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神仙道教,一些学者对魏晋时期道教发展形态的称呼,相对于两汉时期的原始道教而言。这种形态的道教,为获得长生成仙而进行自我修炼,并出现了由师徒组织而成的小型道教团体。神仙道教渊源于古代先民的原始宗教、战国时期的方仙道以及道家、神仙家的学说,以长生成仙为信仰核心和行为目标,对仙方、仙术及道书采取师徒秘传的布道方式,其教团一般由信徒、亲戚组成,由道首独立经营,保持著早期神仙方士的传统。神仙道教无出家和在家道士的区分,仅重师承,不重道阶,道团与道派之间也互不相统属。当时神仙方士修仙成风,聚徒布道,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道团,如郑隐经营的五十馀人的道团、葛玄的道团、葛洪罗浮山道团等,统称为魏晋神仙道教。魏晋神仙道教授徒传经要经过立坛盟誓等严格的仪式,有严密的戒律及斋醮科仪,比民间巫鬼道高一个层次。神仙道教的形成标志著道教由鬼道上升为仙道,成为汉末早期道教至南北朝成熟的教会式宫观道教之间的过渡桥梁。魏晋之后,神仙道教的传统仍在沿续,如唐代的神仙道士、隐逸道士及炼制仙药的道团,以及后世专门承传内外丹方秘诀的道团,都是神仙道教的遗风。

参考文献

  1. 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