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散花科儀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齋醮科儀
修持
早晚功課 煉氣
雲遊參訪 齋戒
戒律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宮觀清規
符籙法術
神咒 掐訣 步罡
變化之術 祈福禳災 考召
驅邪 治病 送瘟 術數
儀式
三籙齋名 羅天大醮 破獄燈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 煉度儀
關燈散花科儀 進表科儀
壇場設置
齋壇 醮壇 戒壇 萬法宗壇
道冠服飾
法器
木魚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劍 雲鐺
麈尾 鐃鈸
壇場執事
高功 都講 監齋
侍香 侍燈 侍經
神誕慶典
迎神出會 香期與廟會

形成

關燈散花科儀是香港道教的著名科儀。全儀由「五方關燈科」和「散花科」等兩部分所組成。關燈之「關」,是關告、關報之意,關燈就是「關讚神燈,照開冥路,召取亡魂來承恩果」。五方指的是東南西北和中央。五方關燈,「修齋懺悔,燃點神燈,上映諸天,下通九地」,以神燈燭破幽冥東方風雷、南方火翳、西方金剛、北方溟冷、中央普掠等地獄,「資薦亡者早超生,隨願往生神仙界」。五方關燈科自唐五代的五方禮燈儀中變化形成,齋法簡練古樸。「散花」原是道教齋醮儀禮中的一種形式,即在行儀中道士想像神仙鑾駕邊行進,邊誦唱,邊散花。

道教的散花雖然源自佛教的鮮花供養,但並不拋撒鮮花,而只是誦唱。香港道教的散花科則是以讚頌香花、感嘆人生來解除冤結、拔度亡靈的黃籙類科儀。據香港前輩道長介紹,散花科約形成於清代末年的廣東農村,因此,全儀文字通俗而有文采。行儀時,唱讚多用廣東地區流傳的古典或民間音樂小調,適合農村道教徒的欣賞習慣。關燈散花科儀自清代以後一直受到廣東和香港地區民眾的喜愛,廣泛傳播,經久不衰。

內容

五方關燈科的內容較為簡單,即:主舉,請聖,啟奏,上疏,關讚,東南西北和中央五獄,伏願,引領亡魂出鬼門關。散花科,在行儀桌上要陳列香花燈水果等五供,以及花、米和古錢九枚組成的盤子。法師和眾執事班首自始至終坐在儀桌旁邊誦唱經文,並在誦唱中散花、散錢和撒米等等。散花科的經文包含有「返魂香讚」,「太乙讚」,「四頌花」,「萬事休」,「嘆人生」,「嘆四季」,「散奇花」和「解冤結」等大段唱詞,文詞優美。例如,「四頌花」中有句稱「君不見,好年華,時來枝上好開花。可憐風雨經過後,處處游人嘆落花」;「萬事休」中有句稱「勞心勞力為誰謀,父母妻兒轉眼休。縱得脫青更換紫,也須白了少年頭。一旦無常萬事休」;「嘆人生」中有句稱「色相果然空,花殘今又紅。笑語夢魂中,嘆人生不再逢」;「嘆四季」中有句稱「秋來籬菊綻金黃,風送花香月滿廊。三徑蕭條誰送酒,教人寧不倍凄涼」;「散奇花」中有句稱「散一朵,菊花新,愁眉不展對芳辰。蚨蝶紛紛花下過,不見花前月下人」。「解冤結」則是全儀的核心,詞稱「解結解結解冤結,惟願亡靈罪消滅。今生前世有冤仇,隨此經功盡斷絕」。關燈散花科儀以感嘆人生無常、人生苦難和生離死別作為主要思想,宣揚「人生世事與花同,死生開謝雨和風。一自春風收拾去,生寄死歸也是空」的人生哲學。由於科儀採用通俗優美的文字以及道教徒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所以關燈散花科儀長期以來始終保持著對廣東和香港地區道教徒的吸引力和藝術感染力。

鬼神得食,水火煉度,如不受戒,終不成就,決不遷升。加持行法,務必深潛靜定,心定通冥。神全濟鬼,心真物妙,心偽物壞,此感彼應,如影隨形更以道德為首,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神而明之,慎之慎之。

參考資料

  1. 《中國道教》(四卷本,第三卷)
  2. 《中國人の宗教儀禮》(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