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道教音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音樂
道教音樂分類與形式
聲樂 器樂 樂器
道教音樂流派
正一道音樂 全真道音樂
道教音樂譜輯
玉音法事
大明御製玄教樂章
全真正韻
各地道教音樂
北京白雲觀 蘇州 龍虎山
武當山 茅山 上海 嶗山
三秦 四川 東北 台灣 香港

台灣道教依方位而分,有南、北兩派(亦可細分為中部、南部和北部)。南北兩派雖都是同屬天師道正一派,但無一本科儀是相同的。科儀中的音樂更是風格迥異:中部與南部道曲有陰柔之美,唱念之法注重頓挫,即唱腔中音與音之間,常運用喉嚨特殊的振動產生具有特色的韻味;北部的道曲則較具剛健之美,但唱念之法則為圓腔式,歌唱方式與一般的民歌相同。

中南部道樂源流與特色

中、南部道教音樂之源流可歸納為:「道教固有音樂」、「南管音樂」、「北管音樂」以及「其他民間音樂」等四大系統。「道教固有音樂」是指經韻樂章具有自身固有特點,少見與其他民間音樂形式相聯繫。「南管音樂」是保存於福建泉州地區的中原古樂,南部醮場、功德的儀式中,吸收有南管曲調,道士們多稱為「南曲」。「北管音樂」是流行於台灣原屬漳州籍住民的民間音樂,道樂中吸收的北管音樂,主要來自北管的鑼鼓樂,俗稱「牌子」。「其他民間音樂」是指道士偶爾演奏的諸如車鼓弄音樂(民間藝人稱為「軍鼓譜」)、台灣的「廣東音樂」(1949年前傳入台灣)等其他民間音樂。

北部道樂源流與特色

北部的道教音樂分為「道教固有音樂」、「北管音樂」及「其他民間音樂」三類。「道教固有音樂」是指屬於有北部自身道教音樂特點的道樂。「北管音樂」大致與中、南部北管音樂相同,只是使用得更廣泛一些。「其他民間音樂」在北部的道場、法事使用中,與中、南部道樂不同處在於,北部道樂中吸收的民間音樂多為普通的民間器樂曲(如「鷓鴣飛」等)、台灣民間音樂中的車鼓弄音樂,以及更喜歡用的「雜念仔」(一支敘事性很強的台灣民謠)的曲調。無論是中、南部還是北部的道教音樂,在演唱方式上大體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