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弘道》青松观香港道教学院主办的文化刊物,宗旨在于深层次地探讨、多角度地介绍、广范围地弘扬道教文化,内容既强调学术性,亦注重知识性。

栏目

该刊设立的栏目,有道教论坛、道教哲学、道教伦理、道教戒律、道教法术、道教神仙、道教人物、道教经典、道教宗派、道教养生文化、道教基础知识、道教与科学、道教与教育、道教与民俗、道教与生态环保、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与音乐美学、道教与其他宗教、道教与现代社会、海外道教、朝山访道、图书评介、会议综述等。

各期目录

第四十二期

特稿

  • 卿希泰:在庆祝青松观创建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对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的两点希望

道教论坛

  • 胡孚琛:为学与为道
  • 戈国龙:内在的田野,心性的考古:宗教学研究的另类思路
  • 陈霞:道教善书对生态伦理的启发

道教经典

  • 徐山:《老子》“白--黑”颜色词的价值取向
  • 刘泳斯:《李筌阴符经疏》成书年代考

道教人物

  • 尹志华:清末北京白云观方丈高仁峒行实
  • 张应超:道教文化向世界的可喜探索--黄世真道长弘道事迹简记

修炼养生

  • 熊春锦:汉代以前黄老学说中的“守一法”
  • 罗明月:道教饮食中的养生义理

道法科仪

  • 张振国:禳灾远害驱邪的传统符咒
  • 胡小柳:有关《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的访谈

文学艺术

  • 黄景春:谈谈《红楼梦》中的神仙
  • 陈耀庭:胸中有道,处处有美--读唐诚青道长《诚青道人书画集》

当代道教

  • 郭树森、欧阳镇:论当代道教的振兴之路
  • 丁常云:试论道教筥观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

学术动态

  • 午火:“探古鉴今--全真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赖全:《汉唐道教论集》观点述评


第四十三期

特稿

  • 陈耀庭:全真道诗欣赏又三题 / 陈耀庭

道教论坛

  • 葛荣晋:糊涂哲学与智慧人生--“大智若愚”的现代诠译
  • 马洁身、赵曦:道家道教学说的人文精神
  • 潘存娟:《道德经》的心理平衡论

道教思想

道教经典

道教宗派

  • 传凤英:全真道衍派--北京桃源观千峰派简介
  • 萧霁虹:长春派遗脉在昆明的传承

道法科仪

  • 陈敬阳:回顾1986年香港蓬瀛仙馆与青松观启建的全真法会

道教与民俗

  • 陈金凤:道教桃文化摭说
  • 王育婧:上海竹枝词中的城隍信仰

道教与武术

  • 杨子路:医道与武道--以道医与内家拳为例的辩析
  • 郭晓峰:试论《道德经》对中国剑术修炼的影响

朝山访道

  • 黄景春:天池的王母宫和福寿观

图书评介

  • 萧海燕:《道教老学史》评介
  • 张宏敏:《王阳明与道家道教》简评


第四十四期

特稿

  • 张振国:闵智亭道教思想窥见

道教论坛

  • 王卡:如何认识看待道教的方术
  • 刘仲宇:关注道教养生学的当代生存环境
  • 若水山人:小议道教的贡献与弊端

道教经典

  • 高原乐:敦煌本《化胡歌》八首校注

道教神仙

  • 朱越利:宋元士人、士大夫与吕洞宾形象(上)

丹道养生

  • 段新龙:略述黄元吉的内丹心性之学
  • 李玉用:论道教文化与温泉养生

道教法术

  • 魏小巍:法术与道教的宗教经验

道教文学

  • 谭敏:《道教灵验记》中的法器灵验故事
  • 刘永霞:九华仙子到凡尘,凉夜山头吹玉笛--游九言之《华阳洞词》赏析

道教音乐

  • 吕畅:论道教音乐的双重属性

区域道教

  • 丁常春、吴振亚:四川全真道历史和现状概述
  • 张华、郑勇华:圣旨解秘:明代武当山辉煌发展成因

碑刻史料

  • 徐雪凡:从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发展史(上)
  • 赵卫东:山东道教碑刻辑录(三)

朝山访道

  • 赵玉春:平吧蒙山白云岩清虚观

图书评介


第四十五期

特稿

  • 田海撰,刘艳、张崇富译:瑶牒新释

道教论坛

  • 尹振环:无为必无名,无名方无为——再谈“何为无为,谁之无为”
  • 章伟文:老子“道”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
  • 文英玲、邓佩玲:《道德经》与品格教育

道教神仙

人物思想

  • 萧海燕:论褚伯秀庄学中的性命双修思想
  • 秦国帅:王志谨《盘山语录》修道思想略论

丹道养生

  • 许天赐:七病歌

区域道教

  • 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与道教关系论略
  • 刘春雷:海上有仙山——胶东地区的仙道文化与宗教信仰

道教与儒释

  • 孙君恒、董雪:《淮南子》礼学新论
  • 韩焕忠:憨山德清的《庄子内篇注》

道教与文学

  • 罗伟国:拘神德清的《水浒》

碑刻历史

  • 徐雪凡:从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发展史(下)
  • 王东:与山阳有关的窑神庙碑刻


第四十六期

特稿

  • 戈国龙:对性命双修思想的现代思考

道教论坛

  • 葛荣晋:“为而不争”与“舍得之道”
  • 韩焕忠:谁知庄子是真儒——觉浪道盛的《庄子提正》
  • 阎莉:权威与信仰:以真武神性及信仰内容的衍变为视角

道教经典

  • 郭武:关于《五篇灵文》
  • 高原乐:敦煌本《尹喜哀叹》五首校注

道教人物

  • 张悦:章献明肃皇后受箓考

丹道养生

  • 汪登伟:苏元朗非内丹师说
  • 曾传辉:养生问答五则

道教文学

  • 刘康乐:诗与歌的变奏:唐代道教诗歌的新形式
  • 高国藩:幻化人生 以苦为乐——论韩国道教化汉文小说

道教与儒释

  • 李波:明代桐城《庄子》研究——以方以智与钱澄之为中心

近现代道教

  • 刘泳斯:以慈护道:近代宗教团体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浅论——从民国年间道院与世界红卍字会关系谈起

会议综述

  • 秦国帅:“全真道与明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图书评介

  • 赖全:樱花树下问仙道——小林正美著《中国的道教》评介
  • 李继武:道教究竟何时创立?


第四十七期

特稿

  • 胡孚琛:时代的骄子 民族的精英——为钱学森院士百年诞辰而作

道教论坛

  • 尹振环:姓名的老子是老聃还是太史儋——析《史记》中的三位老子
  • 王巧玲:论元代著名道士画家王蒙
  • 李玉用:三教融合视野下的道教思想及其发展

道教典籍

道教神仙

  • 田海撰;邢飞、张慧敏、张崇富译:关羽信仰兴盛与道教的关系

道教丹法

  • 韩吉绍:炼丹术中的外来矾石
  • 余强军:清代黄元吉论道教内丹学之“真意”

音乐艺术

  • 刘丽君:庄子的音乐寓言——“《咸池》之乐”
  • 张鲁君:《太平经》的图像思想

道教与儒释

  • 施保国:对儒家“道统”的反动——方东美论道家对宋明新儒家的影响

道教仙话

  • 张振国:《夷坚志》中的仙道故事
  • 谭铭泉:绵竹九龙活灵官与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人物访谈

  • 徐菲:关于《法言会纂》和法言坛的几个问题——访刘伯谷先生

图书评介

会议综述

  • 午火:第七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四十八期

特稿

  • 樊光春:2010年后中国道教走各观察

道教论坛

  • 戈国龙:也谈“灵性市场”
  • 李似珍:老寿星与道教神仙关系辨识
  • 覃延佳:从“天门三真君”到“三元教主”:唐葛周之身份演变

道教经典

丹道养生

  • 丁常春:蒋植阳内丹学之“修道外护事”析论
  • 刘嗣传:道教养生文化与武当武术

科仪法术

  • 张振国:道教徒的称谓、持斋与“戊不朝真”
  • 孙王成:茅山法物二种

道教伦理

  • 孙瑞雪:浅议文昌帝君信仰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道教文学

道教与其他文化

  • 韩焕忠:唯以老庄说老庄——从佛道论衡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
  • 李从娜:朱谦之与老庄道学

朝山访道

  • 李远国:南丰道教考察记
  • 郑艳:北京白云观燕九节民俗文化及记述调查报告

图书评介

  • 刘固盛、王闯:评《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
  • 周冶:体兹正道,悟彼重玄——《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认识论研究》述评


第四十九期

特稿

  • 锺肇鹏:人生、永恒与不朽

道教论坛

  • 周立昇:安命精神家园──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寻
  • 戈国龙:神与神性:两种宗教类型与宗教的两个维度
  • 易宏:“I AM”“如”“自然”──从哲学与宗教的几个中心词看东西方文化会通

经典文献

  • 黄熹:《老子翼》与焦竑作《翼》之旨
  • 王守亮:读〈会仙左坛题字〉札记

道教神仙

  • 高国藩:敦煌文本与土地神
  • 杨培德:关于梓潼神庙内的张献忠塑像

丹道法术

  • 汪登伟:“五字三峰”考
  • 南信云:方士赵炳与古代禁咒之术

道教宗派

道教文学

道教与儒释

  • 乐爱国:道教对《孟子》“仁民爱物”的吸取与诠释──兼论道教生态伦理与儒家的差异
  • 韩焕忠:居士善会庄子心──杨文会的《南华经发隐》

科学与美学

  • 杨子路:仙道与数理──宋元道教围棋文化之特质
  • 古屿鑫:“游蜀似还蜀”:张三丰的自然审美趣味论

图书评介


第五十期

特稿

  • 李永明:思前想后──香港道教学院成立20周年的感想

道教论坛

  • 戈国龙:弘教与弘道──对道教教育的一点思考
  • 朱越利:跨文化视角与“道教学译丛”
  • 葛荣晋:开展田野调查,追寻历史记忆──兼论王屋山是全真教活动的重镇

道教经典

  • 尹振环:简帛对今本《老子》的颠覆不能熟视无睹──揭穿唐玄宗对《老子》的瞒和骗
  • 吴受琚:清沈彤精抄、精批本《庄子》经眼录

道教神仙

  • 于国庆:道教神仙东王公形象的历史演变
  • 黄永锋:中国民间药王信仰探略

丹道养生

  • 卢理湘:道教金液玉液养生论
  • 丁强:《神仙起居法》注

道教文学

  • 陈耀庭:不惹人间桃李花──白玉蟾的〈卧云〉诗
  • 刘永霞: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顾况的茅山情结

道教与儒释

  • 白娴棠:以道解佛:刘一明注解佛经的特点──以《心经解蕴》为例考察
  • 韩焕忠:“修多罗义解南华”──赵朴初居士与《庄子》

经济与民俗

  • 梁理中:从市场营销学看全真道之发展
  • 张开华:试论传统庙会的民俗文化功能──以上海龙华、豫园、圣堂庙会为例

碑刻史料

  • 赵国庆:药王山太玄石碑文考释
  • 周郢:泰山“张三丰题刻”考辨

图书评介


第五十一期

特稿

  • 熊铁基:道教的产生及其文化意蕴

道教论坛

  • 周赟:浅论道家学派何以更能包容科学思想
  • 杜军、张玉:揭开神秘面纱,重现科学真容──论道教气功的科学精神及其养生功用
  • 郭硕知:对《道德经》第十一章的宗教学分析

道教经典

  • 姜守诚:择墓之善恶──《太平经》卷50〈葬宅诀〉解读
  • 张阳:《道藏》本《图经衍义本草》源流考

神仙人物

  • 宋峰:关羽兵器考究──兼论关羽神化的历程
  • 孔祥毓:来去不闻山鸟喧,三生石上龙蛇年──第四十七代天师张贞一考略

道法科仪

  • 张振国:“三朝”、“寄库”与冥器

道教历史

  • 张华、郑勇华:武当山五龙宫兴建起因略探/
  • 胡小柳:近代道教发展迟滞之原因新论──以什邡地区的道教为例

道教与民俗

  • 陈金凤:屠苏酒中的道教风味
  • 罗伟国、倪雅菁:城隍庙 ‧ 城隍神 ‧ 竹枝词

朝山访道

  • 刘婷:道教圣地三清山
  • 孙君恒:山东访道记

学术回顾

  • 陈耀庭:“十年磨一剑”──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三教关系研究班”成果述评
  • 赵卫东:关于《山东道教碑刻集》的两点补充说明

图书评介

  • 秦国帅:在历史的天空下──评《金元全真道教史论
  • 曹诚:魂牵梦绕“重阳”魄──《寻迹重阳宫》读后


第五十二期

特稿

  • 高国藩:敦煌西王母神话与西部道教养生文化

道教论坛

  • 王巧玲:论道家获得人生幸福的智慧
  • 马枢廷:老子语境中的“朴”与心灵的自由
  • 马洁身、赵曦:由“逍遥游”领悟庄子所勾画的人生境界

哲学思想

  • 周立昇:道体与玄理 ——王弼《老子注》对道的玄解
  • 房媛:《道德经》的廉洁思想管窥

道教经典

  • 汪登伟:《道枢‧参同契上篇》为《太易丹书》改写本考

神仙人物

  • 陈广忠:“北海若”考
  • 由申:清代道士娄近垣及其主要思想

丹道养生

  • 余强军:道教内丹学的“阳生活子时”

道法科仪

  • 易宏:“叩齿”略考
  • 张振国:上海浦东散鲜花歌词的生活情结

道教与女性

  • 李永庚:杨贵妃与道教
  • 张悦:宋代后妃入道现象初探——以仁宗郭皇后为例

朝山访道

  • 邓静、黄永锋:漱月含珠 钟灵毓秀——广州纯阳观独特的人文气息
  • 孙王成、郑传凤:茅山宗师后人茅山寻亲记

图书评介


第五十三期

特稿

  • 萧登福:宋后儒家经籍及修身法门的宗教化与道教化

道教论坛

  • 戈国龙:修道现象学研究笔记
  • 葛荣晋:葛洪的心灵养生论与现代人类生活
  • 孙亦平:论茅山乾元观在江南全真道中的地位与影响

道教经典

  • 张永宏:《老子》第二十六章“轻”“重”新解

丹道养生

  • 李远国:论王道渊性命混融的内丹学说
  • 吕畅:略谈道教养生的道与术

道法科仪

  • 万景元:道教法箓概论
  • 覃延佳:“道体”师用:广西上林县西燕师公《大斋请圣科》分析

道教与儒释

  • 韩焕忠:一贯别传南华经——吹万广真对《庄子》的禅学解读
  • 张宏敏:马一孚论道家道教

道教与文学

  • 易中亚:庄子对当代作家王蒙的影响
  • 丁培仁:游道小集

人物专访

朝山访道

  • 张方:太原寻访全真遗迹
  • 赵秀丽:即墨乡村道教考察记

图书评介


第五十四期

特稿

道教论坛

  • 王宗昱:坚持正一道教研究的基础性地位
  • 张崇富:全球化时代道教发展面临的挑战
  • 容志毅:四维立则国家稳

道教经典

神仙人物

丹道养生

  • 丁常春:蒋植阳内丹学之“大乘”、“上乘”思想论略
  • 许天阳:也谈“筑基

文学与音乐

  • 锺肇鹏:悟道四首
  • 杨泽善、谭大江:浅谈武当山道教音乐在历史演变中的三个时期

道教与儒释

  • 张雪松:刘元真、吕伯强考——浅谈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虚构”的佛道之争

文化大观

  • 梁理中:道教与茶文化之关系
  • 张振国:道教的“台”

图书评介

  • 苏轶璇:刘处玄在早期全真道发展中的道门贡献和理论建设——兼评强昱著《刘处玄学案
  • 赵芃:区域道教史研究的成功之作——读《江西道教史》有感


外部链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