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辟穀,是道教養生修練的方法之一,又稱卻穀、斷穀、絕穀、休糧、絕粒,即不食五穀雜糧。辟穀全名「服氣辟穀」,又稱「辟穀長生術」、「辟穀養生術」。《莊子》〈逍遙遊〉中載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仙人,對道教辟穀術的産生有直接影響。辟穀法盛行於晉唐時期,道教認爲修道者食五穀雜糧,會在腸中産生穢氣,從而阻礙修仙的成功。《太清中黃真經》說人體有稱爲「三尸」的寄生蟲,人若經過辟穀修煉,便可除「三尸」。《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卷中引葛仙公論修長生之道,說應先去三蟲,下伏屍,「乃可將服食,休糧絕穀耳」。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雜應〉說:「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道教認爲人體攝入過量食物後,會增加消化、轉化功能的負荷,使腸胃、心肺、肝膽等臟腑得不到很好休息,從而影響人的正常壽命。辟穀則有利於清理腸胃,斷絕污穢之物的淤積。辟穀長生術以服氣爲基礎,此外也服食藥物,通過服氣、服食以達到辟穀養生之目的。道教認爲辟穀養生有延年益壽的效果。《抱朴子內篇》〈遐覽〉著錄《入五毒中記休糧經》三卷,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十四〈方藥〉,也記載了服氣辟穀的藥方。

參考文獻

  1. 晉‧葛洪:《抱樸子內篇》〈雜應〉,《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