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命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非命,「非」表示否定,「命」指命運,古代又有「天命」之說。春秋末戰國初《墨子》中有〈非命〉篇,曾對當時流行的天命思想進行激烈批判。文中墨子提出「非命」的主張,呼籲人們不必相信命運(天命),主張「人為」可以改變命運。「非命」說反對儒家所稱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命定論,提出立論的「三表」,即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認為國家的興亡、個人的富貴貧賤不完全是命運的安排,而主張靠主觀的努力,並舉例說: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也就是說,天下之治乃湯武之力在起作用,天下之亂為桀紂之罪的緣故。此外,當時世不變而民不易,上變政而民改俗,由此觀之,安危治亂乃在於上之為政,而非命運使然。墨子認為,不但天下的整治在於治天下之人的主觀努力,個人的富貴也在於個人的努力;相反,如果相信一切都是命定的,則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甚至是有害的。他說「仁義之人不可不察而強非」,即主張「非命」。墨子的「非命」說與他的「天志」說是互相配合的,他認為天的意志是叫人和平相處、努力生產,而儒家相信「命定」說乃是輕視生產活動,違反了天的意志。此外,「非命」還有「不從命」、「不合天命,違反天道」和「因意外的災禍而死為非命」之意。

參考文獻

  1. 《墨子•非命》,《四庫全書》本。
  2. 任繼愈:《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