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邪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8年11月13日 (四) 19:28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斋醮科仪
修持
早晚功课 炼气
云游参访 斋戒
戒律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宫观清规
符箓法术
神咒 掐诀 步罡
变化之术 祈福禳灾 考召
驱邪 治病 送瘟 术数
仪式
三箓斋名 罗天大醮 破狱灯仪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 炼度仪
关灯散花科仪 进表科仪
坛场设置
斋坛 醮坛 戒坛 万法宗坛
道冠服饰
法器
木鱼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剑 云铛
麈尾 铙钹
坛场执事
高功 都讲 监斋
侍香 侍灯 侍经
神诞庆典
迎神出会 香期与庙会

道教常将疾病、灾祸的根源看成是邪鬼、妖怪作祟,因而便设计出不少对付这类邪鬼、妖怪的法术。汉末早期道教即有召劾鬼神之法。召是召致、役使它们去完成各种指令。劾,是审决讼案、揭发罪状,指对鬼神的审讯、处分,将那些干了坏事的鬼神“或杀或遣”[1]。这类法术中比较有特点的是考召和捉妖。

捉妖又称收妖、降妖是捕捉鬼物的法术,与驱鬼一起总称为收邪、驱邪:妖怪则指各种自然物化成的精魅。干宝《搜神记》假托孔子说:

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鳖、草木之属,久者神皆凭依,能为妖怪,故谓之五酉。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则为怪。

凡是魉魅、山魈、木客、妖狐、五通之类,都是人们想象中的妖怪。古人认为妖怪能迷人害人,致人疾病,带来灾难,故道教创出捉妖捕怪的科仪。简单捉妖术是以符咒镇压,谓能使之现形被拘。而复杂的收妖法便须结法坛,由法师召遣神将捉妖。符箓派道士都习此法术,而正一派道士尤擅胜场。宋以后雷法盛行,法师多召雷部神将执行捉妖。通常在病患或灾患发生以后,经法师“勘合”为妖怪作祟,则行,召遣神将前往收捉。

捉妖的科仪排场盛大,充满戏剧性的表演。法事的重要环节首先是要结法坛,二是要召神将。妖怪来去无踪,凡人自然斗它们不过,于是道教役使鬼神的方术便有了用武之地。法师所召的神将,大多威猛狰狞,常见的有雷部邓、辛、张、陶诸元帅,赵公明王灵官马灵官,死后成神的关羽、张巡等。通常还要发檄、牒、札请当境城隍土地、祀典正神前去助阵,有时也召龙击祟。法事中还有不少模拟与妖怪“战斗”的场景,这是捉妖科仪的特色所在。

捉妖法术的模拟对象是军事上围歼敌寇和狩猎中围捕禽兽的场面。这种模仿虽然也用一些仿造的剑、鞭、铁索等等,但主要是靠法师的符、咒、手诀、罡步体现的。捕妖的鹰、犬就是靠掐诀和存想来体现,捉妖的利器及工具也是由存想而来。例如,捉妖中常用的天罗地网就是一边念咒,一边掐《天罗地网诀》,两手交结并伸两指左右张开,并渐收拢,象征著“张网”、“收网”捉妖的过程,同时存想妖邪被网住。

  1. 《神仙传.葛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