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對道的創造性運用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這一範疇得到深刻的闡釋,是從老子開始的。老子姓李名耳,是我國春秋時代人,他將道做為自己思想體系的核心範疇,他所創立的學派因此稱做道家。
《老子》一書首先系統地闡述了「道」:老子留下一本約五千字的書,分上下二篇,人們稱它為《老子》,唐朝以後被尊為《道德真經》。
在這本書中,道被用來指稱世界的本原,因而成為最高最終極的範疇。老子認為,道,是個混然未分化的整體,先於天地就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是天地和一切的派生者。他對道的種種特徵,作了全面闡述。
他的思想被後繼者所繼承,並且作了更多的發揮。在先秦和以後的時代,歷代道門先哲對老子的學說作了各種各樣的探討,僅注釋《老子》的著作便超過一千種,另外還有從他的思想出發的大量論著。因此,關於道的論述十分豐富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