2010年1月13日 (三) 14:02的最新版本


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当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终南山 阁皂山
齐云山 崂山 龙虎山 庐山
罗浮山

罗浮山位于广东博罗县西北的东江之滨,纵横广袤250公里。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罗浮山为第七洞天 ── 朱明耀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 泉源福地。据《罗浮山志》,罗浮山乃罗山、浮山二者之合称。传说浮山是蓬莱仙岛的一个别岛,随风浪从东海飘浮到南海,附于罗山,因此取名罗浮山。

罗浮山在很早以前就被认为是神仙的洞府,南海的“蓬莱”,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吸引著历代文人雅士前来游览或栖隐。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曾在罗浮山烧炼丹砂。葛洪栖止罗浮山时,建有四庵,后经扩建为宫观,即南庵都虚观(后改名冲虚观),西庵黄龙观,东庵九天观,北庵酥醪观。至隋唐,苏元朗、轩辕集等著名道士先后隐居于此,罗浮山道教有较大发展。宋元又有陈楠白玉蟾、邹葆光等著名道士隐居罗浮山修道。明清时,罗浮山道教仍较兴盛。清代有龙门派一个支系传法于罗浮山酥醪观。光绪时,酥醪观主陈教友著有《长春道教源流》,为研究龙门派传承历史的重要著作。

罗浮山旧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说,明清之后,许多已经废圮,现尚存五观五寺。道教五观,即冲虚观、酥醪观、九天观、白鹤观、黄龙观。其中冲虚观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罗浮山上有许多葛洪的遗物,如葛洪炼丹时取水用的“长生井”、炼丹用的丹灶、洗药用的洗药池等。山上的朱明洞相传是葛洪修道成仙的地方。朱明洞座落在罗浮山下的深谷丛林中,那里万籁俱寂,只有小溪流水,淙淙作响,幽静雅致,俨然仙境。

山上还有一“遗履轩”,相传是葛洪与其师鲍靓常常彻夜谈经的地方。一天,两人谈到天将拂晓的时候,忽然双燕朝他们飞来,但当他们将双燕网得以后,才发现不是燕,乃是一双靴子。以后便传说是神仙遗履于此,轩由此而得名。在遗履轩之上,有一石板,长约五尺,阔半尺,高一尺,背倚巨石,恰如榻,周围布满林荫。据说古代曾有一仙人曾在此静卧,故名“仙人卧榻”。

来到罗浮山饱览洞天奇景,真使人有超尘脱俗之感。

参考资料

  1.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213至217页。
  2. 《中国道教》编辑部编:《洞天胜境》(北京:中国道教协会,1987年),第98至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