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監齋”的版本间的差异

(新页面: {{齋醮科儀}} 監齋是道教行儀時的執事名稱,同高功都講等合稱為「三法師」,共同主持齋醮儀禮。 ==由來== 早期道教儀禮比較簡單...)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4行: 第4行:
  
 
==由來==
 
==由來==
 早期道教儀禮比較簡單,並無執事監齋之稱。南朝高道[[陸修靜]]編的《洞玄靈寶說光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中才有監齋之職。唐五代以後,監齋之稱在道教齋醮儀式中廣泛使用,直至今日,但其== 職能== 已經縮小。
+
 早期道教儀禮比較簡單,並無執事監齋之稱。南朝高道[[陸修靜]]編的《洞玄靈寶說光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中才有監齋之職。唐五代以後,監齋之稱在道教齋醮儀式中廣泛使用,直至今日,但其職能已經縮小。
  
 
==職能==
 
==職能==
第15行: 第15行:
  
 
[[Category:壇場執事]]
 
[[Category:壇場執事]]
 +
[[en:Inspector of Fasts]]

2013年10月8日 (二) 11:11的最新版本

由來

早期道教儀禮比較簡單,並無執事監齋之稱。南朝高道陸修靜編的《洞玄靈寶說光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中才有監齋之職。唐五代以後,監齋之稱在道教齋醮儀式中廣泛使用,直至今日,但其職能已經縮小。

職能

《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稱,監齋是「司察眾過,彈糾愆失,秉執科憲,隨事舉白,必使允當,不得隱溢」。唐五代的《金籙大齋補職說戒儀》詳列監齋的職責有二,一是監督科儀的進行,「總握憲章,典領科禁,糾正壇職,振肅朝綱」;二是糾正行儀人的錯誤,「周密察非,從容授簡,有嚴有翼,毋濫毋墮」,繩糾愆違,「外能合禮,以全濟濟之儀;內不欺心,免抱忡忡之恨」。唐代道士朱法滿在《要修科儀戒律鈔》中引用《升玄經》列舉監齋秉執憲章的十項要求,其中除監督儀禮之進行外,還有監督供主和前來聽經者。隨時代之發展,內中大多已不適合今日施行。

參考資料

  1. 《金籙大齋補職說戒儀》
  2. 《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
  3. 《要修科儀戒律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