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冠服飾”的版本间的差异
(新页面: == 冠巾 == === 混元巾 === 道士通常所戴的帽子的一種。圓形。以黑繒糊成硬沿,帽頂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時,扎髮髻,帽頂之孔露髻,以一...) |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齋醮科儀}} | ||
== 冠巾 == | == 冠巾 == | ||
+ | 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全真參訪集》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道巾的變化較大,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 | ||
=== 混元巾 === | === 混元巾 === | ||
道士通常所戴的帽子的一種。圓形。以黑繒糊成硬沿,帽頂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時,扎髮髻,帽頂之孔露髻,以一簪貫之。今[[全真派]]道士多用此巾,用以與[[正一派]]道士通常用的九梁巾相區別。 | 道士通常所戴的帽子的一種。圓形。以黑繒糊成硬沿,帽頂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時,扎髮髻,帽頂之孔露髻,以一簪貫之。今[[全真派]]道士多用此巾,用以與[[正一派]]道士通常用的九梁巾相區別。 | ||
第5行: | 第7行: | ||
=== 九梁巾 === | === 九梁巾 === | ||
道士所戴帽子的一種,頂如中式瓦房斜頂,前有豎立九疊,九縫。九梁巾類似於文獻記載的純陽巾和九轉華陽巾。《三禮圖》稱,「純陽巾,一名樂天巾,頗類漢唐之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起初也戴類似帽子,據《洞玄金玉集》稱,「重陽憫化妙行真人,時在昆崳山居庵,用三尺半青布,造成一巾。頂排九疊,九縫。言夢中曾見,名曰:九轉華陽巾。師父風貌堂堂,有若鍾離之狀,加之頂起此巾,愈增華潤,誠為物外人也」。據此,全真派道士初期戴九梁巾,但是今之全真派道士多戴混元巾,而正一派道士則在行儀時多戴九梁巾,以與全真派相區別。 | 道士所戴帽子的一種,頂如中式瓦房斜頂,前有豎立九疊,九縫。九梁巾類似於文獻記載的純陽巾和九轉華陽巾。《三禮圖》稱,「純陽巾,一名樂天巾,頗類漢唐之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起初也戴類似帽子,據《洞玄金玉集》稱,「重陽憫化妙行真人,時在昆崳山居庵,用三尺半青布,造成一巾。頂排九疊,九縫。言夢中曾見,名曰:九轉華陽巾。師父風貌堂堂,有若鍾離之狀,加之頂起此巾,愈增華潤,誠為物外人也」。據此,全真派道士初期戴九梁巾,但是今之全真派道士多戴混元巾,而正一派道士則在行儀時多戴九梁巾,以與全真派相區別。 | ||
+ | |||
+ | {| | ||
+ | |-valign="top" | ||
+ | |[[Image:Nine_beam_scarfs.jpg|thumb|left|九梁巾]] | ||
+ | |} | ||
+ | |||
+ | === 浩然巾 === | ||
+ | 道巾之一種,浩然巾即「風帽」,裡面絮以棉花,以為禦風擋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風雪天氣可用此巾。 | ||
== 袍服 == | == 袍服 == | ||
=== 法衣 === | === 法衣 === | ||
− | 法衣即法服,道教齋醮科儀中法師穿著的統稱。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黃帝見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於上,衣金星斗雲霞之法服,執玉圭而前曰;帝勞心天下,為生民主,可謂德矣。帝始體其像以製法服,為道家祀天之服」。法衣,今多作科儀中法師所穿之服解,一般道士所穿之服則稱道衣。法衣比道衣,製作精良,色彩華麗。雍容華貴,氣概不一。 | + | 法衣即法服,道教齋醮科儀中法師穿著的統稱。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黃帝見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於上,衣金星斗雲霞之法服,執玉圭而前曰;帝勞心天下,為生民主,可謂德矣。帝始體其像以製法服,為道家祀天之服」。法衣,今多作科儀中法師所穿之服解,一般道士所穿之服則稱[[ 道衣]] 。法衣比道衣,製作精良,色彩華麗。雍容華貴,氣概不一。 |
=== 道衣 === | === 道衣 === | ||
第17行: | 第27行: | ||
=== 絳衣 === | === 絳衣 === | ||
− | 在齋醮的大型科儀中,法師行法時所穿著的法衣之一種。兩袖寬大著地。法師展開雙臂時,兩袖與衣身合成四方形,象地之四角。絳衣之兩袖與衣身均繡有金飾豪華花紋。法師行儀穿著時,一般要裡襯海青。正一道派法師穿著絳衣,多行進表科儀,法師在罡單上步罡踏斗,旋轉環繞,絳衣飄拂,溝通人天,一派仙氣。 | + | 在齋醮的大型科儀中,法師行法時所穿著的法衣之一種。兩袖寬大著地。法師展開雙臂時,兩袖與衣身合成四方形,象地之四角。絳衣之兩袖與衣身均繡有金飾豪華花紋。法師行儀穿著時,一般要裡襯海青。正一道派法師穿著絳衣,多行進表科儀,法師在[[ 罡單]] 上步罡踏斗,旋轉環繞,絳衣飄拂,溝通人天,一派仙氣。 |
== 鞋履 == | == 鞋履 == | ||
第27行: | 第37行: | ||
== 參考資料 == | == 參考資料 == | ||
− | #《三洞法服科戒文》 | + | #《[[ 三洞法服科戒文]] 》 |
#《三禮圖》 | #《三禮圖》 | ||
#《中華古今注》 | #《中華古今注》 | ||
−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 + |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 |
− | #《洞玄金玉集》 | + | #《[[ 洞玄金玉集]] 》 |
− |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 | + | #《[[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 始]] 》 |
+ | [[en:Daoist Headdresses and Dress]] | ||
+ | [[Category:道教服飾]] |
2016年1月5日 (二) 16:10的最新版本
齋醮科儀 |
修持 |
早晚功課 煉氣 雲遊參訪 齋戒 |
戒律 |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宮觀清規 |
符籙法術 |
符 籙 神咒 掐訣 步罡 變化之術 祈福禳災 考召 驅邪 治病 送瘟 術數 |
儀式 |
三籙齋名 羅天大醮 破獄燈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 煉度儀 關燈散花科儀 進表科儀 |
壇場設置 |
齋壇 醮壇 戒壇 萬法宗壇 |
道冠服飾 |
法器 |
木魚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劍 笏 雲鐺 幡 磬 麈尾 鐘 鐃鈸 |
壇場執事 |
高功 都講 監齋 侍香 侍燈 侍經 |
神誕慶典 |
迎神出會 香期與廟會 |
冠巾
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全真參訪集》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道巾的變化較大,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
混元巾
道士通常所戴的帽子的一種。圓形。以黑繒糊成硬沿,帽頂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時,扎髮髻,帽頂之孔露髻,以一簪貫之。今全真派道士多用此巾,用以與正一派道士通常用的九梁巾相區別。
九梁巾
道士所戴帽子的一種,頂如中式瓦房斜頂,前有豎立九疊,九縫。九梁巾類似於文獻記載的純陽巾和九轉華陽巾。《三禮圖》稱,「純陽巾,一名樂天巾,頗類漢唐之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起初也戴類似帽子,據《洞玄金玉集》稱,「重陽憫化妙行真人,時在昆崳山居庵,用三尺半青布,造成一巾。頂排九疊,九縫。言夢中曾見,名曰:九轉華陽巾。師父風貌堂堂,有若鍾離之狀,加之頂起此巾,愈增華潤,誠為物外人也」。據此,全真派道士初期戴九梁巾,但是今之全真派道士多戴混元巾,而正一派道士則在行儀時多戴九梁巾,以與全真派相區別。
浩然巾
道巾之一種,浩然巾即「風帽」,裡面絮以棉花,以為禦風擋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風雪天氣可用此巾。
袍服
法衣
法衣即法服,道教齋醮科儀中法師穿著的統稱。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黃帝見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於上,衣金星斗雲霞之法服,執玉圭而前曰;帝勞心天下,為生民主,可謂德矣。帝始體其像以製法服,為道家祀天之服」。法衣,今多作科儀中法師所穿之服解,一般道士所穿之服則稱道衣。法衣比道衣,製作精良,色彩華麗。雍容華貴,氣概不一。
道衣
道士平時穿著和科儀時穿著的衣服的統稱。今多指科儀時道士的衣服,包括:懺衣、道袍、法衣、絳衣等,相當於法服。但在科儀中,於法師所穿的法衣相對時,道衣指一般道士的穿著,其製作與精美程度都遜於法師所穿的法衣。
懺衣
懺衣是道衣之一種。一般道士在科儀中,禮經拜懺時穿著用的普通道衣。製作簡單。金籙道場時,多為紫紅色;黃籙道場時,多為黃色。棉麻製品。除胸前和後背有仙鶴之類的繡品裝飾外,衣身和衣袖等處,或全無錦飾,或略有八卦圖案。
絳衣
在齋醮的大型科儀中,法師行法時所穿著的法衣之一種。兩袖寬大著地。法師展開雙臂時,兩袖與衣身合成四方形,象地之四角。絳衣之兩袖與衣身均繡有金飾豪華花紋。法師行儀穿著時,一般要裡襯海青。正一道派法師穿著絳衣,多行進表科儀,法師在罡單上步罡踏斗,旋轉環繞,絳衣飄拂,溝通人天,一派仙氣。
鞋履
雲鞋
雲鞋是高功法師行儀時所用鞋的一種。淺幫彩錦,圓頭薄底,鞋面裝飾有刺繡雲紋。雲鞋古已有之。據《中華古今注》稱,「至東晉,以草木織成,即有鳳頭之履、聚雲履、五朵履。宋有重台履。梁有笏頭履、分梢履、立鳳履,又有五色雲霞履」。道教科儀中,南北朝時法師不得著用彩飾之鞋。雲鞋當是流行於宋元之後。今道教行儀時,進表科儀中高功法師多在步罡踏斗時著用雲鞋。
朝靴
高功、都講、監齋等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著用之鞋的一種。白漆高厚硬底,黑色高幫,統及小腿。朝靴,古已有之。《中華古今注》稱,「靴者,蓋古西製也。昔趙武靈王常服之,其製短靿黃皮,閑居之服。至馬周,改製長靿以殺之,加之以及氈及條,得著入殿省敷奏,取便乘騎也,文武百僚咸服之」。朝靴用於道教齋醮儀禮大約是宋元以後的事。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圓頭,闊底之製,古謂之靴。履諸穢處來,皆勿登堂。蓋人間所用,山中則不宜也」。
參考資料
- 《三洞法服科戒文》
- 《三禮圖》
- 《中華古今注》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 《洞玄金玉集》
-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