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字节 、 2013年9月22日 (日) 10:28
=== 道教教理的建設 ===
道教教理的建設,由於諸多道教著名學者如[[陳摶]]、[[張伯端]]、 [[ 張無夢 ]] 、陳元等的努力,出現了一些新的特色。陳摶《易龍圖》以象數解易,開創易學圖書學派,以圖象和數字顯示世界發生及構成,所說道器、體用等範疇,對宋代理學有明顯影響。自杜光庭總結漢以來的道教老學後,北宋道教學者解注《[[道德經]]》者雖不算多,但也有一定影響,並有新特徵。像張無夢結合易老,又以[[內丹]]為用,發揮道教修煉養身之旨。無夢弟子陳景元注《道德經》二卷,今《[[正統道藏]]》收其《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以治身治國為老學之要,認為《道德經》以重玄為宗,自然為體,道德為用,哲學上繼承了唐代重玄學派的觀點,又作了政治上的發揮,在宋代產生較大影響。
宋代道教易、老之學融通開展,這是其教理的特色之一,另一個特色就是內丹學理論的體系化。隋代蘇元朗著《旨道篇》以示弟子,又用《[[參同契]]》指導內丹修煉。唐代綿州昌明縣令劉知古,著《日月玄樞論》講述內丹修煉之理。唐代陸續產生了一些內丹著作,如張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經》、《大還丹契妙圖》,還陽子《大還丹金虎白龍論》等等。到唐末五代,內丹術更為發展,特別是五代到北宋時期,是道教內丹取代外丹的關鍵時期。唐末,至一真人崔希凡撰《入藥鏡》,對內丹理論和方法作了簡明扼要的論述。五代道士彭曉精研《參同契》,著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三卷,借《參同契》以發揮自己的內丹思想。唐末五代,又有鍾呂金丹道的崛起。關於鍾呂的傳說非常多,加上後來[[鍾離權]],[[呂洞賓]]跨入八仙的行列,鍾呂傳道的事跡更是家喻戶曉。北宋陳摶將其內丹思想形象化於《無極圖》中,由無極出發,由得竅入手,經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復歸於無極。這是對道教內丹學的一次重要的理論總結。北宋神宗時,[[張伯端]]盡畢生精力著《[[悟真篇]]》,繼承鍾呂金丹的性命雙修說,主先命後性,又將陳摶《無極圖》的內丹思想加以闡發,自成一家,與[[魏伯陽]]《[[參同契]]》同被道教推為正宗,是內丹學史上一部極其重要的著作,對此後道教內丹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因此而形成金丹派南宗。內丹學的興盛及其理論體系化,是道教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北宋以後,道教教理教義多從內丹學中體現出來。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