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雜誌)
欄目
該刊設立的欄目,有道教論壇、道教哲學、道教倫理、道教戒律、道教法術、道教神仙、道教人物、道教經典、道教宗派、道教養生文化、道教基礎知識、道教與科學、道教與教育、道教與民俗、道教與生態環保、道教與文學藝術、道教與音樂美學、道教與其他宗教、道教與現代社會、海外道教、朝山訪道、圖書評介、會議綜述等。
各期目錄
第四十二期
特稿
道教論壇
- 胡孚琛:為學與為道
- 戈國龍:內在的田野,心性的考古:宗教學研究的另類思路
- 陳霞:道教善書對生態倫理的啟發
道教經典
- 徐山:《老子》「白--黑」顏色詞的價值取向
- 劉泳斯:《李筌陰符經疏》成書年代考
道教人物
修煉養生
- 熊春錦:漢代以前黃老學說中的「守一法」
- 羅明月:道教飲食中的養生義理
道法科儀
- 張振國:禳災遠害驅邪的傳統符咒
- 胡小柳:有關《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的訪談
文學藝術
- 黃景春:談談《紅樓夢》中的神仙
- 陳耀庭:胸中有道,處處有美--讀唐誠青道長《誠青道人書畫集》
當代道教
- 郭樹森、歐陽鎮:論當代道教的振興之路
- 丁常雲:試論道教筥觀管理與社會經濟發展
學術動態
- 午火:「探古鑒今--全真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賴全:《漢唐道教論集》觀點述評
第四十三期
特稿
- 陳耀庭:全真道詩欣賞又三題 / 陳耀庭
道教論壇
- 葛榮晉:糊塗哲學與智慧人生--「大智若愚」的現代詮譯
- 馬潔身、趙曦:道家道教學說的人文精神
- 潘存娟:《道德經》的心理平衡論
道教思想
道教經典
- 蕭登福:《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作者及撰作年代
- 汪登偉:《龍虎經》考 / 汪登偉
道教宗派
道法科儀
- 陳敬陽:回顧1986年香港蓬瀛仙館與青松觀啟建的全真法會
道教與民俗
- 陳金鳳:道教桃文化摭說
- 王育婧:上海竹枝詞中的城隍信仰
道教與武術
- 楊子路:醫道與武道--以道醫與內家拳為例的辯析
- 郭曉峰:試論《道德經》對中國劍術修煉的影響
朝山訪道
- 黃景春:天池的王母宮和福壽觀
圖書評介
- 蕭海燕:《道教老學史》評介
- 張宏敏:《王陽明與道家道教》簡評
第四十四期
特稿
- 張振國:閔智亭道教思想窺見
道教論壇
道教經典
- 高原樂:敦煌本《化胡歌》八首校註
道教神仙
- 朱越利:宋元士人、士大夫與呂洞賓形象(上)
丹道養生
- 段新龍:略述黃元吉的內丹心性之學
- 李玉用:論道教文化與溫泉養生
道教法術
- 魏小巍:法術與道教的宗教經驗
道教文學
- 譚敏:《道教靈驗記》中的法器靈驗故事
- 劉永霞:九華仙子到凡塵,涼夜山頭吹玉笛--游九言之《華陽洞詞》賞析
道教音樂
- 呂暢:論道教音樂的雙重屬性
區域道教
碑刻史料
- 徐雪凡:從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發展史(上)
- 趙衛東:山東道教碑刻輯錄(三)
朝山訪道
- 趙玉春:平吧蒙山白雲岩清虛觀
圖書評介
- 徐菲:神仙信仰的多樣性解讀--評《多面相的神仙:永樂宮的呂洞賓信仰》
第四十五期
特稿
- 田海撰,劉艷、張崇富譯:瑤牒新釋
道教論壇
- 尹振環:無為必無名,無名方無為——再談「何為無為,誰之無為」
- 章偉文:老子「道」文化精神的現代價值
- 文英玲、鄧佩玲:《道德經》與品格教育
道教神仙
人物思想
- 蕭海燕:論褚伯秀莊學中的性命雙修思想
- 秦國帥:王志謹《盤山語錄》修道思想略論
丹道養生
- 許天賜:七病歌
區域道教
道教與儒釋
- 孫君恆、董雪:《淮南子》禮學新論
- 韓煥忠:憨山德清的《莊子內篇注》
道教與文學
- 羅偉國:拘神德清的《水滸》
碑刻歷史
- 徐雪凡:從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發展史(下)
- 王東:與山陽有關的窯神廟碑刻
第四十六期
特稿
- 戈國龍:對性命雙修思想的現代思考
道教論壇
- 葛榮晉:「為而不爭」與「捨得之道」
- 韓煥忠:誰知莊子是真儒——覺浪道盛的《莊子提正》
- 閻莉:權威與信仰:以真武神性及信仰內容的衍變為視角
道教經典
- 郭武:關於《五篇靈文》
- 高原樂:敦煌本《尹喜哀歎》五首校註
道教人物
- 張悅:章獻明肅皇后受籙考
丹道養生
- 汪登偉:蘇元朗非內丹師說
- 曾傳輝:養生問答五則
道教文學
- 劉康樂:詩與歌的變奏:唐代道教詩歌的新形式
- 高國藩:幻化人生 以苦為樂——論韓國道教化漢文小說
道教與儒釋
- 李波:明代桐城《莊子》研究——以方以智與錢澄之為中心
近現代道教
- 劉泳斯:以慈護道:近代宗教團體興辦公益慈善事業淺論——從民國年間道院與世界紅卍字會關係談起
會議綜述
- 秦國帥:「全真道與明清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圖書評介
- 賴全:櫻花樹下問仙道——小林正美著《中國的道教》評介
- 李繼武:道教究竟何時創立?
第四十七期
特稿
- 胡孚琛:時代的驕子 民族的精英——為錢學森院士百年誕辰而作
道教論壇
- 尹振環:老子的姓名是老聃還是太史儋——析《史記》中的三位老子
- 王巧玲:論元代著名道士畫家王蒙
- 李玉用:三教融合視野下的道教思想及其發展
道教典籍
道教神仙
- 田海撰;邢飛、張慧敏、張崇富譯:關羽信仰興盛與道教的關係
道教丹法
- 韓吉紹:煉丹術中的外來礬石
- 余強軍:清代黃元吉論道教內丹學之「真意」
音樂藝術
- 劉麗君:莊子的音樂寓言——「《咸池》之樂」
- 張魯君:《太平經》的圖像思想
道教與儒釋
- 施保國:對儒家「道統」的反動——方東美論道家對宋明新儒家的影響
道教仙話
- 張振國:《夷堅志》中的仙道故事
- 譚銘泉:綿竹九龍活靈官與藥王孫思邈的故事
人物訪談
- 徐菲:關於《法言會纂》和法言壇的幾個問題——訪劉伯谷先生
圖書評介
會議綜述
- 午火:第七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綜述
第四十八期
特稿
- 樊光春:2010年後中國道教走各觀察
道教論壇
- 戈國龍:也談「靈性市場」
- 李似珍:老壽星與道教神仙關係辨識
- 覃延佳:從「天門三真君」到「三元教主」:唐葛周之身份演變
道教經典
丹道養生
- 丁常春:蔣植陽內丹學之「修道外護事」析論
- 劉嗣傳:道教養生文化與武當武術
科儀法術
- 張振國:道教徒的稱謂、持齋與「戊不朝真」
- 孫王成:茅山法物二種
道教倫理
- 孫瑞雪:淺議文昌帝君信仰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道教文學
道教與其他文化
- 韓煥忠:唯以老莊說老莊——從佛道論衡看唐初高僧對老莊的理解
- 李從娜:朱謙之與老莊道學
朝山訪道
- 李遠國:南豐道教考察記
- 鄭艷:北京白雲觀燕九節民俗文化及記述調查報告
圖書評介
- 劉固盛、王闖:評《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 周冶:體茲正道,悟彼重玄——《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認識論研究》述評
第四十九期
特稿
- 鍾肇鵬:人生、永恆與不朽
道教論壇
- 周立昇:安命精神家園──莊子對人生境界的追尋
- 戈國龍:神與神性:兩種宗教類型與宗教的兩個維度
- 易宏:「I AM」「如」「自然」──從哲學與宗教的幾個中心詞看東西方文化會通
經典文獻
- 黃熹:《老子翼》與焦竑作《翼》之旨
- 王守亮:讀〈會仙左壇題字〉札記
道教神仙
- 高國藩:敦煌文本與土地神
- 楊培德:關於梓潼神廟內的張獻忠塑像
丹道法術
- 汪登偉:「五字三峰」考
- 南信雲:方士趙炳與古代禁咒之術
道教宗派
- 陳金鳳:「龍沙之讖」與淨明道
道教文學
道教與儒釋
- 樂愛國:道教對《孟子》「仁民愛物」的吸取與詮釋──兼論道教生態倫理與儒家的差異
- 韓煥忠:居士善會莊子心──楊文會的《南華經發隱》
科學與美學
- 楊子路:仙道與數理──宋元道教圍棋文化之特質
- 古嶼鑫:「遊蜀似還蜀」:張三丰的自然審美趣味論
圖書評介
- 吳亞魁:《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評介
- 賴全:北宗仙真,龍門祖師──《丘處機學案》述評
第五十期
特稿
- 李永明:思前想後──香港道教學院成立20周年的感想
道教論壇
道教經典
- 尹振環:簡帛對今本《老子》的顛覆不能熟視無睹──揭穿唐玄宗對《老子》的瞞和騙
- 吳受琚:清沈彤精抄、精批本《莊子》經眼錄
道教神仙
- 於國慶:道教神仙東王公形象的歷史演變
- 黃永鋒:中國民間藥王信仰探略
丹道養生
- 盧理湘:道教金液玉液養生論
- 丁強:《神仙起居法》注
道教文學
道教與儒釋
- 白嫻棠:以道解佛:劉一明註解佛經的特點──以《心經解蘊》為例考察
- 韓煥忠:「修多羅義解南華」──趙樸初居士與《莊子》
經濟與民俗
- 梁理中:從市場營銷學看全真道之發展
- 張開華:試論傳統廟會的民俗文化功能──以上海龍華、豫園、聖堂廟會為例
碑刻史料
- 趙國慶:藥王山太玄石碑文考釋
- 周郢:泰山「張三丰題刻」考辨
圖書評介
- 賴全:道情:潛藏在生活中的信仰──《道教唱道情與中國民間文化研究》述評
- 李玉用:新轉向 ‧ 新範式 ‧ 新發展——評區域道教研究新作《江西道教史》
第五十一期
特稿
- 熊鐵基:道教的產生及其文化意蘊
道教論壇
- 周贇:淺論道家學派何以更能包容科學思想
- 杜軍、張玉:揭開神秘面紗,重現科學真容──論道教氣功的科學精神及其養生功用
- 郭碩知:對《道德經》第十一章的宗教學分析
道教經典
神仙人物
- 宋峰:關羽兵器考究──兼論關羽神化的歷程
- 孔祥毓:來去不聞山鳥喧,三生石上龍蛇年──第四十七代天師張貞一考略
道法科儀
- 張振國:「三朝」、「寄庫」與冥器
道教歷史
- 張華、鄭勇華:武當山五龍宮興建起因略探/
- 胡小柳:近代道教發展遲滯之原因新論──以什邡地區的道教為例
道教與民俗
- 陳金鳳:屠蘇酒中的道教風味
- 羅偉國、倪雅菁:城隍廟 ‧ 城隍神 ‧ 竹枝詞
朝山訪道
- 劉婷:道教聖地三清山
- 孫君恆:山東訪道記
學術回顧
- 陳耀庭:「十年磨一劍」──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三教關係研究班」成果述評
- 趙衛東:關於《山東道教碑刻集》的兩點補充說明
圖書評介
- 秦國帥:在歷史的天空下──評《金元全真道教史論》
- 曹誠:魂牽夢繞「重陽」魄──《尋跡重陽宮》讀後
第五十二期
特稿
- 高國藩:敦煌西王母神話與西部道教養生文化
道教論壇
- 王巧玲:論道家獲得人生幸福的智慧
- 馬樞廷:老子語境中的「朴」與心靈的自由
- 馬潔身、趙曦:由「逍遙遊」領悟莊子所勾畫的人生境界
哲學思想
- 周立昇:道體與玄理 ——王弼《老子注》對道的玄解
- 房媛:《道德經》的廉潔思想管窺
道教經典
- 汪登偉:《道樞‧參同契上篇》為《太易丹書》改寫本考
神仙人物
- 陳廣忠:「北海若」考
- 由申:清代道士婁近垣及其主要思想
丹道養生
- 余強軍:道教內丹學的「陽生活子時」
道法科儀
- 易宏:「叩齒」略考
- 張振國:上海浦東散鮮花歌詞的生活情結
道教與女性
- 李永庚:楊貴妃與道教
- 張悅:宋代后妃入道現象初探——以仁宗郭皇后為例
朝山訪道
- 鄧靜、黃永鋒:漱月含珠 鍾靈毓秀——廣州純陽觀獨特的人文氣息
- 孫王成、鄭傳鳳:茅山宗師後人茅山尋親記
圖書評介
- 趙衛東:早期全真道的哲學思想特色——《早期全真道教哲學思想論綱》讀後
- 蕭霽虹:《雲南道教碑刻輯錄》前言
第五十三期
特稿
- 蕭登福:宋後儒家經籍及修身法門的宗教化與道教化
道教論壇
道教經典
- 張永宏:《老子》第二十六章「輕」「重」新解
丹道養生
- 李遠國:論王道淵性命混融的內丹學說
- 呂暢:略談道教養生的道與術
道法科儀
- 萬景元:道教法籙概論
- 覃延佳:「道體」師用:廣西上林縣西燕師公《大齋請聖科》分析
道教與儒釋
- 韓煥忠:一貫別傳南華經——吹萬廣真對《莊子》的禪學解讀
- 張宏敏:馬一孚論道家道教
道教與文學
- 易中亞:莊子對當代作家王蒙的影響
- 丁培仁:遊道小集
人物專訪
- 陳杰:虔誠之心 無私奉道——記香港飛雁洞佛道社住持劉松飛道長
朝山訪道
- 張方:太原尋訪全真遺跡
- 趙秀麗:即墨鄉村道教考察記
圖書評介
第五十四期
特稿
道教論壇
- 王宗昱:堅持正一道教研究的基礎性地位
- 張崇富:全球化時代道教發展面臨的挑戰
- 容志毅:四維立則國家穩
道教經典
神仙人物
丹道養生
- 丁常春:蔣植陽內丹學之「大乘」、「上乘」思想論略
- 許天陽:也談「築基」
文學與音樂
- 鍾肇鵬:悟道四首
- 楊澤善、譚大江:淺談武當山道教音樂在歷史演變中的三個時期
道教與儒釋
- 張雪松:劉元真、呂伯強考——淺談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虛構」的佛道之爭
文化大觀
- 梁理中:道教與茶文化之關係
- 張振國:道教的「台」
圖書評介
第五十五期
特稿
- 董京泉:論老子「道」的實質
道教論壇
- 張崇富:全球化時代道教發展面臨的機遇
- 孫鵬:道學思想與和諧管理
- 陳雲鶴:論「快樂道教」
道教典籍
神仙人物
丹道養生
道法科儀
- 蕭登福:道教燈儀源起及其流變
道教與文學
- 羅爭鳴:中國大陸近年道教與詩歌研究的回顧和思考(2005-2012)
- 張振國:愛情迷霧裡的《真誥》養生詩
道教與佛教
- 韓煥忠:借徑南華入佛智——印順法師與《莊子》的因緣
朝山訪道
- 周郢:新發現的信世昌篆書徂徠「上清觀」摩崖
圖書評介
第五十六期
特稿
- 陳耀庭:三本英文版的道教工具書
道教論壇
- 尹振環:必須推翻唐玄宗欽定《老子》的錯案——帝王、帝王文化與《老子》
- 趙衛東:當代道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 張受軒:淺談皈依三寶
道教神靈
- 申小紅:明清佛山民間的神祇崇拜——以北帝神為考察中心
- 覃延佳:神譜建構與「師教」形塑:廣西上林師公對道教神靈之重構
經典考據
- 陳廣忠:明代劉績補注《淮南鴻烈解》
- 楊文定:丹道「豫章」考論
丹道法術
- 蒲團子:神仙接命秘訣與「三家龍虎」說
- 許天陽:雷公筆
音樂藝術
- 楊潔:古琴文化與道家「天人合一」
- 肖海明:陝西佳縣白雲觀《真武修行圖》研究
道教與武術
- 買向東:孫祿堂道教丹道學之武術三論研究
圖書評介
- 奚劉琴:基於道教立場的三教關係研究之嶄新突破——評李玉用《宋元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研究》
第五十七期
特稿
- 陳耀庭:鞏固道教恢復成果,抓住道教發展時機──我對近年來中國大陸道教發生的變化的幾點看法
道教論壇
- 杜軍、董靜:和諧的道教風水學
- 謝清果、林淑琴:道教「素」主義與當代健康傳播理念
- 張開華:試談道教禁忌中的生態倫理觀念
道教經典
- 董京泉:對《道德經》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詮釋(上)
- 張魯君:《上清洞真九宮紫房圖》辨疑
人物思想
道法科儀
- 蕭登福:道教幡燈續命儀對佛教及東密的影響
- 三一道人:《呂祖百字碑》密解
道教歷史
道教與文學
- 韓煥忠:莊義佛理相交映──淺談李光詩歌的莊禪融合色彩
- 丁培仁:游道小集續
會議與圖書
- 白嫻棠:「海峽兩岸道家道教與養生學術研討會」參會紀行
- 劉陶:《理論‧視角‧方法:海外道教學研究》述評
第五十八期
特稿
- 曾傳輝:胡海牙先生晚年生活點滴
道教論壇
- 胡孚琛:張連順教授《新道學的生死觀》序
- 易中亞:「無己」與「無我」
- 趙衛東:《邱祖語錄》與丘處機關係新考--兼與森由利亞先生商榷
道教經典
- 董京泉:對《道德經》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詮釋(下)
- 劉祖國:《真誥校注》補疑
道教人物
道法科儀
- 張振國:上海道教《十獻》的美學特性
- 梁少媚:古代道教對瘟疫的認識和治療方法
丹道養生
- 盛克琦:張義尚先生丹道思想研究——兼論同類陰陽龍虎丹法之優越
- 丁常春:丹道性命學與藏傳佛教寧瑪派性命學之比較
道教歷史
- 武清暘:南北朝初期「道館」與「道觀」差異性的辨析
- 張華、鄭勇華:武當山五龍宮起源雜談
文化大觀
- 陳金鳳:道教棗文化漫說
- 徐才金:學易點滴
會議與圖書
第五十九期
特稿
- 胡孚琛:陳雲鶴道長《道醫太素脈與通中論》序
道教論壇
- 蕭登福:再論太歲源起與太歲神格的演變
- 朱冠華:道家說的動靜與人生
- 汪登偉:雜談道教發展與修身證道
道教思想
經典文獻
- 尹振環:漢簡與帛書《老子》孰優孰真── 篇章結構佈局的比較
- 楊文定:廣西南丹縣明代〈逸跡〉煉丹碑文考析考
歷史人物
- 陳廣忠:「奇才」、「奇書」與奇冤── 略說淮南王與《淮南子》
- 王群韜:潘師正卒年考
丹道養生
道教科儀
- 胡小柳:宋代道教的「血湖經」與女性關懷
- 張開華、呂東:略談道教的「指路」科儀
文化大觀
- 萬景元:明朝道教服飾考
- 羅偉國:漫話神馬紙錢
圖書評介
- 張偉: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創新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