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教音樂”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道教音樂}} 茅山道教音樂以及齋醮活動,經隋唐之興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宮廷的寵幸,文史資料頗豐。在以明正統年間版《道藏》的《茅...) |
(没有差异)
|
2008年11月9日 (日) 23:05的版本
道教音樂 |
道教音樂分類與形式 |
聲樂 器樂 樂器 |
道教音樂流派 |
正一道音樂 全真道音樂 |
道教音樂譜輯 |
玉音法事 大明御製玄教樂章 全真正韻 |
各地道教音樂 |
北京白雲觀 蘇州 龍虎山 武當山 茅山 上海 嶗山 三秦 四川 東北 台灣 香港 |
茅山道教音樂以及齋醮活動,經隋唐之興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宮廷的寵幸,文史資料頗豐。在以明正統年間版《道藏》的《茅山志》以及嘉靖中《茅山志合編》中,茅山受皇命所舉行的醮事和醮事的節日次序、唱曲等,甚至醮事所用的法器、樂器、演唱和演奏人員配備等,都有較為詳細的記錄。
特點
茅山的道教宮觀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宮五觀」,三宮為九霄宮、元符宮、崇禧宮;五觀為德佑觀、仁佑觀、玉晨觀、白雲觀、乾元觀。「三宮」沿傳正一道統;「五觀」則習傳全真道派,因此,茅山道教兼具正一、全真之兩派特徵。1950年代起,茅山三宮五觀的道士聯合起來,破除門戶觀念,統一稱為「茅山道院」。由於受戰火和「文化大革命」的滅頂摧毀,現時的茅山道樂尚未恢復至從前的鼎盛面貌。基於正一、全真相互並存的歷史和現實狀況,茅山道樂正一、全真風格兼具,且有茅山自身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