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齋醮科儀
修持
早晚功課 煉氣
雲遊參訪 齋戒
戒律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宮觀清規
符籙法術
神咒 掐訣 步罡
變化之術 祈福禳災 考召
驅邪 治病 送瘟 術數
儀式
三籙齋名 羅天大醮 破獄燈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 煉度儀
關燈散花科儀 進表科儀
壇場設置
齋壇 醮壇 戒壇 萬法宗壇
道冠服飾
法器
木魚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劍 雲鐺
麈尾 鐃鈸
壇場執事
高功 都講 監齋
侍香 侍燈 侍經
神誕慶典
迎神出會 香期與廟會

鐘是道教齋醮科儀以及宮觀中常用法器之一種。

由來

中國古代很早就能製作銅質鐘,以為樂器。古代禮儀,在宴會或祭祀中都要使用鐘。《太平御覽》引《易通卦驗》稱,「人主,冬至日,縱八能之士,擊黃鐘之宮,則人主敬善,公卿大夫誠信」;引《漢書》稱,「高祖廟有十鐘,受千石,撞之,聲聞百里」。早期道教並無以鐘為法器的記載,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文獻中才有鐘聲之樂曲為仙樂的說法。齊梁高道陶弘景的《真誥》有句稱「忽聞天上有金石鐘鼓之音」,「鈞籟昆庭響,金笙唱神鐘」等。隋唐以後,道教宮觀中以及在齋醮科儀裡面就有大量用鐘的記載。南北朝時期成書的《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中說到鐘的製作,「凡有五種造,一者金鐘,二者銀鐘,三者五金合鑄成鐘,四者銅鐘,五者鐵鐘。或九角、八角,或四角、兩角,復有無角。或大則萬石,小則一斗,各在時耳。既造成已,皆須鐫勒銘記,國號、年歲、郡縣、觀名,所為之意,使萬代有歸,六時不替矣」。

作用

道教宮觀和科儀之中使用鐘,其目的有二,一是感動神靈,二是警戒住觀和行儀的道士。《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稱,「凡鐘者,四眾所會,六時急務,此器若闕,則法席乖軌。經曰:長齋會玄都,鳴玉扣瓊鐘,又法鼓會群仙,靈唱靡不同是也」。唐代道士朱法滿的《要修科儀戒律鈔》引《太真科》云,「齋堂之前,經台之上,皆懸金鐘玉磬,依時鳴行。道上講悉先扣擊,非唯警戒人眾,亦乃感動群靈。神人相聞,同時集會,弘道濟物,盛德交歸」。宮觀和科儀中,道士鳴鐘有一定的程式,其鳴鐘的次數也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資料

  1.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
  2. 《要修科儀戒律鈔》
  3. 《太平御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