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学研究》于2003年创刊,由香港蓬瀛仙馆道教文化资料库、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和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福建省道教协会研究室和厦门市朝天宫道学讲坛协办。主编为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教授。此刊物是中国大陆第一份专门以道学研究为内容的学术期刊,学刊的宗旨是“道德养生、人文关怀、返朴归真、和谐自然”。此刊物旨在发掘道学的文化遗产,启迪创造思维,为现代人类的健康生存服务。自第一期起,该刊便秉持天、地、人三才之道相互融通的理念,采用专题与专栏相结合的办刊形式。本刊特设立多个栏目,设有易学之道、老庄新解、医学养生、道门思想、经典发微、三教关系、洞天名胜、道门建筑、道教考古、道教艺术、道教文学、科仪研究等十二个栏目。该学刊为半年刊,ISSN:1728-7642。

目录

2003年第1期(总第1期)

  • 发刊词
  • 卿希泰:全真道的产生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 李明鸟、詹石窗:《红楼梦》大观园图正解——道教太极象数的艺术积淀探秘之一
  • 陈静:刘安成仙考释
  • 邓小伟:《周易》与龙——以乾卦为视点之探析
  • 张松辉:重评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 盖建民:《服气精义论》的道教医学养生思想略析
  • 吕锡琛:论道家健心养德的心理调适智慧
  • 李远国:道教“北极驱邪院印”考辨
  • 姜守诚:试论道教自然观的现代价值
  • 白奚:老子思想与儒道互补
  • 刘泽亮:从《周易禅解》看三教关系
  • 连镇标:《黄帝阴符经》义说(一)
  • 乐爱国:《太上感应篇》义说(一)
  • 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连载)


2003年第2期(总第2期)

  • 李刚:道教人生哲学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 黄瑞林、詹石窗:略论道教万物同源的生态整体思想
  • 陈霞:道教整体生态思想初探
  • 蒋朝君、盖建民: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和准则
  • 乐爱国:《抱朴子内篇》生态伦理思想之探讨
  • 林巧薇:“洞天福地”与道教生态智慧
  • 郭金彬:《周髀算经》与道
  • 王前:略论道家与道教的程序崇拜意识
  • 谢清果: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科学范式
  • 王风:刘牧的学术渊源及其学术创新
  • 朱亚辉:何道全“随机应化”的道学思想
  • 马汉钦:妙境即在有无间——试论道家审美境界
  • 谢金良:对《老子》研究存在问题的若干思考
  • 苟波:中国古代“梦幻”故事的道教学解读
  • 陈全忠:厦门了闲道社述略
  • 连镇标:《黄帝阴符经》义说(二)
  • 乐爱国:《太上感应篇》义说(二)
  • 全球第一个道教电视频道《道通天地》在香港隆重开播


2004年第1期(总第3期)

  • 萧汉明:对庄子养生论思想转折的阶段性考察
  • 袁志鸿:道教的社会伦理思想和人文精神体现
  • 李鹏、詹石窗:《金瓶梅》的河洛卦理──道教易学象数的艺术积淀探秘之二
  • 黄键:道教色彩与世俗精神——泉州傀儡目连戏《李世民游地府》中的伦理纠葛
  • 吴鸿雅、李强:道教全真科仪音乐象限中的美学思考
  • 陈文水:浅论宋代道教文学的发展机制
  • 姜守诚、蔡振村:“生生之谓易”——试论《周易》的养生哲学
  • 李素平:《老子》对女性的尊崇
  • 陈强:原创章句的现代诠释
  • 夏志前:道法自然尚无为──论老子对异化文明的批判
  • 刘建平:论《庄子》中的自然美思想
  • 傅小凡:从道德哲学的角度看“兵家之道”
  • 赖平:《抱朴子内篇》伦理价值的剖析
  • 刘晓艳:李西月与内丹西派
  • 任娜:闽南民间信仰活动中的“醮”
  • 高致华:略论“开台圣王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 连镇标:《黄帝阴符经》义说(三)
  • 乐爱国:《太上感应篇》义说(三)
  • 盖建民:“香港暨华南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4年第2期(总第4期)

  • 胡孚琛: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论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
  • 黄友敬:略谈老子摄生之道
  • 谢清果:道法自然:老子文化技术运作范式的核心
  • 高明亮:生态法与“道法自然”
  • 张培高、刘剑:略谈《养性延命录》的养生原则
  • 乐裕贤:论医道源流与关系
  • 黄永锋:《太平经》医理后言
  • 付笑萍:魏华存黄庭经》的医学思想
  • 郑晓江:《抱朴子内篇》的生死哲学解析
  • 盖建民:葛洪抱朴子内篇》科学思维方法略析
  • 章波娜、孔令宏:葛洪的美学思想分析
  • 袁清湘:李白一生荣损与道教关系探微
  • 苟波:道教与“仙女降临”故事之情节要素分析
  • 张振国:《悟真篇》的艺术成就
  • 黄玉顺:论“超越”与中国“三教”的超越方式
  • 张思齐: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论黄帝的神格
  • 张泽洪:论瑶族道教仪式的伦理思想——以瑶族度戒为中心
  • 刘海燕:善书中的关帝:民间的道德守护神
  • 连镇标:《黄帝阴符经》义说(四)
  • 乐爱国:《太上感应篇》义说(四)
  • 李醒民:无边光景一时新 ——评《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等书
  • 唐廉:道家道教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简评《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


2005年第1期(总第5期)

  • 陈耀庭:道教研究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批评和反批评——读龚鹏程的《道教的性质
  • 陈启新:陈国符先生传略
  • 杨英:魏晋道教“精舍”考
  • 樊光春:天水玉泉观元代碑刻综考
  • 黄景春:关于“罚不加满”
  • 林观潮:佛与道的交流:明末福清黄檗山禅僧的扶乩
  • 野川博之:论高泉性激提及仙的诗文
  • 黄黎星:雷思齐《易筮通变》占筮说评析
  • 谢金良:《周易禅解》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谢清果:老子学习观及其现代价值
  • 叶一萌:老子思想中“无”的内涵
  • 张金红:道家思想与园林建构
  • 安东溶:论韩国医学与道教之关系
  • 康惠英:柔弱胜刚强——太极拳的道家思想底蕴及其养生意义
  • 常培文:李签“大小有定”新解
  • 吴羽:徐神翁信仰研究


2005年第2期(总第6期)

  • 卿希泰:道教文化与世界和平
  • 许抗生:当代新道家的伦理价值观
  • 吕锡琛、刘忠于:论《太平经》的道德教化思想
  • 徐晓望:从《闽都别记》、《海游记》看陈靖姑信仰的两大系统
  • 周高德:道教象征符号无极图及太极图与老子之“道”
  • 赵玉玲:“小国寡民”与“百谷之王”——论老子的社会政治理想
  • 尹志华:试析北宋老学中的性命论
  • 赵芃:道教气象与生态美
  • 陈玲:《吕氏春秋》农学思想简论
  • 常大群:古典小说中的道教养生世界
  • 陈庆优:《养性延命录》养生思想探析
  • 谢清果:道学与传统科技思想的互动及其意义——盖建民教授新著《道教科学思想发凡》读后感
  • 詹石窗、张慧远:《愿》剧与道教关系略说
  • 袁清湘:论李白金陵情结与道缘
  • 苟波:道教与中国古代“游仙”和“仙凡恋情”小说
  • 刘燕:叶维廉中西比较诗学中的道家传统
  • 游子安:香港道堂文献整理及研究——以经书与碑刻资料说明
  • 范正义: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网路的田野调查
  • 高致华:日本道教研究的近况及新作介绍


2006年第1期(总第7期)

  • 朱越利:《周易参同契》的黄老养性术
  • 林安梧:道家哲学与意义治疗——以老子道德经》为中心的讨论
  • 林忠军:论俞琰儒道会通的易象观
  • 刘泽亮:禅道交涉与道学重构论纲——从“平常心是道”的老庄化特色说起
  • 林可济:道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张世英先生的道学研究与道家情怀
  • 江峰:参同而同见天机——张积中对悟元子《参同直解》之节释管窥
  • 张崇富:试论陈景元的审美思想
  • 傅小凡:试论《太平经》的政治哲学思想
  • 吴大振:阳道生的“真诠”思想初探
  • 夏涛:试论王道渊的道教思想
  • 李倩:从《列仙传》看早期道教的“至人”理想
  • 盖建民:净明道孝道与医道关系略论
  • 杨玉辉:《通玄真经》的养生思想
  • 罗炽:中国民俗财神信仰的心理分析
  • 刘江:蒙元全真醮祀初探
  • 李志强:修炼成仙图—— 一件《太平经》道教思想题材的汉画像石
  • 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连载)——究竟境界第十讲(上)
  • 张振国、吴忠正:道教养生修持类咒语选讲(上)


2006年第2期(总第8期)

  • 卿希泰:精神永在 道业长存——沉痛悼念赖宗贤先生
  • 詹石窗:两岸使者 弘道先锋——悼念赖宗贤博士
  • 盖建民:深切怀念我们的学长赖宗贤博士
  • 陈静:身体的感觉:《女金丹》第二戒规的分析研究
  • 杨燕:道教禁忌浅议
  • 连镇标:《易林》道家思想初探
  • 萧登福:试论《神农本草经》对道经《太上灵宝五符序》及道教药饵修仙说的影响
  • 常大群:《磻溪集》的修道养生艺术世界
  • 丁强:汉末太平道的教团及其教职设置
  • 蒋九愚:老子天道观的人文主义意蕴
  • 林俊雄:韩非子解读《老子》的诠释学维度
  • 刘晓燕:老子“涤除玄鉴”的哲理内涵及其美学意蕴
  • 于国庆、商霄:《道德经》的知识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 江琼:古代水墨山水画中“道”的美学精神
  • 江峰:至诚则灵——中国宗教心灵感应修行探略
  • 盖建民:道学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 高致华:2005年度日本宗教学界最新研究快讯
  • 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连载)——究竟境界第十讲(中)
  • 张振国、吴忠正:道教养生修持类咒语选讲(下)


2007年第1期(总第9期)

  • 胡孚琛: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
  • 萧汉明:葛洪与黄老之学
  • 徐晓望:元代道士薛茂弘天妃信仰
  • 谢金良:《老子》的时间观及其审美观初探
  • 周高德:以《道德经》为根本的道教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尹志华:王雱的《老子注》探微
  • 傅小凡:《易传》对“道德何以可能问题”的思考
  • 乐爱国:略论道教伦理的基本特点
  • 曹剑波:道教心理保健的理论精髓管窥——以《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为研究物件
  • 黄丽军:《西游记》道教养生思想刍析
  • 黄永锋:道教服气术对佛教的影响
  • 崔娟:成玄英重玄学与儒佛道三教
  • 丸山宏著;张泽洪译:宋代与高丽道教青词比较研究——东亚背景下的道教仪式文书
  • 张雪松:法国学界对全真龙门派研究管窥
  • 高致华、蔡瑞婷:2006年日本道教研究力作介绍
  • 逄礼文:道教交叉研究的新成果——《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评介
  • 张振国辑录:《长春真人西游记》中的诗词


2007年第2期(总第10期)

  • 朱越利:唐代非参同阴丹术
  • 萧登福:宋后儒家经籍及修身法门的宗教化与道教化
  • 宋晶:“治世玄岳”牌坊的文化解读
  • 黄键:不对称的双重时间——元代道教度脱剧的时空体形式
  • 崔发展:小大之辩——从《逍遥游》到《齐物论》的思想进展
  • 刘建平:《庄子》中“丑”的美学意义
  • 赵芃:“无数劫来,混沌自然”——道教宇宙天体“混沌”说
  • 朱展炎:试论全真北宗修道思想与老庄哲学之渊源
  • 张松辉、周耿:论老子的“无”不是道
  • 陈龙:试论《原阳子法语》丹道思想及修道法则
  • 刘永霞:陶弘景与道教外丹黄白术
  • 黄永锋:道教养生与饮酒
  • 赵卫东全真道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江海洋:从道学三式看道家哲学的社会历史观
  • 李育富:道教“身国共治”思想的演变及其特征
  • 康思奇撰;张丽娟、黄永锋译:道教典籍的翻译(第一部分)
  • 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连载)——究竟境界第十讲(下)


2008年第1期(总第11期)

  • 葛荣晋: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与“因循”管理之道
  • 张广保:纬书的构成及其思想渊源研究(I)
  • 尹志华王常月传戒新考
  • 姜守诚张三丰宝鸡行迹考——以金台观所藏明代碑石为中心
  • 盖建民:道教产生的医学思想渊源初论
  • 陈全新:中道——《养性延命录》养生原则探析
  • 姚勇、吕锡琛:论老庄思想对调治唯我心理的启示
  • 吴保春:道教竹文化琐谈
  • 唐竹:从马斯洛心理学论道家道德观、人生观的产生
  • 宫哲兵:以道治国,建立公道正义的和谐社会——老子道德经》新译(I)
  • 馀开记:道德行销初探
  • Kao, Chih-hua: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Cult of Guandi in Japan
  • 康思奇撰;张丽娟、黄永锋译:道教典籍的翻译(II)
  • 黄丽军:历代道教饮酒诗辑要
  • 逄礼文:探索道教文化研究之真境界——卿希泰先生《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研究》读后感
  • 黄永锋:《石竹山道院文丛》评价
  • 胡孚琛:在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 胡孚琛: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2008年第2期(总第12期)

  • 胡孚琛: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再论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
  • 张广保:纬书的构成及其思想渊源研究(II)
  • 张泽洪:道学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
  • 高致华、张丽娟:龙的图腾与民间信仰
  • 徐朝旭:原始生产祭祀礼中的科技伦理萌芽
  • 赖萱萱:论国家机器在儒家伦理向民间神明信仰渗透中的作用
  • 赵卫东:由丘处机到《太乙金华宗旨》——全真道龙门派内丹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詹石窗:道教修行漫说(I)
  • 何振中:道教内丹水火及其医学养生意义初探
  • 黄永锋:道教饮食谨和五味析微
  • 罗伟国:宫观的组织管理形式
  • 常大群:全真道诗词中的清净丹法
  • 常珊珊:全真语录中的丹道要诀
  • 宫哲兵:以道治国,建立公道正义的和谐社会——老子道德经》新译(II)
  • 经纶:《庄子》生命之“顺”——兼析“无以故灭命”
  • 康思奇撰;张丽娟、黄永锋译:道教典籍的翻译(III)
  • 肖海燕: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郝爽:拓展道教与中国养生文化研究学术新空间的高水准论著——詹石窗教授《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评介
  • 郑长青:《道教服食技术研究》评介


2009年第1期(总第13期)

  • 胡孚琛:开悟禅定第九讲
  • 唐爽、谢金良:略论佛神与道神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 林榕杰:大变局中的不易之言——郑观应论中学与西学
  • 张晓华: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一个存在论层面的比较
  • 高致华:医药神个案研究——黄大仙信仰的转变与发展
  • 罗伟国:道观的世俗化与道教神祇的民间化
  • 谢清果:道家语言传播方法的艺术神韵
  • 詹石窗:道教修行漫说(之二)
  • 江峰、董继祥:试析《赤松子中诚经》的生命意识与劝善倾向
  • 张欣:“谦”与老庄身国共治思想的关系
  • 王虹:《庄子》作者归属续考
  • 康思奇撰;张丽娟、黄永锋译:道教典籍的翻译(IV)
  • 吴成国、田学辉:大著照眼放光明——简评张泽洪著《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
  • 黄丽军:《民俗八神》评介
  • 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纂《百年道学研究精华集成》通告


2009年第2期(总第14期)

  • 陈耀庭:在不中不和中求中求和——李一道医思想初探
  • 姜守诚:“业秤”小考
  • 肖海燕:王秀学思想中的道论
  • 崔海亮:试析《庄子‧大宗师》篇的“真知”
  • 鞠磊:论李荣的重玄思想
  • 杨子路:天师道的法治与法律神圣性观念
  • 李海林:回归与背叛——从道家“心与道契”看叔本华认识论困境
  • 王恒、蒋朝君:对《道德经》之“道”与《约翰福音》引言中的“道”的浅析
  • 叶明生:张圣君信仰文化发祥地永泰方壶岩考察
  • 高致华、曾慧婷:浅谈关帝神话
  • 蔡清旭:道教俗神中坛元帅联谊会在台湾
  • 李秋香:近三十年来魏晋南北朝道教信仰研究述评
  • 林啸、谢清果:道教刊物与道教文化的弘扬——以厦门大学《道学研究》为例
  • 詹石窗:道教修行漫说(之三)——大道、阴阳五行与生命关系论
  • 黄永锋、吕苗苗:医术与信仰:传统道教对瘟疫的策应
  • 康思奇撰;张丽娟、黄永锋译:道教典籍的翻译(索引部分)
  • 王萃婷:醍醐灌顶——读詹石窗教授《道教文化十五讲》有感
  • 周克浩:武当文化研究的奇葩——《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评述


2010年第1期(总第15期)

  • 唐明邦:一言止杀,功垂万代 ——读《长春真人西游记
  • 赵芃:《山东道教史》研究的内容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 肖祥、吕慧:道家人己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申喜萍:张雨美学思想试探
  • 李铁华:道教山岳崇拜现象初探
  • 林美容、释印隆:承天禅寺传悔法师的梦与境
  • 林榕杰:《老子》“柔”、“弱”范畴研究
  • 夏晓平:老子生死观的思想渊源探析
  • 慕鹏帅:浅论庄子的思维方式——独具特色的直觉性思维和相对性思维
  • 张琴:何谓逍遥?如何逍遥?——《逍遥游》浅析
  • 周克浩:《周易·乾卦》卦辞对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 张永宏:宋代以前两丹书的药物略论——《契秘图》、《历验抄》探讨
  • 刘永霞:陶弘景的服食养生术
  • 詹石窗:道教修行漫说(之四)——生命、 中和与无为
  • Kao, Chih-Hua, WAN, Chao-qian:A Special Matsu Celebration:a Cult Introduction of Imperial Fair in Matsu Temple of Tianjin
  • 姜家君:妈祖信仰与儒家的“仁爱”精神
  • 罗伟国:水神及水神庙
  • 梅莉:中国哲学与道家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更新——态铁基主编的《中国庄学史》读后
  • 沈文华:《丹道法诀十二讲》书评


2010年第2期(总第16期)


2011年第1期(总第17期)


2011年第2期(总第18期)


2012年第1期(总第19期)


2012年第2期(总第20期)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