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杂志)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弘道》青松观香港道教学院主办的文化刊物,宗旨在于深层次地探讨、多角度地介绍、广范围地弘扬道教文化,内容既强调学术性,亦注重知识性。

栏目

该刊设立的栏目,有道教论坛、道教哲学、道教伦理、道教戒律、道教法术、道教神仙、道教人物、道教经典、道教宗派、道教养生文化、道教基础知识、道教与科学、道教与教育、道教与民俗、道教与生态环保、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与音乐美学、道教与其他宗教、道教与现代社会、海外道教、朝山访道、图书评介、会议综述等。

各期目录

第四十二期

特稿

  • 卿希泰:在庆祝青松观创建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对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的两点希望

道教论坛

  • 胡孚琛:为学与为道
  • 戈国龙:内在的田野,心性的考古:宗教学研究的另类思路
  • 陈霞:道教善书对生态伦理的启发

道教经典

  • 徐山:《老子》“白--黑”颜色词的价值取向
  • 刘泳斯:《李筌阴符经疏》成书年代考

道教人物

  • 尹志华:清末北京白云观方丈高仁峒行实
  • 张应超:道教文化向世界的可喜探索--黄世真道长弘道事迹简记

修炼养生

  • 熊春锦:汉代以前黄老学说中的“守一法”
  • 罗明月:道教饮食中的养生义理

道法科仪

  • 张振国:禳灾远害驱邪的传统符咒
  • 胡小柳:有关《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的访谈

文学艺术

  • 黄景春:谈谈《红楼梦》中的神仙
  • 陈耀庭:胸中有道,处处有美--读唐诚青道长《诚青道人书画集》

当代道教

  • 郭树森、欧阳镇:论当代道教的振兴之路
  • 丁常云:试论道教筥观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

学术动态

  • 午火:“探古鉴今--全真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赖全:《汉唐道教论集》观点述评


第四十三期

特稿

  • 陈耀庭:全真道诗欣赏又三题 / 陈耀庭

道教论坛

  • 葛荣晋:糊涂哲学与智慧人生--“大智若愚”的现代诠译
  • 马洁身、赵曦:道家道教学说的人文精神
  • 潘存娟:《道德经》的心理平衡论

道教思想

道教经典

道教宗派

  • 传凤英:全真道衍派--北京桃源观千峰派简介
  • 萧霁虹:长春派遗脉在昆明的传承

道法科仪

  • 陈敬阳:回顾1986年香港蓬瀛仙馆与青松观启建的全真法会

道教与民俗

  • 陈金凤:道教桃文化摭说
  • 王育婧:上海竹枝词中的城隍信仰

道教与武术

  • 杨子路:医道与武道--以道医与内家拳为例的辩析
  • 郭晓峰:试论《道德经》对中国剑术修炼的影响

朝山访道

  • 黄景春:天池的王母宫和福寿观

图书评介

  • 萧海燕:《道教老学史》评介
  • 张宏敏:《王阳明与道家道教》简评


第四十四期

特稿

  • 张振国:闵智亭道教思想窥见

道教论坛

  • 王卡:如何认识看待道教的方术
  • 刘仲宇:关注道教养生学的当代生存环境
  • 若水山人:小议道教的贡献与弊端

道教经典

  • 高原乐:敦煌本《化胡歌》八首校注

道教神仙

  • 朱越利:宋元士人、士大夫与吕洞宾形象(上)

丹道养生

  • 段新龙:略述黄元吉的内丹心性之学
  • 李玉用:论道教文化与温泉养生

道教法术

  • 魏小巍:法术与道教的宗教经验

道教文学

  • 谭敏:《道教灵验记》中的法器灵验故事
  • 刘永霞:九华仙子到凡尘,凉夜山头吹玉笛--游九言之《华阳洞词》赏析

道教音乐

  • 吕畅:论道教音乐的双重属性

区域道教

  • 丁常春、吴振亚:四川全真道历史和现状概述
  • 张华、郑勇华:圣旨解秘:明代武当山辉煌发展成因

碑刻史料

  • 徐雪凡:从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发展史(上)
  • 赵卫东:山东道教碑刻辑录(三)

朝山访道

  • 赵玉春:平吧蒙山白云岩清虚观

图书评介


第四十五期

特稿

  • 田海撰,刘艳、张崇富译:瑶牒新释

道教论坛

  • 尹振环:无为必无名,无名方无为——再谈“何为无为,谁之无为”
  • 章伟文:老子“道”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
  • 文英玲、邓佩玲:《道德经》与品格教育

道教神仙

人物思想

  • 萧海燕:论褚伯秀庄学中的性命双修思想
  • 秦国帅:王志谨《盘山语录》修道思想略论

丹道养生

  • 许天赐:七病歌

区域道教

  • 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与道教关系论略
  • 刘春雷:海上有仙山——胶东地区的仙道文化与宗教信仰

道教与儒释

  • 孙君恒、董雪:《淮南子》礼学新论
  • 韩焕忠:憨山德清的《庄子内篇注》

道教与文学

  • 罗伟国:拘神德清的《水浒》

碑刻历史

  • 徐雪凡:从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发展史(下)
  • 王东:与山阳有关的窑神庙碑刻


第四十六期

特稿

  • 戈国龙:对性命双修思想的现代思考

道教论坛

  • 葛荣晋:“为而不争”与“舍得之道”
  • 韩焕忠:谁知庄子是真儒——觉浪道盛的《庄子提正》
  • 阎莉:权威与信仰:以真武神性及信仰内容的衍变为视角

道教经典

  • 郭武:关于《五篇灵文》
  • 高原乐:敦煌本《尹喜哀叹》五首校注

道教人物

  • 张悦:章献明肃皇后受箓考

丹道养生

  • 汪登伟:苏元朗非内丹师说
  • 曾传辉:养生问答五则

道教文学

  • 刘康乐:诗与歌的变奏:唐代道教诗歌的新形式
  • 高国藩:幻化人生 以苦为乐——论韩国道教化汉文小说

道教与儒释

  • 李波:明代桐城《庄子》研究——以方以智与钱澄之为中心

近现代道教

  • 刘泳斯:以慈护道:近代宗教团体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浅论——从民国年间道院与世界红卍字会关系谈起

会议综述

  • 秦国帅:“全真道与明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图书评介

  • 赖全:樱花树下问仙道——小林正美著《中国的道教》评介
  • 李继武:道教究竟何时创立?


第四十七期

特稿

  • 胡孚琛:时代的骄子 民族的精英——为钱学森院士百年诞辰而作

道教论坛

  • 尹振环:老子的姓名是老聃还是太史儋——析《史记》中的三位老子
  • 王巧玲:论元代著名道士画家王蒙
  • 李玉用:三教融合视野下的道教思想及其发展

道教典籍

道教神仙

  • 田海撰;邢飞、张慧敏、张崇富译:关羽信仰兴盛与道教的关系

道教丹法

  • 韩吉绍:炼丹术中的外来矾石
  • 余强军:清代黄元吉论道教内丹学之“真意”

音乐艺术

  • 刘丽君:庄子的音乐寓言——“《咸池》之乐”
  • 张鲁君:《太平经》的图像思想

道教与儒释

  • 施保国:对儒家“道统”的反动——方东美论道家对宋明新儒家的影响

道教仙话

  • 张振国:《夷坚志》中的仙道故事
  • 谭铭泉:绵竹九龙活灵官与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人物访谈

  • 徐菲:关于《法言会纂》和法言坛的几个问题——访刘伯谷先生

图书评介

会议综述

  • 午火:第七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四十八期

特稿

  • 樊光春:2010年后中国道教走向观察

道教论坛

  • 戈国龙:也谈“灵性市场”
  • 李似珍:老寿星与道教神仙关系辨识
  • 覃延佳:从“天门三真君”到“三元教主”:唐葛周之身份演变

道教经典

丹道养生

  • 丁常春:蒋植阳内丹学之“修道外护事”析论
  • 刘嗣传:道教养生文化与武当武术

科仪法术

  • 张振国:道教徒的称谓、持斋与“戊不朝真”
  • 孙王成:茅山法物二种

道教伦理

  • 孙瑞雪:浅议文昌帝君信仰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道教文学

道教与其他文化

  • 韩焕忠:唯以老庄说老庄——从佛道论衡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
  • 李从娜:朱谦之与老庄道学

朝山访道

  • 李远国:南丰道教考察记
  • 郑艳:北京白云观燕九节民俗文化及记述调查报告

图书评介

  • 刘固盛、王闯:评《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
  • 周冶:体兹正道,悟彼重玄——《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认识论研究》述评


第四十九期

特稿

  • 锺肇鹏:人生、永恒与不朽

道教论坛

  • 周立昇:安命精神家园──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寻
  • 戈国龙:神与神性:两种宗教类型与宗教的两个维度
  • 易宏:“I AM”“如”“自然”──从哲学与宗教的几个中心词看东西方文化会通

经典文献

  • 黄熹:《老子翼》与焦竑作《翼》之旨
  • 王守亮:读〈会仙左坛题字〉札记

道教神仙

  • 高国藩:敦煌文本与土地神
  • 杨培德:关于梓潼神庙内的张献忠塑像

丹道法术

  • 汪登伟:“五字三峰”考
  • 南信云:方士赵炳与古代禁咒之术

道教宗派

道教文学

道教与儒释

  • 乐爱国:道教对《孟子》“仁民爱物”的吸取与诠释──兼论道教生态伦理与儒家的差异
  • 韩焕忠:居士善会庄子心──杨文会的《南华经发隐》

科学与美学

  • 杨子路:仙道与数理──宋元道教围棋文化之特质
  • 古屿鑫:“游蜀似还蜀”:张三丰的自然审美趣味论

图书评介


第五十期

特稿

  • 李永明:思前想后──香港道教学院成立20周年的感想

道教论坛

  • 戈国龙:弘教与弘道──对道教教育的一点思考
  • 朱越利:跨文化视角与“道教学译丛”
  • 葛荣晋:开展田野调查,追寻历史记忆──兼论王屋山是全真教活动的重镇

道教经典

  • 尹振环:简帛对今本《老子》的颠覆不能熟视无睹──揭穿唐玄宗对《老子》的瞒和骗
  • 吴受琚:清沈彤精抄、精批本《庄子》经眼录

道教神仙

  • 于国庆:道教神仙东王公形象的历史演变
  • 黄永锋:中国民间药王信仰探略

丹道养生

  • 卢理湘:道教金液玉液养生论
  • 丁强:《神仙起居法》注

道教文学

  • 陈耀庭:不惹人间桃李花──白玉蟾的〈卧云〉诗
  • 刘永霞: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顾况的茅山情结

道教与儒释

  • 白娴棠:以道解佛:刘一明注解佛经的特点──以《心经解蕴》为例考察
  • 韩焕忠:“修多罗义解南华”──赵朴初居士与《庄子》

经济与民俗

  • 梁理中:从市场营销学看全真道之发展
  • 张开华:试论传统庙会的民俗文化功能──以上海龙华、豫园、圣堂庙会为例

碑刻史料

  • 赵国庆:药王山太玄石碑文考释
  • 周郢:泰山“张三丰题刻”考辨

图书评介


第五十一期

特稿

  • 熊铁基:道教的产生及其文化意蕴

道教论坛

  • 周赟:浅论道家学派何以更能包容科学思想
  • 杜军、张玉:揭开神秘面纱,重现科学真容──论道教气功的科学精神及其养生功用
  • 郭硕知:对《道德经》第十一章的宗教学分析

道教经典

神仙人物

  • 宋峰:关羽兵器考究──兼论关羽神化的历程
  • 孔祥毓:来去不闻山鸟喧,三生石上龙蛇年──第四十七代天师张贞一考略

道法科仪

  • 张振国:“三朝”、“寄库”与冥器

道教历史

  • 张华、郑勇华:武当山五龙宫兴建起因略探
  • 胡小柳:近代道教发展迟滞之原因新论──以什邡地区的道教为例

道教与民俗

  • 陈金凤:屠苏酒中的道教风味
  • 罗伟国、倪雅菁:城隍庙 ‧ 城隍神 ‧ 竹枝词

朝山访道

  • 刘婷:道教圣地三清山
  • 孙君恒:山东访道记

学术回顾

  • 陈耀庭:“十年磨一剑”──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三教关系研究班”成果述评
  • 赵卫东:关于《山东道教碑刻集》的两点补充说明

图书评介

  • 秦国帅:在历史的天空下──评《金元全真道教史论
  • 曹诚:魂牵梦绕“重阳”魄──《寻迹重阳宫》读后


第五十二期

特稿

  • 高国藩:敦煌西王母神话与西部道教养生文化

道教论坛

  • 王巧玲:论道家获得人生幸福的智慧
  • 马枢廷:老子语境中的“朴”与心灵的自由
  • 马洁身、赵曦:由“逍遥游”领悟庄子所勾画的人生境界

哲学思想

  • 周立昇:道体与玄理 ——王弼《老子注》对道的玄解
  • 房媛:《道德经》的廉洁思想管窥

道教经典

  • 汪登伟:《道枢‧参同契上篇》为《太易丹书》改写本考

神仙人物

  • 陈广忠:“北海若”考
  • 由申:清代道士娄近垣及其主要思想

丹道养生

  • 余强军:道教内丹学的“阳生活子时”

道法科仪

  • 易宏:“叩齿”略考
  • 张振国:上海浦东散鲜花歌词的生活情结

道教与女性

  • 李永庚:杨贵妃与道教
  • 张悦:宋代后妃入道现象初探——以仁宗郭皇后为例

朝山访道

  • 邓静、黄永锋:漱月含珠 钟灵毓秀——广州纯阳观独特的人文气息
  • 孙王成、郑传凤:茅山宗师后人茅山寻亲记

图书评介


第五十三期

特稿

  • 萧登福:宋后儒家经籍及修身法门的宗教化与道教化

道教论坛

  • 戈国龙:修道现象学研究笔记
  • 葛荣晋:葛洪的心灵养生论与现代人类生活
  • 孙亦平:论茅山乾元观在江南全真道中的地位与影响

道教经典

  • 张永宏:《老子》第二十六章“轻”“重”新解

丹道养生

  • 李远国:论王道渊性命混融的内丹学说
  • 吕畅:略谈道教养生的道与术

道法科仪

  • 万景元:道教法箓概论
  • 覃延佳:“道体”师用:广西上林县西燕师公《大斋请圣科》分析

道教与儒释

  • 韩焕忠:一贯别传南华经——吹万广真对《庄子》的禅学解读
  • 张宏敏:马一孚论道家道教

道教与文学

  • 易中亚:庄子对当代作家王蒙的影响
  • 丁培仁:游道小集

人物专访

朝山访道

  • 张方:太原寻访全真遗迹
  • 赵秀丽:即墨乡村道教考察记

图书评介


第五十四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王宗昱:坚持正一道教研究的基础性地位
  • 张崇富:全球化时代道教发展面临的挑战
  • 容志毅:四维立则国家稳

道教经典

神仙人物

丹道养生

  • 丁常春:蒋植阳内丹学之“大乘”、“上乘”思想论略
  • 许天阳:也谈“筑基

文学与音乐

  • 锺肇鹏:悟道四首
  • 杨泽善、谭大江:浅谈武当山道教音乐在历史演变中的三个时期

道教与儒释

  • 张雪松:刘元真、吕伯强考——浅谈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虚构”的佛道之争

文化大观

  • 梁理中:道教与茶文化之关系
  • 张振国:道教的“台”

图书评介

  • 苏轶璇:刘处玄在早期全真道发展中的道门贡献和理论建设——兼评强昱著《刘处玄学案
  • 赵芃:区域道教史研究的成功之作——读《江西道教史》有感


第五十五期

特稿

  • 董京泉:论老子“道”的实质

道教论坛

  • 张崇富:全球化时代道教发展面临的机遇
  • 孙鹏:道学思想与和谐管理
  • 陈云鹤:论“快乐道教”

道教典籍

神仙人物

  • 陈金凤:葛玄与江西道教文化
  • 黄景春:施相公的信仰与传说

丹道养生

道法科仪

道教与文学

  • 罗争鸣:中国大陆近年道教与诗歌研究的回顾和思考(2005-2012)
  • 张振国:爱情迷雾里的《真诰》养生诗

道教与佛教

  • 韩焕忠:借径南华入佛智——印顺法师与《庄子》的因缘

朝山访道

  • 周郢:新发现的信世昌篆书徂徕“上清观”摩崖

图书评介


第五十六期

特稿

  • 陈耀庭:三本英文版的道教工具书

道教论坛

  • 尹振环:必须推翻唐玄宗钦定《老子》的错案——帝王、帝王文化与《老子》
  • 赵卫东:当代道教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张受轩:浅谈皈依三宝

道教神灵

  • 申小红:明清佛山民间的神祇崇拜——以北帝神为考察中心
  • 覃延佳:神谱建构与“师教”形塑:广西上林师公对道教神灵之重构

经典考据

  • 陈广忠:明代刘绩补注《淮南鸿烈解》
  • 杨文定:丹道“豫章”考论

丹道法术

  • 蒲团子:神仙接命秘诀与“三家龙虎”说
  • 许天阳:雷公笔

音乐艺术

  • 杨洁:古琴文化与道家“天人合一”
  • 肖海明:陕西佳县白云观《真武修行图》研究

道教与武术

  • 买向东:孙禄堂道教丹道学之武术三论研究

图书评介


第五十七期

特稿

  • 陈耀庭:巩固道教恢复成果,抓住道教发展时机──我对近年来中国大陆道教发生的变化的几点看法

道教论坛

  • 杜军、董静:和谐的道教风水学
  • 谢清果、林淑琴:道教“素”主义与当代健康传播理念
  • 张开华:试谈道教禁忌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道教经典

人物思想

道法科仪

  • 萧登福:道教幡灯续命仪对佛教及东密的影响
  • 三一道人:《吕祖百字碑》密解

道教历史

道教与文学

  • 韩焕忠:庄义佛理相交映──浅谈李光诗歌的庄禅融合色彩
  • 丁培仁:游道小集续

会议与图书


第五十八期

特稿

  • 曾传辉:胡海牙先生晚年生活点滴

道教论坛

  • 胡孚琛:张连顺教授《新道学的生死观》序
  • 易中亚:“无己”与“无我”
  • 赵卫东:《邱祖语录》与丘处机关系新考--兼与森由利亚先生商榷

道教经典

  • 董京泉:对《道德经》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诠释(下)
  • 刘祖国:《真诰校注》补疑

道教人物

  • 郑唯一:有关张伯端生平研究的关键问题
  • 黄新华:明初道士周玄真略考

道法科仪

  • 张振国:上海道教《十献》的美学特性
  • 梁少媚:古代道教对瘟疫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丹道养生

  • 盛克琦:张义尚先生丹道思想研究——兼论同类阴阳龙虎丹法之优越
  • 丁常春:丹道性命学与藏传佛教宁玛派性命学之比较

道教历史

  • 武清旸:南北朝初期“道馆”与“道观”差异性的辨析
  • 张华、郑勇华:武当山五龙宫起源杂谈

文化大观

  • 陈金凤:道教枣文化漫说
  • 徐才金:学易点滴

会议与图书


第五十九期

特稿

  • 胡孚琛:陈云鹤道长《道医太素脉与通中论》序

道教论坛

  • 萧登福:再论太岁源起与太岁神格的演变
  • 朱冠华:道家说的动静与人生
  • 汪登伟:杂谈道教发展与修身证道

道教思想

  • 张轩:老子“无为”思想发微
  • 章伟文:《道德经》的哲学思想

经典文献

  • 尹振环:汉简与帛书《老子》孰优孰真── 篇章结构布局的比较
  • 杨文定:广西南丹县明代〈逸迹〉炼丹碑文考析考

历史人物

  • 陈广忠:“奇才”、“奇书”与奇冤── 略说淮南王与《淮南子》
  • 王群韬:潘师正卒年考

丹道养生

  • 刘永霞:陶弘景葛洪服食术的继承
  • 张阳:“传习”之道与内丹之学── 兼论道教对王阳明思想的影响

道教科仪

  • 胡小柳:宋代道教的“血湖经”与女性关怀
  • 张开华、吕东:略谈道教的“指路”科仪

文化大观

  • 万景元:明朝道教服饰考
  • 罗伟国:漫话神马纸钱

图书评介

  • 张伟:评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论》的创新与价值


第六十期

特稿

  • 陆纪鸿:文化自觉与道教的当代社会角色──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吉宏忠道长访谈录

道教论坛

  • 陈耀庭:发挥社会功能,树立正信形象──从两种不同评价说起
  • 刘仲宇:标本皆治 清宁宫观──治理部份宫观乱象之我见
  • 王驰:自心明大道,觉悟方寸间──当代道教的文化自觉
  • 戴献东:社会服务与道教发展:以云南鲁甸灾区的救助工作为例

道教思想

  • 周赟:“无”字再探──以《老子》“有生于无”为中心
  • 石敏杰:认识论亦或境界论──庄子〈齐物论〉旨趣辨正

神仙人物

  • 蒋波:论道教谱系构建过程中的老子与东方朔
  • 黄新华:清朝道士惠远谟事迹考

道教历史

  • 江钰林:唐长安西华观考──兼论唐朝前期长安道教宗趣变化与皇室之联系
  • 秦国帅:金元峄山全真道教考

丹道养生

  • 钱耕森、沈素珍:陈撄宁与道教静功养生
  • 程志立、张其成:名老中医胡海牙的仙学养生观

组织制度

  • 范恩君:施道渊与“正一丛林”制
  • 李东:试析温州乐清正一道士的传度活动

民俗与文物

  • 高国藩:敦煌唐人西王母祭祀风俗与《周易》
  • 申小红:明清佛山北帝官方祀典相关文物考

朝山访道

  • 萧霁虹、刘金成:真庆观:昆明城东的宏大观宇
  • 孙君恒、陈丽:湖北东部乡村小道观寻觅


第六十一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萧登福:从文献上看道教对印度本土及佛教密宗的形成与影响
  • 平燕红:从大学教材看庄子的现代命运
  • 何建明:首届道文化夏令营答问录──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道文化优秀传统

道教经典

  • 何建朝:《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简析
  • 刘祖国:《〈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文字校勘献疑

神仙人物

道教历史

  • 赵卫东:马钰仙体事件始末考
  • 王家强:雷时中与混元派漫谈

丹道养生

  • 四明羽客(万景元):明代房中术略说
  • 蒲团子(蒲晓锋):从西派教外别传之鼻外虚空法的弊端谈起

道佛关系

  • 曾宪光、韩焕忠:东晋高僧爱南华──浅谈道安等人对《庄子》的理解和运用
  • 施保国:宗教亦哲学──方东美论道家与佛教的“深相默契”

文化大观

  • 赵秀丽:集体记忆:青岛民间的“狐仙”传说与民俗信仰
  • 谢清果、锺珺:老子养生思想对茶道的建构作用

图书评介

  • 寇风凯:道教性命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评丁常春的《道教性命学概论》


第六十二期

特稿

  • 胡孚琛:忧党忧民 教育报国──记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的国士风骨

道教论坛

  • 周赟:虽伪亦真──论“老子化胡说”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
  • 侯杰、刘宇聪:严复“会通中西”思想评析──以《〈老子〉评语》为例
  • 邹濬智:《葬书》托名郭璞之可能原因刍论

思想智慧

  • 李德建:老子的大道安全观──对有序之和谐与无序之乱象及其极致之战争的思考
  • 徐珊珊:上善若水 品悟人生

经典文献

  • 徐山:《老子》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文脉梳理
  • 周全彬、盛克琦:傅金铨《证道秘书‧外金丹》题解

历史人物

  • 廖茗苾:慎到小考
  • 黄新华:王世贞与道教关系初探

丹道养生

  • 陈广忠:《庄子》的养生论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一)

道法科仪

  • 武清旸:道教“血湖罪魂”观念的演变
  • 姜守诚:清代台湾的“打地狱”丧俗

道教考古

  • 吴受琚:新发现的张三丰《无根树》词二十四首石碑
  • 王群韬:桂林筌塘真武石塔考辨

图书序跋

  • 孙亦平:李能和与朝鲜道教研究──《朝鲜道教史》校注者序
  • 戈国龙:“宗教智慧”系列丛书后记


第六十三期

特稿

  • 韩焕忠:不究老庄怎通佛——方立天先生的老庄学研究

道教论坛

  • 朱越利:道教“隐财神”举例——兼辨财神赵公明形象的原始出处
  • 赵卫东:全真道“中道”思想发微
  • 易宏:溯源求真,继往开来——五显文化及五显祖庭复建略谈

思想智慧

  • 刘永霞: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哲学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二)

经典文献

  • 王颖、杨文定:先秦简牍“丹”字释义
  • 刘祖国:《中华道藏》勘误一则

神仙人物

  • 郭硕知:五显信仰源流略考
  • 宋建明:《止杀令》与丘处机

道法科仪

  • 宇汝松:试论越南门符文化的道教意蕴
  • 张振国:《先天紫光拔亡斗科》坠绪

道教与文学

  • 陈耀庭:岭上多白云,不可持赠君——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欣赏
  • 张思齐:《游仙窟》的科举主题与道教之关联

道教与其他宗教

  • 易中亚:袁中道对《庄子‧齐物论》的华严学解读
  • 寇凤凯:民国时期地方志中的道教与民间宗教

朝山访道

  • 郭武:愿救天下苍生苦,不越雷池道德山──雷池书院访问记

图书评介


第六十四期

特稿

  • 陈耀庭:我看《道士下山》

道教论坛

  • 金恺文:《抱朴子内篇》对修道者的道德品质要求
  • 张晓立:简说六朝道教经典产生的思想背景
  • 白照杰:唐代国家律法与道教戒律互动问题初探

思想智慧

  • 徐才金:感悟《中庸》─ 兼论《中庸》与道家道教之关系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三)

道法科仪

  • 萧霁虹、万上行:道教长春灵宝派与地方传统科仪研究─以《灵宝诸斋遣送白虎仙科》为中心
  • 吕师:道教神讳秘字探析

道教宗派

  • 锺国发:“葛氏道”问题辨析
  • 望仙居士:元以后道教南宗的道脉传承

区域道教

  • 张振国:海派文化背景下的道教神谱
  • 吴国富:江西武宁县太平山的道教

道教与文学

  • 黄新华:《西游记》与《神仙传》关系探微
  • 刘丽君:杨维桢〈煮茶梦记〉赏析

道教与生态

  • 钱耕森:道教“万物一体”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
  • 金桑:道家有关雾霾成因和雾霾防治的论述

朝山访道

  • 玄清:姑苏玄妙观游记
  • 樊光春:楼观庙会一瞥:送纸蜡

学术动态

  • 郭鸿玲:走进现代道教研究—复旦大学“中华文化与中国宗教暑期研修班”第三期撷萃


第六十五期

特稿

  • 姜生:地斗考

道教论坛

  • 王守亮:《山海经》与谶纬中的远国异民
  • 蒋波:略论东周秦汉隐士与道家道教的发展
  • 丁常春、吴振亚:王家祐的道教仙山“昆仑山”论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游刃有馀”等五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四)

道教经典

  • 刘陶:略论唐宋道教《五厨经》之变
  • 蒲团子:清末外丹经辑著《金火大成》

道教历史

  • 万景元:宋徽宗与道教
  • 王亚:争执与利益:〈紫山全真长春观记〉研究

丹道养生

  • 汪登伟:道教修真略说
  • 陈广忠:杜诗与道家养生

道教与文艺

  • 陈敬阳:宋徽宗御制步虚词四首浅注(上)
  • 魏然:道教音乐的教育功能

道教与社会

  • 杨立刚:武当道教抗日爱国事迹(上)
  • 秦国帅:德国传教士海因里希‧哈克曼与清末民初的崂山全真教

学术动态

  • 王闯、杨立志:地方道教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李玉用:区域道教研究的卓越贡献 ─《浙江道教史》评介


第六十六期

特稿

  • 钱耕森:“大道和生学”简论

道教论坛

  • 徐山:《老子》“故去彼取此”和“以此”辨正
  • 宇汝松:《老子》人道关怀思想探析
  • 王西平:《老子》的现代科学意义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藏山于泽”等五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五)

道教神仙

  • 黄新华:苏州五路财神信仰考
  • 张剑波、萧霁虹:昆明关上撒梅人的财神信仰

道法科仪

  • 陈雅岚:修水县道教正一派经箓文本略说
  • 梁恩诚:台湾道教清微派仪式音乐探析

道教历史

  • 贺信萍、赵建勇:锺离权故居——咸阳正阳宫的历史与传承
  • 赵芃、王光同:〈高良太清观碑〉与全真女冠在鲁西地区的活动

道教与文学

  • 陈耀庭: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王镃〈古杭感事〉诗欣赏
  • 陈敬阳:宋徽宗御制步虚词四首浅注(下)

道教与社会

  • 周赟:论传统孝道伦理对中国老龄社会临终关怀问题的启发
  • 杨立刚:武当道教抗日爱国事迹(下)

艺术鉴赏

  • 高国藩:道学箴言篆书集
  • 李鼎才:道通天地 四海升平—“九龙符箓升平砚”鉴赏

图书评介


第六十七期

特稿

  • 朱越利:明清道教双修内丹术的时代背景

道教论坛

  • 虚谷子:浅评唐焕章及其“世界宗教大同会”——兼从道教的角度看“邪教”
  • 锺国发:从宗教类型学看破坏性膜拜团体
  • 戈国龙:人可以分成七种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美者自美”等五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六)

道教经典

道教神仙

  • 郭鸿玲:《老子中经》神仙系统研究
  • 李笑樊:道教“十二月将”略说

道教宗教

  • 郑为一:张伯端籍贯考辨的正本清源
  • 王亚:南宋净明道的“法”、“职”、“箓”与洞神部箓阶的彻底符号化

丹道养生

  • 汪登伟:八段锦源流考
  • 三一道人:睡功探冥

道法科仪

  • 张振国:寒庭无悲恼,夜壑息酸辛——漫谈灯仪的功能及其实质
  • 万景元:《九卮灯科》初探

图书评介

  • 刘祖国:道教文献整理与科技史研究之完美结合——韩吉绍《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校释》读后


第六十八期

特稿

  • 〔意〕莫尼卡(Monica Esposito)撰、田茂泉译:清代龙门派及其有争议的历史(上)

道教论坛

  • 王西平:对〈“大道和生学”简论〉一文之异议
  • 金桑:关于道家聚散理论的简述
  • 王驰:一肩担道义,千秋继仙风——上海道教学院成立三十周年庆典致辞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尧把天下让给许由”等六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七)

道教经典

  • 黄新华:浅议傅山解《老》之特色
  • 〔马〕严家建:论《庄子‧养生主》的形神观

道教历史

  • 尹志华:王屋山仙踪道迹考
  • 赵芃:玄帝信仰在山东民间的传播与发展——以山东东平、平阴玄帝庙碑为例

道教制度

  • 白照杰:仙阶与经教——先唐道教法位制度源流爬梳

丹道养生

  • 章伟文:内丹“水火”、“龙虎”、“铅汞”之蕴意发微——以《锺吕传道集》为视角
  • 胡小柳:略论道教“天医”

道教与儒释

  • 韩焕忠:直指本心通南华——云溪俍亭《漆园指通》浅析
  • 罗耀松:北宋张士逊交往考

图书评介


第六十九期

特稿

  • 〔美〕祁泰履(Terry F. Kleeman)撰、李同奇译:针尖上能站多少天兵--道教理论探索

道教论坛

  • 郭武:习近平的“文化自信”与道教文化的发展机遇
  • 朱越利: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丘处机传说
  • 欧阳镇:打造万寿宫历史文化的新视野 ─ 以西山万寿宫为例

思想智慧

  • 李大华:庄子的智慧:“以己养养鸟”等五则
  • 新弘: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八)

丹道养生

  • 汪登伟:康仲熊《服内元气诀》考
  • 丁常春、吴振亚:《补亏正法》内丹养生思想析论

道法科仪

  • 姜守诚:宋元道书中的“引魂度桥”科仪
  • 梁恩诚:台湾道教清微派“破狱仪式”考察 ─ 以五股玄真道坛为对象

道教历史

  • 〔意〕莫尼卡(Monica Esposito)撰、田茂泉译:清代龙门派及其有争议的历史(下)
  • 寇凤凯、张春梅:变迁视角下的近现代道教研究

地方道教

  • 黄新华:太湖流域的金总管信仰考
  • 吕师:曲靖洞经会概谈

道教与文艺

  • 周锡山:《庄子》对中国文艺的巨大指导作用及其现代意义
  • 吕箐雯:《红楼梦》中的庄子哲学

图书评介


外部链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