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虛觀”的版本间的差异
小 (沖虛觀(廣東惠州市)移動到沖虛觀) |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沖虛觀位於廣東[[羅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為東晉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虛。葛洪升仙後,晉安帝義熙 | + | 沖虛觀位於廣東[[羅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為東晉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虛 。東晉咸和八年(333年),葛洪再至羅浮山修道,隨從門徒信衆日漸增多,於是在羅浮山朱明洞前建南庵都虛觀、東庵九天觀、西庵黃龍觀、北庵酥醪觀,開創嶺南道教興盛局面 。葛洪升仙後,晉安帝義熙(405 -418 年) 初年 ,改 都虛觀爲 葛洪祠,以示紀念。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擴建,易名為「葛仙祠」。宋哲宗元 祐 二年(1087年),又賜名為「沖虛觀」。以後歷代均有修葺。 沖虛古觀爲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七朱明曜真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四泉源洞福地。蘇軾《仇池筆記》之〈記羅浮異苑〉條,說「有官吏自羅浮都虛觀遊長夀」。現沖虛觀是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重修, 現為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
沖虛古觀掩映在蒼松古柏之中,環境清幽,是羅浮山風光的精華所在。觀前會仙橋。觀內有殿宇五重,分別為靈官殿、三清殿、黃大仙殿、呂祖殿和葛仙殿,此外還有寮房等附屬建築百餘間。 | 沖虛古觀掩映在蒼松古柏之中,環境清幽,是羅浮山風光的精華所在。觀前會仙橋。觀內有殿宇五重,分別為靈官殿、三清殿、黃大仙殿、呂祖殿和葛仙殿,此外還有寮房等附屬建築百餘間。 | ||
第5行: | 第5行: | ||
三清寶殿是主殿,重建於清光緒年間。殿內主供三清尊神,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四位真君陪祀。兩側又分別設有精緻神龕,東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西奉[[太乙救苦天尊]]。整個殿堂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 三清寶殿是主殿,重建於清光緒年間。殿內主供三清尊神,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四位真君陪祀。兩側又分別設有精緻神龕,東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西奉[[太乙救苦天尊]]。整個殿堂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 ||
− | 黃大仙殿供奉著葛洪的弟子[[黃野人]] | + | 黃大仙殿供奉著葛洪的弟子[[黃野人]]。據傳:黃野人同師父葛洪一起在羅浮山煉丹,有一次他有事外出,回來時師父已羽化成仙。後來他找到一顆師父為留於柱石間的丹藥,服之成為地行仙,常在人世。相傳他經常奔波於山野之間,廣為百姓治病。因此在東南一帶,他的香火十分旺盛。 |
呂祖殿內供奉著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據傳[[蘇東坡]]曾在羅浮山巧遭呂洞賓,治好了他兒子[[蘇過]]的眼疾。 | 呂祖殿內供奉著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據傳[[蘇東坡]]曾在羅浮山巧遭呂洞賓,治好了他兒子[[蘇過]]的眼疾。 | ||
第11行: | 第11行: | ||
葛仙祠內供奉葛洪及其夫人[[鮑姑]]的坐像。鮑姑為南海太守鮑靚的獨生女,幼承家學,精於醫道,尤善灸法,以治疣、瘤聞名,世稱鮑仙姑。 | 葛仙祠內供奉葛洪及其夫人[[鮑姑]]的坐像。鮑姑為南海太守鮑靚的獨生女,幼承家學,精於醫道,尤善灸法,以治疣、瘤聞名,世稱鮑仙姑。 | ||
− | 沖虛古觀 | + | 沖虛古觀 旁 有許多葛洪的遺跡, 如稚川丹竈、洗藥池等葛洪煉丹遺跡 。 |
==聯絡及交通== | ==聯絡及交通== | ||
第21行: | 第21行: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 | #清‧陶敬益撰:《羅浮山志》,卷三,《藏外道書》本。 |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263-264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263-264頁。 | ||
#顧軍、朱耀庭著:《長生久視的勝境--古代仙山道觀》第154-157頁,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 | #顧軍、朱耀庭著:《長生久視的勝境--古代仙山道觀》第154-157頁,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 | ||
#榮宜:《沖虛古觀面貌一新》,載《中國道教》1988年第4期第48-50頁。 | #榮宜:《沖虛古觀面貌一新》,載《中國道教》1988年第4期第48-50頁。 | ||
− | [[Category:廣東 | + | [[Category:廣東宮觀]] |
[[en:The Temple of Emptiness (Chongxuguan) , Guangdong]] | [[en:The Temple of Emptiness (Chongxuguan) , Guangdong]] |
2015年12月26日 (六) 16:58的最新版本
沖虛觀位於廣東羅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為東晉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虛。東晉咸和八年(333年),葛洪再至羅浮山修道,隨從門徒信衆日漸增多,於是在羅浮山朱明洞前建南庵都虛觀、東庵九天觀、西庵黃龍觀、北庵酥醪觀,開創嶺南道教興盛局面。葛洪升仙後,晉安帝義熙(405-418年)初年,改都虛觀爲葛洪祠,以示紀念。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擴建,易名為「葛仙祠」。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又賜名為「沖虛觀」。以後歷代均有修葺。沖虛古觀爲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七朱明曜真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四泉源洞福地。蘇軾《仇池筆記》之〈記羅浮異苑〉條,說「有官吏自羅浮都虛觀遊長夀」。現沖虛觀是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重修,現為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沖虛古觀掩映在蒼松古柏之中,環境清幽,是羅浮山風光的精華所在。觀前會仙橋。觀內有殿宇五重,分別為靈官殿、三清殿、黃大仙殿、呂祖殿和葛仙殿,此外還有寮房等附屬建築百餘間。
三清寶殿是主殿,重建於清光緒年間。殿內主供三清尊神,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四位真君陪祀。兩側又分別設有精緻神龕,東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西奉太乙救苦天尊。整個殿堂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黃大仙殿供奉著葛洪的弟子黃野人。據傳:黃野人同師父葛洪一起在羅浮山煉丹,有一次他有事外出,回來時師父已羽化成仙。後來他找到一顆師父為留於柱石間的丹藥,服之成為地行仙,常在人世。相傳他經常奔波於山野之間,廣為百姓治病。因此在東南一帶,他的香火十分旺盛。
呂祖殿內供奉著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據傳蘇東坡曾在羅浮山巧遭呂洞賓,治好了他兒子蘇過的眼疾。
葛仙祠內供奉葛洪及其夫人鮑姑的坐像。鮑姑為南海太守鮑靚的獨生女,幼承家學,精於醫道,尤善灸法,以治疣、瘤聞名,世稱鮑仙姑。
沖虛古觀旁有許多葛洪的遺跡,如稚川丹竈、洗藥池等葛洪煉丹遺跡。
聯絡及交通
地址:廣東省博羅縣羅浮山
交通:先至廣州,再乘汽車至羅浮山
聯繫電話:86-752-6660661、6660235
參考資料
- 清‧陶敬益撰:《羅浮山志》,卷三,《藏外道書》本。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263-264頁。
- 顧軍、朱耀庭著:《長生久視的勝境--古代仙山道觀》第154-157頁,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
- 榮宜:《沖虛古觀面貌一新》,載《中國道教》1988年第4期第48-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