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大小无更改 、 2013年1月2日 (三) 23:44
无编辑摘要
泰常八年(423年),他又稱老子玄孫李譜文降臨嵩山,親授《錄圖真經》六十餘卷,賜以劾召鬼神與金丹等秘法,並囑其輔佐北方「太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後寇謙之親赴魏都平城獻道書於太武帝,得到重臣崔浩的幫助,帝賜於平城東南建立新天師道場,重壇五層,遵其新經之制,後人稱為「[[北天師道]]」。
太延末(440年),太武帝聽從寇謙之的進言,改年號為太平真君。後帝又親至道壇受   ,封寇謙之為國師。北天師道由此在北方大盛。
寇謙之改革道官職位的世襲制度,主張唯賢是授,信守五常<ref>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ref>,持戒修行。他很重視道教齋醮儀範,為道教增訂了諸多齋儀和儀式,亦為後世道教齋儀奠定了基礎。經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後人稱新天師道或北天師道。西元448年,寇謙之卒,年八十四,葬以道士之禮。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