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概貌”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而得名。它認為,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得道成[[仙]]。以此信念為核心。道教尊[[老子]]為教祖,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它是在中國敬天祭祖的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以道家為主要思想淵源,吸收陰陽家、墨家、儒家(包括讖緯學)、法家等諸家思想,沿著方仙道、黃老道的基本思想理路和修持途徑,而逐漸形成的。
+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而得名。它認為,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得道成[[仙]]。以此信念為核心。道教尊[[老子]]為教祖,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它是在中國敬天祭祖的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以道家為主要思想淵源,吸收陰陽家、墨家、儒家(包括讖緯學)、法家等諸家思想,沿著[[ 方仙道]] [[ 黃老道]] 的基本思想理路和修持途徑,而逐漸形成的。
  
 
 自東漢中葉形成以來,它經歷了創建期、改造期、興盛發展期、宗派紛起期和逐漸衰落期,迄今在我國流傳已有近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對中華民族與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化學、醫學、養生學、氣功學、以及民族關係、民族心理和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道教,還積存了大量的經籍文獻及宮觀建築、雕塑、石刻等;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許多重大的貢獻。
 
 自東漢中葉形成以來,它經歷了創建期、改造期、興盛發展期、宗派紛起期和逐漸衰落期,迄今在我國流傳已有近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對中華民族與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化學、醫學、養生學、氣功學、以及民族關係、民族心理和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道教,還積存了大量的經籍文獻及宮觀建築、雕塑、石刻等;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許多重大的貢獻。
 +
 +
==道教歷史==
 +
*[[東漢道教]]
 +
*[[兩晉南北朝道教]]
 +
*[[隋唐五代道教]]
 +
*[[宋元道教]]
 +
*[[明清道教]]
 +
*[[民國道教]]
 +
*[[當代道教]]
 +
 +
==地區==
 +
===兩岸三地===
 +
*[[中國大陸的道教]]
 +
*[[少數民族地區的道教]]
 +
*[[香港的道教]]
 +
*[[澳門的道教]]
 +
*[[台灣的道教]]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第9行: 第26行: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
  
[[Category:道教概貌]]
+
[[Category:道教概貌]][[en:General Presentation of Daoism]]

2009年7月5日 (日) 12:08的最新版本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因以「」為最高信仰而得名。它認為,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得道成。以此信念為核心。道教尊老子為教祖,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它是在中國敬天祭祖的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以道家為主要思想淵源,吸收陰陽家、墨家、儒家(包括讖緯學)、法家等諸家思想,沿著方仙道黃老道的基本思想理路和修持途徑,而逐漸形成的。

自東漢中葉形成以來,它經歷了創建期、改造期、興盛發展期、宗派紛起期和逐漸衰落期,迄今在我國流傳已有近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對中華民族與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化學、醫學、養生學、氣功學、以及民族關係、民族心理和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道教,還積存了大量的經籍文獻及宮觀建築、雕塑、石刻等;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許多重大的貢獻。

道教歷史

地區

兩岸三地

參考資料

  1.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 卿希泰主編:《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3.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