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氣”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齋醮科儀}} 煉氣是道教徒日常修持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以持久地鍛煉導引和呼吸,融會天地之精氣於自身,祛除疾病,長生成仙。 ==由來...) |
(没有差异)
|
2008年11月13日 (四) 23:19的版本
齋醮科儀 |
修持 |
早晚功課 煉氣 雲遊參訪 齋戒 |
戒律 |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宮觀清規 |
符籙法術 |
符 籙 神咒 掐訣 步罡 變化之術 祈福禳災 考召 驅邪 治病 送瘟 術數 |
儀式 |
三籙齋名 羅天大醮 破獄燈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 煉度儀 關燈散花科儀 進表科儀 |
壇場設置 |
齋壇 醮壇 戒壇 萬法宗壇 |
道冠服飾 |
法器 |
木魚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劍 笏 雲鐺 幡 磬 麈尾 鐘 鐃鈸 |
壇場執事 |
高功 都講 監齋 侍香 侍燈 侍經 |
神誕慶典 |
迎神出會 香期與廟會 |
煉氣是道教徒日常修持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以持久地鍛煉導引和呼吸,融會天地之精氣於自身,祛除疾病,長生成仙。
由來
中國古代就有煉氣之說。南朝劉宋鮑照的《鮑參軍集》有句稱,「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煉氣讀仙經」。淮南王者,即西漢劉安。道教養生之術繼承了古代的煉氣方法。唐代高道孫思邈有《存神煉氣銘》稱,如欲存身,先須安神。如欲安神,須煉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悔,氣海充盈,心安神定,如安而不散,則身存永年。宋元以後,內丹之術流行。內修是道教徒的日常修持的主要內容。煉氣則成為內丹術的第一階段,即築基的主要方法。
作用
煉氣的方法,在各派內丹著述中均有闡述,並各不相同。但其要則是寶氣與行氣。寶氣者,即惜氣而不亂耗氣。行氣者,即煉氣而不停滯氣。約出於唐代的《太上混元真錄》稱,食氣固精,受明玄經,生道要妙,出幽入冥,上固雲門,下固靈根。寶氣則得道,得道則長久。寶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氣行之,則為道也。道士日常修持煉氣之目的,一是為求長生,二是為與神明交會。明代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道門十規》稱,「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為先,次以參究為務,先求岩谷名師,草衣木食之士,開發萬法根宗,精勵香火,止佩一法一籙一職。苟能晨夕煉神養氣,修持不怠,與神明交格,言行無慊,何患法之不靈,將之不佑」。
參考資料
- 《道門十規》
- 《存神煉氣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