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146字节 、 2013年8月24日 (六) 09:48
无编辑摘要
{{dzindex|書名= 玄珠錄 》共 |編著=王玄覽撰 王大霄編|卷數= 二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玄部|正統道藏字號=別|涵芬樓本冊數=725|新文豐本冊數=39|三家本冊數=23|道藏提要編號=1039|中華道藏分類=道教論集道學論著‧全真文集|中華道藏冊數=26}}'''玄珠錄''' 道士 [[ 王玄覽 之語錄 ]]撰 由其門人 弟子 據諸人私記匯 。約 書於高宗、武后之時。二卷 ,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 ,是研究 。書中輯錄 王玄覽 道教思想的主要材料。全書收其 語錄 一百二十餘 主要論 道物、 道體、道性、 無、真妄、動寂 、心性等 論問 ,而歸旨于修心體道 。其 特色是援佛入老 說受《海空經》影響 運用 多融攝 教中觀哲學作論證,是本典型的融通釋老之作,體現了唐代 理人 教理論發展的趨向 作者 認為: 普遍地、絕對地存在於萬 之中 關係 無所不在 而所在皆無 體非真非妄而亦真亦妄。可道與常 相因生滅, 無所生,滅無所滅。 生萬物如以印印泥,泥中無數字,而木印字不減,泥中之字與 寂靜 印字同。故知:「道能遍物 即物是道; 既生滅,道亦生滅。」書中又稱:「諸法皆無自性,隨離合變為相為性」。法無自性故能變化,雖變化無窮 終不離相性 但應物 故道性與諸法眾生之性不一不異,亦即亦離,道體雖空 而不 空,空能應 ;眾生無自性故空 「真體 寂」 能與道相應故曰 眾生稟 體的實相 生,眾生大是道,「以非 道故,所以須修習。「道性眾生性, 空」 性俱不見,以其不見故 就如 能與至玄 「鏡體 由此作者從道與萬物眾生之辨證關係,論證了眾生須修道亦能得道。書中又論心物關係及修心 樣; 切法,生一切知一求心如剝芭蕉,錄至無皮無心處,便是真心。能知真心木無 與境這對範疇中 常以 雖無 為主 能能應物生知,便得解脫之道 故曰:「 諸法生,心 諸法滅,若證無心 外物現象的 ,無 亦無 」又云:「莫令心不住 莫令住無 的「 ,於中無抑制,任之取自在,是則為正行」。所謂 心,即唐代道教重玄派修心定 力無邊。如此等等
==參考資料==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23至124頁。
[[Category: 太玄部]][[Category: 唐代 道教經典]][[en:Record of the Mysterious Pearl]]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