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教音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音樂
道教音樂分類與形式
聲樂 器樂 樂器
道教音樂流派
正一道音樂 全真道音樂
道教音樂譜輯
玉音法事
大明御製玄教樂章
全真正韻
各地道教音樂
北京白雲觀 蘇州 龍虎山
武當山 茅山 上海 嶗山
三秦 四川 東北 台灣 香港

道教在香港的傳佈,歷史較短,1930年代初,以蓬瀛仙館為代表的有組織性的全真派道教宮觀在香港陸續設立,自此,道教逐步開始以宮觀為基礎在全香港境內向社會傳佈。

源流

香港全真派道觀所使用的音樂,起初是由廣東羅浮山沖虛觀經廣州的三元宮而傳入香港的。在其流傳過程中,幾位身居香港的資深老道長曾先後起過重要的作用,這幾位道長分別是侯寶垣、周道之、梁德華(誠德)、麥炳基、鄧九宜等。由於傳承關係直接,且當初經懺師資主要集中於幾位資深道長,因此,現今全香港各宮觀所運用的經韻音樂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某些地方有大同小異之分別。香港道教音樂自廣州傳入後,在幾十年的傳承過程中,受香港地域文化中諸如粵曲、粵劇、廣東小曲以及儒、釋等其它宗教音樂的影響,現已形成了一種具有香港地方特色的道教音樂。

內容與形式

從音樂形式上看,香港道教音樂可分為經韻和器樂兩類。經韻音樂是香港道教音樂的主體部份,它依附於經文內容貫穿於各類科儀之始終。經韻由道觀內專職道士(習稱「經生」)唱誦。器樂音樂在香港道教音樂中有其獨特的一面,將樂器加入到經韻唱誦之中的跟腔伴奏,是器樂音樂的主要部份。另外,在道眾舉行儀式於登壇以前的鼓、鈸敲擊;儀式進行過程中每遇道眾只有法術動作而無經韻唱誦的空檔期間,用笛或嗩吶等樂器演奏的曲牌等,也是器樂音樂的重要內容。擔任器樂演奏的樂師,習稱為「醮師」,是職業性藝人,非道觀內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