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字节 、 2008年11月13日 (四) 15:21
无编辑摘要
羅浮山位於廣東博羅縣西北的東江之濱,縱橫廣袤250公里。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羅浮山為第七洞天 ── 朱明耀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 泉源福地。據《羅浮山志》,羅浮山乃羅山、浮山二者之合稱。傳說浮山是蓬萊仙島的一個別島,隨風浪從東海飄浮到南海,附於羅山,因此取名羅浮山。
羅浮山在很早以前就被認為是神仙的洞府,南海的「蓬萊」,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吸引著歷代文人雅士前來遊覽或棲隱。東晉時,著名道士[[葛洪]]曾在羅浮山燒煉丹砂。葛洪棲止羅浮山時,建有四庵,後經擴建為宮觀,即南庵都虛觀(後改名沖虛觀),西庵[[黃龍觀]],東庵九天觀,北庵[[酥醪觀]]。至隋唐,蘇元朗、軒轅集等著名道士先後隱居於此,羅浮山道教有較大發展。宋元又有[[陳楠]]、[[白玉蟾]]、鄒葆光等著名道士隱居羅浮山修道。明清時,羅浮山道教仍較興盛。清代有龍門派一個支系傳法於羅浮山酥醪觀。光緒時,酥醪觀主陳教友著有《 [[ 長春道教源流 ]] 》,為研究龍門派傳承歷史的重要著作。
羅浮山舊有九觀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說,明清之後,許多已經廢圮,現尚存五觀五寺。道教五觀,即沖虛觀、酥醪觀、九天觀、白鶴觀、黃龍觀。其中沖虛觀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