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大小无更改 、 2013年6月14日 (五) 12:58
福井康順(1898-1991年),日本佛教僧侶。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哲學科,並在該校大學院修業完畢後,到中國留學,師承著名歷史學家津田左右吉(1873-1961年)。津田左右吉當時在中國東北的「滿鐵調查部.東洋協會學術調查部」任研究員,後因著作中比較客觀地論述日本古代史,被誣侵犯皇室尊嚴而判罪。他的一些古代史研究著作也被禁止發行。津田左右吉的史學觀點和治學方法對福井康順有明顯的影響。福井康順以《道教的研究》一書獲文學博士學位,著有《靈寶經的研究》、《列仙傳考》、《老子道德經序訣的形成》等論著,1987年出版了《福井康順全集》(六卷)。福井康順之子福井文雅是當代日本道教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福井康順的研究方法的最好的承繼人當推吉岡義丰。
====吉岡義 ====吉岡義 (1916-1981年),畢業於智山專門學校(今大正大學),在中國學習期間,曾繼小柳司氣太之後,住進了北京白雲觀。他寫的關於道教宗教生活的回憶,被公認為具有珍貴價值的親身體驗。福井康順和吉岡義 ,他們都比較徹底地改變傳統的將道教附屬於儒、佛的觀點,而是將道教作為一種獨立的宗教系統來研究。並且其道教研究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的研究,即道教研究的領域已經擴大到了歷史、考古、文獻、方志和年表等方面。他們的研究方法比較嚴謹,明顯地受到我國乾嘉學派治學方法的影響,其對於《[[道藏]]》的歷史以及《[[靈寶經]]》、《[[周易參同契]]》、《[[列仙傳]]》等研究都是旁徵博引,互相參照,細致考証,鉤稽異同,言必有據,多有發見的。但是,他們的研究眼光只是局限在宮觀中的和書本上的道教,方法上也由於過分重視考據,因此還沒有將道教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研究,尚未來得及深入到道教在中國社會、文化、科技和民俗領域中的作用和地位。
==戰後恢復期的道教研究(1945年9月─1972年)==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