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631字节 、 2011年10月31日 (一) 11:40
創建新頁面為 ''''五嶽大帝'''是'''東嶽泰山大帝'''、'''南嶽衡山大帝'''、'''西嶽華山大帝'''、'''北嶽恆山大帝'''和'''中嶽嵩山大帝'''的總稱,又稱'''五...'
'''五嶽大帝'''是'''東嶽泰山大帝'''、'''南嶽衡山大帝'''、'''西嶽華山大帝'''、'''北嶽恆山大帝'''和'''中嶽嵩山大帝'''的總稱,又稱'''五嶽五帝'''。道教認為[[五行]]之炁在地上凝聚成五嶽,其神即五嶽大帝,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稱:「五老上帝者,五炁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及其見於天文者,則為五星,或為五帝座。天地既分,則凝質具體,遂為五嶽。既成山嶽,必有神司,是為五嶽之帝。」五嶽大帝各統領萬千仙官、玉女、兵馬,儼然是天下名山洞府眾神之首,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即稱:「十大洞天、五嶽皆高真上仙主統,以福天下,以統眾神也。」

歷史上五嶽長期與[[四瀆]]、[[五鎮]]、[[四海]]並列於國家祀典,總稱「嶽瀆海鎮」或「嶽鎮海瀆」。早在先秦時代,王朝已經開始祭祀五嶽。《周禮‧春官‧大宗伯》謂:「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又《禮記‧王制》稱:「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秦漢時期,秦始皇、漢武帝均在五嶽之首的東嶽泰山舉行過隆重的「封禪」大典,無形使五嶽的地位更為崇高。漢宣帝時,朝廷正式確立了歲時祭祀五嶽的制度,為後世所沿用。唐代加封五嶽為「王」,宋元兩代再晉封為「帝」,及至明太祖則撤去帝王稱號而僅稱「某嶽某山之神」。道教儀式一般把朝廷封號用作五嶽大帝的聖號。
==歷代五嶽封號一覽==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