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72字节 、 2011年10月31日 (一) 12:05
歷史上五嶽長期與[[四瀆]]、[[五鎮]]、[[四海]]並列於國家祀典,總稱「嶽瀆海鎮」或「嶽鎮海瀆」。早在先秦時代,王朝已經開始祭祀五嶽。《周禮‧春官‧大宗伯》謂:「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又《禮記‧王制》稱:「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秦漢時期,秦始皇、漢武帝均在五嶽之首的東嶽泰山舉行過隆重的「封禪」大典,無形使五嶽的地位更為崇高。漢宣帝時,朝廷正式確立了歲時祭祀五嶽的制度,為後世所沿用。唐代加封五嶽為「王」,宋元兩代再晉封為「帝」,及至明太祖則撤去帝王稱號而僅稱「某嶽某山之神」。道教儀式一般把朝廷封號用作五嶽大帝的聖號。
==歷代五嶽封號一覽==
{|style="text-align:center; font-size:100%"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style="background:#57727b; color:#fff; font-weight:bold; text-shadow:#000 1px 1px 3px;"! | 年份! | 東嶽! | 南嶽! | 西嶽! | 北嶽! | 中嶽! | 資料來源
|-
|唐先天二年(713年)
|《明史‧禮志》<ref>《明史‧禮志》:「(洪武)三年詔定嶽鎮海瀆神號。略曰:「為治之道,必本於禮。嶽鎮海瀆之封,起自唐、宋。夫英靈之氣,萃而為神,必受命於上帝,豈國家封號所可加?瀆禮不經,莫此為甚。今依古定制,並去前代所封名號。五嶽稱東嶽泰山之神,南嶽衡山之神,中嶽嵩山之神,西嶽華山之神,北嶽恆山之神。」</ref>
|}
 
==相關條目==
*[[四瀆]]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