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道教藝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3行: 第3行:
 
{{main_navigator}}
 
{{main_navigator}}
 
<!-- 頂欄結束 -->
 
<!-- 頂欄結束 -->
 +
{| style="width: 100%; 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spacing: 0; table-layout: fixed;"
 +
|- style="vertical-align: top;"
 +
| style="width:70%; padding-right: 10px;" |<!-- 左侧栏开始 -->
 +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
<div style="width:100%; background:#57727b; height:40px; margin-top:10px;"><h2 style="line-height:32px; height:32px; padding:5px 0px 5px 15px; border-bottom: 0; font-size: 110%; color: #fff; font-weight: bold; text-shadow: #000 1px 1px 3px;">'''道教藝術'''</h2>
 +
</div>
 +
</div>
 +
<div style="border: 1px solid #aaa; background: #fff; padding: 15px 10px 10px 10px;"> '''道教藝術'''泛指以道教信仰或道教儀軌為本的各種藝術形式。為了方便弘道,道教從南北朝起大量使用各種藝術形式來展示道教信仰的內容:用畫像和造像來表達[[神仙]]的形像;用建築來建立人間仙境;用優美的文字來頌讚神仙;用音樂來配合儀式。道教藝術作品大多蘊含信仰和儀式意義,在創作時須要遵從一定的儀軌,正如《[[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強調:「立觀度人,造像寫經,供養禮拜,燒香明燈,讀誦講說,傅授啟請,齋戒軌儀,修行法相,事事有則。」道教藝術大體上有'''[[道教文學|文學]]'''、'''[[道教繪畫|繪畫]]'''、'''[[道教雕塑|雕塑]]'''、'''[[道教建築|建築]]'''和'''[[道教音樂|音樂]]'''五個門類。現存不少道教文物和古跡都是道教藝術以至中國藝術的珍品。常人透過欣賞道教藝術,可以走進道教信仰的世界。
 +
<div style="clear: both; margin: -0.8em;">&nbsp;</div>
 +
</div>
 +
|}
 +
{| style="width: 100%; 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spacing: 0; table-layout: fixed;"
 +
|- style="vertical-align: top;"
 +
| style="width: 70%; padding-right: 10px;" |<!-- 左侧栏开始 -->
 +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
<div style="width:100%; background:#57727b; height:40px; margin-top:10px;"><h2 style="line-height:32px; height:32px; padding:5px 0px 5px 15px; border-bottom: 0; font-size: 110%; color: #fff; font-weight: bold; text-shadow: #000 1px 1px 3px;">'''道教繪畫'''</h2></div></div>
 +
<div style="border: 1px solid #aaa; background: #fff; padding: 15px 10px 10px 10px;">
 +
[[Image:Icon daoist painting.jpg‎|200px|left|永樂宮壁畫]] '''[[道教繪畫]]'''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殿堂供奉的神仙畫像、宮觀和石窟內的壁畫、道場使用的各式像軸、經書插圖、[[內丹]]修煉圖、道士畫作、文人道畫等等,都可說屬於道教繪畫的範疇。這些圖像或為[[存想]]和禮拜的對象,或作[[修煉]]和[[道術]]的指南,或是道士文人率性任情的作品,呈現了道教信仰多方面的內容。歷史上擅繪道畫的畫家有[[顧愷之]]、[[閻立本]]、[[吳道子]]、[[趙孟頫]]等,而著名的道士畫家則有[[陶弘景]]、[[張素卿]]、[[厲歸真]]、[[李德柔]]、[[張彥輔]]、[[黃公望]]、[[倪瓚]]、[[張雨]]、[[方從義]]、[[朱耷]]等。
 +
<div style="clear: both; margin: -0.8em;">&nbsp;</div>
 +
</div>
 +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
<div style="width:100%; background:#57727b; height:40px; margin-top:10px;"><h2 style="line-height:32px; height:32px; padding:5px 0px 5px 15px; border-bottom: 0; font-size: 110%; color: #fff; font-weight: bold; text-shadow: #000 1px 1px 3px;">'''道教雕塑'''</h2></div></div>
 +
<div style="border: 1px solid #aaa; background: #fff; padding: 15px 10px 10px 10px;">
 +
[[Image:Icon daoist sculpture.jpg|200px|left|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道教雕塑]]'''把神仙形像現於凡塵俗世,使人便於敬仰和禮拜。從南北朝起,道教出現了造像碑、石窟、彩塑、金銅像、木雕等多種雕塑形式。當中既有精巧細緻的宮廷出品,也有樸拙渾厚的鄉間產物,材料包羅玉、石、金、銀、銅、鐵、木、竹、泥等,這正好是信眾「隨力建功」的見證。道教雕塑並未有形成一套嚴格的形相和量度標準,卻因此在製作時更須把握神仙的形相品位,且在審美上也更講求以形傳神、形神俱妙,其神韻可說難以言喻。道教雕塑在做好後有[[裝臟]]和[[開光]]等儀式。
 +
<div style="clear: both; margin: -0.8em;">&nbsp;</div>
 +
</div>
 +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
<div style="width:100%; background:#57727b; height:40px; margin-top:10px;"><h2 style="line-height:32px; height:32px; padding:5px 0px 5px 15px; border-bottom: 0; font-size: 110%; color: #fff; font-weight: bold; text-shadow: #000 1px 1px 3px;">'''道教音樂'''</h2></div></div>
 +
<div style="border: 1px solid #aaa; background: #fff; padding: 15px 10px 10px 10px;">
 +
[[Image:Icon_daoist_music.jpg‎|200px|left|2007年香港羅天大醮]]'''[[道教音樂]]'''是道教儀式使用的音樂,又叫道場音樂。道教音樂從信仰角度來看,有宣揚教義,澡雪精神,使人淨化,使人豁達的作用,而從實踐的角度來觀察,則有敬神和娛人的功能。道教音樂出於對神仙的崇敬,多追求莊重、肅穆的情調,當中有讚美神仙的頌歌;有表現神仙應召而來的飄拂飛翔之聲;有表現鎮邪避魔的莊嚴威武之曲;有表現仙境佳所的雲樂之歌等。同時,部分道教音樂是唱奏給參與道場的民眾聽的,以喚起參與者的宗教審美體會,提高他們參與儀式的興趣。
 +
<div style="clear: both; margin: -0.8em;">&nbsp;</div>
 +
</div>
  
 +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
<div style="width:100%; background:#57727b; height:40px; margin-top:10px;"><h2 style="line-height:32px; height:32px; padding:5px 0px 5px 15px; border-bottom: 0; font-size: 110%; color: #fff; font-weight: bold; text-shadow: #000 1px 1px 3px;">'''道教文學'''</h2></div></div>
 +
<div style="border: 1px solid #aaa; background: #fff; padding: 15px 10px 10px 10px;">
 +
[[Image:Icon daoist literature.jpg|200px|left|列仙傳]] '''[[道教文學]]'''是以宣傳道教教義、反映道教生活為內容的各種文學作品之總稱。從總體看,道教文學可分為道教散文、道教小說、道教詩詞、道教戲曲四大類。
 +
<div style="clear: both; margin: -0.8em;">&nbsp;</div>
 +
</div>
  
{|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style="margin-bottom:20px"
+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  bgcolor="#57727b" |
+
<div style="width:100%; background:#57727b; height:40px; margin-top:10px;"><h2 style="line-height:32px; height:32px; padding:5px 0px 5px 15px; border-bottom: 0; font-size: 110%; color: #fff; font-weight: bold; text-shadow: #000 1px 1px 3px;">'''道教建築'''</h2></div></div>
|-
+
<div style="border: 1px solid #aaa; background: #fff; padding: 15px 10px 10px 10px;">
| bgcolor="#e7f2fd" | '''道教 藝術''' 泛指以 道教 信仰或 教儀軌為本 各種藝術形式 為了方便弘道, 道教從南北朝 量使用各種藝術形式來 示道教信仰的內容:用畫像和造像來表達[[神仙]]的形像;用 建築 來建立人間仙境;用優美 文字來頌讚神仙;用音樂來配合儀式。 道教 藝術作品大 蘊含信仰和儀式意義,在創作 須要遵從一定的儀軌,正如《[[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強調:「立觀度人, 像寫經,供養禮拜,燒香明燈,讀誦講說,傅授啟請,齋戒軌儀, 行法相,事事有則 」道教 藝術 大體 有'''[[道教文學|文學]]'''、'''[[道教繪畫|繪畫]]'''、'''[[道教雕塑|雕塑]]'''、'''[[ 道教建築| 建築]]'''和'''[[ 道教 音樂|音樂]]'''五個門類。現存不少道教文物和古跡都 道教藝術以至中國藝術 珍品。常人透過欣賞道教藝術 走進 道教信仰
+
[[Image:icon daoist building.jpg‎|200px|left| 武當山紫霄宮]]'''[[ 道教 建築]]''' 道教 供奉神仙的場所,也是道士修行、傳 和生活 地方 。道教 建築 漢晉時期的「治」、「靖」,至 南北朝 時期演變為規模較 的「館」或「觀」,到了唐代發 為「宮觀」大型 建築 。現存 古代 道教 建築 為明清 期建 或重 修。 從建築 藝術上 來說, 道教建築 由傳統中國建築發展而來,基本上沿用了傳統 建築 的院落布局,但由於 道教 認為宮觀 神仙降臨人間 場所,神聖莊嚴 在設計和建造時添注了 道教信仰 和文化理念,使道教建築有別於 俗建築和佛教建築,因而在傳統中國建築中別具一格
|}
+
<div style="clear: both; margin: -0.8em;">&nbsp;</div>
 +
</div>
  
{|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
| style="width: 30%; padding-left: 10px;" |<!-- 右侧栏开始 -->
| width="70%" |
+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style="margin-bottom:20px
+
<div style="width:100%; background:#57727b; height:40px; margin-top:10px;"><h2 style="line-height:32px; height:32px; padding:5px 0px 5px 15px; border-bottom: 0; font-size: 110%; color: #fff; font-weight: bold; text-shadow: #000 1px 1px 3px;">'''道教藝術作品'''</h2></div></div>
bgcolor="#57727b" |
+
<div style="border: 1px solid #aaa; background: #fff; padding: 15px 10px 10px 10px;">{{道教藝術作品}}
|
+
<div style="clear: both; margin: -0.8em;">&nbsp;</div>
|  bgcolor="#e7f2fd" style="text-align:center;"| '''道教繪畫'''
+
</div>
|-
 
|  bgcolor="#e7f2fd" |[[Image:Icon daoist painting.jpg‎|200px|left|永樂宮壁畫]] '''[[道教繪畫]]'''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殿堂供奉的神仙畫像、宮觀和石窟內的壁畫、道場使用的各式像軸、經書插圖、[[內丹]]修煉圖、道士畫作、文人道畫等等,都可說屬於道教繪畫的範疇。這些圖像或為[[存想]]和禮拜的對象,或作[[修煉]]和[[道術]]的指南,或是道士文人率性任情的作品,呈現了道教信仰多方面的內容。歷史上擅繪道畫的畫家有[[顧愷之]]、[[閻立本]]、[[吳道子]]、[[趙孟頫]]等,而著名的道士畫家則有[[陶弘景]]、[[張素卿]]、[[厲歸真]]、[[李德柔]]、[[張彥輔]]、[[黃公望]]、[[倪瓚]]、[[張雨]]、[[方從義]]、[[朱耷]]等。
 
|}
 
{|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style="margin-bottom:20px"
 
|  bgcolor="#57727b" |
 
|-
 
|  bgcolor="#e7f2fd" style="text-align:center;"| '''道教雕塑'''
 
|-
 
|  bgcolor="#e7f2fd" |[[Image:Icon daoist sculpture.jpg|200px|left|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道教雕塑]]'''把神仙形像現於凡塵俗世,使人便於敬仰和禮拜。從南北朝起,道教出現了造像碑、石窟、彩塑、金銅像、木雕等多種雕塑形式。當中既有精巧細緻的宮廷出品,也有樸拙渾厚的鄉間產物,材料包羅玉、石、金、銀、銅、鐵、木、竹、泥等,這正好是信眾「隨力建功」的見證。道教雕塑並未有形成一套嚴格的形相和量度標準,卻因此在製作時更須把握神仙的形相品位,且在審美上也更講求以形傳神、形神俱妙,其神韻可說難以言喻。道教雕塑在做好後有[[裝臟]]和[[開光]]等儀式。
 
|}
 
{|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style="margin-bottom:20px"
 
|  bgcolor="#57727b" |
 
|-
 
|  bgcolor="#e7f2fd" style="text-align:center;"| '''道教音樂'''
 
|
 
|  bgcolor="#e7f2fd" |[[Image:Icon_daoist_music.jpg‎|200px|left|2007年香港羅天大醮]]
 
'''[[道教音樂]]'''是道教儀式使用的音樂,又叫道場音樂。道教音樂從信仰角度來看,有宣揚教義,澡雪精神,使人淨化,使人豁達的作用,而從實踐的角度來觀察,則有敬神和娛人的功能。道教音樂出於對神仙的崇敬,多追求莊重、肅穆的情調,當中有讚美神仙的頌歌;有表現神仙應召而來的飄拂飛翔之聲;有表現鎮邪避魔的莊嚴威武之曲;有表現仙境佳所的雲樂之歌等。同時,部分道教音樂是唱奏給參與道場的民眾聽的,以喚起參與者的宗教審美體會,提高他們參與儀式的興趣。
 
|}
 
{|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style="margin-bottom:20px"
 
|  bgcolor="#57727b" |
 
|-
 
|  bgcolor="#e7f2fd" style="text-align:center;"| '''道教文學'''
 
|-
 
|  bgcolor="#e7f2fd" | [[Image:Icon daoist literature.jpg|200px|left|列仙傳]] '''[[道教文學]]'''是以宣傳道教教義、反映道教生活為內容的各種文學作品之總稱。從總體看,道教文學可分為道教散文、道教小說、道教詩詞、道教戲曲四大類。
 
|}
 
{|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style="margin-bottom:20px"
 
|  bgcolor="#57727b" |
 
|-
 
|  bgcolor="#e7f2fd" style="text-align:center;"| '''道教建築'''
 
|
 
|  bgcolor="#e7f2fd" | [[Image:icon daoist building.jpg‎|200px|left|武當山紫霄宮]]'''[[道教建築]]'''是道教供奉神仙的場所,也是道士修行、傳道和生活的地方。道教建築從漢晉時期的「治」、「靖」,至南北朝時期演變為規模較大的「館」或「觀」,到了唐代發展為「宮觀」大型建築。現存的古代道教建築多為明清時期建造或重修。從建築藝術上來說,道教建築由傳統中國建築發展而來,基本上沿用了傳統建築的院落布局,但由於道教認為宮觀是神仙降臨人間的場所,神聖莊嚴,所以在設計和建造時添注了道教信仰和文化理念,使道教建築有別於世俗建築和佛教建築,因而在傳統中國建築中別具一格。
 
|}
 
| width="95%" style="float:right; margin-top:0px"|
 
{| width="95%"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 bgcolor="#57727b" |
 
|-
 
|  bgcolor="#e7f2fd" style="text-align:center;"| '''道教藝術作品'''
 
|-
 
| bgcolor="#e7f2fd" | {{道教藝術作品}}
 
|}
 
 
|}
 
|}

2011年5月22日 (日) 16:53的版本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
已有5,318篇中文条目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
已有5,318篇中文条目
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

道教艺术

道教艺术泛指以道教信仰或道教仪轨为本的各种艺术形式。为了方便弘道,道教从南北朝起大量使用各种艺术形式来展示道教信仰的内容:用画像和造像来表达神仙的形像;用建筑来建立人间仙境;用优美的文字来颂赞神仙;用音乐来配合仪式。道教艺术作品大多蕴含信仰和仪式意义,在创作时须要遵从一定的仪轨,正如《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强调:“立观度人,造像写经,供养礼拜,烧香明灯,读诵讲说,傅授启请,斋戒轨仪,修行法相,事事有则。”道教艺术大体上有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五个门类。现存不少道教文物和古迹都是道教艺术以至中国艺术的珍品。常人透过欣赏道教艺术,可以走进道教信仰的世界。
 

道教绘画

永乐宫壁画
道教绘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殿堂供奉的神仙画像、宫观和石窟内的壁画、道场使用的各式像轴、经书插图、内丹修炼图、道士画作、文人道画等等,都可说属于道教绘画的范畴。这些图像或为存想和礼拜的对象,或作修炼道术的指南,或是道士文人率性任情的作品,呈现了道教信仰多方面的内容。历史上擅绘道画的画家有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赵孟𫖯等,而著名的道士画家则有陶弘景张素卿厉归真李德柔张彦辅黄公望倪瓒张雨方从义朱耷等。
 

道教雕塑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道教雕塑把神仙形像现于凡尘俗世,使人便于敬仰和礼拜。从南北朝起,道教出现了造像碑、石窟、彩塑、金铜像、木雕等多种雕塑形式。当中既有精巧细致的宫廷出品,也有朴拙浑厚的乡间产物,材料包罗玉、石、金、银、铜、铁、木、竹、泥等,这正好是信众“随力建功”的见证。道教雕塑并未有形成一套严格的形相和量度标准,却因此在制作时更须把握神仙的形相品位,且在审美上也更讲求以形传神、形神俱妙,其神韵可说难以言喻。道教雕塑在做好后有装脏开光等仪式。
 

道教音乐

2007年香港罗天大醮
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使用的音乐,又叫道场音乐。道教音乐从信仰角度来看,有宣扬教义,澡雪精神,使人净化,使人豁达的作用,而从实践的角度来观察,则有敬神和娱人的功能。道教音乐出于对神仙的崇敬,多追求庄重、肃穆的情调,当中有赞美神仙的颂歌;有表现神仙应召而来的飘拂飞翔之声;有表现镇邪避魔的庄严威武之曲;有表现仙境佳所的云乐之歌等。同时,部分道教音乐是唱奏给参与道场的民众听的,以唤起参与者的宗教审美体会,提高他们参与仪式的兴趣。
 

道教文学

列仙传
道教文学是以宣传道教教义、反映道教生活为内容的各种文学作品之总称。从总体看,道教文学可分为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诗词、道教戏曲四大类。
 

道教建筑

武当山紫霄宫
道教建筑是道教供奉神仙的场所,也是道士修行、传道和生活的地方。道教建筑从汉晋时期的“治”、“靖”,至南北朝时期演变为规模较大的“馆”或“观”,到了唐代发展为“宫观”大型建筑。现存的古代道教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或重修。从建筑艺术上来说,道教建筑由传统中国建筑发展而来,基本上沿用了传统建筑的院落布局,但由于道教认为宫观是神仙降临人间的场所,神圣庄严,所以在设计和建造时添注了道教信仰和文化理念,使道教建筑有别于世俗建筑和佛教建筑,因而在传统中国建筑中别具一格。
 

道教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