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元妙觀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元妙觀位於風景秀麗的惠州西湖北岸,是惠州著名古觀,1993年惠州市道教協會成立,以元妙觀為會址。它始建於唐代天寶七年(748年),初名朝元觀,後改名開元觀。宋祥符九年(1016年)賜號天慶觀,元代因避朝代名稱諱改號玄妙觀。明嘉靖間又贈名為元妙觀,直至現在。元妙觀與廣州三元宮同為全真派,有說元妙觀屬羅浮山沖虛觀分支。但據住持王誠廉老道長指出,康熙年間曾延騁沖虛觀住持杜陽棟兼任元妙觀住持,遂有此誤解。

元妙觀自創建以來,迭經興衰,毀建多次。據周岐後《修元妙觀記略》載,元代晚期是元妙觀最為興盛的時期,明清時期幾次修葺,擴建玉皇樓閣。1942年,日軍侵惠時駐兵觀中,見壁上寫有抗日標語,遂將三清殿、玉皇閣以及偏殿焚毀。因多年滄桑鉅變,元妙觀留有的古建築不多,僅得山門尚保留明代建築特點。山門石柱上刻聯「元來紫府開唐代」,「妙有豐湖隔俗緣」。1950年代,觀前山門和左偏殿尚存,並留有玉皇等神像多尊,觀中只有道士數人,但香火未斷。文化大革命期間,遣散道侶,神像無存。1982年,首先修葺左偏殿,重塑玉皇觀音諸神像,重新開放,恢復宗教活動。1985年開始籌建玉皇、三清大殿,並得到國內外道教人士捐資,於1987年奠基,1989年竣工開放。1990年元妙觀被核定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重建的玉皇、三清兩殿分前後兩進。前為玉皇寶殿,後為三清寶殿,附屬建築有進香亭、殿前天階、正門拾級。天階前拾級分左右兩道,中雕琢有太極圖和十二生肖圖樣,與主體建築成一軸線。現元妙觀已恢復的建築,還有六十甲子殿、三元殿、北帝殿、觀音殿、包公殿、關帝殿等。

蘇東坡謫居惠州時,與天慶觀道士常有往來,飲酒賦詩,寫下不少詩詞。宋代紫清真人白玉蟾曾在天慶觀修行,康熙年間,知府王煐為建白真人紫清閣並刻《紫清閣白真人不立像碑說》石碑,是惠州較古的碑石。

參考資料

  1. 王誠廉、祝國沛:〈惠州元妙古觀今昔〉,《嶺南文史》,1996年第2期。
  2. 鄒永祥、吳定賢編:《惠州文物志》,惠州市文化局、惠州市博物館1987年出版。
  3. 蜂屋邦夫編:《中國?道教》,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