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术,早期曾用来指宇宙真理或诸子百家的学术,后来则多用指与道家道教有关的行为、方法。“道术”一词源出《庄子》之〈天下篇〉,指“无乎不在” 的宇宙真理。〈天下篇〉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状况,以为这是天下大乱而“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结果,并概括了当时各家对“道术”的阐释。因道家主张道为宇宙本原及人生终极,故有人又以为道术即是道家关于道的学术,或治道之方法,如《庄子》〈天下〉言:“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唐代道士成玄英注解“方术”即“道术”。 后来,道术更被用来泛指与道教有关的行为、方法,如道教的经法、斋醮、、禁咒、隐遁、辟谷、驱邪、伏魔、消灾、祈福、房中术等等。《云笈七签》卷四十五〈秘要诀法〉认为:道是虚无之至真,术是变化之玄技;道是无形的,要以术来使之发生作用,所以人需要掌握和运用道术。而修道有得并掌握了“变化之玄伎”的人,便被视为有道术。道教内丹学兴起后,“道术”也被用来指内丹修炼的筑基入手功夫。此外,道术一词还可用来分别指道德与学术,如《管子》〈制分〉所谓“道术知能”即属此意。

参考文献

  1.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 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