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大帝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11年10月31日 (一) 11:40的版本 (創建新頁面為 ''''五嶽大帝'''是'''東嶽泰山大帝'''、'''南嶽衡山大帝'''、'''西嶽華山大帝'''、'''北嶽恆山大帝'''和'''中嶽嵩山大帝'''的總稱,又稱'''五...')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五岳大帝东岳泰山大帝南岳衡山大帝西岳华山大帝北岳恒山大帝中岳嵩山大帝的总称,又称五岳五帝。道教认为五行之炁在地上凝聚成五岳,其神即五岳大帝,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称:“五老上帝者,五炁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及其见于天文者,则为五星,或为五帝座。天地既分,则凝质具体,遂为五岳。既成山岳,必有神司,是为五岳之帝。”五岳大帝各统领万千仙官、玉女、兵马,俨然是天下名山洞府众神之首,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即称:“十大洞天、五岳皆高真上仙主统,以福天下,以统众神也。”

历史上五岳长期与四渎五镇四海并列于国家祀典,总称“岳渎海镇”或“岳镇海渎”。早在先秦时代,王朝已经开始祭祀五岳。《周礼‧春官‧大宗伯》谓:“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又《礼记‧王制》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秦汉时期,秦始皇、汉武帝均在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举行过隆重的“封禅”大典,无形使五岳的地位更为崇高。汉宣帝时,朝廷正式确立了岁时祭祀五岳的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唐代加封五岳为“王”,宋元两代再晋封为“帝”,及至明太祖则撤去帝王称号而仅称“某岳某山之神”。道教仪式一般把朝廷封号用作五岳大帝的圣号。

历代五岳封号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