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Category:道教神仙) |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1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道教神仙}} | ||
+ | '''神仙''',道教信仰的一種超自然存有,具有長生不死、神通廣大等性質,可由普通凡人轉變而成。《[[莊子]]》中記載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之「[[神人]]」、「[[真人]]」等乃是後世道教神仙的雛形,《漢書‧藝文志》又說其能「保全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外」,漢代劉向則首次將歷史上的各種神仙傳說彙編成《[[列仙傳]]》。道教正式創立後,更極力宣揚有關神仙的信仰,晉代[[葛洪]]曾撰〈論仙〉論證神仙之實有,又編《[[神仙傳]]》記錄歷代神仙之事跡,並描述神仙之神異屬性言:「或竦身入雲,無翅而飛;或駕龍虎,上造太階;或化為鳥獸,浮游青霄;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氣,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間而人不識,或隱其身而莫之見;面生異骨,體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俗流。」唐代《[[三洞群仙錄]]》〈序〉又以為神仙乃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後世專門記載神仙事蹟及其修行方法的著作還有很多,所錄神仙既有上古傳說人物,也有真實歷史人物,並對各種神仙進行過階品劃分,如《太真科》分其為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等九品。後來,神仙一詞不僅可指已經得道成仙的人,而且也可用來稱呼正在修行的道士,如《[[天隱子]]》〈神仙〉言:「人生時稟得靈氣,精明通悟,學無滯塞,則謂之神;宅神于內,遺照于外,自然異於俗人,則謂之神仙。故神仙亦人也。」《[[道門通教必用集]]》也曾以神仙為現實中「七品道士」之第二品,並謂:「神仙道士,謂變化不測,超高凡界。」而這些現實中的道士經過修煉,最終是可以成為神仙的,如《[[重陽全真集]]》即鼓勵人們進行內丹修煉,並說:「氣神相結,謂之神仙。」 | ||
+ | ==參考文獻== | ||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
+ |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 | ||
[[Category:道教神仙]] | [[Category:道教神仙]] |
2015年12月8日 (二) 14:49的最新版本
道教神仙 |
神仙學說 |
神仙的特點 成仙的基礎 修仙的途徑 神仙的等級 |
先天尊神 |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
星君 |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
山川河海及雷部諸神 |
東嶽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帥 雷公電母 龍王 雨師 風伯 |
土地神及地方保護神 |
城隍 門神 土地 灶神 |
財神和福祿壽星 |
財神 福祿壽星 |
冥司神靈 |
酆都大帝 十殿閻王 |
得道仙真 |
觀音 八仙 媽祖 關帝 呂祖 王靈官 臨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開漳聖王 三山國王 |
神仙,道教信仰的一種超自然存有,具有長生不死、神通廣大等性質,可由普通凡人轉變而成。《莊子》中記載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之「神人」、「真人」等乃是後世道教神仙的雛形,《漢書‧藝文志》又說其能「保全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外」,漢代劉向則首次將歷史上的各種神仙傳說彙編成《列仙傳》。道教正式創立後,更極力宣揚有關神仙的信仰,晉代葛洪曾撰〈論仙〉論證神仙之實有,又編《神仙傳》記錄歷代神仙之事跡,並描述神仙之神異屬性言:「或竦身入雲,無翅而飛;或駕龍虎,上造太階;或化為鳥獸,浮游青霄;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氣,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間而人不識,或隱其身而莫之見;面生異骨,體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俗流。」唐代《三洞群仙錄》〈序〉又以為神仙乃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後世專門記載神仙事蹟及其修行方法的著作還有很多,所錄神仙既有上古傳說人物,也有真實歷史人物,並對各種神仙進行過階品劃分,如《太真科》分其為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等九品。後來,神仙一詞不僅可指已經得道成仙的人,而且也可用來稱呼正在修行的道士,如《天隱子》〈神仙〉言:「人生時稟得靈氣,精明通悟,學無滯塞,則謂之神;宅神于內,遺照于外,自然異於俗人,則謂之神仙。故神仙亦人也。」《道門通教必用集》也曾以神仙為現實中「七品道士」之第二品,並謂:「神仙道士,謂變化不測,超高凡界。」而這些現實中的道士經過修煉,最終是可以成為神仙的,如《重陽全真集》即鼓勵人們進行內丹修煉,並說:「氣神相結,謂之神仙。」
參考文獻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