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五岳大帝东岳泰山大帝南岳衡山大帝西岳华山大帝北岳恒山大帝中岳嵩山大帝的总称,又称五岳五帝。道教认为五行之炁在地上凝聚成五岳,其神即五岳大帝,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称:“五老上帝者,五炁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及其见于天文者,则为五星,或为五帝座。天地既分,则凝质具体,遂为五岳。既成山岳,必有神司,是为五岳之帝。”五岳大帝各统领万千仙官、玉女、兵马,俨然是天下名山洞府众神之首,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即称:“十大洞天、五岳皆高真上仙主统,以福天下,以统众神也。”

历史上五岳长期与四渎五镇四海并列于国家祀典,总称“岳渎海镇”或“岳镇海渎”。早在先秦时代,王朝已经开始祭祀五岳。《周礼‧春官‧大宗伯》谓:“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又《礼记‧王制》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秦汉时期,秦始皇、汉武帝均在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举行过隆重的“封禅”大典,无形使五岳的地位更为崇高。汉宣帝时,朝廷正式确立了岁时祭祀五岳的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唐代加封五岳为“王”,宋元两代再晋封为“帝”,及至明太祖则撤去帝王称号而仅称“某岳某山之神”。道教仪式一般把朝廷封号用作五岳大帝的圣号。

历代五岳封号一览

年份 东岳 南岳 西岳 北岳 中岳 资料来源
唐先天二年(713年) 金天王 《旧唐书‧礼志》[1]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 天齐王 《旧唐书‧玄宗本纪》[2]
唐天宝五年(746年) 司天王 安天王 中天王 《旧唐书‧礼志》[3]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仁圣天齐王 《宋史‧礼志》[4]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顺圣金天王 《宋史‧礼志》[5]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天齐仁圣帝 司天昭圣帝 金天顺圣帝 安天元圣帝 中天崇圣帝 《宋史‧礼志》[6]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天齐大生仁圣帝 司天大化昭圣帝 金天大利顺圣帝 安天大贞玄圣帝 中天大宁崇圣帝 《元史‧祭祀志》[7]
明洪武三年(1370年) 东岳泰山之神 南岳衡山之神 西岳华山之神 北岳恒山之神 中岳嵩山之神 《明史‧礼志》[8]

相关条目

注释

  1. 《旧唐书‧礼仪志》:“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封华岳神为金天王。”
  2. 《旧唐书‧玄宗本纪》:“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近山十里,禁其樵采。”
  3. 《旧唐书‧礼仪志》:“(天宝)五载春正月……封中岳为中天王,南岳为司天王,北岳为安天王。”
  4. 《宋史‧礼志》:“真宗封禅毕,加号泰山为仁圣天齐王,遣职方郎中沈维宗致告。”
  5. 《宋史‧礼志》:“庚午,亲谒华阴西岳庙,群臣陪位,庙垣内外列黄麾仗,遣官分奠庙内诸神,加号岳神为顺圣金天王。”
  6. 《宋史‧礼志》:“五月乙未,加上东岳曰天齐仁圣帝,南岳曰司天昭圣帝,西岳曰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中岳曰中天崇圣帝。”
  7. 《元史‧祭祀志》:“其封号,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加上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安天大贞玄圣帝,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
  8. 《明史‧礼志》:“(洪武)三年诏定岳镇海渎神号。略曰:“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岳镇海渎之封,起自唐、宋。夫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受命于上帝,岂国家封号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今依古定制,并去前代所封名号。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