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26字节 、 2008年11月13日 (四) 21:40
无编辑摘要
諸神聖誕的慶典活動在民間的影響,視其神道的地位高低及與民眾生活的關係而異。有的尊神地位崇高,如老君、玉皇、九皇、關帝、東嶽大帝、呂祖等,其聖誕的民俗活動遍於全國;有的神道與民眾生活關係密切,如城隍、土地、灶君等,其生辰的慶賀活動,也久傳不衰。有的神祀偏於一地,影響地方民俗,如五聖盛於江南,楊泗將軍之祀在長江中下游。然而也有些地方神祀漸盛於全國乃至遠播海外,如原為福建蒲田的媽祖之祀即是顯例。北方碧霞元君,南方天妃媽祖,為香火最盛的兩個道教女神。
==三元 ==
諸神聖誕日中,在社會上影響最大的要推三元日。三元日簡稱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傳為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的日期,後傳為三官誕辰,遂成為道教的重要節日。三元日實從早期天師道的三會日演變而來,是道教三官信仰的沿襲。《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云:
:天地水三官九宮九府一百二十曹,三品相承,生死罪福,功過深重,責役考對,年月日無有差錯。其學仙善功,行惡罪報,各隨所屬考官,悉書之焉。
三官考校功過,原係於三會日,但除十月十五日下會外,其餘正月七日(一說一日)上會,七月七日中會,皆非望日。南北朝時始定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建三元齋,後傳為天、地、水三官誕辰,三元日與三會日分離,稱天地水三官及府曹之神,「先於三會日考校罪福,至三元日上金闕,以降禍福」<ref>《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七。見《正統道藏》36冊。</ref>意即在考定功罪後,在三元日上天庭報告太上老君,然後依其功過給予賞罰。這裡說的金闕,一般是指太上老君所治。三元日道觀中例要建醮,拜懺修身謝過,並與民間的新正慶賀、祭祖、祭孤、祭厲等風俗結合起來,成為重要的民俗節日。
 
==註釋==
<references/>
==相關條目==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