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445字节 、 2015年12月26日 (六) 14:22
==內容大要==
《南華經》(莊子)內篇七篇之名稱及主要學說如下:
# *''' 第一篇〈[[ 逍遙遊]] 〉 ── 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人能無自私,無功利心,便能逍遙自在,神遊於天地。'''# 謂悠游於[[逍遙]]之境。逍遙後成為道家哲學的重要概念,用指人身處無待之境、心境悠然自得、精神絕對自由。學界多認爲本篇屬莊周手筆。在〈逍遙遊〉篇中,莊子描寫說:大鵬徙於南冥,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裡。但大鵬高飛要靠若垂天之雲的翅膀和負翼的大風,[[列子]]御風而行,但須有待於風,尚不算是真正的逍遙。真正的逍遙,是大鵬無所憑待而遊於無窮,在陰、陽、風、雨、晦、明等各種條件下不受限制地翺翔,達到了絕對自由的境界。逍遙必須無所待,無所待首先必須無己。莊子主張:逍遙應該忘卻苦樂、得失、毀譽,泯同是非,泯滅物我的分界對立,達真人、神人、聖人之境界,自然無爲,與道合一。道教處弱不爭和道士的避世之風,皆與莊子的逍遙思想心脈相通。我得逍遙則萬物亦逍遙,是歷代名士高道追求的至美境界。逍遙對道教的神仙思想影響至深,道教多稱得道成仙為逍遙。如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十二〈內丹·大還丹契祕圖〉引錄齊梁道士[[陶弘景]]論服丹之功效說:「服之飛騰於太清之上,逍遙於造化之中,看海水為丘陵,覩凡生如聚沫。此非天地之功,實是還丹之力。」後世道門中的好道之士,多有以逍遙爲號者。 *''' 第二篇〈[[ 齊物論]] 〉 ──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普通人之所以與其他物有不同者為存乎私欲,句能免去私欲,則心與萬物同。'''# *''' 第三篇〈[[ 養生主]] 〉 ── 人之形體為賓,精神為主,修道在養人之精神。'''# *''' 第四篇〈[[ 人間世]] 〉 ── 生當亂世,與人勿爭名,自晦其德,免惹麻煩。'''# *''' 第五篇〈[[ 德充符]] 〉 ── 德充於內,自應於外;不求外物,而外物自至,不求來歸,而人自來歸。'''# *''' 第六篇〈[[ 大宗師]] 〉 ── 天地萬物所宗的道,人得而學,以道為師,故曰「大宗師」。'''# *''' 第七篇〈[[ 應帝王]] 〉 ── 無心而任乎自化者,應為帝王,帝王無為而治。'''
至於莊子的外篇和雜篇,被稱為內篇的引伸。若每篇各加介紹,殊礙篇幅故僅寫出其篇名於後,若欲詳知,請讀原書(古今皆有學者對莊子有詳解)。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