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派”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茅山派''',以茅山為中心而形成的道派,又稱「茅山宗」。茅山宗承襲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中心發展的別稱。...”)
 
 
第1行: 第1行:
'''茅山派''',以[[茅山]]為中心而形成的道派,又稱「茅山宗」。茅山宗承襲[[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中心發展的別稱。茅山宗的開創者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師[[陶弘景]]。陶弘景於南齊永明十年(492年)歸隱茅山,他四處搜尋[[楊羲]]、[[許謐]]、[[許翽]]所傳上清經,將其整理編纂成了《[[真誥]]》、《[[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二百餘卷道經。陶弘景居茅山以後,弘揚上清經法,使茅山成為上清派的傳道基地,由此創立了茅山宗。陶弘景創立的茅山宗,以上清派為主,相容其他道派道法和儒釋思想。在陶弘景以後,茅山派人才倍出,唐宋兩代是其發展的頂盛時期。唐代有很多著名的高道來自茅山,如[[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他們經常被請入京,講演道法、舉行科儀,出入禁中,備受禮遇。宋代茅山歷代宗師多得朝廷所賜「先生」稱號,至[[劉混康]]任嗣法宗師時臻于極盛。茅山宗以出家居於道館修煉為主,其信徒稱為「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主要修習上清經,也兼習靈寶經、三皇經及[[正一道]]經戒法籙。在修持方法方面,茅山宗以思神、誦經為主,並結合導引、服食、藥餌、外丹等養生諸術。茅山宗著述宏富,據清[[笪蟾光]]《[[茅山志]]》記載,有《上清大洞寶經》、《上清二十四高真玉籙》、《上清大洞寶籙》等眾多典籍。茅山與[[龍虎山]]、[[閣皂山]]合稱為「三山符籙」。
+
'''茅山派''',以[[茅山]]為中心而形成的道派,又稱「茅山宗」。茅山宗承襲[[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中心發展的別稱。茅山宗的開創者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師[[陶弘景]]。陶弘景於南齊永明十年(492年)歸隱茅山,他四處搜尋[[楊羲]]、[[許謐]]、[[許翽]]所傳上清經,將其整理編纂成了《[[真誥]]》、《[[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二百餘卷道經。陶弘景居茅山以後,弘揚上清經法,使茅山成為上清派的傳道基地,由此創立了茅山宗。陶弘景創立的茅山宗,以上清派為主,相容其他道派道法和儒釋思想。在陶弘景以後,茅山派人才倍出,唐宋兩代是其發展的頂盛時期。唐代有很多著名的高道來自茅山,如[[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他們經常被請入京,講演道法、舉行科儀,出入禁中,備受禮遇。宋代茅山歷代宗師多得朝廷所賜「先生」稱號,至[[劉混康]]任嗣法宗師時臻于極盛。茅山宗以出家居於道館修煉為主,其信徒稱為「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主要修習上清經,也兼習靈寶經、三皇經及[[正一道]]經戒法籙。在修持方法方面,茅山宗以思神、誦經為主,並結合導引、服食、藥餌、外丹等養生諸術。茅山宗著述宏富,據清[[笪蟾光]]《[[茅山 志]]》記載,有《上清大洞寶經》、《上清二十四高真玉籙》、《上清大洞寶籙》等眾多典籍。茅山與[[龍虎山]]、[[閣皂山]]合稱為「三山符籙」。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
 
[[Category:道教宗派]]
 
[[Category:道教宗派]]

2015年11月13日 (五) 12:54的最新版本

茅山派,以茅山为中心而形成的道派,又称“茅山宗”。茅山宗承袭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中心发展的别称。茅山宗的开创者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陶弘景于南齐永明十年(492年)归隐茅山,他四处搜寻杨羲许谧许翙所传上清经,将其整理编纂成了《真诰》、《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馀卷道经。陶弘景居茅山以后,弘扬上清经法,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传道基地,由此创立了茅山宗。陶弘景创立的茅山宗,以上清派为主,相容其他道派道法和儒释思想。在陶弘景以后,茅山派人才倍出,唐宋两代是其发展的顶盛时期。唐代有很多著名的高道来自茅山,如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他们经常被请入京,讲演道法、举行科仪,出入禁中,备受礼遇。宋代茅山历代宗师多得朝廷所赐“先生”称号,至刘混康任嗣法宗师时臻于极盛。茅山宗以出家居于道馆修炼为主,其信徒称为“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主要修习上清经,也兼习灵宝经、三皇经及正一道经戒法箓。在修持方法方面,茅山宗以思神、诵经为主,并结合导引、服食、药饵、外丹等养生诸术。茅山宗著述宏富,据清笪蟾光茅山全志》记载,有《上清大洞宝经》、《上清二十四高真玉箓》、《上清大洞宝箓》等众多典籍。茅山与龙虎山阁皂山合称为“三山符箓”。

参考文献

  1. 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 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