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壇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齋醮科儀
修持
早晚功課 煉氣
雲遊參訪 齋戒
戒律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宮觀清規
符籙法術
神咒 掐訣 步罡
變化之術 祈福禳災 考召
驅邪 治病 送瘟 術數
儀式
三籙齋名 羅天大醮 破獄燈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 煉度儀
關燈散花科儀 進表科儀
壇場設置
齋壇 醮壇 戒壇 萬法宗壇
道冠服飾
法器
木魚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劍 雲鐺
麈尾 鐃鈸
壇場執事
高功 都講 監齋
侍香 侍燈 侍經
神誕慶典
迎神出會 香期與廟會

齋壇是道教在舉行較大型的道場時,為行儀的法師和道士專門設立的祭壇。道士的科儀都在齋壇上進行。它和供一般道教徒燒香、奉獻、叩頭的祭壇不同。

由來

早期道教的儀禮比較簡單,並無專設的齋壇。據文獻記載,只是在治靖之外,露天設立一方形的土台,上置香爐,祭酒和山居道士在土台上行祭禮,一般信眾則在土台下行禮。南北朝時期,道教儀禮有較大的發展。據劉宋高道陸修靜的《洞玄靈寶五感文》稱,金籙齋和黃籙齋都要設壇,壇有多重。唐宋以後,道教儀禮更趨繁復,壇場設置亦趨繁華。元明之後,由於道教醮儀逐漸代替了齋儀,因此在壇場設置中,齋壇亦為醮壇所取代。

設置

據《洞玄靈寶五感文》稱,南北朝時的金籙齋壇為露天玄壇,廣三丈。壇立重壇,廣二丈,圍欄,上下設十門。重壇中央安一長燈,長九尺,上安九燈。圍壇四周安色燈三十六,壇外可燃千百燈。黃籙齋設壇與金籙齋壇相同,但圍壇之燈的數量有異。壇分兩層,取法天象地之義。

唐宋時期,道教齋醮科儀有很大的發展。據南宋時成書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稱,齋壇為方形,其制有三層。內壇高三尺,方廣一丈八尺,上安纂二十枚;中壇高一尺五寸,方廣三丈,上安纂二十四枚;外壇以平地為之,方廣四丈,安纂二十八枚。三壇之外還要安花柱。壇分三層,取示天地人三才之理。

明代周思德所纂《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又稱,設壇之方向須端正,「坐北面南,如宮觀屋宇坐向不同,當以方位東西南北定壇之坐向,或背或偏,郤所不拘,切在遷就坐向端正」。壇內左右北三壁懸掛三界眾真聖像,壇內香花燈燭供養。壇外另設左右六幕。清代以來,道教齋壇逐漸為醮儀所代,另外,也由於社會動盪,舉行類似道書記載的大型齋醮法會的機會也不多,因此當今道教宮觀中齋壇已不多見。

參考資料

  1. 《洞玄靈寶五感文》
  2.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3. 《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