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雜誌)”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8个中间版本)
第268行: 第268行:
 
===第八期===
 
===第八期===
 
'''彩頁'''
 
'''彩頁'''
*一九九九年臺北指南宮羅天大醮
+
*一九九九年臺北指南宮[[ 羅天大醮]]
 
'''道教哲學答問'''
 
'''道教哲學答問'''
 
*李剛:道教哲學的歷史分期及其演變的大體線索怎樣? 
 
*李剛:道教哲學的歷史分期及其演變的大體線索怎樣? 
第311行: 第311行:
 
'''朝山訪道'''
 
'''朝山訪道'''
 
*金風:話說武當金殿
 
*金風:話說武當金殿
*郭武:武夷山行紀
+
*[[ 郭武]] :武夷山行紀
 
'''道教與文化名人'''
 
'''道教與文化名人'''
 
*編輯室:專訪[[施舟人]]教授
 
*編輯室:專訪[[施舟人]]教授
* [[ 郭武]] :悼念兩位熱心扶持道教學術發展的長者
+
*郭武:悼念兩位熱心扶持道教學術發展的長者
 
*侯杰:一代宗師:陳國符
 
*侯杰:一代宗師:陳國符
 
'''道教與文學'''
 
'''道教與文學'''
第504行: 第504行:
 
===第十四期===
 
===第十四期===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蕭登福:道家即道教——論道家、道教方術相涵為一的先秦道家及道家人物
+
*[[ 蕭登福]] :道家即道教——論道家、道教方術相涵為一的先秦道家及道家人物
 
*蔡宏:老莊道論思想探索
 
*蔡宏:老莊道論思想探索
 
*呂錫琛:[[李道純]]的心性修煉思想
 
*呂錫琛:[[李道純]]的心性修煉思想
第510行: 第510行:
 
*周複光:周行與聚散——大道的雙重運動
 
*周複光:周行與聚散——大道的雙重運動
 
'''道教倫理'''
 
'''道教倫理'''
*[[ 蕭登福]] :初期道教善惡報應論
+
*蕭登福:初期道教善惡報應論
 
'''道法科儀'''
 
'''道法科儀'''
 
*[[劉仲宇]]:[[扶乩]]與道書創作
 
*[[劉仲宇]]:[[扶乩]]與道書創作
第533行: 第533行:
 
*李維武、尹旦萍:道教與土家:文化流變的獨特風景——評鄧紅蕾著《[[道教與土家族文化]]》
 
*李維武、尹旦萍:道教與土家:文化流變的獨特風景——評鄧紅蕾著《[[道教與土家族文化]]》
 
<br>
 
<br>
===第三十期===
+
===第十五期===
 +
'''道教論壇'''
 +
*胡孚琛:二十一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略(上)——中國道家文化的綜合創新
 +
*傅淑敏:論《[[老子]]》的德與道
 +
*白才儒:「哲學突破」與《[[莊子]]》的生態認知模式
 +
'''道教哲學'''
 +
*楊福泉:「法自然」懸解
 +
'''道教神仙'''
 +
*陳靜:求仙與成仙——從《說文》的仙字看神仙的位格
 +
*胡小柳:從人到神的另一種飛昇
 +
'''道教科儀'''
 +
*葉長清:「敕水文」之異同及其源流
 +
'''煉丹與養生'''
 +
*容志毅:煉丹術中的精氣濃縮與時空收縮 ── 以《[[黃帝九鼎神丹經]]》為例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道教與教育'''
 +
*侯會明:老子的教化思想
 +
'''道教與心理學'''
 +
*曾維加:心理意象在道教傳播中的作用
 +
'''道教與女性'''
 +
*陳雲:《仙姑寶卷》研究——關於倫理、信仰及女性的自我實現
 +
'''朝山訪道'''
 +
*[[郭武]]:[[雞足山]]行
 +
'''圖書評介'''
 +
*周錫山:新道家的奠基之作——簡評沈善增《還吾莊子》的卓特成就
 +
<br>
 +
===第十六期===
 +
'''特稿'''
 +
*張繼禹:七年甘與苦,結出豐碩果——《[[中華道藏]]》編纂出版工作圓滿完成
 +
'''道教論壇'''
 +
*胡孚琛:二十一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略(下)
 +
*張豐幹:SAR‧偽詐‧《[[道德經]]》
 +
*樊智偉:《[[莊子]]》一書對戰爭的看法
 +
'''道教哲學'''
 +
*鄭滋斌:反者,道之動 ── 《[[老子]]》學說對人生的啟發
 +
'''道教神仙'''
 +
*張豐幹:仙道多途:[[杜光庭]]對成仙之道的看法
 +
'''道法科儀'''
 +
*[[程樂松]]:《[[元辰章醮立成曆]]》中所見的章儀
 +
'''道教養生文化'''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道教與教育'''
 +
*吳清:[[莊子]]「桔槔的故事」別解
 +
'''道教與音樂美學'''
 +
*侯杰、秦方:太平道樂 源遠流長
 +
*宛小平:朱光潛早期美學論著中道家妙語拾掇
 +
'''道教與其他宗教'''
 +
*錢明:道教對[[王陽明]]早年生活的感染
 +
*定智居士:佛教對觀音起源的看法
 +
'''道教與少數民族'''
 +
*李東紅:雲南大理白族地區道教發展概略
 +
*庹修明:貴州道教與儺壇
 +
'''圖書評介'''
 +
*何萍:彝族文化之源與道家思想之根——王天璽《宇宙源流論》
 +
<br>
 +
===第十七期===
 +
'''特稿'''
 +
*李永明:道教世家、學界名家——專訪[[陳耀庭]]教授
 +
'''道教論壇'''
 +
*周複光:流動著的內在生命——試論中醫和內丹學中的經絡
 +
*謝正強:自然恬淡的養生之道——道教醫家[[陶弘景]]養生思想發微
 +
*陳傑:論道教醫學中的疾病與自然
 +
'''道教哲學'''
 +
*鄧立光:《[[道德經]]》第一章道境闡微
 +
'''道教神仙'''
 +
*黃敬安:從《封神演義》看道教成仙思想
 +
'''道法科儀'''
 +
*王風:禹須臾與禹步
 +
'''道教養生文化'''
 +
*周崇林:淺談道教的養生保健方法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道教基本知識'''
 +
*張應超:黃帝與道教
 +
'''道教與政治'''
 +
*周錫山:黃老之道 治國之方
 +
'''道教與文學'''
 +
*張振國:《金瓶梅》裏的道場
 +
*高國藩:朱元璋的詠道詩
 +
'''道教與音樂'''
 +
*楊澤善:忽聞仙樂從空下,恍覺身遊玉帝墀—— 漫話[[武當山]]道教音樂
 +
*[[任宗權]]:麗江納西道樂的形成與發展
 +
'''區域道教'''
 +
*[[張澤洪]]:[[青城山]]仙道源流述略
 +
*趙蕊:民國時期的昆明道教
 +
'''朝山訪道'''
 +
*樊光春:[[張伯端]]與紫陽真人觀
 +
'''圖書評介'''
 +
*滇人:《[[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簡介
 +
<br>
 +
===第十八期===
 +
'''特稿'''
 +
*[[劉仲宇]]:廿一世紀道教徒修養的當務之急在哪裏?——[[閔智亭]]會長訪談錄
 +
'''道教論壇'''
 +
*[[吳亞魁]]:論全真道教徒的皈依——以《[[金蓋心燈]]》為考察重心
 +
*侯杰、秦方:鄭觀應與近代道教芻議
 +
*劉延剛:[[陳攖寧]]仙學思想的現代性
 +
'''道法科儀'''
 +
*容志毅:道教金丹仙藥「丹砂」考釋
 +
*陳焜:有關香港道教的「三元法會」的調查
 +
'''道教養生文化'''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道教與生態'''
 +
*白才儒:道與性——《[[莊子]]》生態宇宙觀的本體根據
 +
'''道教與教育'''
 +
*申國昌:[[張萬福]]的教育思想
 +
'''道教與文學'''
 +
* [[苟波]]:道教「塵世磨難」故事的原型和象徵
 +
*張振國:淺談道教科儀本的文學性
 +
'''道教與其他宗教'''
 +
* [[蕭登福]]:《[[清靜經]]》的修道方法及其與佛教的關係
 +
'''道教與少數民族'''
 +
* [[任宗權]]:納西道樂與雲南少數民族文化
 +
'''圖書評介'''
 +
* [[劉仲宇]]:彩繪全真宗祖圖和《[[明代彩繪全真宗祖圖研究]]》
 +
<br>
 +
===第十九期===
 +
'''特稿'''
 +
*李永明:艱苦創業,鑄就輝煌——專訪道教學泰斗[[卿希泰]]教授
 +
'''道教論壇'''
 +
*蔡宏:從玄學、重玄學到生活道教看現代道教發展的理路
 +
*吳亞魁:從《[[金蓋心燈]]》看江南全真道教的構成
 +
*侯杰、林緒武:梁啟超與先秦道家思想研究
 +
'''教義與教理'''
 +
*宗澤:道教教義的特色
 +
*楊荔薇:道教的慈悲思想
 +
'''神仙與道術'''
 +
*張應超:道教神仙信仰與人們的社會追求
 +
*容志毅:《[[參同契]]》與道教丹藥學說
 +
*于成寶:論《[[鶡冠子]]》的數術之學
 +
'''道教經典'''
 +
*張雪松:《[[性命圭旨]]》成書年代考
 +
'''道教基本知識'''
 +
*伍成泉:道教「師」略釋
 +
'''道教養生文化'''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周崇林:修德與養生
 +
'''道教與環保'''
 +
*樂愛國:道法自然與環境保護
 +
'''道教與經濟'''
 +
*張緒通:老子思想的現代經濟之反省
 +
'''道教與少數民族'''
 +
*李東紅:雲南大理白族地區的道教建築
 +
'''朝山訪道'''
 +
*郁永龍:姑蘇城內城隍廟
 +
'''圖書評介'''
 +
*[[郭武]]:宏觀與微觀並重 國內與國外共用《[[敦煌古寶經與晉唐道教]]》評介
 +
<br>
 +
===第二十期===
 +
'''特稿'''
 +
*胡海牙:道教仙學瑣談
 +
'''道教論壇'''
 +
*吳光:開創「道學」研究的新階段
 +
*蔣堯民:論梁祝文化的根
 +
*[[黃永鋒]]:《[[太平經]]》守一養生思想解析
 +
'''道教經典'''
 +
*沈善增:《[[老子]]》是否偽書——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一)
 +
*王禮賢:《[[道德經]]》——《本草經》的編纂指導
 +
'''道法科儀'''
 +
*劉國梁:道符與生命起源
 +
*張振國:上海正一道進表科儀中的表頭
 +
'''道教倫理'''
 +
*張應超:文昌文化的社會公德教化意義
 +
'''道教音樂'''
 +
*蒲亨強:琳琅振響古韻幽——[[北京白雲觀]]的道樂
 +
'''道教養生文化'''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周崇林:淺談道教的養生保健方法
 +
'''名人與道教'''
 +
*侯杰、姜海龍:林語堂與道教研究
 +
'''道教與現代社會'''
 +
*玄符:淺談道教之適應時代
 +
*周學君:試論道教之發展如何適應當今社會
 +
'''道教與管理學'''
 +
*嚴春友:老莊無為思想的管理學意義
 +
'''道教與其他宗教'''
 +
*胡小柳:略論道教與基督教神人關係之不同
 +
'''朝山訪道'''
 +
*趙世良:陝西紫陽縣真人宮植樹造林記
 +
'''圖書評介'''
 +
*李逢春:拯救上帝的宣言——簡評大衛‧雷‧格裡芬《後現代宗教》
 +
<br>
 +
===第二十一期===
 +
'''特稿'''
 +
*李慶:[[蜂屋邦夫]]和他的道教研究
 +
'''道教論壇'''
 +
*尹振環:簡帛佚籍與「上德不德」、「得一」之破譯
 +
*苟波:從中國古代的「仙境」傳說到道教的「神仙境界」學說
 +
*侯杰、李淨昉:《老子本義》:魏源對道家經典的解讀
 +
'''道教經典'''
 +
*沈善增:《[[老子]]》是怎樣一部書?——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二)
 +
*張緒通:關於《[[老子化胡經]]》
 +
'''道教丹法'''
 +
*容志毅:「置仙人博士,立仙坊」與道教煉丹活動之規模化
 +
'''道教倫理'''
 +
*樂愛國:道教的「好生惡殺」與善待生命
 +
*蔡宏:《許旌陽真君警世格言》淺釋
 +
'''道教音樂'''
 +
*蒲亨強:笙簫上雲神欲遊——[[西安八仙宮]]的道樂
 +
'''神仙人物'''
 +
* [[張澤洪]]:臺灣的關帝信仰
 +
*曾傳輝:元代丹道巨擘[[陳致虛]]生平考評
 +
'''道教養生文化'''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道教與科學'''
 +
*周孝君:老子「復歸於樸」的思想對當代科學發展方向的啟示
 +
'''道教與教育'''
 +
*申國昌:《老子河上公注》的教育思想
 +
'''道教與文學'''
 +
*張振國:《西江月》不是《[[步虛詞]]》
 +
'''朝山訪道'''
 +
*[[任宗權]]:武漢道教文化研究會赴馬來西亞考察紀實
 +
'''圖書評介'''
 +
*李小光:隋唐道家、道教研究的新成就——讀《[[隋唐道家與道教]]》
 +
<br>
 +
===第二十二期===
 +
'''道教論壇'''
 +
*范恩君:神仙信仰及其當代觀察
 +
*蔡宏:道家的人學思想
 +
*[[蕭登福]]:論胡適《陶弘景的真誥考》(上)
 +
'''道教經典'''
 +
*沈善增:《道經》與《德經》的關係——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三)
 +
'''丹道法術'''
 +
*胡海牙、蒲團子:地元丹法淺談
 +
*韓吉紹:道教中的「鏡法」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一)
 +
'''道教倫理'''
 +
*王巧玲:道教「勸善書」的現代性轉換
 +
*呂錫琛:道教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文化自覺——「道教與倫理道德建設」學術研討會有感
 +
'''道教人物'''
 +
*周成樹:張文希——江南一隅弘道人
 +
'''道教養生文化'''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張欽:道教房中的還精補腦術
 +
*曾傳輝:漫話八味地黃丸
 +
'''道教基本知識'''
 +
*周崇林:與道教有關的詞語
 +
'''名人與道教'''
 +
*侯杰、李釗:嚴復與《老子》
 +
'''道教與藝術'''
 +
*張明學:道家思想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
 +
'''道教與少數民族'''
 +
*[[郭武]]:「夷夏」觀念的變化與元代淨明道團的與起
 +
'''朝山訪道'''
 +
*[[任宗權]]:東北參訪記
 +
'''圖書評介'''
 +
*午火:《[[道教神仙信仰與祭祀儀式]]》評介
 +
<br>
 +
===第二十三期===
 +
'''特稿'''
 +
*李永明:專訪[[蕭登福]]教授
 +
'''道教論壇'''
 +
*張豐幹:論道家的「事無事」
 +
*鄭曉江:老莊生死智慧探微
 +
*[[蕭登福]]:論胡適《陶弘景的真誥考》(下)
 +
'''道教經典'''
 +
*沈善增:《道經》與《德經》的關係 ── 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四)
 +
'''丹道法術'''
 +
*容志毅:從道士到「靈砂」——出土實物與古代合成硫化汞的時間問題
 +
*劉樂恒:《[[易外別傳]]》初探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 ── 咒語(二)
 +
'''道教養生文化'''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謝清果:道教生命起源說與養生意識的發端
 +
'''歷史人物'''
 +
*郭樹森:鬼谷子隱修貴溪雲夢山鬼谷洞考略
 +
*侯杰、李釗:許地山的道教研究
 +
'''道教與儒學'''
 +
*周成樹:陽明門人的道教情懷——以「從吾道人」董澐為主線
 +
'''道教與文學'''
 +
*苟波:從中國古代小說看道教「仙境」觀念與異域開拓精神
 +
*張雪松:從《遊仙窟》看《封陟》 ── 小議唐傳奇中「菩薩似嬌娃」
 +
'''道教與教育'''
 +
*白嫻棠:[[王重陽]]的道德教育思想
 +
'''百家爭鳴'''
 +
*何建明:〈道士塔〉與近代道士形象的感性變形——近代中國道士形象探索之一
 +
*張振國:一個被損害的形象
 +
'''朝山訪道'''
 +
*梁龍騰:名山古觀相映紅——福建德化石牛山石壺殿遊記
 +
'''圖書評介'''
 +
*午火:《[[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評介
 +
<br>
 +
===第二十四期===
 +
'''特稿'''
 +
*張緒通:《西遊記》對中國人思想的影響
 +
'''道教論壇'''
 +
*曹志成:[[老子]]——「軸心時代」的中國自由神
 +
*蔡秋園:母愛的光芒——感受老子的「道」
 +
*李小光:逍遙遊:[[莊子]]之「真」人生哲學
 +
'''道教經典'''
 +
*沈善增:《老子》版本與文字的變化 ── 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五)
 +
*郭樹森:天師道徒對編修《[[道藏]]》的貢獻
 +
'''道法科儀'''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三)
 +
*張開華:試談道教的「度關」科儀
 +
'''道教養生文化'''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胡海牙述、蒲曉鋒輯:從還精補腦談起
 +
'''道教考古'''
 +
*李遠國:大足南山聖母洞的道教造像
 +
'''道教與政治'''
 +
*[[郭武]]:《[[無能子]]》及其社會政治思想
 +
'''道教與教育'''
 +
*于珍:[[潘師正]]的道教教育思想
 +
'''道教與佛教'''
 +
*張宗奇:弘一大師的道緣
 +
'''朝山訪道'''
 +
*丁常春、李合春:[[成都二仙庵]]歷史沿革
 +
'''綜述與評論'''
 +
*張應超:對中國大陸二十年來道教文化的考察與探討
 +
'''圖書評介'''
 +
*李慶:日本道教研究的新成果——中嶋隆藏著《[[雲笈七籤的基礎研究]]》
 +
<br>
 +
===第二十五期===
 +
'''特稿'''
 +
*[[卿希泰]]:永遠也不會忘卻的紀念——關於[[侯寶垣]]先生二三事
 +
'''道教論壇'''
 +
*嚴春友、嚴春寶:該可憐的正是我們自己——讀《莊》心得三則
 +
*龔撓康:「道」、「言」之辨 ── 略論[[莊子]]的語言觀
 +
*萬法勇:淺議莊子的渾沌學說
 +
'''道教經典'''
 +
*沈善增:還《[[老子]]》本來面目的意義——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六)
 +
*尹振環:關於楚簡、帛書、今本《老子》的分章
 +
'''道教神仙'''
 +
*[[張澤洪]]:道教[[文昌帝君]]與七曲山大廟
 +
*任宗權:道教的財神信仰
 +
'''丹道法術'''
 +
*容志毅:道教煉丹淵源脈絡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四)
 +
'''道教戒律'''
 +
*邱崇桂:玄門五戒之我見
 +
*梁崇雄:也談道教五戒
 +
'''道教養生文化'''
 +
*田誠陽:修真問答
 +
*周崇林:道教素食文化雜談
 +
*曹劍波:《老子河上公章句》的養生智慧
 +
'''道教與文學'''
 +
*黃景春:《三國演義》中的道教人物
 +
*譚敏:唐代張天師神話故事探析
 +
'''朝山訪道'''
 +
*[[郭武]]:江西行紀
 +
*李建雲、胡小柳:泰國普吉島「素食節」——一個摻雜了道教信仰的宗教節日
 +
'''圖書評介'''
 +
*葛壯:給通靈的玄想裝上翅膀——《[[道教法術]]》讀後有感
 +
<br>
 +
===第二十六期===
 +
'''特稿'''
 +
*李永明:知行並重,中外會通——專訪[[李豐楙]]教授
 +
'''道教論壇'''
 +
*許抗生:略談[[老子]]和道教的寬容思想
 +
*沈善增:《老子》政治哲學與和諧社會
 +
*陳永革:從道教社會觀看構建和諧社會
 +
'''道教經典'''
 +
*宇汝松:魏晉南北朝道經目錄學略考
 +
*強昱:早期《[[黃帝陰符經]]》諸注的思想理論
 +
*于珍:《[[重陽立教十五論]]》的修道思想
 +
'''道教倫理'''
 +
*范恩君:[[淨明道]]的「真人」人格理想初探
 +
'''丹道法術'''
 +
*張智雄、李豐楙:正一符法的基本觀念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五)
 +
*韓吉紹:「膽水煉銅」與煉丹術
 +
'''歷史人物'''
 +
*容志毅:梁武帝求丹藥與道教煉丹之誘惑
 +
*侯會明、趙改萍:[[馬丹陽]]在[[全真教]]發展史上的貢獻
 +
'''組織制度'''
 +
*丁強:五斗米道教職「祭酒」探源之一——以史書關於荀子為祭酒、三老的記載為中心
 +
'''道教養生文化'''
 +
*樂愛國:《[[管子]]》〈內業〉篇的氣功養生思想
 +
*張應超:壽天休論命,修行在本人——[[孫思邈]]的養生觀
 +
'''道教與政治'''
 +
* [[郭武]]:[[譚峭]]及其《[[化書]]》的民本思想
 +
'''道教與文學'''
 +
*黃景春:談談《金瓶梅》中的道士
 +
'''道教與現代社會'''
 +
*郁永龍:蘇州巿道教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
 +
'''朝山訪道'''
 +
*譚明全:什邡大王廟紀實
 +
'''圖書評介'''
 +
*田兆元:《老子》的一種真面目——讀沈善增《還吾老子》
 +
<br>
 +
===第二十七期===
 +
'''特稿'''
 +
*丁常雲:堅定信仰 持守規戒——關於道教信仰建設的三點思考
 +
'''道教論壇'''
 +
*[[尹志華]]: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和世界影響
 +
*嚴春友、嚴春寶:以出世的態度入世——讀莊心得(二)
 +
*魏捷:「道」之隨想三則
 +
'''道教哲學'''
 +
*趙芃:道教的本體論——「道」之本體存在說
 +
*鄭曉江:道教的「生死之道」
 +
'''道教經典'''
 +
*胡小琴:《[[登真隱訣]]》卷帙考
 +
'''道教神仙'''
 +
*[[黃永鋒]]:道教的財神信仰
 +
'''道法科儀'''
 +
*張智雄、[[李豐楙]]:師受與書符:符咒的定制及其運用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六)
 +
'''道教養生文化'''
 +
*蔡宏:《孫真人百字銘》淺釋
 +
'''道教與文學藝術'''
 +
*[[苟波]]:從「地仙」到「謪仙」 ── 道教「入世」意識的強化
 +
*張明學:道教思想對明清文人畫的影響
 +
'''道教與現代社會'''
 +
*[[胡誠林]]:道教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內容與途徑
 +
'''朝山訪道'''
 +
*郭曉鋒:東北第一叢林——[[瀋陽太清宮]]
 +
*樊光春:五鳳山的松林
 +
'''海外弘道'''
 +
*[[任宗權]]:[[中國道教協會]]赴馬來西亞傳戒紀實
 +
*[[陳耀庭]]:第三屆道教與當代世界國際研討會在德國慕尼黑舉行
 +
*常虹:海外弘道的重要團體——「歐洲中華道家文化研究促進會」
 +
'''圖書評介'''
 +
*謝清果:悠遊於神聖與世俗之間——[[郭武]]教授《[[淨明忠孝全書研究]]》讀後
 +
<br>
 +
===第二十八期===
 +
'''道教論壇'''
 +
*[[蕭登福]]:從[[葛巢甫]]《[[洞玄靈玉京山步虛經]]》看道教[[步虛詞]]的建立
 +
*沈善增:「上德不德」的深遠意義
 +
*嚴春友、嚴春寶:千間房屋又有何用——讀莊心得(三)
 +
'''道教哲學'''
 +
*趙芃:道教的本體論——「道」之本體本性說
 +
*白嫻棠:[[列子]]的道德哲學思想
 +
'''道教經典'''
 +
*羅偉國:怎樣檢索《[[道藏]]》
 +
*徐山:關於〈逍遙遊〉與〈齊物論〉的分析
 +
'''道教人物'''
 +
*鄭慶雲:[[白玉蟾]]生平考略
 +
*周崇林:[[丘處機]]和他的十八弟子
 +
'''道教倫理'''
 +
*周高德:道教的善惡報應觀
 +
*郭曉鋒:「點亮心燈」故事五則
 +
'''道法科儀'''
 +
*張智雄、[[李豐楙]]:書符的規矩與訣要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日常生活類咒語選講
 +
'''丹道養生'''
 +
*吳家榮:簡論道教養生學
 +
* [[郭武]]:[[陸西星]]的[[內丹]]「雙修」理論
 +
'''道教與文學'''
 +
*黃景春:《水滸傳》中的仙道人物
 +
*鄭豔:神奇的道家仙果——蟠桃
 +
'''道教與現代科學'''
 +
*劉雄鋒:走近道教神界:道醫身神的後現代詮釋及其意義
 +
'''朝山訪道'''
 +
*丁常春、李合春:[[成都青羊宮]]歷史沿革
 +
* [[任宗權]]:江楚名跡長春觀
 +
'''圖書評介'''
 +
* [[葛兆光]]:介紹[[王承文]]《[[敦煌古靈寶經與晉唐道教]]》
 +
<br>
 +
===第二十九期===
 +
'''特稿'''
 +
*李永明:儒釋道兼通,經史論並長——專訪[[蜂屋邦夫]]教授
 +
'''道教論壇'''
 +
*趙之璣:關於長生問題的新契認
 +
*孫君恆:[[老子]]「聖人」觀的當代審視
 +
*沈善增:工業游牧文化
 +
'''道教神學'''
 +
* [[陳耀庭]]:道教神學及其門類
 +
'''道教經典'''
 +
*魏燕利:《[[攝生纂錄]]》作者及其〈導引篇〉解密
 +
*郭武:閭丘方遠與《太平經鈔》
 +
'''道教人物'''
 +
*譚敏:老子及其靈驗故事
 +
*譚明全:漢旺紅廟子與白衣太子肉身像
 +
'''道教倫理'''
 +
*樂愛國:略論道教與倫理的關係
 +
*郭曉鋒:「點亮心燈」故事四則
 +
'''道法科儀'''
 +
*張智雄、[[李豐楙]]:正一道符釋例
 +
*張振國:上海正一道進表科儀中的兩齣小型法事
 +
*王順:香港殯儀館的道教科儀
 +
'''文學藝術'''
 +
*雷曉鵬:道人道教詩詞和文人道教詩詞
 +
*劉永霞:陶弘景詩文之精神境界、價值追求及影響
 +
*張明學:從道教神仙信仰解讀《三官大帝出巡圖》
 +
'''朝山訪道'''
 +
*張應超:重陽宮在中國道教史上的地位
 +
*孔祥毓:北京大光明殿考證
 +
'''圖書評介'''
 +
*畢旭玲:對語言力量的崇拜——讀《[[道教符咒選講]]》
 +
*游紅霞:小說中的神聖角色 ── 評黃景春《[[中國古代小說仙道人物研究]]》
 +
<br>
 +
 
 +
===第三十期===
 +
'''特稿'''
 +
*劉國梁:我與[[卿希泰]]先生的道教情緣——為卿先生八十華誕而作
 +
'''道教論壇'''
 +
*[[張廣保]]:唐以前道典所載[[黃帝]]修道登仙說之繁衍
 +
*蔡宏:「玄」在道家、道教歷史發展中的意義和作用
 +
*沈善增:上善若水 ── 修道者的人生主旨
 +
'''神學與仙學'''
 +
*[[陳耀庭]]:神性即道性
 +
*蒲團子:[[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
 +
'''道法科儀'''
 +
*張智雄、[[李豐楙]]:符籙在齋醮科儀中的運用
 +
*羅偉國:從秦可卿之死看道教齋醮
 +
'''丹道養生'''
 +
*[[黃永鋒]]:道教煉丹器具特性析要
 +
*霍克功:內丹雙修派爐鼎論
 +
'''組織制度'''
 +
*丁強:早期道教授戒簡述
 +
* [[任宗權]]:道教度牒制度的興起與終止
 +
'''道教歷史'''
 +
* [[蕭登福]]:六朝[[上清派]]溯源:東晉上清派起源試論之一
 +
'''道教與文學'''
 +
*黃景春:《西遊記》中的神仙道士
 +
*袁實秋:試析《聊齋志異》中的道士形象
 +
'''朝山訪道'''
 +
*周崇林:寒流九曲環山響,古樹千年露殿陰——記道教福地武夷山
 +
*李遠國:江油金光洞與哪吒信仰
 +
'''圖書評介'''
 +
*張振國:賢者吹鼓我抬轎
 +
*胡海牙、陳育甯、袁志鴻:《[[寧夏道教史]]》
 +
<br>
 +
===第三十一期===
 +
'''特稿'''
 +
*胡孚琛:[[陳國符]]先生與《[[道藏源流考]]》
 +
'''道教論壇'''
 +
*沈素珍、錢耕森:老子的「和諧」智慧
 +
*尹振環:堅定的「帛優」派
 +
*謝清果:讀經與做人
 +
'''神學與仙學'''
 +
*[[陳耀庭]]:關於「神人同源」
 +
*蒲團子:[[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中)
 +
'''道教經典'''
 +
*[[蕭登福]]:關於上清經:東晉上清派起源試論之二
 +
*容志毅:《[[張真人金石靈砂論]]》外丹黃白考釋
 +
'''神仙人物'''
 +
*[[章文煥]]:有關[[許遜]]的早期記載
 +
*[[趙衛東]]:論[[丘處機]]的歷史功績
 +
'''道教倫理'''
 +
*郭曉鋒:「德」和「非德」——「點亮心燈」故事二則
 +
'''道教與文學'''
 +
*黃景春:《封神演義》中的仙道人物
 +
*羅耀松:悲情體驗中的精神守望——揭傒斯道教文學創作傾向散論
 +
'''朝山訪道'''
 +
*張振國:新時期上海道教第一壇
 +
'''圖書評介'''
 +
*葛壯:高道妙手定乾坤——讀《陶弘景評傳》兼論南北朝的三大道教改革家
 +
<br>
 +
===第三十 期===
 
'''特稿'''
 
'''特稿'''
* 劉國梁 我與[[卿希泰]]先生的 教情緣—— 卿先生八十華誕
+
* 葛榮晉 :道 家「無 為而 治」與現代企業管理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張廣保]] 唐以前道典所載[[ 黃帝]] 修道登仙說之繁衍
+
* 徐山 關於《[[ 老子]] 》的分析
* 蔡宏 「玄」在道家、 道教 歷史發展中 意義和作用
+
* 趙芃 道教的 「道化天下」思想
* 沈善增 上善若水 ── 修 人生主旨
+
* 周孝君 家思想與失意之人 自我拯救
''' 神學與 仙學'''
+
''' 道教 仙學'''
*[[陳耀庭]]:神性即道性
+
*蒲團子:[[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 (下)
*蒲團子:[[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
+
*劉延剛:陳攖寧仙學思想的平民化色彩
'''道 法科儀'''
+
'''道 教經典'''
* 張智雄、[[ 李豐楙]]: 符籙在齋醮 科儀 中的運用
+
*趙文:《[[道德經]]》與[[內丹]]養生之道
* 羅偉 國: 從秦可卿之死看 教齋醮
+
*韓吉紹:《[[金液還丹百問訣]]》論略
 +
'''歷史人物'''
 +
* 蔣波:鬻熊及其思想簡述
 +
*[[ 蕭登福]]: 上清經派的主要傳承人物:東晉上清派起源試論之三
 +
*張宏敏:黃宗羲與道教關係考論
 +
'''道教 科儀'''
 +
* 張振 國: 上海正一 進表科儀中的四齣小型法事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黃永鋒]]:道教煉丹器具特性析要
+
*丁 常春 :[[ 伍守陽]]的 「法財侶地」論
*霍克功:內丹雙修派爐鼎論
+
* 王林森 :[[ 柳華陽]] 內丹修煉學說簡述
'''組織制度'''
+
'''道教 音樂'''
*丁 早期道教授戒簡述
+
* 甘紹成 關於成都境內行壇 保護 利用
* [[ 任宗權]] :道教度牒制度 興起與終止
 
'''道教歷史'''
 
* [[蕭登福]] 六朝[[ 上清派]] 溯源:東晉上清派起源試論之一
 
'''道教 與文學'''
 
* 黃景春 《西遊記》中的神仙
 
*袁實秋:試析《聊齋志異》中 道士形象
 
'''朝山訪道'''
 
*周崇林:寒流九曲環山響,古樹千年露殿陰——記道教福地武夷山
 
*李遠國:江油金光洞 哪吒信仰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張振國:賢者吹鼓我抬轎
+
* 葛壯 道教文化所含蘊的地域特色——評[[吳亞魁]]著 《[[ 江南全真 道教]]》
*胡海牙、陳育甯、袁志鴻 :《[[ 寧夏 道教 ]]》
 
 
<br>
 
<br>
===第三十 期===
+
 +
===第三十 期===
 
'''特稿'''
 
'''特稿'''
* 胡孚琛 [[陳國符]]先生與《[[ 藏源流考]]》
+
* 易宏 日本學者的 教儀式研究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沈素珍、錢耕森 :老 子的 和諧 智慧
+
* 魏小巍 丹訣與神秘 天書 ——從煉丹術看道教信仰的建構(上)
* 尹振環 堅定 「帛優」派
+
* 黃新華 文運、神運與重文風俗——文昌信仰在現代社會升溫 現象與思考
* 謝清果 讀經與做人
+
* 曾勇 [[葛洪]]「中和」思想及其在生命涵養中的意義
'''神 學與仙 學'''
+
''' 道教 神學'''
*[[ 陳耀庭]] 關於「 人同源」
+
*陳耀庭: 道經的
* 蒲團子 :[[ 陳攖寧]] 仙學的倡導過程(中)
+
'''醫學養生'''
'''道 教經典'''
+
* 宇汝松 道醫略論
*[[蕭登福]]: 關於上清經: 東晉 上清 起源試論
+
*[[ 黃永鋒]] :道教飲食保健方法
* 容志毅 《[[張真人金石靈砂論]]》外丹黃白考釋
+
'''道 法科儀'''
''' 神仙人物'''
+
* [[蕭登福]]: 東晉[[靈寶 ]]看道教齋壇法會類別 衍變
*[[章文煥]] 有關[[ 許遜]] 的早期記載
+
*Stephen L. Field撰、陳杰譯:找尋龍脈 風水中的民間生態
*[[ 趙衛東]]: 論[[丘處機]]的歷史功績
+
''' 經典‧術語'''
''' 道教倫理'''
+
* 容志毅 :[[ 陶弘景]] 《服雲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考釋
* 郭曉鋒 「德」和「非德」——「點亮心燈」故 二則
+
* [[ 姜守誠]]: 「千秋萬歲」考辨
'''道教與文學'''
+
''' 人物‧宗派'''
* 黃景春 《封神演義》中的仙道人物
+
* 陳金鳳 洪崖先生 蹟考略
*羅耀松:悲情體驗中的精神守望——揭傒斯道教文學創作傾向散論
+
* [[尹志華]] [[王常月]]法嗣考辨
 +
 
'''朝山訪道'''
 
'''朝山訪道'''
* 張振國 新時期上海 教第一壇
+
* [[郭武]]:[[青城山]]與[[青羊宮]] 近現代四川全真 的活動中心
'''圖書 評介'''
+
''' 會議‧ 圖書'''
* 葛壯 妙手定乾坤 —— 陶弘景評傳》兼論南北朝的三大 道教 改革家
+
* [[吳亞魁]] 「全真 與近現代中國社會和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馮靜武:羨君筆端有新意,倏忽萬狀成一揮 ——[[黃永鋒]]博士 [[ 道教 飲食養生指要]]》評述
 
<br>
 
<br>
===第三十 期===
+
===第三十 期===
 
'''特稿'''
 
'''特稿'''
* 葛榮晉 :道 家「無為而治」與現代企業管理
+
* 傅鳳英 [[陳國符]]先生在《 藏》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徐山 關於《[[老子]] 》的分析
+
* 沈素珍、錢耕森 :[[老子]]的「 民本 」思想 及其現代價值
*趙芃:論道教 的「 道化天下 」思想
+
* 李金娥 吸收 道家 精華,共建和諧社會
* 周孝君 道家 思想與失意之人 自我拯救
+
*魏小巍:從煉丹術看道教信仰 建構(下)
''' 道教仙 學'''
+
''' 思想'''
* 蒲團子 :[[ 陳攖寧]] 仙學 倡導過程(下)
+
*[[陳耀庭]]:太平的社會理想
* 劉延剛 陳攖寧仙 思想的平民化色彩
+
*龔曉康 :[[ 莊子]]的 「仁義」觀
 +
* 羅偉國 讖緯神學與黃老之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趙文 :《[[道 德經]]》 與[[內丹]]養生之道
+
*[[任宗權]] :《[[道 藏輯要]]》 編纂的辛酸歷史
* 韓吉紹 :《[[ 金液還丹百問訣]]》 論略
+
* 楊福泉 :《[[ 老子]]》 十一章「當」義考
''' 歷史 人物'''
+
* 蔣波 鬻熊及其思想簡述
+
''' 道教 人物'''
*[[ 蕭登福]] :上清經派 主要傳承人物:東晉上清派起源試論之三
+
* 魏捷 一代名相魏徵的道士因緣
*張宏敏:黃 羲與道 關係考論
+
* 侯慧明:論[[ 馬丹陽]]的宗教 哲學觀
'''道 科儀'''
+
'''道 科儀'''
*張振國:上海正一道進表科儀中的 四齣小型法事
+
*張振國:上海正一道進表科儀中的 「沖表」與「圓場」
 +
*徐菲:《黃帝宅經》的思想及價值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 丁常春 :[[ 伍守陽]] 「法 財侶地
+
* 盧理湘 :[[ 張伯端]] 《[[金丹四百字]]》新注
* 王林森 [[柳華陽]]內丹修煉學說簡述
+
*魏燕利: 婆羅門導引 法」 新探
'''道教 音樂'''
+
* 黃永鋒 道教青精飯
* 甘紹成 關於成都境內行壇 保護 利用
+
'''道教 與中國文化'''
''' 圖書評介'''
+
* 李浩栽 試析 融合性——以明代三一教為中心
* 葛壯 道教文化所含蘊的地域特色——評[[吳亞魁]]著《[[江南全真道教]]》
+
*吉黎霞:爛柯山傳說的歷史傳承 宗教內涵
 +
''' 學術綜述'''
 +
* 韓吉紹 中國煉丹術研究之回顧及展望
 
<br>
 
<br>
+
===第三十 期===
===第三十 期===
 
 
'''特稿'''
 
'''特稿'''
* 易宏 日本學者的道教儀式研究
+
* 張振國 閔公三謙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魏小巍 丹訣與神秘 天書 」—— 從煉丹術看道教信仰的建構(
+
* 尹振環 關於[[ 子]]聖人觀的兩點重要補正
* 黃新華 文運、 重文風 俗—— 文昌信仰在現 社會升溫 現象 思考
+
* [[吳亞魁]]:論清末民初的江南全真道 」—— 海「覺雲」為中心
*曾勇:[[葛洪]]「中和」思想及其在生命涵養中的意義
+
* 胡小柳 :神 之間 —— 什邡地區 僧道 寺觀
'''道教 神學'''
+
'''道教 經典'''
*陳 耀庭 :道經 的神性
+
*陳 杰:解讀「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 醫學養生'''
+
*張應超 西北 典簡述
* 宇汝松 :道 醫略論
+
''' 道教人物'''
*[[黃永鋒]]: 道教 飲食保健方法
+
* 張宗奇 「荒寒天都」裏的隱士和道教真理——追記張理窮 長和他七十年間的 道教 學術研究
'''道 法科儀'''
+
'''道 教宗派'''
* [[蕭登福]] 由東晉[[ 靈寶 派]] 看道教齋壇法會類別 衍變
+
* 宇汝松 :[[ 上清 派]] 創始 考辨
*Stephen L. Field撰、陳杰譯 找尋龍脈:風水中 民間生態
+
* 劉鳳鳴 [[全真道]]在膠東半島興起 原因
''' 經典‧術語'''
+
''' 丹道養生'''
* 容志毅 [[陶弘景]]《服雲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考釋
+
* 葛壯 頤養天年不是夢——歷史上修道者多享高齡現象之解析
* [[姜守誠]] :「 千秋萬歲 考辨
+
* 蒲團子 關於 龍虎三家 之說的幾點看法
''' 人物‧宗派'''
+
''' 道教文學'''
* 陳金鳳 洪崖先生事蹟考略
+
* 羅耀松 元明兩朝的武當道教文學
* [[尹志華]]:[[王常月]]法嗣考辨
+
'''朝山訪道'''
+
* 龍抒抒、朱曉怡 對年運祥和的祈求——關於上海 隍廟拜太歲 活動 的考察
'''朝山訪道'''
+
*王東:藥王廟內千頭柏
* [[郭武]] [[青 山]]與[[青羊宮]]:近現代四川全真道的 活動 中心
+
''' 學術 會議'''
'''會議 ‧圖書'''
+
* [[ 陳耀庭]]: 「全真道與 老莊學 際學術研討 」上的總結發言
* [[ 吳亞魁]]:「全真道與 近現代中 和文化 國際學術研討會」
+
*戴少鈞:「全真道與老莊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
* 馮靜武 羨君筆端有新 ,倏忽萬狀成一揮 ——[[ 黃永鋒]] 博士 《[[道教 飲食養生指要]]》 評述
+
'''圖書評介'''
 +
* 鍾海連 道教文化 義和生存智慧的深層詮釋與立體呈現 —— [[ 孫亦平]] 教授 《[[道教 的信仰與思想]]》
 
<br>
 
<br>
===第三十 期===
+
===第三十 期===
 
'''特稿'''
 
'''特稿'''
* 傅鳳英 [[陳國符]]先生在《 藏》研究方法上 突破
+
* 胡海牙 要做得靈魂 主人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沈素珍、錢耕森 [[老子]]的「民本」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
* 胡孚琛 疑難與 丹道 調研
*李金娥:吸收 家精華,共建和諧社會
+
* [[ 蕭登福]]: 先秦及兩漢典籍中所見之 守一
*魏小巍:從煉 術看 教信仰的建構(下)
+
* 孔令宏 試論道教思想史的研究
'''神學思想'''
+
'''道教經典'''
*[[ 陳耀庭]]: 太平的社會理想
+
* 李和春 :《[[ 黃帝陰符經]]》 管窺
*龔曉康:[[莊子]]的 仁義
+
* 許孟青 :《[[ 道藏]]》 的編纂及其版本
* 羅偉國 讖緯神學與黃老之學
+
'''人物 專訪'''
'''道教經典'''
+
* 石竹 深入挖掘[[ 王屋山]] 道學文化 豐富內涵——葛榮晉 授訪談錄
*[[任宗權]] :《[[ 道藏輯要]]》 編纂的辛酸歷史
+
'''道 教歷史'''
* 楊福泉 :《[[ 老子]]》 十一章「當」義考
+
* 楊澤善 明代 教天師 承襲 榮耀
+
* 劉延剛 現代化處境中 民國道教
''' 道教 人物'''
 
* 魏捷:一代名相魏徵的道士因緣
 
*侯慧明 [[ 馬丹陽]]的 哲學觀
 
'''道 法科儀'''
 
* 張振國 上海正一 進表科儀中 「沖表」 「圓場」
 
* 徐菲 《黃帝宅經》 思想及價值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 盧理湘:[[ 張伯端]] [[ 金丹四百字]] 》新注
+
*[[ 黃永鋒]] :飲食適量——道教飲食觀摭談之一
*魏燕利:「婆羅門導引法」新
+
'''道教與藝術'''
* 黃永鋒 :道教 青精飯
+
*張明學:道教洞天福地與中國山水畫藝術
'''道教與 中國文化'''
+
*蒲亨強:清磬一聲涼月高——西嶽華山道樂
*李 浩栽 試析 融合性——以明代三一教為中心
+
'''地方與環保'''
* 吉黎霞 爛柯 傳說的歷史傳承與宗教內涵
+
*章文煥:南昌西山[[ 許真君]] 道教古跡
'''學術 綜述'''
+
* 李鈞華 :道教 文化與生態環境
* 韓吉紹:中 煉丹術 研究 之回顧及展望
+
'''道教與 儒釋'''
 +
*李 波:徐復觀的[[莊子]]研究
 +
*王林森 [[張道陵]]初創正一盟威 時四川地區 佛道關係
 +
'''朝山訪道'''
 +
* 譚明全 聞名遐邇的重石 道觀
 +
'''學術 回顧'''
 +
* 曾傳輝:2000-2007年美 道教 研究 成果評介
 
<br>
 
<br>
===第三十 期===
+
===第三十 期===
 
'''特稿'''
 
'''特稿'''
* 張振國 閔公三謙
+
* 呂暢 緬懷先師功績,共謀繼往開來——紀念[[陳蓮笙]]大師羽化登真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尹振環 :關 於[[老子]]聖人觀的兩點重要補正
+
* 葛壯 論道教刊物與弘揚道教文化的
* [[吳亞魁]] :論 清末民初 江南全真道「壇」——以上海「覺雲」為中心
+
* 宇汝松 :論 道教生態觀 科學內涵
* 胡小柳 神聖與世俗之間——清代什邡地區的僧 道與 寺觀
+
* 陳金鳳 :道 虎漫說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陳杰 解讀 「不 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
* 徐山 《[[老子]]》含有 「不 、無 否定詞的句子價值取向
* 張應超 西北道教經典簡述
+
* 盧理湘 [[ 三丰]]《參禪歌》新注
'''道教人物'''
+
'''道教 神仙'''
* 宗奇:「荒寒天都」裏的隱士和道教真理——追記張理窮道長和他七十年間的道教學術研究
+
* 王東 :[[ 韓湘子]] 神仙
'''道教 宗派'''
+
* 孫君恆 有關金童玉女 傳說
* 宇汝松 :[[ 上清派]] 創始之考
 
* 劉鳳鳴 [[全真道]]在膠東半島興起 原因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 葛壯 頤養天年不是夢——歷史上修 者多享高齡現象之解析
+
* 胡孚琛:三家四派丹法之區別和聯繫
* 蒲團子 關於 龍虎三家 」之 說的幾點看
+
*容志毅 :道 教煉丹常用礦物藥中、英文名稱、化學式及常用異名、隱名
 +
*[[蕭登福]] 魏晉六朝道經中所見之 守一 及頭上九宮說
 +
*[[黃永鋒]]:飲食以時──道教飲食觀摭談
 +
'''科儀 術'''
 +
*[[任宗權]]:天師道與早期道教韻學
 +
*張振國:上海青浦朱家角城隍廟觀音神像開光實錄
 +
*闕麗美:台北大龍峒保安宮文化祭
 
'''道教文學'''
 
'''道教文學'''
* 羅耀松 兩朝的武當 道教 文學
+
* 譚敏 唐末五代道教小說中的齋醮靈驗故事
''' 朝山訪 道'''
+
*游束束:曼尼與 道教 的神仙形象
* 龍抒抒、朱曉怡 對年運祥 和的 祈求——關於上海城隍廟拜太歲活動的考察
+
'''道 教與和諧社會'''
* 王東 藥王廟內千頭柏
+
* 李金娥 「道」與 諧世界理念 理論淵源
'''學術 議'''
+
* 張海濱 從構建和諧社 的視角解讀《[[ 道德經]] 》的治 理念
* [[ 陳耀庭]] :在「全真道與老莊學 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總結發言
+
* 張虹 讀道德 經 悟幸福之
* 戴少鈞 「全 真道 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概述
+
''' 學者與 圖書'''
'''圖書 評介'''
+
* 傅鳳英 台灣 道教 學者[[蕭天石]] 平簡介
* 鍾海連 :道教 文化意義和 存智慧的深層詮釋與立體呈現——評[[ 孫亦平]] 教授 《[[ 道教的信仰與思想]]》
+
*[[ 郭武]] 《[[ 混元仙派研究]]》 評介
 
<br>
 
<br>
===第三十 期===
+
===第三十 期===
 
'''特稿'''
 
'''特稿'''
* 胡海牙 要做得靈魂 主人
+
*[[卿希泰]] [[全真 ]]是道教發展史上 一個革新派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胡孚琛:丹道 疑難與丹道調研
+
*胡孚琛:丹道 對靈界的設定
* [[蕭登福]] 先秦及兩漢典籍中所見之「守 」法
+
* 魏小巍 :一 種可能的道教神學 基於體驗的 道教 信仰 研究
*孔令宏 試論 道教 思想史的 研究
+
*龍靈:學道與讀書
'''道教 經典'''
+
'''道教 思想'''
* 李和春 《[[黃帝陰符經]]》管窺
+
* 唐輝 莊子道學中的人學觀念與藝術精神
* 許孟青 :《[[ 藏]]》的編纂及其版本
+
* 包其銳 司馬承禎 坐忘論》與 家虛靜歸道思想
'''人物專訪'''
+
* 張宏敏 劉基的 道學 思想
* 石竹 深入挖掘[[王屋山]] 道學 文化的豐富內涵——葛榮晉教授訪談錄
+
'''道教 人物'''
'''道教 歷史'''
+
* 張雪松 北京火神廟住持田子久小考
* 楊澤善 明代道教天師的承襲與榮耀
+
* 蒲團子 陳攖寧先生生平述略(上)
* 劉延剛 現代化處境中的民國道教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黃永鋒]] 飲食適量—— 道教 飲食觀摭談
+
* 盧理湘 「玄關」正論
'''道教 與藝術'''
+
*丁常春:柳華陽的「防危慮險」說
* 張明學 :道 教洞天福地與中國山水畫藝術
+
*趙芃:略談 道教 的養生
* 蒲亨強 清磬一聲涼月高——西嶽華山
+
'''道教 倫理'''
''' 地方 環保'''
+
* 趙衛東 丘處機孝 思想略論
* 章文煥 南昌西山[[許真君]] 道教 古跡探尋
+
* 曾勇 :道 教仙夢及其倫理意蘊
* 李鈞華 道教文化與生態環境
+
''' 法器 音樂'''
'''道教與 儒釋'''
+
* 任宗權 :道教 的法物
* 李波 徐復觀的[[莊子]]研究
+
* 劉建平 論老子「大音希聲」的音樂美學
*王林森:[[張 陵]]初創正一盟威道時四川地區的佛道關係
+
'''道教與 民俗'''
 +
* 陶俊 :道 教與牛
 
'''朝山訪道'''
 
'''朝山訪道'''
* 譚明全 遐邇的重石山道
+
* 張魯君 山不在高,有仙則 ——濟南千年古觀洞真
''' 學術回顧'''
+
''' 會議與圖書'''
* 曾傳輝:2000-2007年美國 道教 研究成果評介
+
* 陳椰:「《全真學案》學術研討會」綜述
 +
*周潔:「奇門遁甲」勾起的興趣——[[詹石窗]]《[[ 道教 文化十五講]]》閱讀印象
 
<br>
 
<br>
===第三十 期===
+
===第三十 期===
 
'''特稿'''
 
'''特稿'''
* 呂暢 緬懷 師功績,共謀繼往開來——紀念[[陳蓮笙]]大師羽化登真
+
* 趙敏 追憶恩師王家祐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葛壯 論道教刊物與弘揚道教文化 關係
+
* 沈善增 「普適性」是中華民族價值體系 基石
* 宇汝松 道教 生態觀 科學內涵
+
* 李玉用 道家 道教 「和諧」思想 三大向度
* 陳金鳳 :道 教與虎漫說
+
* 李德建 老子大 哲學「規律」論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徐山 :《[[ 老子]] 含有 不、無 否定詞的句子價值取向
+
* 尹振環 帛書《老子》最可信——翻唐玄宗製造的 《老子》 冤錯案
* 盧理湘 [[張三丰]] 參禪歌 新注
+
*徐山: 運斤成風 篇旨辨正
'''道教 神仙'''
+
* 楊福泉:引《易》入《老》 :《 太玄 的創作背景及核心範疇
* 王東 :[[ 韓湘子]] 神仙辨
+
'''道教 人物'''
*孫君恆:有關金童玉女的傳說
+
* 劉永霞:陶弘景「降妖除魔」的故事
 +
*蒲團子 :[[ 陳攖寧]] 先生生平述略(下)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胡孚琛: 三家四派丹法之區別和聯繫
+
*胡孚琛: 積德通靈,集義生氣,唯道集虛
* 容志毅 道教煉 常用礦物藥中、英文名稱、化 式及常用異名、隱名
+
* 余強軍 試論內 丹學之「 玄關
*[[蕭登福]]:魏晉六朝道經中所見 之「 一」 及頭上九宮說
+
*Robert F. Campany撰、陳杰譯 異物: 以[[ 葛洪]] 為例看修行者 自然的關係
*[[黃永鋒]] 食以 時──道教飲食觀摭談之二
 
'''科儀法術'''
 
*[[ 任宗權]] :天師道 早期道教韻學
 
*張振國:上海青浦朱家角城隍廟觀音神像開光實錄
 
*闕麗美:台北大龍峒保安宮文化祭
 
 
'''道教文學'''
 
'''道教文學'''
* 譚敏 唐末五代道 小說中的齋醮靈驗故事
+
* 黃景春 《[[神仙傳]]》對漢武帝求仙失敗的宗 學闡釋
* 游束束 曼尼 明清 神仙形象
+
* 王虹 李白 莊子
''' 道教 和諧社會'''
+
'''朝山訪 '''
* 李金娥 」與和諧世界理念的理論淵源
+
*王東:記河南焦作市藥王廟 透靈碑
* 張海濱: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視角解讀《[[ 道德經]] 》的治國理念
+
''' 史料 民俗'''
*張虹 讀道德真經 悟幸福之
+
* [[趙衛東]] 山東 教碑刻輯錄(一)
''' 學者與 圖書'''
+
* [[ 任宗權]]:道 教文化與元宵節鬧花燈
* 傅鳳英 台灣 道教 學者[[ 蕭天石]] 生平簡介
+
'''圖書 評介'''
*[[郭武]]:《[[混元仙派研究]] 》評介
+
* 劉莉 早期 道教 儀式的發展與完善——讀《[[ 唐前道教儀式史綱]]
 +
* 賴全、[[郭武]]:《 宗教與生態叢書 》評介
 
<br>
 
<br>
===第 期===
+
===第 十期===
 
'''特稿'''
 
'''特稿'''
*[[ 卿希泰]]:[[全真道]]是 道教 發展史上的一個革新派
+
*[[ 趙衛東]]:道教 與齊魯文化——訪中央民族大學牟鍾鑒教授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胡孚琛 對靈界的設定
+
* [[陳耀庭]] 全真 詩欣賞四題
* 魏小巍:一種可能的道教神學 基於體驗的道教信仰研究
+
* 韓吉紹 韓愈服硫黃新解
* 龍靈 與讀書
+
* [[郭武]] 「衝擊」與「回應」:近現代社會中的四川[[全真 ]]
'''道教 思想'''
+
'''道教 經典'''
* 唐輝 莊子 學中的人學觀念與藝術精神
+
* 汪登偉 藏續編》為丁福保所編訂考
* 包其銳 司馬承禎 坐忘論 與道家虛靜歸道思想
+
* 任宗權 略談 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
*張宏敏:劉基的道學思想
+
''' 神仙 人物'''
''' 道教 人物'''
+
* 周郢 [[碧霞元君]]「生辰」
* 張雪松 北京火神廟住持田子久小
+
* 張宏敏 馬一孚與[[ 陳攖寧]]之間的「道緣」
* 蒲團子 :陳攖寧 先生生平述略(上)
+
'''丹道 修煉'''
'''丹道 養生'''
+
* 胡孚琛 形、氣、神 修煉要義
* 盧理湘 「玄關」正論
+
''' 宗派歷史'''
*丁常春:柳華陽的「防危慮險」說
+
* [[蕭登福]]:東晉上清派經師之傳承神系──扶桑大帝 王公 上清派之傳經關係
*趙芃:略談 教的養生
+
* 張振國 上海全真 道的 傳入與分佈
''' 道教倫理'''
+
'''道教與 儒釋'''
* 趙衛 :丘處機孝道思想略論
+
*陶俊: 陸九淵與道家 道教 思想關係管窺
*曾勇:道教仙夢及其倫理意蘊
+
* 盧理湘 佛道實證歸一簡論 —— 以《六祖壇經》為例
'''法器 音樂'''
+
'''會議 綜述'''
* 任宗權 :道 法物
+
* 羅耀松 第五屆國際道教 學術研討會 暨玄天上帝宮廟交流會會議 綜述
*劉建平:論老子「大音希聲」的音樂美學
+
'''圖書評介'''
'''道教與 民俗'''
+
* 徐菲 :「 二重證據法 運用於宗教學研究 典範──評 《[[ 考古發現與早期 道教 研究]]》
*陶俊:道教 與牛
+
<br>
'''朝山訪道'''
+
===第 期===
* 張魯君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濟南千年古觀洞真觀
 
'''會議 與圖書'''
 
* 陳椰 「《全真學案》 學術研討會 綜述
 
* 周潔 :「 奇門遁甲 勾起 興趣——[[詹石窗]] 《[[道教 文化十五講]]》 閱讀印象
 
<br>
 
===第 期===
 
 
'''特稿'''
 
'''特稿'''
* 趙敏 追憶恩師王家祐先生
+
* [[郭武]] 略談道教期刊及其作用——以香港《弘道》季刊為例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沈善增 :「 普適性 是中華民族價值體系 基石
+
* 葛榮晉 :「 光而不耀 」的 現代詮釋
* 李玉用 道家 道教 「和諧」思想的三大向度
+
* 尹振環 《老子》與老子的 道教 轉換
* 李德建 老子大 哲學「規律」論
+
* 魏小巍 精神修煉與肉身成道——上清 宗教體驗視角下的生命與世界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尹振環 帛書 老子 最可信——翻唐玄宗製造的《老子》冤錯案
+
* 周高德 研習 [[道德經]] ,領悟道和德
* 徐山:「運斤成風」篇旨辨正
+
* 曹景年 :《[[ 平經]] 經國理身思想 理論特質
*楊福泉:引《易》入《老》 :《太 》的 創作背景及核心範疇
+
'''道教 神仙'''
'''道教 人物'''
+
* 羅偉國 [[八仙]]及與之相關 道觀
* 劉永霞 陶弘景「降妖除魔」 故事
+
* 孫君恆、劉娣 湖北的[[ 關帝]] 財神崇拜
* 蒲團子 :[[ 陳攖寧]] 先生生平述略(下)
+
'''丹道 修煉'''
'''丹道 養生'''
+
*胡孚琛: 鑄劍功略說
*胡孚琛: 積德通靈,集義生氣,唯 集虛
+
* 章偉文 [[ 太古集]] 》「金丹」內 理論探微
* 余強軍 試論內丹學之「玄關一竅」
+
'''文學 藝術'''
*Robert F. Campany撰、陳杰譯:服食異物:以[[ 葛洪]] 為例看 行者與自然的關係
+
*[[ 詹石窗]] :「虞初」小說 意蘊
''' 道教 文學'''
+
* 張魯君 道符 書法
* 黃景春:《[[ 神仙傳]] 》對漢武帝求仙失敗 學闡釋
+
''' 料'''
* 王虹 李白 莊子
+
*[[趙衛東]]:山東道教碑刻輯錄(
'''朝山訪道'''
+
* 張掁國 近代上海全真 窺探
*王東:記河南焦作市藥王廟的透靈碑
+
''' 文化 名人'''
'''史料 與民俗'''
+
*李豫川:王維 道家
* [[趙衛東]]:山東道教碑刻輯錄(
+
*趙秀麗:錢穆與道學思想
* [[任宗權]] :道 文化與 元宵節鬧花燈
+
'''書評 與信息'''
''' 書評 '''
+
* 邢飛 :讀[[呂鵬志]]著 《[[唐前道教儀式史綱]]》
* 劉莉 早期道教儀式的發展與完善—— 讀《[[唐前道教儀式史綱]]》
+
* 張方: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大典暨「 真道濟世思想學術報告會」綜述
* 、[[郭武]]:《宗教與生態叢書》評介
 
 
<br>
 
<br>
===第四十期===
+
 
 +
===第四十 期===
 
'''特稿'''
 
'''特稿'''
*[[ 趙衛東]]:道 教與齊魯文化——訪 央民族大學牟鍾鑒教授
+
*[[ 卿希泰]]: 在慶祝[[青松觀]]創建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對青松觀「全真 研究 心」的兩點希望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陳耀庭]] 全真 詩欣賞四題
+
* 胡孚琛 為學與為
* 韓吉紹 韓愈服硫黃新解
+
* 戈國龍:內在的田野,心性的考古 宗教學研究的另類思路
* [[郭武]] 「衝擊」與「回應」:近現代社會中 四川[[全真道]]
+
* 陳霞 道教善書對生態倫理 啟發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汪登偉 :《 道藏續編 為丁福保所編訂考
+
* 徐山 :《 老子 「白--黑」顏色詞的價值取向
* 任宗權 略談 玄門日誦早晚功課 經》
+
* 劉泳斯 :《 李筌陰符 成書年代考
''' 神仙 人物'''
+
''' 道教 人物'''
* 周郢 :[[ 碧霞元君]] 「生辰」考
+
*[[尹志華]] 清末[[ 北京白雲觀]] 方丈高仁峒行實
*張 宏敏 馬一孚與[[陳攖寧]]之間 緣」
+
*張 應超 道教文化向世界 可喜探索--黃世真道長弘 事跡簡記
''' 丹道 修煉'''
+
'''修煉 養生'''
* 胡孚琛 形、氣、神之修煉要
+
* 熊春錦:漢代以前黃老學說中的「守一法」
''' 宗派歷史'''
+
*羅明月 :道 教飲食中的養生
* [[蕭登福]] 東晉上清派經師之 承神系──扶桑大帝東王公與上清派之傳經關係
+
''' 道法科儀'''
* 張振國 上海全真道 傳入與分佈
+
* 張振國 禳災遠害驅邪的 統符咒
''' 道教與儒釋'''
+
* 胡小柳 有關《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 訪談
* 陶俊 陸九淵與道家道教思想關係管窺
+
''' 文學藝術'''
* 盧理湘 實證歸一簡論——以 六祖壇經 為例
+
* 黃景春 談談《紅樓夢》中的神仙
''' 會議綜述'''
+
* 陳耀庭 胸中有道,處處有美--讀[[唐誠青]] 誠青道人書畫集
* 羅耀松 第五屆國際 道教 學術研討 暨玄天上帝宮廟交流會會議綜述
+
''' 當代道教'''
''' 圖書評介'''
+
* 郭樹森、歐陽鎮:論當代道教的振興之路
* 徐菲 :「 二重證據法 運用於宗教 學研 究的典範──評 《[[ 考古發現與早期 道教 研究]]》
+
*[[丁常雲]] 試論 道教 筥觀管理與社 經濟發展
 +
''' 學術動態'''
 +
* 午火 :「 探古鑒今--全真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國際 討會綜述
 +
*賴全: 《[[ 漢唐 道教 論集]]》 觀點述評
 
<br>
 
<br>
===第四十 期===
+
 
'''特稿'''
+
===第四十 期===
* [[郭武]] 略談 教期刊及其作用——以香港《弘道》季刊為例
+
'''特稿
'''道教論壇'''
+
* 陳耀庭 全真 詩欣賞又三題 / 陳耀庭
*葛榮晉:「 光而不耀 」的現代詮
+
'''道教論壇
* 尹振環 :《 老子 與老子 的道教 轉換
+
*葛榮晉: 糊塗哲學與智慧人生-- 大智若愚 」的現代詮
* 魏小巍 精神 修煉 與肉身成道——上清道宗教體驗視角下 生命與世界
+
* 馬潔身、趙曦:道家道教學說的人文精神
 +
*潘存娟 :《 道德經 》的 心理平衡論
 +
''' 道教 思想'''
 +
* 張思齊 [[司馬承禎]]《[[坐忘論]]》的結構、 修煉的 神學思想
 +
*樂愛國:試論[[丘處機]]、[[尹志平]]無為、有為統一的思想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周高德 研習 《[[ 道德 經]]》 ,領悟道和德
+
*[[蕭登福]] :《[[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 經]]》 的作者及撰作年代
* 曹景年 :《[[太平 ]] 經國理身思想的理論特質
+
* 汪登偉 :《 龍虎 經》 考 / 汪登偉
'''道教 神仙'''
+
'''道教 宗派'''
* 羅偉國 :[[ 八仙]] 及與之相關的道
+
* 傳鳳英 :[[ 全真道]] 衍派--北京桃源 千峰派簡介
* 孫君恆、劉娣:湖北的[[ 關帝]] 財神崇拜
+
*[[ 蕭霽虹]] :長春派遺脈在昆明的傳承
''' 修煉'''
+
'''道 法科儀'''
* 胡孚琛 丹道鑄劍功略說
+
* 陳敬陽 回顧1986年香港蓬瀛仙館與青松觀啟建的全真法會
*章偉文:《[[太古集]]》「金丹」內修理論探微
+
''' 道教與民俗'''
''' 文學藝術'''
+
* 陳金鳳 :道教 桃文化摭說
*[[詹石窗]] 「虞初」小說的 道教 意蘊
+
* 王育婧 上海竹枝詞中的城隍信仰
* 張魯君 道符與書法
+
''' 道教與武術'''
''' 歷史資料'''
+
* 楊子路 醫道與武道--以 醫與內家拳為例的辯析
*[[趙衛東]] 山東 教碑刻輯錄(二)
+
* 郭曉峰 試論《 德經》對中國劍術修煉的影響
* 張掁國 近代上海全真 窺探
+
''' 朝山訪道'''
''' 文化名人'''
+
* 黃景春 天池的 母宮和福壽觀
* 李豫川 :王 維與道家
+
''' 書評 '''
*趙秀麗:錢穆與道學思想
+
* 蕭海燕 :《道教 老學 史》 評介
'''書評 與信息'''
+
*張 宏敏 《王 明與道家 教》簡評
* 邢飛 讀[[呂鵬志]]著 [[唐前 道教 儀式 綱]]
 
*張 祖師靈柩安奉大典暨「全真 濟世思想學術報告會」綜述
 
 
<br>
 
<br>
 
+
===第四十 期===
===第四十 期===
 
 
'''特稿'''
 
'''特稿'''
*[[卿希泰]] 在慶祝[[青松觀]]創建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對青松觀「全真 研究中心」的兩點希望
+
* 張振國 閔智亭 教思想窺見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胡孚琛 為學與為
+
*[[王卡]] 如何認識看待 教的方術
* 戈國龍 內在的田野,心性的考古:宗 教學 研究 另類思路
+
*[[劉仲宇]] 關注道 養生 學的 當代生存環境
* 陳霞 :道教 善書對生態倫理 啟發
+
* 若水山人 小議 道教的 貢獻與弊端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徐山 :《 老子》「白--黑」顏色詞的價值取向
+
* 高原樂 敦煌本 化胡歌 八首校註
*劉泳斯:《李筌陰符經疏 成書年代考
+
'''道教 神仙'''
'''道教 人物'''
+
* 朱越利 宋元士人、士大夫與[[ 呂洞賓]] 形象(上)
*[[尹志華]] 清末[[ 北京白雲觀]] 方丈高仁峒行實
+
''' 丹道 養生'''
*張應超:道教文化向世界的可喜探索--黃世真道長弘道事跡簡記
+
* 段新龍 略述 元吉的內丹心性之
''' 修煉 養生'''
+
* 李玉用 道教 文化與溫泉 養生
* 熊春錦 漢代以前 說中的「守一法」
+
'''道 '''
* 羅明月 :道教 飲食中的 養生 義理
+
* 魏小巍 法術與道教 宗教
'''道法 科儀'''
+
''' 道教 文學'''
* 張振國 禳災遠害驅邪 傳統符咒
+
* 譚敏 :《[[道教靈驗記]] 》中的 法器靈驗故事
*胡小柳:有關《玄門日誦早晚功課 》的訪談
+
* 劉永霞 九華仙子到凡塵 涼夜山頭吹玉笛 -- 游九言之 華陽洞詞 賞析
'''文學 藝術'''
+
'''道教 音樂'''
* 黃景春 談談 紅樓夢 》中的 神仙
+
* 呂暢 :論道教 音樂 雙重屬性
* 陳耀庭 胸中有道 處處有美 -- 讀[[唐誠青]]道長 誠青道人書畫集
+
'''區域道教'''
''' 當代 道教'''
+
*丁常春、吳 亞:四川[[全真道]]歷史和現狀概述
* 郭樹森、歐陽鎮 :論 當代 道教的振 興之路
+
* 張華、鄭勇華:聖旨解秘:明代[[ 武當山]] 輝煌發展成因
*[[ 丁常雲]]: 試論 道教 筥觀管理與社會經濟 發展
+
'''碑刻史料'''
''' 學術動態'''
+
*徐雪凡 從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 道教發展 史(上)
* 午火 「探古鑒今--全真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趙衛東]]:山東道教碑刻輯錄(三)
* 賴全 :《[[ 漢唐道教論集]]》 觀點述評
+
''' 朝山訪道'''
 +
* 趙玉春 平吧蒙山白雲岩清虛觀
 +
'''圖書評介'''
 +
* 徐菲 神仙信仰的多樣性解讀--評 《[[ 多面相的神仙:永樂宮的呂洞賓信仰]]》
 
<br>
 
<br>
 
+
===第四十 期===
===第四十 期===
+
'''特稿'''
'''特稿
+
*[[田海]]撰,劉艷、張崇富譯 瑤牒新釋
* 陳耀庭 全真道詩欣賞又三題 / 陳耀庭
+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 尹振環 無為必無名,無名方無為——再談 何為無為,誰之無為 」 
* 葛榮晉 糊塗哲學與智慧人生-- 大智若愚 的現代詮譯
+
* 章偉文 老子「 精神 的現代價值
* 馬潔身、趙曦 :道 家道教學說的人 文精神
+
* 文英玲、鄧佩玲 :《道德經》 與品格教育
* 潘存娟 :《道德經》 的心理平衡論
+
'''道教 神仙'''
'''道教 思想'''
+
*[[ 朱越利]] :宋元士人、士大夫與呂洞賓形象(下)
* 張思齊:[[ 司馬承禎]] [[ 坐忘論]] 結構、 煉的神學 思想
+
*楊正晴:淺析[[ 碧霞元君]] 信仰
* 樂愛 國: 試論[[ 丘處機]]、[[尹 ]] 無為、有為統一的 思想
+
'''人物思想'''
'''道 教經典'''
+
*蕭海燕:論褚伯秀莊學中 性命雙 修思想 
*[[蕭登福]]:《[[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作者及撰作年代
+
* :[[ ]] 《盤山語錄》修道 思想 略論
*汪登偉 《龍虎經》考 / 汪登偉
+
''' 養生'''
'''道教 宗派'''
+
* 許天賜 七病歌
* 傳鳳英:[[ 全真道]] 衍派--北京桃源觀千峰派簡介
+
''' 區域 道教'''
*[[ 蕭霽虹]] :長春派遺脈在昆明的傳承
+
*[[ 張澤洪]]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 梅山教]] 教關係論略
''' 法科儀'''
+
* 劉春雷 海上有 山——膠東地區 文化 教信仰 
* 陳敬陽 回顧1986年香港蓬瀛 館與青松觀啟建 全真法會
+
'''道教與 儒釋'''
''' 民俗'''
+
* 孫君恆、董雪:《[[淮南 ]]》禮學新論
*陳金鳳:道 桃文化摭說
+
* 韓煥忠 憨山德清的 莊子內篇注
*王育婧:上海竹枝詞中的城隍 信仰
+
'''道 教與文學'''
'''道教與 武術'''
+
* 羅偉國 拘神德清 《水滸》
* 路:醫道與武道--以道醫與內家拳為例的辯析
+
''' 碑刻歷史'''
* 郭曉峰 試論 道德經 對中國劍術修煉的影響
+
* 徐雪凡 從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 道教 發展 (下)
''' 朝山訪 道'''
+
* 王東 與山 有關的窯神廟碑刻
* 黃景春 天池 王母宮和福壽觀
+
<br>
''' 圖書評介'''
+
===第四十 期===
* 蕭海燕 道教 老學 》評介
 
* 張宏敏 《王 明與道家道教》簡評
 
<br>
 
===第四十 期===
 
 
'''特稿'''
 
'''特稿'''
* 張振 國: 閔智亭道教 思想 窺見
+
* 對性命雙修 思想 的現代思考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王卡]] 如何認識看待 教的方術
+
* 葛榮晉 「為而不爭」與「捨得之
*[[劉仲宇]] 關注 教養生學 當代生存環境
+
* 韓煥忠 誰知莊子是真儒——覺浪 《莊子提正》
* 若水山人 小議道教 貢獻與弊端
+
* 閻莉:權威與信仰 以真武神性及信仰內容 衍變為視角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高原樂:敦煌本《 化胡歌 首校註
+
*[[郭武]]:關於《五篇靈文》
'''道教 神仙'''
+
*高原樂:敦煌本《 尹喜哀歎 首校註
* 朱越利 宋元士人、士大夫與[[呂洞賓]]形象(上)
+
'''道教 人物'''
 +
* 張悅 章獻明肅皇后受籙考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 段新龍 略述黃 吉的 內丹 心性之學
+
* 汪登偉 朗非 內丹 師說
* 李玉用 論道教文化與溫泉 養生
+
* 曾傳輝 :養生 問答五則
'''道教法術'''
 
*魏小巍:法術與道教的宗教經驗
 
 
'''道教文學'''
 
'''道教文學'''
* 譚敏 《[[ 道教 靈驗記]]》中 法器靈驗故事
+
* 劉康樂 詩與歌的變奏:唐代 道教 詩歌 新形式
* 劉永霞 九華仙子到凡塵,涼夜山頭吹玉笛--游九言之《華陽洞詞》賞析
+
* 高國藩 幻化人生 以苦為 —— 韓國 道教 化漢文小說
'''道教音 '''
+
'''道教 與儒釋'''
*呂暢: 論道教 音樂的雙重屬性
+
* 李波 :明代 桐城《莊子》研究——以方以智與錢澄之為中心
''' 區域 道教'''
+
''' 近現代道教'''
* 丁常春、吳振亞:四川[[全真道]]歷史和現狀概述
+
* 劉泳斯 以慈護 :近代宗 團體興辦公益慈善事業淺論——從民國年間 院與世界紅卍字會關係談起
*張華、鄭勇華:聖旨解秘 :明代[[武當山]]輝煌發展成因
+
''' 會議綜述'''
''' 碑刻史料'''
+
* 秦國帥 「全真道與明 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徐雪凡 從浙江 道教 碑刻看浙江道教發展史(上)
 
*[[趙衛東]]:山東 教碑刻輯錄(三)
 
''' 朝山訪道'''
 
* 趙玉春 平吧蒙山白雲岩 虛觀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徐菲 信仰的多樣性解讀--評《[[ 多面相的神仙:永樂宮的呂洞賓信仰]]》
+
* 賴全 櫻花樹下問 道——[[ 小林正美]] 著《中國的道教 評介
 +
*李繼武:道教究竟何時創立?
 
<br>
 
<br>
===第四十 期===
+
===第四十 期===
 
'''特稿'''
 
'''特稿'''
*[[田海]]撰,劉艷、張崇富譯 瑤牒新釋
+
* 胡孚琛 時代的驕子 民族的精英——為錢學森院士百年誕辰而作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尹振環: 無為必無 ,無名方無為 —— 再談「何為無為,誰之無為」
+
*尹振環:[[老子]]的姓 是老聃還是太史儋 —— 析《史記》中的三位老子
* 章偉文 老子「 」文化精神 現代價值
+
* 王巧玲 論元代著名 士畫家王蒙
* 文英玲、鄧佩玲 :《 道德經 與品格教育
+
*李玉用:三教融合視野下 道教思想及其發展
 +
'''道教典籍'''
 +
*[[尹志華]] :《[[重陽教化集]] 藏頭詩詞試讀
 
'''道教神仙'''
 
'''道教神仙'''
*[[朱越利]]:宋元士人 士大夫與呂洞賓形象(下)
+
* 田海撰;邢飛、張慧敏 張崇富譯 :[[ 關羽]]信仰 興盛與道教的關係
*楊正晴 淺析[[ 碧霞元君]]信仰 
+
''' 道教丹法'''
''' 人物思想'''
+
* 韓吉紹 煉丹術 中的 外來礬石
* 蕭海燕 論褚伯秀莊學 中的 性命雙修思想
+
* 余強軍 清代黃元吉論 教內丹學之「真意」
* 秦國帥 [[王志謹]]《盤山語錄》修 思想略論
+
''' 音樂藝術'''
''' 丹道養生'''
+
* 劉麗君 莊子的音樂寓言——「《咸池》之樂」
* 許天賜 七病歌
+
*張 魯君 [[ 太平經]] 圖像思想
'''區域道教'''
 
*[[ 澤洪]]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 梅山教]] 與道教關係論略
 
*劉春雷:海上有仙山——膠東地區 仙道文化與宗教信仰
 
 
'''道教與儒釋'''
 
'''道教與儒釋'''
* 孫君恆、董雪 :《[[ 淮南子]] 》禮學新論
+
* 施保國:對儒家「道統」的反動——方東美論道家對宋明新儒家的影響
*韓煥忠:憨山德清 《莊子內篇注》
+
'''道教仙話'''
''' 道教與文學'''
+
*張振國 :《 夷堅志》中的仙道故事
* 羅偉國 拘神德清的 水滸
+
*譚銘泉:綿竹九龍活靈官與藥王[[ 孫思邈]]的 故事
''' 碑刻歷史'''
+
''' 人物訪談'''
* 徐雪凡 :從 浙江 道教 碑刻看浙江 道教發 展史(下)
+
* 徐菲 關於 法言會纂 和法言壇的幾個問題——訪劉伯谷先生
* 王東 與山陽有關的窯神廟碑刻
+
''' 圖書評介'''
 +
* 賴全:信仰與理性 :從 科技發展的維度詮釋 道教 歷史——《[[中國 道教 科學技術史]]》評述
 +
*鍾國 :我寫《[[香港道教]]》
 +
'''會議綜述'''
 +
* 午火 第七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綜述
 
<br>
 
<br>
===第四十 期===
+
 
 +
===第四十 期===
 
'''特稿'''
 
'''特稿'''
* 龍:對性命雙修思想的現代思考
+
* 樊光春:2010年後中 道教走向觀察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葛榮晉 :「 為而不爭」與「捨得之道
+
* 戈國龍 也談 靈性市場
* 韓煥忠 誰知莊子是真儒——覺浪 盛的《莊子提正》
+
* 李似珍 老壽星與 教神仙關係辨識
* 閻莉 權威與信仰 以真武神性及信仰內容的衍 為視角
+
* 覃延佳 從「天門三真君」到「三元教主」 唐葛周之身份演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郭武]] :關於《五篇靈文
+
* 高原樂:《[[ 抱朴子]]》 版本研究補正
* 高原樂 敦煌本 尹喜哀歎 五首校註
+
* 宋峰 :《[[太上登真三矯靈應經]] 的思想及價值
'''道教人物'''
 
*張悅:章獻明肅皇后受籙考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 汪登偉 蘇元朗非 內丹 師說
+
* 丁常春 蔣植陽 內丹 學之「修道外護事」析論
* :養生 問答五則
+
* 劉嗣 傳: 道教 養生 文化與武當武術
 +
'''科儀法術'''
 +
*張振國:道教徒的稱謂、持齋與「戊不朝真」
 +
*孫王成:茅山法物二種
 +
'''道教倫理'''
 +
*孫瑞雪:淺議[[文昌帝君]]信仰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道教文學'''
 
'''道教文學'''
* 劉康樂 詩與歌的變奏:唐代道教詩歌的新形式
+
*[[陳耀庭]] 回首 間不再來 ——[[祁志誠]]的〈遺世〉詩
*高國藩:幻化 生 以苦為樂 —— 論韓國道教化漢文小說
+
'''道教與 其他文化'''
'''道教與 儒釋'''
+
* 韓煥忠 唯以老莊說老 莊—— 從佛道論衡看唐初高僧對老莊的理解
* 李波 明代桐城《 子》研究 —— 以方以智 錢澄之為中心
+
*李從娜:朱謙之 老莊道學
''' 近現代 '''
+
''' 朝山訪 道'''
* 劉泳斯 以慈護 :近代宗 團體興辦公益慈善事業淺論——從民國年間道院與世界紅卍字會關係談起
+
* 李遠國 南豐 道教 考察記
'''會議綜述'''
+
* 鄭艷 [[北京白雲觀]]燕九節民俗文化及記 調查報告
* 秦國帥 「全真道與明清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綜 述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賴全 櫻花樹下問仙 道——[[小林正美]]著 中國 道教 》評
+
* 劉固盛、王闖 評《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李繼武:道教究竟何時創立?
+
*周冶:體茲正 ,悟彼重玄 ——《 重玄之思:成玄英 重玄方法和認識論研究
 
<br>
 
<br>
===第四十 期===
+
 
 +
===第四十 期===
 
'''特稿'''
 
'''特稿'''
* 胡孚琛 時代的驕子 民族的精英——為錢學森院士百年誕辰而作
+
* 鍾肇鵬 人生、永恒與不朽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尹振環 [[老 ]] 姓名是老聃還是太史儋——析《史記》中的三位老子
+
* 周立昇 安命精神家園──莊 對人生境界 追尋
* 王巧玲 論元代著名道士畫家王蒙
+
* 戈國龍:神與神性 兩種宗教類型與宗教的兩個維度
* 李玉用 融合視野下 道教思想及其發展
+
* 易宏 「I AM」「如」「自然」──從哲學與宗 教的 幾個中心詞看東西方文化會通
''' 道教 '''
+
''' 文獻'''
*[[尹志華]] :《[[重陽教化集]] 藏頭詩詞試 讀 
+
* 黃熹 :《 老子翼》與焦竑作《翼 之旨
 +
*王守亮: 〈會仙左壇題字〉札記
 
'''道教神仙'''
 
'''道教神仙'''
* 田海撰;邢飛、張慧敏、張崇富譯 [[ 羽]]信仰興盛與道教 關係
+
* 高國藩:敦煌文本與土地神
'''道 教丹 法'''
+
*楊培德 :關 於梓潼神廟內 張獻忠塑像
* 韓吉紹 煉丹術中的外來礬石
+
''' 道法 '''
* 余強軍 黃元吉論 道教 內丹學 「真意
+
* 汪登偉 「五字三峰」考
''' 音樂藝術'''
+
* 南信雲 方士趙炳與古 禁咒之術
* 劉麗君 莊子 音樂寓言——「《咸池》之樂」
+
''' 道教 宗派'''
* 張魯君 :《[[ 太平經]]》 的圖像思想
+
*陳金鳳:「龍沙 與[[淨明道]]
 +
''' 道教文學'''
 +
*[[陳耀庭]] 淤泥淹不得,發露滿池紅──[[李道純]] 〈詠藕〉詩
 +
*[[尹志華]] :《[[ 重陽全真集]]》 藏頭詩詞試讀
 
'''道教與儒釋'''
 
'''道教與儒釋'''
* 施保 國:對 儒家 道統 」的 反動——方東美 論道 家對宋明新 儒家的 影響
+
* 樂愛 國: 道教 《孟子》 仁民愛物 」的 吸取與詮釋──兼 論道 教生態倫理與 儒家的 差異
''' 道教仙話'''
+
*韓煥忠:居士善會莊子心──楊文會的《南華經發隱》
* 張振國 《夷堅志》中的 仙道 故事
+
''' 科學與美學'''
* 譚銘泉 綿竹九龍活靈官與藥王[[孫思邈]]的故事
+
* 楊子路 :仙道 與數理──宋元道教圍棋文化之特質
'''人物訪談'''
+
* 古嶼鑫 「遊蜀似還蜀」 張三丰 自然審美趣味論
*徐菲 關於《法言會纂》和法言壇 幾個問題——訪劉伯谷先生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賴全 信仰與理性:從科技發展的維度詮釋道教歷史—— 《[[ 中國 道教 科學技術史]]》評
+
*[[吳亞魁]] :《[[ 山東 道教 碑刻集:青州昌樂卷]]》評
* 鍾國發 我寫 《[[ 香港道教]]》
+
* 賴全 北宗仙真,龍門祖師── 《[[ 丘處機學案]]》述
'''會議綜述'''
 
*午火:第七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綜
 
 
<br>
 
<br>
 
+
===第 十期===
===第 期===
 
 
'''特稿'''
 
'''特稿'''
* 樊光春:2010年 中國 道教 走向觀察
+
* 李永明:思前想 ──香港 道教 學院成立20周年的感想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戈國龍: 也談「靈性市場」
+
*戈國龍: 弘教與弘道──對道教教育的一點思考
* 李似珍 老壽星 與道教 神仙關係辨識
+
*[[朱越利]] 跨文化視角 道教 學譯叢」
* 覃延佳 從「天門三 君」到「三元 主」:唐葛周之身份演變
+
* 葛榮晉 開展田野調查,追尋歷史記憶──兼論王屋山是[[全 真教]]活動的重鎮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高原樂 :《[[抱朴 ]] 研究補正
+
* 尹振環 簡帛對今本《老子》的顛覆不能熟視無睹──揭穿唐玄宗對 子》 的瞞和騙
* 宋峰 [[ 太上登真三矯靈應經]] 思想及價值
+
*吳受琚:清沈彤精抄、精批 《莊子》經眼錄
 +
'''道教神仙'''
 +
* 于國慶 道教神仙[[ 東王公]] 形象 歷史演變
 +
*黃永鋒:中國民間藥王信仰探略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 丁常春:蔣植陽內丹學之「修道外護事」析論
+
* 盧理湘 :道教 金液玉液 養生
*劉嗣傳 :道教養生 文化與武當武術
+
* 丁強 《神仙起居 》注
'''科儀法術'''
+
'''道教文學'''
* 張振國 道教徒的稱謂、持齋與「戊不朝真」
+
*陳耀庭: 不惹 人間 桃李花──[[ 白玉蟾]]的〈 臥雲 〉詩
*孫王成:茅山 物二種
+
*劉永霞: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煙──顧況的[[茅山]]情結
'''道教倫理'''
+
'''道教與 儒釋'''
*孫瑞雪:淺議[[文昌帝君]]信仰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
* 白嫻棠 :以 道解佛:劉一明注解 特點──以《心經 蘊》為例考察
'''道教文學'''
+
* 韓煥忠 「修多羅義解南華」──趙樸初居士 子》
*[[ 陳耀庭]] 回首 人間 不再來——[[ 祁志誠]]的〈 遺世 〉詩
+
''' 經濟與民俗'''
'''道教與 其他文化'''
+
* 梁理中 從市場營銷學看[[全真 ]]之發展
* 韓煥忠 老莊說老莊——從 道論衡看唐初高僧對老莊
+
* 張開華 試論傳統廟會的 民俗文化 功能──以上海龍華、豫園、聖堂廟會為例
* 李從娜 朱謙之 道學
+
'''碑刻史料'''
''' 朝山訪道'''
+
*趙國慶:藥王山太玄石碑文考釋
* 李遠國 南豐 教考察記
+
*周郢:泰山「張三丰題刻」考辨
* 鄭艷 [[北京白雲觀]]燕九節 民俗文化 及記述調查報告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劉固盛、王闖 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
* 賴全 道情:潛藏在生活中的信仰── [[道教唱道情與中國民間文化研究]] 述評
* 周冶 體茲正道,悟彼重玄 —— 《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認識論 研究》 述評
+
* 李玉用 新轉向 ‧ 新範式 ‧ 新發展 —— 評區域道教 研究 新作《[[江西道教史]]
 
<br>
 
<br>
 
+
===第 期===
===第 期===
 
 
'''特稿'''
 
'''特稿'''
* 鍾肇鵬 、永恒與不朽
+
* 熊鐵基 道教的產 及其文化意蘊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周 立昇 安命精神 園──莊子對人生境界的追尋
+
*周 淺論道 學派何以更能包容科學思想
* 戈國龍 :神 與神性:兩種宗教類型與宗 教的 兩個維度
+
* 杜軍、張玉 揭開 秘面紗,重現科學真容──論道 氣功 科學精神及其養生功用
* 易宏 「I AM」「如」「自然」──從哲學與 宗教 的幾個中心詞看東西方文化會通
+
* 郭碩知 對《道德經》第十一章的 宗教 學分析
'''經典 文獻'''
+
''' 道教 經典'''
* 黃熹 :《 老子翼 與焦竑作《翼》之旨
+
* 姜守誠 擇墓之善惡── [[太平經]] 卷50〈葬宅訣〉解讀
* 王守亮 讀〈會仙左壇題字〉札記
+
* 張陽 《[[道藏]]》本《[[圖經衍義本草]]》源流考
''' 道教 神仙'''
+
'''神仙 人物'''
* 高國藩 敦煌文本與土地
+
* 宋峰 關羽兵器考究──兼論關羽 化的歷程
* 楊培德 關於梓潼神廟內的 獻忠塑像
+
* 孔祥毓 來去不聞山鳥喧,三生石上龍蛇年──第四十七代天師 貞一考略
''' 道法 '''
+
'''道法 科儀'''
* 汪登偉 :「 五字
+
* 張振國 :「三 朝」、「寄庫 」與 冥器
*南信雲:方士趙炳 古代禁咒之術
+
'''道教 歷史'''
'''道教 宗派'''
+
* 張華、鄭勇華 :[[ 武當山]] 五龍宮興建起因略探
* 陳金鳳 「龍沙之讖」與[[ 淨明道]]
+
*胡小柳:近代道教發展遲滯之原因新論──以什邡地區的道教為例
'''道教 文學'''
+
'''道教 與民俗'''
*[[ 耀庭]] 淤泥淹不得,發露滿池紅──[[李 純]]的〈詠藕〉詩
+
*陳 金鳳 屠蘇酒中的 教風味
*[[尹志華]] 《[[重陽全真集]]》藏頭詩 試讀
+
* 羅偉國、倪雅菁 城隍廟 ‧ 城隍神 ‧ 竹枝
'''道 教與儒釋'''
+
''' 朝山訪 道'''
* 樂愛國 :道教 對《孟子》「仁民愛物」的吸取與詮釋──兼論道教生態倫理與儒家的差異
+
* 劉婷 :道教 聖地[[三清山]]
* 韓煥忠 居士善會莊子心──楊文會的《南華經發隱》
+
* 孫君恆 山東訪道記
''' 科學與美 學'''
+
'''學 術回顧'''
* 楊子路 仙道與數理 ── 宋元道 圍棋文化之特質
+
* 陳耀庭 「十年磨一劍」 ──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三 關係研究班」成果述評
* 古嶼鑫 「遊蜀似還蜀」:張三丰 自然審美趣味論
+
* 趙衛東 關於《[[山東道教碑刻集]]》 兩點補充說明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吳亞魁]] :《[[ 山東 道教 碑刻集:青州昌樂卷]]》 評介
+
* 秦國帥 在歷史的天空下──評 《[[ 金元全真 道教 史論]]》
* 賴全 北宗仙真,龍門祖師 ──《[[丘處機學案]] 述評
+
* 曹誠 魂牽夢繞「重陽」魄 ──《 尋跡重陽宮 讀後
 
<br>
 
<br>
===第五十期===
+
 
 +
===第五十 期===
 
'''特稿'''
 
'''特稿'''
* 李永明 思前想後──香港 道教 學院成立20周年的感想
+
* 高國藩 敦煌[[西王母]]神話與西部 道教 養生文化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戈國龍 弘教與弘 ──對道教教育 一點思考
+
* 王巧玲 家獲得人生幸福 智慧
*[[朱越利]] 跨文化視角 與「 道教 譯叢」
+
* 馬樞廷 老子語境中的「朴」 心靈的自由
* 葛榮晉 開展田野調查,追尋歷史記憶──兼論 屋山是[[ 全真教]] 活動 重鎮
+
*馬潔身、趙曦:由 逍遙遊」領悟莊子所勾畫的人生境界
 +
'''哲 思想'''
 +
* 周立昇 道體與玄理 —— 弼《老子注》對道的玄解
 +
*房媛:《[[ 道德經]] 廉潔思想管窺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尹振環 簡帛對今本 老子 的顛覆不能熟視無睹──揭穿唐玄宗對 老子 的瞞和騙
+
* 汪登偉 :《[[道樞]]‧參同契上篇 太易丹書 改寫
*吳受琚:清沈彤精抄、精批 《莊子》經眼錄
+
'''神仙 人物'''
''' 道教 神仙'''
+
* 陳廣忠:「北海若」考
* 于國慶 :道 教神仙[[ 東王公]] 形象的歷史演變
+
*由申 清代 [[ 婁近垣]] 及其主要思想
*黃永鋒:中國民間藥王信仰探略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 盧理湘 :道教 金液玉液養
+
* 余強軍 :道教 內丹學的「陽 活子時」
*丁強:《神仙起居法》注
+
'''道 法科儀'''
'''道 教文學'''
+
* 易宏 [[ 叩齒]] 」略考
* 陳耀庭 不惹人間桃李花──[[ 白玉蟾]] 的〈臥雲〉詩
+
* 張振國 上海浦東散鮮 歌詞 生活 情結
* 劉永霞 崦合桃 水,窗分柳谷煙──顧況 [[茅山]] 情結
+
'''道教與 女性'''
'''道教與 儒釋'''
+
* 李永庚 楊貴妃與
* 白嫻棠 解佛 劉一明注解佛經的特點── 《心經解蘊》 為例 考察
+
*張悅 宋代后妃入道現象初探—— 仁宗郭皇后 為例
*韓煥忠:「修多羅義解南華」──趙樸初居士與《莊子》
+
''' 朝山訪道'''
''' 經濟與民俗'''
+
* 鄧靜、黃永鋒 漱月含珠 鍾靈毓秀——[[ 廣州純陽觀]] 獨特 氣息
* 梁理中 從市場營銷學看[[ 全真道]] 之發展
+
* 孫王成、鄭傳鳳 宗師後人茅 尋親記
*張開華:試論傳統廟會 民俗 化功能──以上海龍華、豫園、聖堂廟會為例
 
'''碑刻史料'''
 
* 趙國慶 藥王 太玄石碑文考釋
 
*周郢:泰 「張三丰題刻」考辨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情:潛藏在生活中 信仰── 《[[道教 唱道情與中國民間文化研究]]》 述評
+
* 趙衛東:早期 道的 哲學思想特色—— 《[[ 早期全真 道教 哲學思想論綱]]》 讀後
* 李玉用 新轉向 ‧ 新範式 ‧ 新發展——評區域道教研究新作 《[[ 江西 道教 ]]》
+
*[[蕭霽虹]] :《[[ 雲南 道教 碑刻輯錄]]》 前言
 
<br>
 
<br>
===第五十 期===
+
 
 +
===第五十 期===
 
'''特稿'''
 
'''特稿'''
* 熊鐵基 :道教 的產生及其文 意蘊
+
*[[蕭登福]] 宋後儒家經籍及修身法門的宗教化與 道教化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周贇 淺論 家學派何以更能包容科 思想
+
* 戈國龍 現象 研究筆記
* 杜軍、張玉 揭開神秘面紗,重現科學真容──論道教氣功 科學精神及其 養生 功用
+
* 葛榮晉 [[葛洪]] 心靈 養生 論與現代人類生活
* 郭碩知 對《 德經》第十一章 宗教學分析
+
*[[孫亦平]] 論[[茅山乾元觀]]在江南全真 地位與影響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姜守誠 擇墓之善惡── [[太平經]] 卷50〈葬宅訣〉
+
* 張永宏 :《 老子 第二十六章「輕」「重」新
*張陽:《[[道藏]]》本《[[圖經衍義本草]]》源流考
+
''' 丹道養生'''
''' 神仙人物'''
+
* 李遠國 :論[[王道淵]]性命混融 內丹學說
* 宋峰 關羽兵器考究──兼 關羽神化 歷程
+
* 呂暢 略談道教養 的道與術
* 孔祥毓 來去不聞山鳥喧,三 石上龍蛇年──第四十七代天師張貞一考略
 
 
'''道法科儀'''
 
'''道法科儀'''
* 張振國 :「 三朝 、「寄庫」與冥器
+
* 萬景元:道教法籙概論
'''道教 歷史'''
+
*覃延佳 :「 道體 師用:廣西上林縣西燕師公《大齋請聖科》分析
* 、鄭勇華:[[武當山]]五龍宮興建起因略探
+
'''道教 與儒釋'''
* 胡小柳 近代 教發展遲滯之原因新論──以什邡地區的 道教 為例
+
* 韓煥忠:一貫別傳南 經——吹萬廣真對《莊子》的禪學解讀
'''道教與 民俗'''
+
* 張宏敏 馬一孚論 道教
* 陳金鳳 屠蘇酒中 的道 教風味
+
'''道教與 文學'''
* 羅偉國、倪雅菁 城隍廟 ‧ 城隍神 ‧ 竹枝詞
+
* 易中亞 莊子對當代作家王蒙 影響
 +
*丁培仁:遊 小集
 +
'''人物專訪'''
 +
* 陳杰 虔誠之心 無私奉道——記[[香港飛雁洞佛道社]]住持劉松飛道長
 
'''朝山訪道'''
 
'''朝山訪道'''
* 劉婷 道教聖地[[三清山]]
+
* 張方 太原尋 全真遺跡
*孫君恆:山東 道記
+
*趙 秀麗 即墨鄉村 道教 考察記
'''學術回顧'''
 
*陳耀庭:「十年磨一劍」──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三教關係研究班」成果述評
 
*趙 衛東 關於《[[山東 道教 碑刻集]]》的兩點補充說明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秦國帥 在歷史 天空下──評 《[[ 金元全真 道教 論]]》
+
* 孫鵬 道教思想研究成果 集中呈現——孫亦平教授 《[[道教 思想研究 ]]》 評介
* 曹誠 魂牽夢繞「重陽」魄── 尋跡重陽宮 讀後
+
* 田茂泉 :《[[丘處機學案]] 述評
 
<br>
 
<br>
 
+
===第五十 期===
===第五十 期===
 
 
'''特稿'''
 
'''特稿'''
* 高國藩 敦煌[[ 西王母]] 神話與西部道教養生文化
+
*[[柏夷]]撰、吳思遠譯 [[ 靈寶經]] 》溯源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王 巧玲 家獲得人生幸福 智慧
+
*王 宗昱 堅持[[正一 ]]教研究 基礎性地位
* 馬樞廷 老子語境中 「朴」與心靈的自由
+
* 張崇富 全球化時代道教發展面臨 挑戰
* 馬潔身、趙曦 由「逍遙遊」領悟莊子所勾畫的人生境界
+
* 容志毅 四維 則國家穩
'''哲學思想'''
 
*周 昇:道體與玄理 ——王弼《老子注》對道的玄解
 
*房媛:《[[道德經]]》的廉潔思想管窺
 
 
'''道教經典'''
 
'''道教經典'''
* 汪登偉 :《[[ 道樞]]‧ 參同契上篇 太易丹書 改寫本考
+
*[[姜守誠]] :《[[ 抱朴子]] 內篇 登涉 中所見的辟虎狼之術
 +
*歐陽鎮: [[道門十規]] 及其現代意蘊
 
'''神仙人物'''
 
'''神仙人物'''
*陳廣忠:「 北海若
+
*陳廣忠: 《[[淮南子]]》中的 [[赤松子]] 及其在漢代的影響
* 由申 清代道士[[ 婁近垣]] 及其主要思想
+
* 侯照民 :[[ 尹志平]] 繼任全真掌教始末考
 
'''丹道養生'''
 
'''丹道養生'''
* 余強軍 道教 內丹學 「陽 生活子時
+
* 丁常春 蔣植陽 內丹學 之「大乘」、 上乘」思想論略
''' 道法科儀'''
+
*許天 :也談「[[築基]]
* 易宏 [[ 叩齒]] 」略考
+
''' 文學與音樂'''
*張振國:上海浦東散鮮花歌詞 生活情結
+
* 鍾肇鵬:悟道四首
'''道教與 女性'''
+
*楊澤善、譚大江 淺談[[ 武當山]] 道教音樂在歷史演變中 三個時期
*李永庚:楊貴妃與道教
+
'''道教與 儒釋'''
*張 宋代后妃入道現象初探 —— 以仁宗郭皇后為例
+
*張 雪松 劉元真、呂伯強考 —— 淺談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虛構」的佛道之爭
''' 朝山訪道'''
+
''' 文化大觀'''
* 鄧靜、黃永鋒 漱月含珠 鍾靈毓秀——[[廣州純陽觀]]獨特的人 氣息
+
* 梁理中 道教與茶 化之關係
* 孫王成、鄭傳鳳 茅山宗師後人茅山尋親記
+
* 張振國 道教的「台」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趙衛東 :早期全真道的 哲學思想特色 ——《[[ 早期全真道教哲 思想論綱]]》 讀後
+
* 蘇軼璇 [[劉處玄]]在 早期全真道 發展中 道門貢獻和理論建設 —— 兼評強昱著 《[[ 劉處玄 ]]》
*[[蕭霽虹]] :《[[ 雲南 道教 碑刻輯錄]]》 前言
+
* 趙芃 區域道教史研究的成功之作——讀 《[[ 江西 道教 ]]》 有感
 
<br>
 
<br>
 
+
===第五十 期===
===第五十 期===
 
 
'''特稿'''
 
'''特稿'''
*[[蕭登福]] 宋後儒家經籍及修身法門 宗教化與道教化
+
* 董京泉 論老子「道」 實質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戈國龍 現象 研究筆記
+
* 張崇富:全球化時代道教發展面臨的機遇
* 葛榮晉 :[[ 葛洪]] 的心靈養生論與現 人類生活
+
*孫鵬 :道學 思想與和諧管理
*[[ 孫亦平]]: [[ 茅山乾元觀]] 南全真道中的地位與影響
+
* 陳雲鶴:論「快樂道教」
''' 道教 經典'''
+
'''道教典籍'''
* 張永宏 《老子》第二十六章「輕」「重」新解
+
*孔祥毓 :[[ 龍虎山]] 山志略考
'''丹道養生'''
+
* 張魯君:道教神仙畫傳——《[[ 許太史真君圖傳]]
* 李遠國 [[ 王道淵]] 性命混融的內丹學說
+
'''神仙人物'''
* 呂暢 略談 養生 的道與術
+
*陳金鳳 :[[ 葛玄]] 西 道教 文化
 +
* 黃景春 [[施相公]]的信仰與傳說
 +
'''丹道養生'''
 +
* 盧理湘 [[ 大丹直指]] 》甘露思想略析
 +
* 吳振亞 [[陸西星]]《[[老子 德經玄覽]]》 養生 思想析論
 
'''道法科儀'''
 
'''道法科儀'''
* 萬景元 :道教 法籙概論
+
*[[蕭登福]] :道教 燈儀源起及其流變
*覃延佳:「道體」師用:廣西上林縣西燕師公《大齋請聖科》分析
 
'''道教與儒釋'''
 
*韓煥忠:一貫別傳南華經——吹萬廣真對《莊子》的禪學解讀
 
*張宏敏:馬一孚論道家道教
 
 
'''道教與文學'''
 
'''道教與文學'''
* 亞:莊子對當代作家王蒙 影響
+
* 羅爭鳴: 國大陸近年道教與詩歌研究 回顧和思考(2005-2012)
* 丁培仁 遊道小集
+
* 張振國 愛情迷霧裡的《[[真誥]]》養生詩
''' 人物專訪'''
+
''' 道教與佛教'''
* 陳杰 虔誠之心 無私奉道 —— 記[[香港飛雁洞佛道社]]住持劉松飛道長
+
* 韓煥忠 借徑南華入佛智 —— 印順法師與《莊子》的因緣
 
'''朝山訪道'''
 
'''朝山訪道'''
* 張方 太原尋訪全真遺跡
+
* 周郢 新發現的信世昌篆書徂徠「上清觀」摩崖
*趙秀麗:即墨鄉村道教考察記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孫鵬 道教思想研究 果的集中呈現 —— 孫亦平教授《[[ 道教思想研究論集]] 》評介
+
* 吳華 精雕細琢 佳作 —— [[ 呂鵬志]]《[[ 唐前道教儀式史綱]]》
*田茂泉: 《[[ 丘處機學案]]》 述評
 
 
<br>
 
<br>
===第五十 期===
+
===第五十 期===
 
'''特稿'''
 
'''特稿'''
*[[柏夷]]撰、吳思遠譯 《[[靈寶經]]》溯源
+
* 陳耀庭 三本英文版的道教工具書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昱:堅持[[正一道]]教研究 基礎性地位
+
* 尹振環:必須推翻唐玄 欽定《老子》 錯案——帝王、帝王文化與《老子》
* 張崇富 全球化時 代道教發展 面臨 的挑戰
+
* 趙衛東 代道教發展的 機遇與 挑戰
* 容志毅 四維立則國家穩
+
* 張受軒 淺談皈依三寶
'''道教 經典'''
+
'''道教 神靈'''
*[[姜守誠]] [[ 抱朴子]] 內篇‧登涉》 所見的辟虎狼之術
+
* 申小紅 明清佛山民間的神祇崇拜——以[[ 北帝]] 神為考察
* 歐陽鎮 《[[ 門十規]]》及其現代意蘊
+
* 覃延佳:神譜建構與「師教」形塑 廣西上林師公對 教神靈之重構
''' 神仙人物'''
+
''' 經典考據'''
*陳廣忠:《[[ 淮南 子]] 中的「[[赤松子]]」及其在漢代的影響
+
*陳廣忠: 明代劉績補注 《淮南 鴻烈解
* 侯照民 [[尹志平]]繼任全真掌教始末
+
* 楊文定 丹道「豫章」
'''丹道 養生'''
+
'''丹道 法術'''
* 丁常春 蔣植陽內丹學之 大乘」、「上乘 思想論略
+
* 蒲團子 神仙接命秘訣與 三家龍虎
*許天陽: 也談「[[築基]]」
+
*許天陽: 雷公筆
''' 文學與 音樂'''
+
'''音樂 藝術'''
* 鍾肇鵬 四首
+
* 楊潔 古琴文化與 家「天人合一」
* 楊澤善、譚大江 淺談[[ 當山]]道教音樂在歷史演變中的三個時期
+
* 肖海明 陝西佳縣白雲觀《真 修行圖》研究
'''道教與 儒釋'''
+
'''道教與 武術'''
* 張雪松 劉元真、呂伯強考——淺談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虛構」的佛 之爭
+
* 買向東 孫祿堂 教丹 武術三論研究
'''文化大觀'''
 
*梁理中: 教與茶文化 關係
 
*張振國:道教的「台」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 蘇軼璇 [[劉處玄]]在早期全真 發展中 道門貢獻和理論建設——兼評強昱著《[[劉處玄學案]]》
+
* 奚劉琴 基於 教立場 關係 研究之 嶄新突破 —— 評李玉用 《[[ 宋元 道教 「三教合一」思想研究]]》
*趙芃:區域道 研究 的成功 —— 《[[ 江西 道教 ]]》 有感
 
 
<br>
 
<br>
===第五十 期===
+
===第五十 期===
 
'''特稿'''
 
'''特稿'''
* 董京泉 論老子「 實質
+
* 陳耀庭 鞏固 教恢復成果,抓住道教發展時機──我對近年來中國大陸道教發生的變化 幾點看法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 張崇富 全球化時代 道教 發展面臨的機遇
+
* 杜軍、董靜 和諧的 道教 風水學
* 孫鵬 :道 學思想 和諧管
+
* 謝清果、林淑琴 :道 教「素」主義 當代健康傳播
* 陳雲鶴 論「快樂 道教
+
* 張開華 試談 道教 禁忌中的生態倫理觀念
'''道教典 '''
+
'''道教 典'''
* 孔祥毓 [[龍虎山]]歷代山志略考
+
* 董京泉 對《道德經》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詮釋(上)
*張魯君: 道教神仙畫傳—— 《[[ 許太史 ]]》
+
*張魯君:《[[ 上清洞 九宮紫房 圖]]》 辨疑
''' 神仙 人物'''
+
'''人物 思想'''
* 陳金鳳:[[葛玄]]與江西道教
+
* 章偉 文:[[ 陳摶]]的生 平事蹟、學術淵源及著述
*黃景春 :[[ 施相公]]的 信仰與傳說
+
* 趙芃 :[[ 王處一]]《[[ 雲光集]]》 的自然觀
'''丹道養 '''
 
*盧理湘:《[[大丹直指]]》甘露思想
 
* 吳振亞 :[[ 陸西星]]《[[ 老子道德經玄覽]]》 養生思想析論
 
 
'''道法科儀'''
 
'''道法科儀'''
*[[ 蕭登福]] :道教燈儀 源起 其流變
+
*蕭登福:道教 續命 對佛教 東密的影響
 +
*三一道人:《[[呂祖百字碑]]》密解
 +
'''道教歷史'''
 +
*丁強:北朝道教管理制度──以[[寇謙之]]《[[老君音誦誡經]]》為中心的考察
 +
*萬景元:明朝道教與國家祀典
 
'''道教與文學'''
 
'''道教與文學'''
* 羅爭鳴 中國大陸近年道教與 詩歌 研究 回顧和思考(2005-2012)
+
* 韓煥忠 莊義佛理相交映──淺談李光 詩歌的 莊禪融合色彩
* 張振國 愛情迷霧裡的《[[真誥]]》養生詩
+
* 丁培仁 游道小集續
''' 道教 佛教'''
+
''' 會議 圖書'''
* 韓煥忠 借徑南華入佛智——印順法師 《莊子》的因緣
+
* 白嫻棠 「海峽兩岸道家道教 養生學術研討會 參會紀行
'''朝山訪道'''
+
* 劉陶 :《[[ 理論‧視角‧方法:海外 道教 學研究]]》 述評
*周郢:新發現的信世昌篆書徂徠「上清觀 摩崖
 
'''圖書評介'''
 
* 吳華 精雕細琢成佳作——讀[[呂鵬志]] 《[[ 唐前 道教 儀式史綱]]》
 
 
<br>
 
<br>
===第五十 期===
+
===第五十 期===
 
'''特稿'''
 
'''特稿'''
* 陳耀庭 三本英文版的道教工具書
+
* 曾傳輝 胡海牙先生晚年生活點滴
 
'''道教論壇'''
 
'''道教論壇'''
*尹振環:必須推翻唐玄宗欽定《老子》的錯案——帝王、帝王文化與《老子》
+
*胡孚琛:張連順教授《新道學的生死觀》序
*趙衛東:當代道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
*易中亞:「無己」與「無我」
*張受軒:淺談皈依三寶
+
*趙衛東:《邱祖語錄》與丘處機關係新考--兼與[[森由利亞]]先生商榷
'''道教神靈'''
+
'''道教經典'''
*申小紅:明清佛山民間的神祇崇拜——以[[北帝]]神為考察中心
+
*董京泉:對《道德經》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詮釋(下)
*覃延佳:神譜建構與「師教」形塑:廣西上林師公對道教神靈之重構
+
*劉祖國:《真誥校注》補疑
'''經典考據'''
+
'''道教人物'''
*陳廣忠:明代劉績補注《淮南鴻烈解》
+
*鄭唯一:有關[[張伯端]]生平研究的關鍵問題
*楊文定:丹道「豫章」考論
+
*黃新華:明初道士[[周玄真]]略考
'''丹道法術'''
 
*蒲團子:神仙接命秘訣與「三家龍虎」說
 
*許天陽:雷公筆
 
'''音樂藝術'''
 
*楊潔:古琴文化與道家「天人合一」
 
*肖海明:陝西佳縣白雲觀《真武修行圖》研究
 
'''道教與武術'''
 
*買向東:孫祿堂道教丹道學之武術三論研究
 
'''圖書評介'''
 
*奚劉琴:基於道教立場的三教關係研究之嶄新突破——評李玉用《[[宋元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研究]]》
 
<br>
 
===第五十七期===
 
'''特稿'''
 
*陳耀庭:鞏固道教恢復成果,抓住道教發展時機──我對近年來中國大陸道教發生的變化的幾點看法
 
'''道教論壇'''
 
*杜軍、董靜:和諧的道教風水學
 
*謝清果、林淑琴:道教「素」主義與當代健康傳播理念
 
*張開華:試談道教禁忌中的生態倫理觀念
 
'''道教經典'''
 
*董京泉:對《道德經》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詮釋(上)
 
*張魯君:《[[上清洞真九宮紫房圖]]》辨疑
 
'''人物思想'''
 
*章偉文:[[陳摶]]的生平事蹟、學術淵源及著述略論
 
*趙芃:[[王處一]]《[[雲光集]]》的自然觀
 
'''道法科儀'''
 
*蕭登福:道教幡燈續命儀對佛教及東密的影響
 
*三一道人:《[[呂祖百字碑]]》密解
 
'''道教歷史'''
 
*丁強:北朝道教管理制度──以[[寇謙之]]《[[老君音誦誡經]]》為中心的考察
 
*萬景元:明朝道教與國家祀典
 
'''道教與文學'''
 
*韓煥忠:莊義佛理相交映──淺談李光詩歌的莊禪融合色彩
 
*丁培仁:游道小集續
 
'''會議與圖書'''
 
*白嫻棠:「海峽兩岸道家道教與養生學術研討會」參會紀行
 
*劉陶:《[[理論‧視角‧方法:海外道教學研究]]》述評
 
<br>
 
===第五十八期===
 
'''特稿'''
 
*曾傳輝:胡海牙先生晚年生活點滴
 
'''道教論壇'''
 
*胡孚琛:張連順教授《新道學的生死觀》序
 
*易中亞:「無己」與「無我」
 
*趙衛東:《邱祖語錄》與丘處機關係新考--兼與[[森由利亞]]先生商榷
 
'''道教經典'''
 
*董京泉:對《道德經》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詮釋(下)
 
*劉祖國:《真誥校注》補疑
 
'''道教人物'''
 
*鄭唯一:有關[[張伯端]]生平研究的關鍵問題
 
*黃新華:明初道士[[周玄真]]略考
 
 
'''道法科儀'''
 
'''道法科儀'''
 
*張振國:上海道教《十獻》的美學特性
 
*張振國:上海道教《十獻》的美學特性
第1,472行: 第1,954行:
 
*謝清果、鍾珺:老子養生思想對茶道的建構作用
 
*謝清果、鍾珺:老子養生思想對茶道的建構作用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寇風凱:道教性命學研究的一部力作──評丁常春的《道教性命學概論》
+
*寇風凱:道教性命學研究的一部力作──評丁常春的《[[ 道教性命學概論]]
 
<br>
 
<br>
 +
 
===第六十二期===
 
===第六十二期===
 
'''特稿'''
 
'''特稿'''
第1,650行: 第2,133行:
 
*萬景元:《九卮燈科》初探
 
*萬景元:《九卮燈科》初探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劉祖國:道教文獻整理與科技史研究之完美結合——韓吉紹《黃帝九鼎神丹經訣校釋》讀後
+
*劉祖國:道教文獻整理與科技史研究之完美結合——韓吉紹《[[ 黃帝九鼎神丹經訣校釋]] 》讀後
 
<br>
 
<br>
 +
 
===第六十八期===
 
===第六十八期===
 
'''特稿'''
 
'''特稿'''
第1,678行: 第2,162行: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蕭馳:全真道歷史研究的新進展——讀[[尹志華]]著《[[清代全真道歷史新探]]》
 
*蕭馳:全真道歷史研究的新進展——讀[[尹志華]]著《[[清代全真道歷史新探]]》
<br>
+
<br>
===第六十九期===
+
===第六十九期===
'''特稿'''
+
'''特稿'''
*〔美〕[[祁泰履]](Terry F. Kleeman)撰、李同奇譯:針尖上能站多少天兵--道教理論探索
+
*〔美〕[[祁泰履]](Terry F. Kleeman)撰、李同奇譯:針尖上能站多少天兵--道教理論探索
'''道教論壇'''
+
'''道教論壇'''
*郭武:習近平的「文化自信」與道教文化的發展機遇
+
*郭武:習近平的「文化自信」與道教文化的發展機遇
*朱越利: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丘處機]]傳說
+
*朱越利: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丘處機]]傳說
*歐陽鎮:打造萬壽宮歷史文化的新視野 ─ 以[[西山萬壽宮]]為例
+
*歐陽鎮:打造萬壽宮歷史文化的新視野 ─ 以[[西山萬壽宮]]為例
'''思想智慧'''
+
'''思想智慧'''
*李大華:莊子的智慧:「以己養養鳥」等五則
+
*李大華:莊子的智慧:「以己養養鳥」等五則
*新弘: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八)
+
*新弘: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八)
'''丹道養生'''
+
'''丹道養生'''
*汪登偉:康仲熊《服內元氣訣》考
+
*汪登偉:康仲熊《服內元氣訣》考
*丁常春、吳振亞:《補虧正法》內丹養生思想析論
+
*丁常春、吳振亞:《補虧正法》內丹養生思想析論
'''道法科儀'''
+
'''道法科儀'''
*[[姜守誠]]:宋元道書中的「引魂度橋」科儀
+
*[[姜守誠]]:宋元道書中的「引魂度橋」科儀
*梁恩誠:台灣道教清微派「破獄儀式」考察 ─ 以五股玄真道壇為對象
+
*梁恩誠:台灣道教清微派「破獄儀式」考察 ─ 以五股玄真道壇為對象
'''道教歷史'''
+
'''道教歷史'''
*〔意〕[[莫尼卡]](Monica Esposito)撰、田茂泉譯:清代龍門派及其有爭議的歷史(下)
+
*〔意〕[[莫尼卡]](Monica Esposito)撰、田茂泉譯:清代龍門派及其有爭議的歷史(下)
*寇鳳凱、張春梅:變遷視角下的近現代道教研究
+
*寇鳳凱、張春梅:變遷視角下的近現代道教研究
'''地方道教'''
+
'''地方道教'''
*黃新華:太湖流域的金總管信仰考
+
*黃新華:太湖流域的金總管信仰考
*呂師:曲靖洞經會概談
+
*呂師:曲靖洞經會概談
'''道教與文藝'''
+
'''道教與文藝'''
*周錫山:《莊子》對中國文藝的巨大指導作用及其現代意義
+
*周錫山:《莊子》對中國文藝的巨大指導作用及其現代意義
*呂箐雯:《紅樓夢》中的莊子哲學
+
*呂箐雯:《紅樓夢》中的莊子哲學
 +
'''圖書評介'''
 +
*李剛:[[姜守誠]]《[[出土文獻與早期道教]]》評介
 +
<br>
 +
===第七十期===
 +
'''特稿'''
 +
*錢耕森:《老子》與規律論——《汪注老子》《正解老子》序
 +
'''道教論壇'''
 +
*黃新華:老子到底反不反倫理?——老子倫理思想新探
 +
*施保國:理想與現實:方東美論道家的路徑觀照
 +
*周贇:論任繼愈先生四譯《老子》及其老學思想
 +
*汪致正:「大道和生學」的哲學意義
 +
*金桑:「木通關」是地球生命的基本模式
 +
'''學術爭鳴'''
 +
*王西平:《老子》「故去彼取此」和「以此」之我見——與徐山先生商榷
 +
*張學瑾、劉祖國:《[[太上洞玄靈寶芝草品]]》校點商榷
 +
*劉宗棠:關於「和實生物」及其他——讀《「大道和生學」簡論》及有關評論後的一些認識
 +
'''經典與智慧'''
 +
*徐山:《老子》「報怨以德」與「和大怨」文脈梳理
 +
*楊福泉:《逍遙遊》「培」字辨正
 +
*蕭登福:《黃庭經》的黃庭所在及其與脾的關係——兼論周秦以來的脾胰不分
 +
*李大華:莊子的智慧:「拒絕封賞的屠夫」等四則
 +
*新弘: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九)
 +
'''神仙與人物'''
 +
*李黎鶴:「道正宗師圖」之神靈形象考辨
 +
*張陽:[[晉真人]]與晉道成小考
 +
*李玉用:唐道士[[葉法善]]世家及其思想考略
 +
*郭武:巨匠斯逝 師恩永存——在追念[[卿希泰]]先生座談會上的發言
 +
'''丹道养生'''
 +
*三一道人:《[[行氣玉佩銘]]》闡幽
 +
*盧理湘:「[[河車]]」論
 +
*張振國:道教養生經典的社會化與道德化——以《[[悟真篇]]》為例
 +
'''道教與儒釋'''
 +
*韓煥忠:憨山《道德經解》淺析
 +
*郭鴻玲:六朝的疾病與佛教咒語初探——以《陀羅尼雜集》為核心
 +
*徐才金:《留侯論》評析
 +
'''道教與文學'''
 +
*張海瀾:萼綠華小考
 +
*陳堅:馬丹陽《漸悟集》中的「疊字」詩——兼談馬丹陽的「詩教」
 +
*汪登偉:全真道祖師藏頭拆字、攢三拆字詩詞試解
 +
'''道教與民俗'''
 +
*陳廣忠:二十四節氣的創立和傳承
 +
*鄭為一:漫談放生
 +
*王巧玲:論道教婚禮的文化意義
 +
'''地方道教'''
 +
*蕭霽虹:「南滇福神」:雲南[[真武]]信仰與崇祀研究
 +
*王家強:體道贊玄 返樸歸真──昆明真慶觀首屆體道班的宗教文化內涵及意義
 +
'''朝山訪道'''
 +
*姜守誠:憶南瀛 話道緣
 +
*趙建勇:重陽宮記遊
 +
*參悟:訪仙悟道仙人洞
 +
'''圖書評介'''
 +
*孫亦平:拓展道教「醫世」思想研究的新視野——評《[[道教醫世思想溯源]]》
 +
*賀晏然:《[[明代道教文化與社會生活]]》評介
 +
<br>
 +
===第七十一期===
 +
'''特稿'''
 +
*李遠國:[[太歲]]信仰的歷史考辨
 +
'''道教論壇'''
 +
*白照傑:煉骨成真:中古道教仙骨信仰研究
 +
*宋峰:修煉與成仙——論道教修真學
 +
*蔡廣進:論莊子的「相知」與「不相知」:由魚樂之辯說起
 +
*周世霞、蔣波:漢文帝繼行黃老思想論略
 +
*寇鳳凱:民國時代地方誌語境中的宗教觀
 +
'''經典與智慧'''
 +
*陳穎:《[[道門通教必用集]]》相關問題考述
 +
*梁恩誠:《[[清微丹訣]]》探析
 +
*歐陽鎮:《[[淨明宗教錄]]》的醫道思想
 +
*李大華:莊子的智慧:「漁父與孔子的故事」等五則
 +
*新弘: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十)
 +
'''神仙與人物'''
 +
*王亞:宋徽宗與道教關係再探:從《[[政和萬壽道藏]]》之首說起
 +
*汪登偉:[[白玉蟾]]生年及其修道生涯
 +
*王一麟:論[[陳景元]]對獨化思想的推進
 +
*郭武:追念王卡老師
 +
'''丹道養生'''
 +
*[美] 祁泰履(Terry Kleeman)撰、肖涵露譯:合氣儀式及其在早期道教實踐中的作用
 +
*陳金鳳:道教黃精文化摭談
 +
*盧理湘:青去白來然後黑
 +
'''道法科儀'''
 +
*張振國:接受美學與道教科儀中的「變神」
 +
*周密:道教燈儀的思想與文化
 +
*劉陶:淺談盂蘭盆會對唐代道教中元普度施食的影響——以《[[太上洞玄靈寶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為例
 +
'''道教與周易'''
 +
*高國藩:敦煌道教太一崇拜與《周易》
 +
*劉永霞:《易經》花語——天地否卦與梅花
 +
'''道教與儒釋'''
 +
*蕭登福:由《純陽真人渾成集》看佛道爭勝下的[[呂洞賓]]參謁黃龍禪師公案
 +
*錢耕森、沈素珍:[[王重陽]]的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想
 +
*韓煥忠:吹萬廣真對《[[老子]]》的禪學解讀
 +
'''道教與文藝'''
 +
*張學瑾、劉祖國:[[杜光庭]]記傳類作品文獻研究綜述
 +
*李小龍:《射雕英雄傳》中的[[丘處機]]形象分析
 +
*黃新華:淺析道教影響昆曲產生何以可能
 +
'''地方道教'''
 +
*趙芃:濟南大峰山峰雲觀[[龍門派]]初考
 +
*田茂泉:魯台媽祖信仰文化的對比研究——以山東廟島顯應宮和臺灣北港朝天宮為例
 +
'''朝山訪道'''
 +
*孫君恒:新疆八卦城體驗
 +
*賈曉偉:問道武當山 養生無極館——我在[[武當山]]學道習武的修煉劄記
 +
*王家強:在中國歷史與社會中理解中國宗教──復旦大學「中華文化與中國宗教」暑期班第五期概述
 
'''圖書評介'''
 
'''圖書評介'''
*李 :[[ 姜守誠]]《[[ 出土文獻與早期 道教]]》評介
+
* 胡春濤:道教視覺文化研究的拓展—— 凇《[[中國道教美術史]]》(第一卷)述評
 +
*孔帥 道教研究又添新著作——郭武著《[[ 王重陽學案]] 》評介
 +
*劉金城:海岱玄門傳久遠 齊魯道史有新篇——趙芃 《[[ 山東 道教 ]]》評介 
 
<br>
 
<br>
  

2020年1月5日 (日) 14:14的最新版本

《弘道》青松观香港道教学院主办的文化刊物,宗旨在于深层次地探讨、多角度地介绍、广范围地弘扬道教文化,内容既强调学术性,亦注重知识性。

栏目

该刊设立的栏目,有道教论坛、道教哲学、道教伦理、道教戒律、道教法术、道教神仙、道教人物、道教经典、道教宗派、道教养生文化、道教基础知识、道教与科学、道教与教育、道教与民俗、道教与生态环保、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与音乐美学、道教与其他宗教、道教与现代社会、海外道教、朝山访道、图书评介、会议综述等。

各期目录

第一期

  • 《弘道》季刊创刊词
  • 香港道教青松观简介

道教青松观资讯录

道教论坛

  • 卿希泰:海纳百川: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道教箴言

  • 道法自然

道教知识

  • 易小又:引言:甚么是道教
  • 澄渝:道教历史(连载一)
  • 曾召南:道教经藉(一):《抱朴子内篇

道教养生文化

  • 张云鹤:道教气功探秘:神奇的道教守一术

道医列传

  • 盖朴子:道医董奉与中医典故“虎守杏林”的由来
  • 高盖山人:道教食疗秘方荟粹(之一)
  • 萧晚:道教药膳及常见品种的烹调

劝善济世

  • 张慧:道教宫观灵验故事解读(之一)
  • 何为:《太上感应篇》解读(之一)

道教文学鉴赏

  • 道教传记:纯阳真人传鉴赏

道诗选赏

道教小说鉴赏

  • 李道人独步云门(连载一)


第二期

道教论坛

  • 龚群:道教起源历史简介
  • 李刚:人诗意般栖居在大地——道教艺术人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道教箴言

  • 清静无为

道教知识

  • 曾召南:道教教旨
  • 晋川子、申豫:道教宗派(一):茅山宗
  • 澧渝:道教历史(连载二)

道教养生文化

  • 潇湘书隐:道教内丹学问答(之一)
  • 子齐:四季养生与道教服食术

劝善济世

  • 张慧:道教宫观灵验故事解读(之二)
  • 何为:《太上感应篇》解读(之二)

道教文学鉴赏

  • 道教传记:重阳真人传鉴赏

道诗选赏

道教小说鉴赏

  • 李道人独步云门(连载二)


第三期

黄龙观开幕

道教论坛

  • 邝国强:道教信仰在世界宗教信仰中的存同求异(兼谈香港的道教信仰与发展)

道教哲学答问

  • 李刚:有没有道教哲学

道教知识

  • 易文:道教人物(一):许逊
  • 王煜:进士、隐士兼道士施肩吾
  • 晋川子:道教宗派(二):全真道
  • 曾召南:道教经籍(二):《上清大洞真经
  • 澧渝:道教历史(连载三):北宋道教
  • 晋川子:道教的神仙观

道教养生文化

  • 鲁生:秋季养生
  • 鲁生:道在一心
  • 鲁生:粗识导引
  • 鲁生:气功浅谈
  • 闽人:房室养生中的“七损八益”
  • 盖朴子:天下第一菜与天上第一汤——彭祖药膳方集粹
  • 潇湘书隐:内丹学问(答之二)

劝善济世

  • 竹林:三泉黑水老君验
  • 竹林:杨闹儿梦老君验
  • 竹林:孙处士画天师灵验记
  • 何为:《文昌帝君阴骘文》解读(之一)
  • 一文:蚱虾翁与汪十四郎

道教文学鉴赏

  • 古朴:长春真人诗词三首赏析
  • 李道人独步云门(连载之三)

道教艺术

朝山访道

  • 又小易:蜀中道教圣迹巡礼(一)
  • 又小易:道教发源地——鹤鸣山
  • 又小易:老子隐居之处——老君山

道教科仪

  • 章宏:甚么是步罡踏斗
  • 章宏:斋醮仪式中高功法师的存想

道教箴言

  • 不仁:少私寡欲
  • 不仁:柔弱谦退


第四期

消息传真

  • 国际道联会简介

道教论坛

  • 郑晓江:《抱朴子内篇》“不死之道”探微
  • 邝国强:行政会议通过佛祖诞为香港公众假期的检讨

道教哲学答问

  • 李刚:甚么是道教哲学

道教知识

  • 易文:道教人物(二)
  • 晋川子:道教宗派(三)
  • 曾召南:道教经籍(三)
  • 澧渝:道教历史(连载四)
  • 晋川子:一气化三清,道教尊神
  • 晋川子:神仙修炼位阶图

道教养生文化

  • 鲁生:冬季养心
  • 鲁生:心药
  • 鲁生:《内解》导引法
  • 鲁生:气法简介
  • 闽人:房中养生食疗法精选
  • 潇湘书隐:内丹学问答(之三)

劝善济世

  • 竹林:昌明县灵集观铁老君验
  • 竹林:皇甫洽事天师验
  • 竹林:蜀州天师井验
  • 何为:《文昌帝君阴骘文》解读(之二)

道教文学鉴赏

  • 古朴:《柳毅传书》(今译)

道教艺术

  • 若木:道教书家小传
  • 若木:中岳嵩高灵庙碑
  • 若木:陈抟书法墨迹
  • 若木:道教与中国画概说

朝山访道

  • 蜀中道教圣迹巡礼(二)
  • 又小易:道教第五洞天福地——青城山
  • 又小易:成都市最古最大的道观——青羊宫

道教科仪

  • 章宏:斋醮仪式中的青词
  • 章宏:全真道的传戒仪式

道教箴言

  • 不仁:少私寡欲
  • 不仁:柔弱谦退


第五期

道教哲学答问

  • 李刚:道教哲学与道家哲学的联系和区分是怎样的

道教知识

  • 易文:道教人物(三)
  • 曾召南:道教经籍(四)
  • 晋川子:道教神仙:元始天尊与元始大王
  • 晋川子:道教神仙:太上老君老子
  • 唐大潮:南宋金代道教(一)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 龙泉:浅谈道教与科学技术
  • 袁康就:老子养生之道对道教的影响
  • 金风:调利血脉的菊花
  • 伊生:静功治疗神经衰弱
  • 罗同兵:只将食粥致神仙
  • 晓唐:自我内功按摩之一:视力保健功
  • 闲云:道教叩齿养生法
  • 袁宇扬:阴神炼鬼,阳神修仙

道教传说

  • 竹林:“天师井”故事
  • 竹林:王道珂念咒退妖
  • 竹林:荆南开元观南帝君显灵
  • 李桂红:何仙姑传说
  • 申喜萍:“一枕黄梁”话重阳
  • 曦和:道教掌故二则

学道体验

  • 申喜萍:“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读后感
  • 李小光:刹那今生
  • 石竹:长生之道不须外求
  • 玄中子:天聋地哑启示录

游山访道

道教科仪

道教书法碑刻

  • 若木:道教书家小传
  • 姜生:肥致碑:东汉道教的珍贵文物

道教文学

  • 苟波:道教与“神魔小说”的“神”与“魔”

道教箴言

  • 不仁:少私寡欲
  • 不仁:柔弱谦退


第六期

彩页

  • 国际道联会成立典礼

道教哲学答问

  • 李刚:道教哲学的特点是甚么

道教人物

  • 易文:道教人物(四)

道教神仙

  • 晋川子:玉皇大帝的来历
  • 晋川子:三官崇拜是道教首先信奉的吗?
  • 晋川子:道教的天象崇拜——日月星辰

道教经籍

  • 曾召南:道教经籍(五)

道教历史

  • 唐大潮:南宋金代道教(二)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 龙泉:浅谈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

道教与民俗

  • 陈露:道教善书与民俗

麦炳基道长纪念专辑

  • 麦炳基道长行状
  • 祭文
  • 李刚:斯人羽化,风范长存
  • 叶长清:怀念麦老师
  • 袁康就:希言的麦炳基老师

道教稽古

  • 姜生:钜鹿张氏奉道考

道教科仪

道教文学

  • 绿杨:从明清时期神魔小说的神仙考验情节看修道伦理

道教养生文化

  • 李养正:略论陈撄宁所倡导的“静功”
  • 袁康就:注重内在心性修炼的老子养生之道
  • 张钦:秋季食养要略

道教与人类

朝山访道


第七期

彩页

  • 朱晓辉:岭南道教黄龙观培训中心第一期学习班开幕

道教哲学答问

  • 李刚:道教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甚么

道教知识

  • 何素:文昌信仰之演变
  • 曾召南:道教经籍(六)
  • 唐大潮:南宋金代道教(三)

道教传说

  • 野桃:八仙典故(三则)

道教科仪

道教养生文化

  • 广明:不断百思想,道气日日长
  • 安逸:闲话大枣
  • 申喜萍:道教“心身医学”浅析
  • 袁康就:从天道自然到人道养生

修道感悟

  • 金风:生活要用心去体悟
  • 张云鹤:浅谈练功者的“气”效应

劝善济世

  • 吕锡琛:道家人生智慧歌
  • 何朴:操作性道教善书──《太微仙君功过格
  • 楚广:积德就是养气

道教小辞典 朝山访道

  • 金风:在道教仙都“楼观台”

道教与考古

  • 姜生:原始道教“赤章”考略

道教与文学

  • 苟波:神魔小说中的“神仙渡世”观

道教在海外

  • 金正东:韩国道教思想简介

道教箴言

  • 若木:修养德行


第八期

彩页

道教哲学答问

  • 李刚:道教哲学的历史分期及其演变的大体线索怎样?

道教知识

  • 又小易:道教人物(四)
  • 曾召南:道教经籍(七)
  • 唐大潮:元代道教:全真道的兴盛

道教与现代社会

  • 萧适:见素抱朴与可持续消费
  • 尹志华:道教的生活态度对现代人的启迪

道教养生文化

  • 龙泉:我命在我不在天
  • 袁康就:老子养生之道的具体功法
  • 申喜萍:道教仙宝──补中益气的黄精

道教科仪

  • 曦和:道教持诵经文的功用

道教伦理

  • 吕锡琛:道家道教论养德行善的重要性

道教与文学

  • 竹林:西游记中的神仙形象
  • 苟波:神魔小说中的凡人修道成仙观念
  • 曾维加:丘处机诗二首

道教典故“二则” 读书心得

道教箴言

  • 若木:修养德行


第九期

特稿

  • 卿希泰:在世纪之交展望弘道任务的未来
  • 柳存仁:道教信仰和研究道教

道教论坛

  • 李养正、张继禹:道教义理规范的主体思想结构与优良传统
  • 汤一介:要重视《道德经》注疏的研究
  • 张应超:简论城隍信仰与道教的关系

道教哲学答问

  • 李刚:道教哲学的学术背景思想渊源有哪些?
  • 牟钟鉴:儒道对话录

道教与环境

  • 岳齐琼:道教、女性、环境

朝山访道

  • 金风:话说武当金殿
  • 郭武:武夷山行纪

道教与文化名人

  • 编辑室:专访施舟人教授
  • 郭武:悼念两位热心扶持道教学术发展的长者
  • 侯杰:一代宗师:陈国符

道教与文学

  • 高国藩:略论郑板桥《道情十首》

道教人物

道教基础知识

  • 李大华:道教术语六则

道教养生文化

  • 道乐:自我内功按摩养生法
  • 朴真:益寿仙药天门冬
  • 潜智:药膳何首乌

图书评介

道教神仙

  • 晋川子:道教神仙人物(两则)


第十期

香港道教节专栏

道教论坛

  • 袁康就:探讨天人相应中道德价值的建立
  • 吕鹏志:关于早期天师道与地域文化之关系的几种学说
  • 郭武:西学、新文化运动与道教

道教哲学思想

  • 李刚:汉代道教哲学的主要内容

道教伦理

  • 清‧贺维翰:“八字功过格”

道教人物

  • 侯杰:近代道教仙学的开拓者——陈撄宁
  • 邝国强:我怀念的罗智光老师

道教神仙

  • 晋川子:道教的灵官、功曹、金童、玉女

道教科仪

  • 丁培仁:钱镠《道教水府告文》新释

道教养生文化

  • 云鹤:气功调心的几种基本方法
  • 兟木:道教养生箴言解
  • 田诚阳:修真问答

道教基础知识

  • 李大华:道教术语两则

道教与民俗

道教与环境

  • 陈霞、陈勇:少私寡欲与可持续消费

道教与文学

  • 晓杰:宋元文人词中的道影

道教与考古

  • 王育成:唐玄宗投龙铜简考述

道教与艺术

道教与当代思潮

  • 洞斋散人:道教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启示

朝山访道

  • 葛木:瓦屋山行纪
  • 郑晓江:逍遥之游

图书评介


第十一期

特稿

  • 卿希泰: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

道教论坛

道教哲学思想

  • 洞斋散人:道与本真的人生
  • 李刚:汉代道教哲学的特征

道教戒律

  • 吴亚魁:道教戒律的宗教意义
  • 冯焕珍:素食与众生平等

道教修炼

  • 袁康就:道法自然与逆修成仙
  • 杨玉辉:《吕祖百字碑》解读

道教科仪

  • 张泽洪:道教的灵宝斋法
  • 刘昭瑞:道教投龙仪的形成

道教法术

  • 陶思炎:祖道軷祭与入山镇物

道教神仙

  • 李远国:紫微大帝小考
  • 晋川子:淮南八公、蜀中八仙与酒中八仙

道教宗派

道教基础知识

  • 若木:道教箴言:和光同尘

道教与民俗

道教与环境

  • 陈勇、尹志华:道教的聚落生态思想

道教与文学

道教与音乐

  • 郁永龙:仙乐缭绕玄妙观

道教与女性

  • 杨莉:戚逍遥:唐代女道传记解读之一

道教与其他宗教

  • 陈霞:道教与基督教之“道”的异同

道教与少数民族

  • 张德寿:道教对北魏拓跋鲜卑汉化的影响

朝山访道

图书评介


第十二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刘仲宇:现代社会对于道教的需要
  • 侯杰、范丽珠:道家、道教与中国民众意识
  • 邝国强:道教经义中的祥和气象

道教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郭武:“无为”与“无不为”
  • 蜂屋邦夫:全真教出家、乞觅思想的现代意义

道教神学

道教戒律

  • 吴亚魁:从戒律看道教的道德要旨

道教修炼

  • 李丰楙:顺~逆:修行中人道与仙道的协调

道教法术

  • 高国藩:敦煌唐人道教预兆巫术漫谈

道教经典

道教与环境

道教与文学

  • 萧登福:从回目看《西游记》与道教炼丹

道教与心理学

道教与名人

  • 金实秋:郑板桥与道家交谊小考

道教与其他宗教

  • 何建明:近代基督教来华对道教的挑战及其启迪

道教与少数民族

  • 张振国:古老习俗的因因相沿

朝山访道

  • 郑晓江:访江西贵溪云梦山鬼谷洞

会议报道

  • 本刊记者:【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简况

图书评介


第十三期

特讯

  • 全真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道教论坛

  • 丁培仁:道教:一种可能的普世宗教的选择
  • 陈霞:试谈道家雌柔原则及其在道教中的体现
  • 于成宝:试论先秦道家著作《鹖冠子》的文学性

道教哲学

  • 洞斋散人:人的体道、证道

道教伦理

道教人物

道教法术

  • 刘国梁:道符中的文字嬗变通例(一)

道教经典

道教养生文化

  • 王振国:道家养生术对中医药的影响管窥
  • 周崇林:守静:营造健康的生命磁场

道教基础知识

  • 张兴发:昆仑山‧西王母‧瑶池

道教与民俗

  • 张松辉:道士成武丁与七夕节

道教与教育

道教与文学

  • 萧登福:从西游三圣修炼过程上看《西游记》与炼丹
  • 张振国:《红楼梦》中的道士风情录
  • 杨世华:漫谈茅山道教楹联

朝山访道

  • 张应超:山阳天柱山道教探幽

图书评介

  • 滇人:践行生活,德臻人间——《道教与人生》评介


第十四期

道教论坛

  • 萧登福:道家即道教——论道家、道教方术相涵为一的先秦道家及道家人物
  • 蔡宏:老庄道论思想探索
  • 吕锡琛:李道纯的心性修炼思想

道教哲学

  • 周复光:周行与聚散——大道的双重运动

道教伦理

  • 萧登福:初期道教善恶报应论

道法科仪

  • 刘仲宇扶乩与道书创作
  • 王巧玲:道教斋醮科仪中的美学精神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道教神仙人物

  • 王成亚、张兴发:佛教观世音菩萨与道教慈航真人
  • 郭武:郭璞、张氲与胡慧超

道教宗派

道教基础知识

  • 陈廖安:道历纪元四七○○年

道教与民俗

  • 高国藩:常熟白茆山歌与道教轧神仙节日——从《吕纯阳肩背宝葫芦》谈起

朝山访道

  • 樊光春:绿色崆峒

学术名家

  • 侯杰、秦方:陈垣与中国道教史研究
  • 李庆:福永光司和道家文化研究——写于福永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

图书评介

  • 李维武、尹旦萍:道教与土家:文化流变的独特风景——评邓红蕾著《道教与土家族文化


第十五期

道教论坛

  • 胡孚琛:二十一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上)——中国道家文化的综合创新
  • 傅淑敏:论《老子》的德与道
  • 白才儒:“哲学突破”与《庄子》的生态认知模式

道教哲学

  • 杨福泉:“法自然”悬解

道教神仙

  • 陈静:求仙与成仙——从《说文》的仙字看神仙的位格
  • 胡小柳:从人到神的另一种飞升

道教科仪

  • 叶长清:“敕水文”之异同及其源流

炼丹与养生

  • 容志毅:炼丹术中的精气浓缩与时空收缩 ── 以《黄帝九鼎神丹经》为例
  • 田诚阳:修真问答

道教与教育

  • 侯会明:老子的教化思想

道教与心理学

  • 曾维加:心理意象在道教传播中的作用

道教与女性

  • 陈云:《仙姑宝卷》研究——关于伦理、信仰及女性的自我实现

朝山访道

图书评介

  • 周锡山:新道家的奠基之作——简评沈善增《还吾庄子》的卓特成就


第十六期

特稿

  • 张继禹:七年甘与苦,结出丰硕果——《中华道藏》编纂出版工作圆满完成

道教论坛

  • 胡孚琛:二十一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下)
  • 张丰干:SAR‧伪诈‧《道德经
  • 樊智伟:《庄子》一书对战争的看法

道教哲学

  • 郑滋斌:反者,道之动 ── 《老子》学说对人生的启发

道教神仙

  • 张丰干:仙道多途:杜光庭对成仙之道的看法

道法科仪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道教与教育

  • 吴清:庄子“桔槔的故事”别解

道教与音乐美学

  • 侯杰、秦方:太平道乐 源远流长
  • 宛小平:朱光潜早期美学论著中道家妙语拾掇

道教与其他宗教

  • 钱明:道教对王阳明早年生活的感染
  • 定智居士:佛教对观音起源的看法

道教与少数民族

  • 李东红:云南大理白族地区道教发展概略
  • 庹修明:贵州道教与傩坛

图书评介

  • 何萍:彝族文化之源与道家思想之根——王天玺《宇宙源流论》


第十七期

特稿

  • 李永明:道教世家、学界名家——专访陈耀庭教授

道教论坛

  • 周复光:流动著的内在生命——试论中医和内丹学中的经络
  • 谢正强:自然恬淡的养生之道——道教医家陶弘景养生思想发微
  • 陈杰:论道教医学中的疾病与自然

道教哲学

  • 邓立光:《道德经》第一章道境阐微

道教神仙

  • 黄敬安:从《封神演义》看道教成仙思想

道法科仪

  • 王风:禹须臾与禹步

道教养生文化

  • 周崇林:浅谈道教的养生保健方法
  • 田诚阳:修真问答

道教基本知识

  • 张应超:黄帝与道教

道教与政治

  • 周锡山:黄老之道 治国之方

道教与文学

  • 张振国:《金瓶梅》里的道场
  • 高国藩:朱元璋的咏道诗

道教与音乐

  • 杨泽善:忽闻仙乐从空下,恍觉身游玉帝墀—— 漫话武当山道教音乐
  • 任宗权:丽江纳西道乐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道教

朝山访道

图书评介


第十八期

特稿

  • 刘仲宇:廿一世纪道教徒修养的当务之急在哪里?——闵智亭会长访谈录

道教论坛

  • 吴亚魁:论全真道教徒的皈依——以《金盖心灯》为考察重心
  • 侯杰、秦方:郑观应与近代道教刍议
  • 刘延刚:陈撄宁仙学思想的现代性

道法科仪

  • 容志毅:道教金丹仙药“丹砂”考释
  • 陈焜:有关香港道教的“三元法会”的调查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道教与生态

  • 白才儒:道与性——《庄子》生态宇宙观的本体根据

道教与教育

道教与文学

  • 苟波:道教“尘世磨难”故事的原型和象征
  • 张振国:浅谈道教科仪本的文学性

道教与其他宗教

道教与少数民族

  • 任宗权:纳西道乐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图书评介


第十九期

特稿

  • 李永明:艰苦创业,铸就辉煌——专访道教学泰斗卿希泰教授

道教论坛

  • 蔡宏:从玄学、重玄学到生活道教看现代道教发展的理路
  • 吴亚魁:从《金盖心灯》看江南全真道教的构成
  • 侯杰、林绪武:梁启超与先秦道家思想研究

教义与教理

  • 宗泽:道教教义的特色
  • 杨荔薇:道教的慈悲思想

神仙与道术

  • 张应超:道教神仙信仰与人们的社会追求
  • 容志毅:《参同契》与道教丹药学说
  • 于成宝:论《鹖冠子》的数术之学

道教经典

道教基本知识

  • 伍成泉:道教“师”略释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 周崇林:修德与养生

道教与环保

  • 乐爱国: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

道教与经济

  • 张绪通:老子思想的现代经济之反省

道教与少数民族

  • 李东红: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的道教建筑

朝山访道

  • 郁永龙:姑苏城内城隍庙

图书评介


第二十期

特稿

  • 胡海牙:道教仙学琐谈

道教论坛

  • 吴光:开创“道学”研究的新阶段
  • 蒋尧民:论梁祝文化的根
  • 黄永锋:《太平经》守一养生思想解析

道教经典

  • 沈善增:《老子》是否伪书——我为甚么写《还吾老子》(一)
  • 王礼贤:《道德经》——《本草经》的编纂指导

道法科仪

  • 刘国梁:道符与生命起源
  • 张振国:上海正一道进表科仪中的表头

道教伦理

  • 张应超:文昌文化的社会公德教化意义

道教音乐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 周崇林:浅谈道教的养生保健方法

名人与道教

  • 侯杰、姜海龙:林语堂与道教研究

道教与现代社会

  • 玄符:浅谈道教之适应时代
  • 周学君:试论道教之发展如何适应当今社会

道教与管理学

  • 严春友:老庄无为思想的管理学意义

道教与其他宗教

  • 胡小柳:略论道教与基督教神人关系之不同

朝山访道

  • 赵世良:陕西紫阳县真人宫植树造林记

图书评介

  • 李逢春:拯救上帝的宣言——简评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宗教》


第二十一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尹振环:简帛佚籍与“上德不德”、“得一”之破译
  • 苟波:从中国古代的“仙境”传说到道教的“神仙境界”学说
  • 侯杰、李净昉:《老子本义》:魏源对道家经典的解读

道教经典

  • 沈善增:《老子》是怎样一部书?——我为甚么写《还吾老子》(二)
  • 张绪通:关于《老子化胡经

道教丹法

  • 容志毅:“置仙人博士,立仙坊”与道教炼丹活动之规模化

道教伦理

  • 乐爱国:道教的“好生恶杀”与善待生命
  • 蔡宏:《许旌阳真君警世格言》浅释

道教音乐

神仙人物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道教与科学

  • 周孝君:老子“复归于朴”的思想对当代科学发展方向的启示

道教与教育

  • 申国昌:《老子河上公注》的教育思想

道教与文学

  • 张振国:《西江月》不是《步虚词

朝山访道

  • 任宗权:武汉道教文化研究会赴马来西亚考察纪实

图书评介


第二十二期

道教论坛

  • 范恩君:神仙信仰及其当代观察
  • 蔡宏:道家的人学思想
  • 萧登福:论胡适《陶弘景的真诰考》(上)

道教经典

  • 沈善增:《道经》与《德经》的关系——我为甚么写《还吾老子》(三)

丹道法术

  • 胡海牙、蒲团子:地元丹法浅谈
  • 韩吉绍:道教中的“镜法”
  • 张振国、吴忠正:道教召神制鬼类——咒语(一)

道教伦理

  • 王巧玲:道教“劝善书”的现代性转换
  • 吕锡琛:道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文化自觉——“道教与伦理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有感

道教人物

  • 周成树:张文希——江南一隅弘道人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 张钦:道教房中的还精补脑术
  • 曾传辉:漫话八味地黄丸

道教基本知识

  • 周崇林:与道教有关的词语

名人与道教

  • 侯杰、李钊:严复与《老子》

道教与艺术

  • 张明学: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道教与少数民族

  • 郭武:“夷夏”观念的变化与元代净明道团的与起

朝山访道

图书评介


第二十三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张丰干:论道家的“事无事”
  • 郑晓江:老庄生死智慧探微
  • 萧登福:论胡适《陶弘景的真诰考》(下)

道教经典

  • 沈善增:《道经》与《德经》的关系 ── 我为甚么写《还吾老子》(四)

丹道法术

  • 容志毅:从道士到“灵砂”——出土实物与古代合成硫化汞的时间问题
  • 刘乐恒:《易外别传》初探
  • 张振国、吴忠正:道教召神制鬼类 ── 咒语(二)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 谢清果:道教生命起源说与养生意识的发端

历史人物

  • 郭树森:鬼谷子隐修贵溪云梦山鬼谷洞考略
  • 侯杰、李钊:许地山的道教研究

道教与儒学

  • 周成树:阳明门人的道教情怀——以“从吾道人”董沄为主线

道教与文学

  • 苟波:从中国古代小说看道教“仙境”观念与异域开拓精神
  • 张雪松:从《游仙窟》看《封陟》 ── 小议唐传奇中“菩萨似娇娃”

道教与教育

百家争鸣

  • 何建明:〈道士塔〉与近代道士形象的感性变形——近代中国道士形象探索之一
  • 张振国:一个被损害的形象

朝山访道

  • 梁龙腾:名山古观相映红——福建德化石牛山石壶殿游记

图书评介


第二十四期

特稿

  • 张绪通:《西游记》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

道教论坛

  • 曹志成:老子——“轴心时代”的中国自由神
  • 蔡秋园:母爱的光芒——感受老子的“道”
  • 李小光:逍遥游:庄子之“真”人生哲学

道教经典

  • 沈善增:《老子》版本与文字的变化 ── 我为甚么写《还吾老子》(五)
  • 郭树森:天师道徒对编修《道藏》的贡献

道法科仪

  • 张振国、吴忠正:道教召神制鬼类——咒语(三)
  • 张开华:试谈道教的“度关”科仪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 胡海牙述、蒲晓锋辑:从还精补脑谈起

道教考古

  • 李远国:大足南山圣母洞的道教造像

道教与政治

道教与教育

道教与佛教

  • 张宗奇:弘一大师的道缘

朝山访道

综述与评论

  • 张应超:对中国大陆二十年来道教文化的考察与探讨

图书评介


第二十五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严春友、严春宝:该可怜的正是我们自己——读《庄》心得三则
  • 龚挠康:“道”、“言”之辨 ── 略论庄子的语言观
  • 万法勇:浅议庄子的浑沌学说

道教经典

  • 沈善增:还《老子》本来面目的意义——我为甚么写《还吾老子》(六)
  • 尹振环:关于楚简、帛书、今本《老子》的分章

道教神仙

丹道法术

  • 容志毅:道教炼丹渊源脉络
  • 张振国、吴忠正:道教召神制鬼类——咒语(四)

道教戒律

  • 邱崇桂:玄门五戒之我见
  • 梁崇雄:也谈道教五戒

道教养生文化

  • 田诚阳:修真问答
  • 周崇林:道教素食文化杂谈
  • 曹剑波:《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养生智慧

道教与文学

  • 黄景春:《三国演义》中的道教人物
  • 谭敏:唐代张天师神话故事探析

朝山访道

  • 郭武:江西行纪
  • 李建云、胡小柳:泰国普吉岛“素食节”——一个掺杂了道教信仰的宗教节日

图书评介

  • 葛壮:给通灵的玄想装上翅膀——《道教法术》读后有感


第二十六期

特稿

  • 李永明:知行并重,中外会通——专访李丰楙教授

道教论坛

  • 许抗生:略谈老子和道教的宽容思想
  • 沈善增:《老子》政治哲学与和谐社会
  • 陈永革:从道教社会观看构建和谐社会

道教经典

道教伦理

  • 范恩君:净明道的“真人”人格理想初探

丹道法术

  • 张智雄、李丰楙:正一符法的基本观念
  • 张振国、吴忠正:道教召神制鬼类咒语(五)
  • 韩吉绍:“胆水炼铜”与炼丹术

历史人物

  • 容志毅:梁武帝求丹药与道教炼丹之诱惑
  • 侯会明、赵改萍:马丹阳全真教发展史上的贡献

组织制度

  • 丁强:五斗米道教职“祭酒”探源之一——以史书关于荀子为祭酒、三老的记载为中心

道教养生文化

  • 乐爱国:《管子》〈内业〉篇的气功养生思想
  • 张应超:寿天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孙思邈的养生观

道教与政治

道教与文学

  • 黄景春:谈谈《金瓶梅》中的道士

道教与现代社会

  • 郁永龙:苏州巿道教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朝山访道

  • 谭明全:什邡大王庙纪实

图书评介

  • 田兆元:《老子》的一种真面目——读沈善增《还吾老子》


第二十七期

特稿

  • 丁常云:坚定信仰 持守规戒——关于道教信仰建设的三点思考

道教论坛

  • 尹志华: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和世界影响
  • 严春友、严春宝:以出世的态度入世——读庄心得(二)
  • 魏捷:“道”之随想三则

道教哲学

  • 赵芃:道教的本体论——“道”之本体存在说
  • 郑晓江:道教的“生死之道”

道教经典

道教神仙

道法科仪

  • 张智雄、李丰楙:师受与书符:符咒的定制及其运用
  • 张振国、吴忠正:道教召神制鬼类咒语(六)

道教养生文化

  • 蔡宏:《孙真人百字铭》浅释

道教与文学艺术

  • 苟波:从“地仙”到“謪仙” ── 道教“入世”意识的强化
  • 张明学:道教思想对明清文人画的影响

道教与现代社会

  • 胡诚林:道教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朝山访道

  • 郭晓锋:东北第一丛林——沈阳太清宫
  • 樊光春:五凤山的松林

海外弘道

  • 任宗权中国道教协会赴马来西亚传戒纪实
  • 陈耀庭:第三届道教与当代世界国际研讨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
  • 常虹:海外弘道的重要团体——“欧洲中华道家文化研究促进会”

图书评介


第二十八期

道教论坛

道教哲学

  • 赵芃:道教的本体论——“道”之本体本性说
  • 白娴棠:列子的道德哲学思想

道教经典

  • 罗伟国:怎样检索《道藏
  • 徐山:关于〈逍遥游〉与〈齐物论〉的分析

道教人物

道教伦理

  • 周高德:道教的善恶报应观
  • 郭晓锋:“点亮心灯”故事五则

道法科仪

  • 张智雄、李丰楙:书符的规矩与诀要
  • 张振国、吴忠正:道教日常生活类咒语选讲

丹道养生

道教与文学

  • 黄景春:《水浒传》中的仙道人物
  • 郑艳:神奇的道家仙果——蟠桃

道教与现代科学

  • 刘雄锋:走近道教神界:道医身神的后现代诠释及其意义

朝山访道

图书评介


第二十九期

特稿

  • 李永明:儒释道兼通,经史论并长——专访蜂屋邦夫教授

道教论坛

  • 赵之玑:关于长生问题的新契认
  • 孙君恒:老子“圣人”观的当代审视
  • 沈善增:工业游牧文化

道教神学

道教经典

  • 魏燕利:《摄生纂录》作者及其〈导引篇〉解密
  • 郭武:闾丘方远与《太平经钞》

道教人物

  • 谭敏:老子及其灵验故事
  • 谭明全:汉旺红庙子与白衣太子肉身像

道教伦理

  • 乐爱国:略论道教与伦理的关系
  • 郭晓锋:“点亮心灯”故事四则

道法科仪

  • 张智雄、李丰楙:正一道符释例
  • 张振国:上海正一道进表科仪中的两出小型法事
  • 王顺:香港殡仪馆的道教科仪

文学艺术

  • 雷晓鹏:道人道教诗词和文人道教诗词
  • 刘永霞:陶弘景诗文之精神境界、价值追求及影响
  • 张明学:从道教神仙信仰解读《三官大帝出巡图》

朝山访道

  • 张应超:重阳宫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
  • 孔祥毓:北京大光明殿考证

图书评介


第三十期

特稿

  • 刘国梁:我与卿希泰先生的道教情缘——为卿先生八十华诞而作

道教论坛

  • 张广保:唐以前道典所载黄帝修道登仙说之繁衍
  • 蔡宏:“玄”在道家、道教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 沈善增:上善若水 ── 修道者的人生主旨

神学与仙学

道法科仪

  • 张智雄、李丰楙:符箓在斋醮科仪中的运用
  • 罗伟国:从秦可卿之死看道教斋醮

丹道养生

  • 黄永锋:道教炼丹器具特性析要
  • 霍克功:内丹双修派炉鼎论

组织制度

  • 丁强:早期道教授戒简述
  • 任宗权:道教度牒制度的兴起与终止

道教历史

道教与文学

  • 黄景春:《西游记》中的神仙道士
  • 袁实秋:试析《聊斋志异》中的道士形象

朝山访道

  • 周崇林:寒流九曲环山响,古树千年露殿阴——记道教福地武夷山
  • 李远国:江油金光洞与哪吒信仰

图书评介

  • 张振国:贤者吹鼓我抬轿
  • 胡海牙、陈育甯、袁志鸿:《宁夏道教史


第三十一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沈素珍、钱耕森:老子的“和谐”智慧
  • 尹振环:坚定的“帛优”派
  • 谢清果:读经与做人

神学与仙学

道教经典

神仙人物

道教伦理

  • 郭晓锋:“德”和“非德”——“点亮心灯”故事二则

道教与文学

  • 黄景春:《封神演义》中的仙道人物
  • 罗耀松:悲情体验中的精神守望——揭傒斯道教文学创作倾向散论

朝山访道

  • 张振国:新时期上海道教第一坛

图书评介

  • 葛壮:高道妙手定乾坤——读《陶弘景评传》兼论南北朝的三大道教改革家


第三十二期

特稿

  • 葛荣晋:道家“无为而治”与现代企业管理

道教论坛

  • 徐山:关于《老子》的分析
  • 赵芃:论道教的“道化天下”思想
  • 周孝君:论道家思想与失意之人的自我拯救

道教仙学

  • 蒲团子:陈撄宁仙学的倡导过程(下)
  • 刘延刚:陈撄宁仙学思想的平民化色彩

道教经典

历史人物

  • 蒋波:鬻熊及其思想简述
  • 萧登福:上清经派的主要传承人物:东晋上清派起源试论之三
  • 张宏敏:黄宗羲与道教关系考论

道教科仪

  • 张振国:上海正一道进表科仪中的四出小型法事

丹道养生

  • 丁常春:伍守阳的“法财侣地”论
  • 王林森:柳华阳内丹修炼学说简述

道教音乐

  • 甘绍成:关于成都境内行坛道乐的保护与利用

图书评介


第三十三期

特稿

  • 易宏:日本学者的道教仪式研究

道教论坛

  • 魏小巍:古老丹诀与神秘“天书”——从炼丹术看道教信仰的建构(上)
  • 黄新华:文运、神运与重文风俗——文昌信仰在现代社会升温的现象与思考
  • 曾勇:葛洪“中和”思想及其在生命涵养中的意义

道教神学

  • 陈耀庭:道经的神性

医学养生

  • 宇汝松:道医略论
  • 黄永锋:道教饮食保健方法

道法科仪

  • 萧登福:由东晋灵宝派看道教斋坛法会类别之衍变
  • Stephen L. Field撰、陈杰译:找寻龙脉:风水中的民间生态

经典‧术语

  • 容志毅:陶弘景《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考释
  • 姜守诚:“千秋万岁”考辨

人物‧宗派

朝山访道

会议‧图书


第三十四期

特稿

  • 傅凤英:陈国符先生在《道藏》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道教论坛

  • 沈素珍、钱耕森:老子的“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李金娥:吸收道家精华,共建和谐社会
  • 魏小巍:从炼丹术看道教信仰的建构(下)

神学思想

  • 陈耀庭:太平的社会理想
  • 龚晓康:庄子的“仁义”观
  • 罗伟国:谶纬神学与黄老之学

道教经典

道教人物

  • 魏捷:一代名相魏徵的道士因缘
  • 侯慧明:论马丹阳的宗教哲学观

道法科仪

  • 张振国:上海正一道进表科仪中的“冲表”与“圆场”
  • 徐菲:《黄帝宅经》的思想及价值

丹道养生

道教与中国文化

  • 李浩栽:试析道教的融合性——以明代三一教为中心
  • 吉黎霞:烂柯山传说的历史传承与宗教内涵

学术综述

  • 韩吉绍:中国炼丹术研究之回顾及展望


第三十五期

特稿

  • 张振国:闵公三谦

道教论坛

  • 尹振环:关于老子圣人观的两点重要补正
  • 吴亚魁:论清末民初的江南全真道“坛”——以上海“觉云”为中心
  • 胡小柳:神圣与世俗之间——清代什邡地区的僧道与寺观

道教经典

  • 陈杰:解读“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 张应超:西北道教经典简述

道教人物

  • 张宗奇:“荒寒天都”里的隐士和道教真理——追记张理穷道长和他七十年间的道教学术研究

道教宗派

丹道养生

  • 葛壮:颐养天年不是梦——历史上修道者多享高龄现象之解析
  • 蒲团子:关于“龙虎三家”之说的几点看法

道教文学

  • 罗耀松:元明两朝的武当道教文学

朝山访道

  • 龙抒抒、朱晓怡:对年运祥和的祈求——关于上海城隍庙拜太岁活动的考察
  • 王东:药王庙内千头柏

学术会议

  • 陈耀庭:在“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 戴少钧:“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

图书评介


第三十六期

特稿

  • 胡海牙:修道要做得灵魂的主人

道教论坛

  • 胡孚琛:丹道疑难与丹道调研
  • 萧登福:先秦及两汉典籍中所见之“守一”法
  • 孔令宏:试论道教思想史的研究

道教经典

人物专访

  • 石竹:深入挖掘王屋山道学文化的丰富内涵——葛荣晋教授访谈录

道教历史

  • 杨泽善:明代道教天师的承袭与荣耀
  • 刘延刚:现代化处境中的民国道教

丹道养生

  • 黄永锋:饮食适量——道教饮食观摭谈之一

道教与艺术

  • 张明学:道教洞天福地与中国山水画艺术
  • 蒲亨强:清磬一声凉月高——西岳华山道乐

地方与环保

  • 章文焕:南昌西山许真君道教古迹探寻
  • 李钧华:道教文化与生态环境

道教与儒释

  • 李波:徐复观的庄子研究
  • 王林森:张道陵初创正一盟威道时四川地区的佛道关系

朝山访道

  • 谭明全:闻名遐迩的重石山道观

学术回顾

  • 曾传辉:2000-2007年美国道教研究成果评介


第三十七期

特稿

  • 吕畅:缅怀先师功绩,共谋继往开来——纪念陈莲笙大师羽化登真

道教论坛

  • 葛壮:论道教刊物与弘扬道教文化的关系
  • 宇汝松:论道教生态观的科学内涵
  • 陈金凤:道教与虎漫说

道教经典

  • 徐山:《老子》含有“不、无”否定词的句子价值取向
  • 卢理湘:张三丰《参禅歌》新注

道教神仙

  • 王东:韩湘子神仙辨
  • 孙君恒:有关金童玉女的传说

丹道养生

  • 胡孚琛:三家四派丹法之区别和联系
  • 容志毅:道教炼丹常用矿物药中、英文名称、化学式及常用异名、隐名
  • 萧登福:魏晋六朝道经中所见之“守一”及头上九宫说
  • 黄永锋:饮食以时──道教饮食观摭谈之二

科仪法术

  • 任宗权:天师道与早期道教韵学
  • 张振国:上海青浦朱家角城隍庙观音神像开光实录
  • 阙丽美:台北大龙峒保安宫文化祭

道教文学

  • 谭敏:唐末五代道教小说中的斋醮灵验故事
  • 游束束:曼尼与明清道教的神仙形象

道教与和谐社会

  • 李金娥:“道”与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论渊源
  • 张海滨: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解读《道德经》的治国理念
  • 张虹:读道德真经 悟幸福之道

学者与图书


第三十八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胡孚琛:丹道对灵界的设定
  • 魏小巍:一种可能的道教神学:基于体验的道教信仰研究
  • 龙灵:学道与读书

道教思想

  • 唐辉:庄子道学中的人学观念与艺术精神
  • 包其锐:司马承祯《坐忘论》与道家虚静归道思想
  • 张宏敏:刘基的道学思想

道教人物

  • 张雪松:北京火神庙住持田子久小考
  • 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述略(上)

丹道养生

  • 卢理湘:“玄关”正论
  • 丁常春:柳华阳的“防危虑险”说
  • 赵芃:略谈道教的养生之道

道教伦理

  • 赵卫东:丘处机孝道思想略论
  • 曾勇:道教仙梦及其伦理意蕴

法器与音乐

  • 任宗权:道教的法物
  • 刘建平:论老子“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

道教与民俗

  • 陶俊:道教与牛

朝山访道

  • 张鲁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济南千年古观洞真观

会议与图书

  • 陈椰:“《全真学案》学术研讨会”综述
  • 周洁:“奇门遁甲”勾起的兴趣——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阅读印象


第三十九期

特稿

  • 赵敏:追忆恩师王家祐先生

道教论坛

  • 沈善增:“普适性”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基石
  • 李玉用:道家道教“和谐”思想的三大向度
  • 李德建:老子大道哲学“规律”论

道教经典

  • 尹振环:帛书《老子》最可信——翻唐玄宗制造的《老子》冤错案
  • 徐山:“运斤成风”篇旨辨正
  • 杨福泉:引《易》入《老》:《太玄》的创作背景及核心范畴

道教人物

  • 刘永霞:陶弘景“降妖除魔”的故事
  • 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述略(下)

丹道养生

  • 胡孚琛:积德通灵,集义生气,唯道集虚
  • 余强军:试论内丹学之“玄关一窍”
  • Robert F. Campany撰、陈杰译:服食异物:以葛洪为例看修行者与自然的关系

道教文学

  • 黄景春:《神仙传》对汉武帝求仙失败的宗教学阐释
  • 王虹:李白与庄子

朝山访道

  • 王东:记河南焦作市药王庙的透灵碑

史料与民俗

  • 赵卫东:山东道教碑刻辑录(一)
  • 任宗权:道教文化与元宵节闹花灯

图书评介


第四十期

特稿

  • 赵卫东:道教与齐鲁文化——访中央民族大学牟锺鉴教授

道教论坛

  • 陈耀庭:全真道诗欣赏四题
  • 韩吉绍:韩愈服硫黄新解
  • 郭武:“冲击”与“回应”:近现代社会中的四川全真道

道教经典

  • 汪登伟:《道藏续编》为丁福保所编订考
  • 任宗权:略谈《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

神仙人物

丹道修炼

  • 胡孚琛:丹道形、气、神之修炼要义

宗派历史

  • 萧登福:东晋上清派经师之传承神系──扶桑大帝东王公与上清派之传经关系
  • 张振国:上海全真道的传入与分布

道教与儒释

  • 陶俊:陆九渊与道家道教思想关系管窥
  • 卢理湘:佛道实证归一简论——以《六祖坛经》为例

会议综述

  • 罗耀松:第五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暨玄天上帝宫庙交流会会议综述

图书评介


第四十一期

特稿

  • 郭武:略谈道教期刊及其作用——以香港《弘道》季刊为例

道教论坛

  • 葛荣晋:“光而不耀”的现代诠释
  • 尹振环:《老子》与老子的道教转换
  • 魏小巍:精神修炼与肉身成道——上清道宗教体验视角下的生命与世界

道教经典

  • 周高德:研习《道德经》,领悟道和德
  • 曹景年:《太平经》经国理身思想的理论特质

道教神仙

  • 罗伟国:八仙及与之相关的道观
  • 孙君恒、刘娣:湖北的关帝财神崇拜

丹道修炼

  • 胡孚琛:丹道铸剑功略说
  • 章伟文:《太古集》“金丹”内修理论探微

文学艺术

  • 詹石窗:“虞初”小说的道教意蕴
  • 张鲁君:道符与书法

历史资料

  • 赵卫东:山东道教碑刻辑录(二)
  • 张掁国:近代上海全真道窥探

文化名人

  • 李豫川:王维与道家
  • 赵秀丽:钱穆与道学思想

书评与信息


第四十二期

特稿

  • 卿希泰:在庆祝青松观创建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对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的两点希望

道教论坛

  • 胡孚琛:为学与为道
  • 戈国龙:内在的田野,心性的考古:宗教学研究的另类思路
  • 陈霞:道教善书对生态伦理的启发

道教经典

  • 徐山:《老子》“白--黑”颜色词的价值取向
  • 刘泳斯:《李筌阴符经疏》成书年代考

道教人物

  • 尹志华:清末北京白云观方丈高仁峒行实
  • 张应超:道教文化向世界的可喜探索--黄世真道长弘道事迹简记

修炼养生

  • 熊春锦:汉代以前黄老学说中的“守一法”
  • 罗明月:道教饮食中的养生义理

道法科仪

  • 张振国:禳灾远害驱邪的传统符咒
  • 胡小柳:有关《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的访谈

文学艺术

  • 黄景春:谈谈《红楼梦》中的神仙
  • 陈耀庭:胸中有道,处处有美--读唐诚青道长《诚青道人书画集》

当代道教

  • 郭树森、欧阳镇:论当代道教的振兴之路
  • 丁常云:试论道教筥观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

学术动态

  • 午火:“探古鉴今--全真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赖全:《汉唐道教论集》观点述评


第四十三期

特稿

  • 陈耀庭:全真道诗欣赏又三题 / 陈耀庭

道教论坛

  • 葛荣晋:糊涂哲学与智慧人生--“大智若愚”的现代诠译
  • 马洁身、赵曦:道家道教学说的人文精神
  • 潘存娟:《道德经》的心理平衡论

道教思想

道教经典

道教宗派

  • 传凤英:全真道衍派--北京桃源观千峰派简介
  • 萧霁虹:长春派遗脉在昆明的传承

道法科仪

  • 陈敬阳:回顾1986年香港蓬瀛仙馆与青松观启建的全真法会

道教与民俗

  • 陈金凤:道教桃文化摭说
  • 王育婧:上海竹枝词中的城隍信仰

道教与武术

  • 杨子路:医道与武道--以道医与内家拳为例的辩析
  • 郭晓峰:试论《道德经》对中国剑术修炼的影响

朝山访道

  • 黄景春:天池的王母宫和福寿观

图书评介

  • 萧海燕:《道教老学史》评介
  • 张宏敏:《王阳明与道家道教》简评


第四十四期

特稿

  • 张振国:闵智亭道教思想窥见

道教论坛

  • 王卡:如何认识看待道教的方术
  • 刘仲宇:关注道教养生学的当代生存环境
  • 若水山人:小议道教的贡献与弊端

道教经典

  • 高原乐:敦煌本《化胡歌》八首校注

道教神仙

  • 朱越利:宋元士人、士大夫与吕洞宾形象(上)

丹道养生

  • 段新龙:略述黄元吉的内丹心性之学
  • 李玉用:论道教文化与温泉养生

道教法术

  • 魏小巍:法术与道教的宗教经验

道教文学

  • 谭敏:《道教灵验记》中的法器灵验故事
  • 刘永霞:九华仙子到凡尘,凉夜山头吹玉笛--游九言之《华阳洞词》赏析

道教音乐

  • 吕畅:论道教音乐的双重属性

区域道教

  • 丁常春、吴振亚:四川全真道历史和现状概述
  • 张华、郑勇华:圣旨解秘:明代武当山辉煌发展成因

碑刻史料

  • 徐雪凡:从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发展史(上)
  • 赵卫东:山东道教碑刻辑录(三)

朝山访道

  • 赵玉春:平吧蒙山白云岩清虚观

图书评介


第四十五期

特稿

  • 田海撰,刘艳、张崇富译:瑶牒新释

道教论坛

  • 尹振环:无为必无名,无名方无为——再谈“何为无为,谁之无为”
  • 章伟文:老子“道”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
  • 文英玲、邓佩玲:《道德经》与品格教育

道教神仙

人物思想

  • 萧海燕:论褚伯秀庄学中的性命双修思想
  • 秦国帅:王志谨《盘山语录》修道思想略论

丹道养生

  • 许天赐:七病歌

区域道教

  • 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与道教关系论略
  • 刘春雷:海上有仙山——胶东地区的仙道文化与宗教信仰

道教与儒释

  • 孙君恒、董雪:《淮南子》礼学新论
  • 韩焕忠:憨山德清的《庄子内篇注》

道教与文学

  • 罗伟国:拘神德清的《水浒》

碑刻历史

  • 徐雪凡:从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发展史(下)
  • 王东:与山阳有关的窑神庙碑刻


第四十六期

特稿

  • 戈国龙:对性命双修思想的现代思考

道教论坛

  • 葛荣晋:“为而不争”与“舍得之道”
  • 韩焕忠:谁知庄子是真儒——觉浪道盛的《庄子提正》
  • 阎莉:权威与信仰:以真武神性及信仰内容的衍变为视角

道教经典

  • 郭武:关于《五篇灵文》
  • 高原乐:敦煌本《尹喜哀叹》五首校注

道教人物

  • 张悦:章献明肃皇后受箓考

丹道养生

  • 汪登伟:苏元朗非内丹师说
  • 曾传辉:养生问答五则

道教文学

  • 刘康乐:诗与歌的变奏:唐代道教诗歌的新形式
  • 高国藩:幻化人生 以苦为乐——论韩国道教化汉文小说

道教与儒释

  • 李波:明代桐城《庄子》研究——以方以智与钱澄之为中心

近现代道教

  • 刘泳斯:以慈护道:近代宗教团体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浅论——从民国年间道院与世界红卍字会关系谈起

会议综述

  • 秦国帅:“全真道与明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图书评介

  • 赖全:樱花树下问仙道——小林正美著《中国的道教》评介
  • 李继武:道教究竟何时创立?


第四十七期

特稿

  • 胡孚琛:时代的骄子 民族的精英——为钱学森院士百年诞辰而作

道教论坛

  • 尹振环:老子的姓名是老聃还是太史儋——析《史记》中的三位老子
  • 王巧玲:论元代著名道士画家王蒙
  • 李玉用:三教融合视野下的道教思想及其发展

道教典籍

道教神仙

  • 田海撰;邢飞、张慧敏、张崇富译:关羽信仰兴盛与道教的关系

道教丹法

  • 韩吉绍:炼丹术中的外来矾石
  • 余强军:清代黄元吉论道教内丹学之“真意”

音乐艺术

  • 刘丽君:庄子的音乐寓言——“《咸池》之乐”
  • 张鲁君:《太平经》的图像思想

道教与儒释

  • 施保国:对儒家“道统”的反动——方东美论道家对宋明新儒家的影响

道教仙话

  • 张振国:《夷坚志》中的仙道故事
  • 谭铭泉:绵竹九龙活灵官与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人物访谈

  • 徐菲:关于《法言会纂》和法言坛的几个问题——访刘伯谷先生

图书评介

会议综述

  • 午火:第七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四十八期

特稿

  • 樊光春:2010年后中国道教走向观察

道教论坛

  • 戈国龙:也谈“灵性市场”
  • 李似珍:老寿星与道教神仙关系辨识
  • 覃延佳:从“天门三真君”到“三元教主”:唐葛周之身份演变

道教经典

丹道养生

  • 丁常春:蒋植阳内丹学之“修道外护事”析论
  • 刘嗣传:道教养生文化与武当武术

科仪法术

  • 张振国:道教徒的称谓、持斋与“戊不朝真”
  • 孙王成:茅山法物二种

道教伦理

  • 孙瑞雪:浅议文昌帝君信仰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道教文学

道教与其他文化

  • 韩焕忠:唯以老庄说老庄——从佛道论衡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
  • 李从娜:朱谦之与老庄道学

朝山访道

  • 李远国:南丰道教考察记
  • 郑艳:北京白云观燕九节民俗文化及记述调查报告

图书评介

  • 刘固盛、王闯:评《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
  • 周冶:体兹正道,悟彼重玄——《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认识论研究》述评


第四十九期

特稿

  • 锺肇鹏:人生、永恒与不朽

道教论坛

  • 周立昇:安命精神家园──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寻
  • 戈国龙:神与神性:两种宗教类型与宗教的两个维度
  • 易宏:“I AM”“如”“自然”──从哲学与宗教的几个中心词看东西方文化会通

经典文献

  • 黄熹:《老子翼》与焦竑作《翼》之旨
  • 王守亮:读〈会仙左坛题字〉札记

道教神仙

  • 高国藩:敦煌文本与土地神
  • 杨培德:关于梓潼神庙内的张献忠塑像

丹道法术

  • 汪登伟:“五字三峰”考
  • 南信云:方士赵炳与古代禁咒之术

道教宗派

道教文学

道教与儒释

  • 乐爱国:道教对《孟子》“仁民爱物”的吸取与诠释──兼论道教生态伦理与儒家的差异
  • 韩焕忠:居士善会庄子心──杨文会的《南华经发隐》

科学与美学

  • 杨子路:仙道与数理──宋元道教围棋文化之特质
  • 古屿鑫:“游蜀似还蜀”:张三丰的自然审美趣味论

图书评介


第五十期

特稿

  • 李永明:思前想后──香港道教学院成立20周年的感想

道教论坛

  • 戈国龙:弘教与弘道──对道教教育的一点思考
  • 朱越利:跨文化视角与“道教学译丛”
  • 葛荣晋:开展田野调查,追寻历史记忆──兼论王屋山是全真教活动的重镇

道教经典

  • 尹振环:简帛对今本《老子》的颠覆不能熟视无睹──揭穿唐玄宗对《老子》的瞒和骗
  • 吴受琚:清沈彤精抄、精批本《庄子》经眼录

道教神仙

  • 于国庆:道教神仙东王公形象的历史演变
  • 黄永锋:中国民间药王信仰探略

丹道养生

  • 卢理湘:道教金液玉液养生论
  • 丁强:《神仙起居法》注

道教文学

  • 陈耀庭:不惹人间桃李花──白玉蟾的〈卧云〉诗
  • 刘永霞: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顾况的茅山情结

道教与儒释

  • 白娴棠:以道解佛:刘一明注解佛经的特点──以《心经解蕴》为例考察
  • 韩焕忠:“修多罗义解南华”──赵朴初居士与《庄子》

经济与民俗

  • 梁理中:从市场营销学看全真道之发展
  • 张开华:试论传统庙会的民俗文化功能──以上海龙华、豫园、圣堂庙会为例

碑刻史料

  • 赵国庆:药王山太玄石碑文考释
  • 周郢:泰山“张三丰题刻”考辨

图书评介


第五十一期

特稿

  • 熊铁基:道教的产生及其文化意蕴

道教论坛

  • 周赟:浅论道家学派何以更能包容科学思想
  • 杜军、张玉:揭开神秘面纱,重现科学真容──论道教气功的科学精神及其养生功用
  • 郭硕知:对《道德经》第十一章的宗教学分析

道教经典

神仙人物

  • 宋峰:关羽兵器考究──兼论关羽神化的历程
  • 孔祥毓:来去不闻山鸟喧,三生石上龙蛇年──第四十七代天师张贞一考略

道法科仪

  • 张振国:“三朝”、“寄库”与冥器

道教历史

  • 张华、郑勇华:武当山五龙宫兴建起因略探
  • 胡小柳:近代道教发展迟滞之原因新论──以什邡地区的道教为例

道教与民俗

  • 陈金凤:屠苏酒中的道教风味
  • 罗伟国、倪雅菁:城隍庙 ‧ 城隍神 ‧ 竹枝词

朝山访道

  • 刘婷:道教圣地三清山
  • 孙君恒:山东访道记

学术回顾

  • 陈耀庭:“十年磨一剑”──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三教关系研究班”成果述评
  • 赵卫东:关于《山东道教碑刻集》的两点补充说明

图书评介

  • 秦国帅:在历史的天空下──评《金元全真道教史论
  • 曹诚:魂牵梦绕“重阳”魄──《寻迹重阳宫》读后


第五十二期

特稿

  • 高国藩:敦煌西王母神话与西部道教养生文化

道教论坛

  • 王巧玲:论道家获得人生幸福的智慧
  • 马枢廷:老子语境中的“朴”与心灵的自由
  • 马洁身、赵曦:由“逍遥游”领悟庄子所勾画的人生境界

哲学思想

  • 周立昇:道体与玄理 ——王弼《老子注》对道的玄解
  • 房媛:《道德经》的廉洁思想管窥

道教经典

  • 汪登伟:《道枢‧参同契上篇》为《太易丹书》改写本考

神仙人物

  • 陈广忠:“北海若”考
  • 由申:清代道士娄近垣及其主要思想

丹道养生

  • 余强军:道教内丹学的“阳生活子时”

道法科仪

  • 易宏:“叩齿”略考
  • 张振国:上海浦东散鲜花歌词的生活情结

道教与女性

  • 李永庚:杨贵妃与道教
  • 张悦:宋代后妃入道现象初探——以仁宗郭皇后为例

朝山访道

  • 邓静、黄永锋:漱月含珠 钟灵毓秀——广州纯阳观独特的人文气息
  • 孙王成、郑传凤:茅山宗师后人茅山寻亲记

图书评介


第五十三期

特稿

  • 萧登福:宋后儒家经籍及修身法门的宗教化与道教化

道教论坛

  • 戈国龙:修道现象学研究笔记
  • 葛荣晋:葛洪的心灵养生论与现代人类生活
  • 孙亦平:论茅山乾元观在江南全真道中的地位与影响

道教经典

  • 张永宏:《老子》第二十六章“轻”“重”新解

丹道养生

  • 李远国:论王道渊性命混融的内丹学说
  • 吕畅:略谈道教养生的道与术

道法科仪

  • 万景元:道教法箓概论
  • 覃延佳:“道体”师用:广西上林县西燕师公《大斋请圣科》分析

道教与儒释

  • 韩焕忠:一贯别传南华经——吹万广真对《庄子》的禅学解读
  • 张宏敏:马一孚论道家道教

道教与文学

  • 易中亚:庄子对当代作家王蒙的影响
  • 丁培仁:游道小集

人物专访

朝山访道

  • 张方:太原寻访全真遗迹
  • 赵秀丽:即墨乡村道教考察记

图书评介


第五十四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王宗昱:坚持正一道教研究的基础性地位
  • 张崇富:全球化时代道教发展面临的挑战
  • 容志毅:四维立则国家稳

道教经典

神仙人物

丹道养生

  • 丁常春:蒋植阳内丹学之“大乘”、“上乘”思想论略
  • 许天阳:也谈“筑基

文学与音乐

  • 锺肇鹏:悟道四首
  • 杨泽善、谭大江:浅谈武当山道教音乐在历史演变中的三个时期

道教与儒释

  • 张雪松:刘元真、吕伯强考——浅谈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虚构”的佛道之争

文化大观

  • 梁理中:道教与茶文化之关系
  • 张振国:道教的“台”

图书评介

  • 苏轶璇:刘处玄在早期全真道发展中的道门贡献和理论建设——兼评强昱著《刘处玄学案
  • 赵芃:区域道教史研究的成功之作——读《江西道教史》有感


第五十五期

特稿

  • 董京泉:论老子“道”的实质

道教论坛

  • 张崇富:全球化时代道教发展面临的机遇
  • 孙鹏:道学思想与和谐管理
  • 陈云鹤:论“快乐道教”

道教典籍

神仙人物

  • 陈金凤:葛玄与江西道教文化
  • 黄景春:施相公的信仰与传说

丹道养生

道法科仪

道教与文学

  • 罗争鸣:中国大陆近年道教与诗歌研究的回顾和思考(2005-2012)
  • 张振国:爱情迷雾里的《真诰》养生诗

道教与佛教

  • 韩焕忠:借径南华入佛智——印顺法师与《庄子》的因缘

朝山访道

  • 周郢:新发现的信世昌篆书徂徕“上清观”摩崖

图书评介


第五十六期

特稿

  • 陈耀庭:三本英文版的道教工具书

道教论坛

  • 尹振环:必须推翻唐玄宗钦定《老子》的错案——帝王、帝王文化与《老子》
  • 赵卫东:当代道教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张受轩:浅谈皈依三宝

道教神灵

  • 申小红:明清佛山民间的神祇崇拜——以北帝神为考察中心
  • 覃延佳:神谱建构与“师教”形塑:广西上林师公对道教神灵之重构

经典考据

  • 陈广忠:明代刘绩补注《淮南鸿烈解》
  • 杨文定:丹道“豫章”考论

丹道法术

  • 蒲团子:神仙接命秘诀与“三家龙虎”说
  • 许天阳:雷公笔

音乐艺术

  • 杨洁:古琴文化与道家“天人合一”
  • 肖海明:陕西佳县白云观《真武修行图》研究

道教与武术

  • 买向东:孙禄堂道教丹道学之武术三论研究

图书评介


第五十七期

特稿

  • 陈耀庭:巩固道教恢复成果,抓住道教发展时机──我对近年来中国大陆道教发生的变化的几点看法

道教论坛

  • 杜军、董静:和谐的道教风水学
  • 谢清果、林淑琴:道教“素”主义与当代健康传播理念
  • 张开华:试谈道教禁忌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道教经典

人物思想

道法科仪

  • 萧登福:道教幡灯续命仪对佛教及东密的影响
  • 三一道人:《吕祖百字碑》密解

道教历史

道教与文学

  • 韩焕忠:庄义佛理相交映──浅谈李光诗歌的庄禅融合色彩
  • 丁培仁:游道小集续

会议与图书


第五十八期

特稿

  • 曾传辉:胡海牙先生晚年生活点滴

道教论坛

  • 胡孚琛:张连顺教授《新道学的生死观》序
  • 易中亚:“无己”与“无我”
  • 赵卫东:《邱祖语录》与丘处机关系新考--兼与森由利亚先生商榷

道教经典

  • 董京泉:对《道德经》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诠释(下)
  • 刘祖国:《真诰校注》补疑

道教人物

  • 郑唯一:有关张伯端生平研究的关键问题
  • 黄新华:明初道士周玄真略考

道法科仪

  • 张振国:上海道教《十献》的美学特性
  • 梁少媚:古代道教对瘟疫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丹道养生

  • 盛克琦:张义尚先生丹道思想研究——兼论同类阴阳龙虎丹法之优越
  • 丁常春:丹道性命学与藏传佛教宁玛派性命学之比较

道教历史

  • 武清旸:南北朝初期“道馆”与“道观”差异性的辨析
  • 张华、郑勇华:武当山五龙宫起源杂谈

文化大观

  • 陈金凤:道教枣文化漫说
  • 徐才金:学易点滴

会议与图书


第五十九期

特稿

  • 胡孚琛:陈云鹤道长《道医太素脉与通中论》序

道教论坛

  • 萧登福:再论太岁源起与太岁神格的演变
  • 朱冠华:道家说的动静与人生
  • 汪登伟:杂谈道教发展与修身证道

道教思想

  • 张轩:老子“无为”思想发微
  • 章伟文:《道德经》的哲学思想

经典文献

  • 尹振环:汉简与帛书《老子》孰优孰真── 篇章结构布局的比较
  • 杨文定:广西南丹县明代〈逸迹〉炼丹碑文考析考

历史人物

  • 陈广忠:“奇才”、“奇书”与奇冤── 略说淮南王与《淮南子》
  • 王群韬:潘师正卒年考

丹道养生

  • 刘永霞:陶弘景葛洪服食术的继承
  • 张阳:“传习”之道与内丹之学── 兼论道教对王阳明思想的影响

道教科仪

  • 胡小柳:宋代道教的“血湖经”与女性关怀
  • 张开华、吕东:略谈道教的“指路”科仪

文化大观

  • 万景元:明朝道教服饰考
  • 罗伟国:漫话神马纸钱

图书评介

  • 张伟:评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论》的创新与价值


第六十期

特稿

  • 陆纪鸿:文化自觉与道教的当代社会角色──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吉宏忠道长访谈录

道教论坛

  • 陈耀庭:发挥社会功能,树立正信形象──从两种不同评价说起
  • 刘仲宇:标本皆治 清宁宫观──治理部份宫观乱象之我见
  • 王驰:自心明大道,觉悟方寸间──当代道教的文化自觉
  • 戴献东:社会服务与道教发展:以云南鲁甸灾区的救助工作为例

道教思想

  • 周赟:“无”字再探──以《老子》“有生于无”为中心
  • 石敏杰:认识论亦或境界论──庄子〈齐物论〉旨趣辨正

神仙人物

  • 蒋波:论道教谱系构建过程中的老子与东方朔
  • 黄新华:清朝道士惠远谟事迹考

道教历史

  • 江钰林:唐长安西华观考──兼论唐朝前期长安道教宗趣变化与皇室之联系
  • 秦国帅:金元峄山全真道教考

丹道养生

  • 钱耕森、沈素珍:陈撄宁与道教静功养生
  • 程志立、张其成:名老中医胡海牙的仙学养生观

组织制度

  • 范恩君:施道渊与“正一丛林”制
  • 李东:试析温州乐清正一道士的传度活动

民俗与文物

  • 高国藩:敦煌唐人西王母祭祀风俗与《周易》
  • 申小红:明清佛山北帝官方祀典相关文物考

朝山访道

  • 萧霁虹、刘金成:真庆观:昆明城东的宏大观宇
  • 孙君恒、陈丽:湖北东部乡村小道观寻觅


第六十一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萧登福:从文献上看道教对印度本土及佛教密宗的形成与影响
  • 平燕红:从大学教材看庄子的现代命运
  • 何建明:首届道文化夏令营答问录──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道文化优秀传统

道教经典

  • 何建朝:《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简析
  • 刘祖国:《〈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文字校勘献疑

神仙人物

道教历史

  • 赵卫东:马钰仙体事件始末考
  • 王家强:雷时中与混元派漫谈

丹道养生

  • 四明羽客(万景元):明代房中术略说
  • 蒲团子(蒲晓锋):从西派教外别传之鼻外虚空法的弊端谈起

道佛关系

  • 曾宪光、韩焕忠:东晋高僧爱南华──浅谈道安等人对《庄子》的理解和运用
  • 施保国:宗教亦哲学──方东美论道家与佛教的“深相默契”

文化大观

  • 赵秀丽:集体记忆:青岛民间的“狐仙”传说与民俗信仰
  • 谢清果、锺珺:老子养生思想对茶道的建构作用

图书评介


第六十二期

特稿

  • 胡孚琛:忧党忧民 教育报国──记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的国士风骨

道教论坛

  • 周赟:虽伪亦真──论“老子化胡说”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
  • 侯杰、刘宇聪:严复“会通中西”思想评析──以《〈老子〉评语》为例
  • 邹濬智:《葬书》托名郭璞之可能原因刍论

思想智慧

  • 李德建:老子的大道安全观──对有序之和谐与无序之乱象及其极致之战争的思考
  • 徐珊珊:上善若水 品悟人生

经典文献

  • 徐山:《老子》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文脉梳理
  • 周全彬、盛克琦:傅金铨《证道秘书‧外金丹》题解

历史人物

  • 廖茗苾:慎到小考
  • 黄新华:王世贞与道教关系初探

丹道养生

  • 陈广忠:《庄子》的养生论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一)

道法科仪

  • 武清旸:道教“血湖罪魂”观念的演变
  • 姜守诚:清代台湾的“打地狱”丧俗

道教考古

  • 吴受琚:新发现的张三丰《无根树》词二十四首石碑
  • 王群韬:桂林筌塘真武石塔考辨

图书序跋

  • 孙亦平:李能和与朝鲜道教研究──《朝鲜道教史》校注者序
  • 戈国龙:“宗教智慧”系列丛书后记


第六十三期

特稿

  • 韩焕忠:不究老庄怎通佛——方立天先生的老庄学研究

道教论坛

  • 朱越利:道教“隐财神”举例——兼辨财神赵公明形象的原始出处
  • 赵卫东:全真道“中道”思想发微
  • 易宏:溯源求真,继往开来——五显文化及五显祖庭复建略谈

思想智慧

  • 刘永霞: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哲学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二)

经典文献

  • 王颖、杨文定:先秦简牍“丹”字释义
  • 刘祖国:《中华道藏》勘误一则

神仙人物

  • 郭硕知:五显信仰源流略考
  • 宋建明:《止杀令》与丘处机

道法科仪

  • 宇汝松:试论越南门符文化的道教意蕴
  • 张振国:《先天紫光拔亡斗科》坠绪

道教与文学

  • 陈耀庭:岭上多白云,不可持赠君——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欣赏
  • 张思齐:《游仙窟》的科举主题与道教之关联

道教与其他宗教

  • 易中亚:袁中道对《庄子‧齐物论》的华严学解读
  • 寇凤凯:民国时期地方志中的道教与民间宗教

朝山访道

  • 郭武:愿救天下苍生苦,不越雷池道德山──雷池书院访问记

图书评介


第六十四期

特稿

  • 陈耀庭:我看《道士下山》

道教论坛

  • 金恺文:《抱朴子内篇》对修道者的道德品质要求
  • 张晓立:简说六朝道教经典产生的思想背景
  • 白照杰:唐代国家律法与道教戒律互动问题初探

思想智慧

  • 徐才金:感悟《中庸》─ 兼论《中庸》与道家道教之关系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三)

道法科仪

  • 萧霁虹、万上行:道教长春灵宝派与地方传统科仪研究─以《灵宝诸斋遣送白虎仙科》为中心
  • 吕师:道教神讳秘字探析

道教宗派

  • 锺国发:“葛氏道”问题辨析
  • 望仙居士:元以后道教南宗的道脉传承

区域道教

  • 张振国:海派文化背景下的道教神谱
  • 吴国富:江西武宁县太平山的道教

道教与文学

  • 黄新华:《西游记》与《神仙传》关系探微
  • 刘丽君:杨维桢〈煮茶梦记〉赏析

道教与生态

  • 钱耕森:道教“万物一体”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
  • 金桑:道家有关雾霾成因和雾霾防治的论述

朝山访道

  • 玄清:姑苏玄妙观游记
  • 樊光春:楼观庙会一瞥:送纸蜡

学术动态

  • 郭鸿玲:走进现代道教研究—复旦大学“中华文化与中国宗教暑期研修班”第三期撷萃


第六十五期

特稿

  • 姜生:地斗考

道教论坛

  • 王守亮:《山海经》与谶纬中的远国异民
  • 蒋波:略论东周秦汉隐士与道家道教的发展
  • 丁常春、吴振亚:王家祐的道教仙山“昆仑山”论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游刃有馀”等五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四)

道教经典

  • 刘陶:略论唐宋道教《五厨经》之变
  • 蒲团子:清末外丹经辑著《金火大成》

道教历史

  • 万景元:宋徽宗与道教
  • 王亚:争执与利益:〈紫山全真长春观记〉研究

丹道养生

  • 汪登伟:道教修真略说
  • 陈广忠:杜诗与道家养生

道教与文艺

  • 陈敬阳:宋徽宗御制步虚词四首浅注(上)
  • 魏然:道教音乐的教育功能

道教与社会

  • 杨立刚:武当道教抗日爱国事迹(上)
  • 秦国帅:德国传教士海因里希‧哈克曼与清末民初的崂山全真教

学术动态

  • 王闯、杨立志:地方道教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李玉用:区域道教研究的卓越贡献 ─《浙江道教史》评介


第六十六期

特稿

  • 钱耕森:“大道和生学”简论

道教论坛

  • 徐山:《老子》“故去彼取此”和“以此”辨正
  • 宇汝松:《老子》人道关怀思想探析
  • 王西平:《老子》的现代科学意义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藏山于泽”等五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五)

道教神仙

  • 黄新华:苏州五路财神信仰考
  • 张剑波、萧霁虹:昆明关上撒梅人的财神信仰

道法科仪

  • 陈雅岚:修水县道教正一派经箓文本略说
  • 梁恩诚:台湾道教清微派仪式音乐探析

道教历史

  • 贺信萍、赵建勇:锺离权故居——咸阳正阳宫的历史与传承
  • 赵芃、王光同:〈高良太清观碑〉与全真女冠在鲁西地区的活动

道教与文学

  • 陈耀庭: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王镃〈古杭感事〉诗欣赏
  • 陈敬阳:宋徽宗御制步虚词四首浅注(下)

道教与社会

  • 周赟:论传统孝道伦理对中国老龄社会临终关怀问题的启发
  • 杨立刚:武当道教抗日爱国事迹(下)

艺术鉴赏

  • 高国藩:道学箴言篆书集
  • 李鼎才:道通天地 四海升平—“九龙符箓升平砚”鉴赏

图书评介


第六十七期

特稿

  • 朱越利:明清道教双修内丹术的时代背景

道教论坛

  • 虚谷子:浅评唐焕章及其“世界宗教大同会”——兼从道教的角度看“邪教”
  • 锺国发:从宗教类型学看破坏性膜拜团体
  • 戈国龙:人可以分成七种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美者自美”等五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六)

道教经典

道教神仙

  • 郭鸿玲:《老子中经》神仙系统研究
  • 李笑樊:道教“十二月将”略说

道教宗教

  • 郑为一:张伯端籍贯考辨的正本清源
  • 王亚:南宋净明道的“法”、“职”、“箓”与洞神部箓阶的彻底符号化

丹道养生

  • 汪登伟:八段锦源流考
  • 三一道人:睡功探冥

道法科仪

  • 张振国:寒庭无悲恼,夜壑息酸辛——漫谈灯仪的功能及其实质
  • 万景元:《九卮灯科》初探

图书评介


第六十八期

特稿

  • 〔意〕莫尼卡(Monica Esposito)撰、田茂泉译:清代龙门派及其有争议的历史(上)

道教论坛

  • 王西平:对〈“大道和生学”简论〉一文之异议
  • 金桑:关于道家聚散理论的简述
  • 王驰:一肩担道义,千秋继仙风——上海道教学院成立三十周年庆典致辞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尧把天下让给许由”等六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七)

道教经典

  • 黄新华:浅议傅山解《老》之特色
  • 〔马〕严家建:论《庄子‧养生主》的形神观

道教历史

  • 尹志华:王屋山仙踪道迹考
  • 赵芃:玄帝信仰在山东民间的传播与发展——以山东东平、平阴玄帝庙碑为例

道教制度

  • 白照杰:仙阶与经教——先唐道教法位制度源流爬梳

丹道养生

  • 章伟文:内丹“水火”、“龙虎”、“铅汞”之蕴意发微——以《锺吕传道集》为视角
  • 胡小柳:略论道教“天医”

道教与儒释

  • 韩焕忠:直指本心通南华——云溪俍亭《漆园指通》浅析
  • 罗耀松:北宋张士逊交往考

图书评介


第六十九期

特稿

  • 〔美〕祁泰履(Terry F. Kleeman)撰、李同奇译:针尖上能站多少天兵--道教理论探索

道教论坛

  • 郭武:习近平的“文化自信”与道教文化的发展机遇
  • 朱越利: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丘处机传说
  • 欧阳镇:打造万寿宫历史文化的新视野 ─ 以西山万寿宫为例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以己养养鸟”等五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八)

丹道养生

  • 汪登伟:康仲熊《服内元气诀》考
  • 丁常春、吴振亚:《补亏正法》内丹养生思想析论

道法科仪

  • 姜守诚:宋元道书中的“引魂度桥”科仪
  • 梁恩诚:台湾道教清微派“破狱仪式”考察 ─ 以五股玄真道坛为对象

道教历史

  • 〔意〕莫尼卡(Monica Esposito)撰、田茂泉译:清代龙门派及其有争议的历史(下)
  • 寇凤凯、张春梅:变迁视角下的近现代道教研究

地方道教

  • 黄新华:太湖流域的金总管信仰考
  • 吕师:曲靖洞经会概谈

道教与文艺

  • 周锡山:《庄子》对中国文艺的巨大指导作用及其现代意义
  • 吕箐雯:《红楼梦》中的庄子哲学

图书评介


第七十期

特稿

  • 钱耕森:《老子》与规律论——《汪注老子》《正解老子》序

道教论坛

  • 黄新华:老子到底反不反伦理?——老子伦理思想新探
  • 施保国:理想与现实:方东美论道家的路径观照
  • 周赟:论任继愈先生四译《老子》及其老学思想
  • 汪致正:“大道和生学”的哲学意义
  • 金桑:“木通关”是地球生命的基本模式

学术争鸣

  • 王西平:《老子》“故去彼取此”和“以此”之我见——与徐山先生商榷
  • 张学瑾、刘祖国:《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校点商榷
  • 刘宗棠:关于“和实生物”及其他——读《“大道和生学”简论》及有关评论后的一些认识

经典与智慧

  • 徐山:《老子》“报怨以德”与“和大怨”文脉梳理
  • 杨福泉:《逍遥游》“培”字辨正
  • 萧登福:《黄庭经》的黄庭所在及其与脾的关系——兼论周秦以来的脾胰不分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拒绝封赏的屠夫”等四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九)

神仙与人物

  • 李黎鹤:“道正宗师图”之神灵形象考辨
  • 张阳:晋真人与晋道成小考
  • 李玉用:唐道士叶法善世家及其思想考略
  • 郭武:巨匠斯逝 师恩永存——在追念卿希泰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丹道养生

  • 三一道人:《行气玉佩铭》阐幽
  • 卢理湘:“河车”论
  • 张振国:道教养生经典的社会化与道德化——以《悟真篇》为例

道教与儒释

  • 韩焕忠:憨山《道德经解》浅析
  • 郭鸿玲:六朝的疾病与佛教咒语初探——以《陀罗尼杂集》为核心
  • 徐才金:《留侯论》评析

道教与文学

  • 张海澜:萼绿华小考
  • 陈坚:马丹阳《渐悟集》中的“叠字”诗——兼谈马丹阳的“诗教”
  • 汪登伟:全真道祖师藏头拆字、攒三拆字诗词试解

道教与民俗

  • 陈广忠:二十四节气的创立和传承
  • 郑为一:漫谈放生
  • 王巧玲:论道教婚礼的文化意义

地方道教

  • 萧霁虹:“南滇福神”:云南真武信仰与崇祀研究
  • 王家强:体道赞玄 返朴归真──昆明真庆观首届体道班的宗教文化内涵及意义

朝山访道

  • 姜守诚:忆南瀛 话道缘
  • 赵建勇:重阳宫记游
  • 参悟:访仙悟道仙人洞

图书评介


第七十一期

特稿

  • 李远国:太岁信仰的历史考辨

道教论坛

  • 白照杰:炼骨成真:中古道教仙骨信仰研究
  • 宋峰:修炼与成仙——论道教修真学
  • 蔡广进:论庄子的“相知”与“不相知”:由鱼乐之辩说起
  • 周世霞、蒋波:汉文帝继行黄老思想论略
  • 寇凤凯:民国时代地方志语境中的宗教观

经典与智慧

  • 陈颖:《道门通教必用集》相关问题考述
  • 梁恩诚:《清微丹诀》探析
  • 欧阳镇:《净明宗教录》的医道思想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渔父与孔子的故事”等五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十)

神仙与人物

  • 王亚:宋徽宗与道教关系再探:从《政和万寿道藏》之首说起
  • 汪登伟:白玉蟾生年及其修道生涯
  • 王一麟:论陈景元对独化思想的推进
  • 郭武:追念王卡老师

丹道养生

  • [美] 祁泰履(Terry Kleeman)撰、肖涵露译:合气仪式及其在早期道教实践中的作用
  • 陈金凤:道教黄精文化摭谈
  • 卢理湘:青去白来然后黑

道法科仪

  • 张振国:接受美学与道教科仪中的“变神”
  • 周密:道教灯仪的思想与文化
  • 刘陶:浅谈盂兰盆会对唐代道教中元普度施食的影响——以《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为例

道教与周易

  • 高国藩:敦煌道教太一崇拜与《周易》
  • 刘永霞:《易经》花语——天地否卦与梅花

道教与儒释

  • 萧登福:由《纯阳真人浑成集》看佛道争胜下的吕洞宾参谒黄龙禅师公案
  • 钱耕森、沈素珍:王重阳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
  • 韩焕忠:吹万广真对《老子》的禅学解读

道教与文艺

  • 张学瑾、刘祖国:杜光庭记传类作品文献研究综述
  • 李小龙:《射雕英雄传》中的丘处机形象分析
  • 黄新华:浅析道教影响昆曲产生何以可能

地方道教

  • 赵芃:济南大峰山峰云观龙门派初考
  • 田茂泉:鲁台妈祖信仰文化的对比研究——以山东庙岛显应宫和台湾北港朝天宫为例

朝山访道

  • 孙君恒:新疆八卦城体验
  • 贾晓伟:问道武当山 养生无极馆——我在武当山学道习武的修炼札记
  • 王家强:在中国历史与社会中理解中国宗教──复旦大学“中华文化与中国宗教”暑期班第五期概述

图书评介

  • 胡春涛:道教视觉文化研究的拓展——李凇《中国道教美术史》(第一卷)述评
  • 孔帅:道教研究又添新著作——郭武著《王重阳学案》评介
  • 刘金城:海岱玄门传久远 齐鲁道史有新篇——赵芃《山东道教史》评介


外部链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