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概貌”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自東漢中葉形成以來,它經歷了創建期、改造期、興盛發展期、宗派紛起期和逐漸衰落期,迄今在我國流傳已有近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對中華民族與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化學、醫學、養生學、氣功學、以及民族關係、民族心理和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道教,還積存了大量的經籍文獻及宮觀建築、雕塑、石刻等;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許多重大的貢獻。
 
 自東漢中葉形成以來,它經歷了創建期、改造期、興盛發展期、宗派紛起期和逐漸衰落期,迄今在我國流傳已有近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對中華民族與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化學、醫學、養生學、氣功學、以及民族關係、民族心理和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道教,還積存了大量的經籍文獻及宮觀建築、雕塑、石刻等;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許多重大的貢獻。
 +
 +
==道教歷史==
 +
*[[東漢道教]]
 +
*[[兩晉南北朝道教]]
 +
*[[隋唐五代道教]]
 +
*[[宋元道教]]
 +
*[[明清道教]]
 +
*[[民國道教]]
 +
*[[當代道教]]
 +
 +
==地區==
 +
===兩岸三地===
 +
*[[中國大陸的道教]]
 +
*[[少數民族地區的道教]]
 +
*[[香港的道教]]
 +
*[[澳門的道教]]
 +
*[[台灣的道教]]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第9行: 第26行: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
  
[[Category:道教概貌]]
+
[[Category:道教概貌]][[en:General Presentation of Daoism]]

2009年7月5日 (日) 12:08的最新版本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因以“”为最高信仰而得名。它认为,经过一定的修炼,人可以得道成。以此信念为核心。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它是在中国敬天祭祖的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以道家为主要思想渊源,吸收阴阳家、墨家、儒家(包括谶纬学)、法家等诸家思想,沿著方仙道黄老道的基本思想理路和修持途径,而逐渐形成的。

自东汉中叶形成以来,它经历了创建期、改造期、兴盛发展期、宗派纷起期和逐渐衰落期,迄今在我国流传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道教,还积存了大量的经籍文献及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道教历史

地区

两岸三地

参考资料

  1.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 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3.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 李养正:《道教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