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3,844字节 、 2010年8月30日 (一) 15:46
創建新頁面為 '《葛洪移居圖》是常見的道教畫題,描繪東晉道士葛洪晚年攜妻子鮑靚和家眷移居羅浮山修道成仙的故事。據北宋《宣和畫譜》...'
《葛洪移居圖》是常見的道教畫題,描繪東晉道士[[葛洪]]晚年攜妻子[[鮑靚]]和家眷移居羅浮山修道成仙的故事。據北宋《宣和畫譜》記載,五代已有黃筌、李異畫過《葛洪移居圖》。現存此題的畫作有王蒙(1298年或1308年-1385年《葛稚川移居圖》、丁雲鵬(1547年-1628年)《葛仙翁移居圖》、鄭重(17世紀前期)《葛仙翁移居圖》、胡慥(17世紀)扇面《葛仙移居圖》等。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
纸本设色。纵58公分,横139公分。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圖右上角有篆書「葛稚川移居圖」,旁用行楷題識:「予昔年與日章畫此圖,已數年矣。今重觀之,始題其上。王叔明識」。此圖無年款。大約作於元末亂世。此圖以山水為主體,構圖繁複,重岩迭嶂,丹柯碧樹,飛瀑流泉穿插其間。圖下溪畔之徑有數人行走,其中一人牽牛,一人騎牛。溪上有橋,橋上的葛洪寬衣大袖,右手撫鹿,身量比他人高大。圖上端兩山之間有數椽村舍,當為煉丹居住處。此圖山石用水墨濕筆、細筆短皴,樹木、人物、茅舍施以淡赭、花青和淡紅色。於秋山晴爽之逸境中,表達了作者棄官歸隱的志向。
==丁雲鵬《葛仙翁移居圖》==
丁雲鵬《葛仙翁移居圖》。設色紙本。縱49公分、橫29.9公分。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圖中畫一人騎牛方度橋。一僕導前。一僮擔琴書後從。一犬隨之。一嫗控牛緣山崖行。一婦抱嬰兒坐牛背上。林木蓊翳,雲山鮮明,層崖之間,微露茅屋。鈐「丁雲鵬印」、「南羽」二印。
==鄭重《葛仙翁移居圖》==
鄭重《倣王蒙葛洪移居圖》。設色紙本。縱135.8公分、橫29.1公分。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此圖有「葛仙翁移居圖。壬子初夏。倣黃鶴山樵筆。鄭重。」款識,可知是公元1612年時鄭重模仿「黃鶴山樵」王蒙《稚川移居圖》的作品。圖中鮑靚懷嬰兒前行,葛洪在後,俱騎牛,各一童執靷,一童擔家具,一童捧鵝背藥瓢。又有一羊二犬。山巒層層,用筆茂密,正是王蒙風格,點景人物,亦是生動活潑。
{|
|-
| [[File:Ge_hong_moving_his_residence_by_wang_meng.jpg|300px|thumb|left|王蒙《葛稚川移居圖》]]
| [[File:Ge_hong_moving_his_residence_by_ding_yunpeng.jpg|300px|thumb|none|丁雲鵬《葛仙翁移居圖》]]
|[[File:Ge hong moving his residence by zheng chong.jpg|150px|thumb|none|鄭重《倣王蒙葛洪移居圖》]]
|}
<br style="clear:both;">
==胡慥《葛仙移居圖》==
[[File:Ge hong moving his residence by hu zao.jpg|300px|thumb|right|王蒙《葛稚川移居圖》]]
胡慥《葛仙移居圖》。扇面。金箋設色。縱53公分,橫17公分。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從畫右上角「葛仙翁移居圖。癸巳秋七月畫為大宗老社長。胡慥。」款識和「胡慥」朱文長方印,可知此圖是胡慥順治十年(1653年)時作品。扇中描繪一段山徑,路旁巨石嶙峋。圖左為葛洪騎長角青牛前行,且回顧妻小等隨從。圖中為一僕役拉車,車有高輪,上堆滿傢俱。圖右一僕人推一坐車,一僕人抱物旁行,車上葛妻鮑靚懷抱幼童。此畫比王蒙所作,少了隱逸色彩,多了生活氣息。
<br style="clear:both;">
==參考資料==
#《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1617。
#[http://painting.npm.gov.tw/npm_public/System/View.jsp?ObjectID=6515&type=2 台北故宮博物院.明丁雲鵬葛洪移居圖軸]
# [http://painting.npm.gov.tw/npm_public/System/View.jsp?ObjectID=6543&type=2 台北故宮博物院.明鄭重倣王蒙葛洪移居圖軸]

[[Category:道教繪畫]]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