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觀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雲台觀在四川省三台縣安居鄉雲台山。始建於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創建人趙法應。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趙法應與徒眾又募資建成大殿一楹,後名玄天宮。宮內供奉鐵鑄真武神像。歷宋元兩朝,香火不斷。

明代是雲台觀的興盛時期。永樂十一年(1413年)九月初九,封藩四川的蜀獻王朱椿遣承奉長吏司修雲台觀拱宸樓,並重修正殿。天順五年(1461年),雲台觀住持謝應玄、何玄澄募資重修因兵燹毀廢的拱宸樓。成化二年(1466年),蜀王府為雲台觀造琉璃瓦結蓋寶殿。正德十年(1515年),明武宗遣內臣赴雲台觀朝謁,造金玉帝像,並為雲台觀修砌碧瑤階,階下造玉璽台,台上建八角樓,題其額曰「天乙閣」。萬曆十六年(1588年),蜀王府又賜錢建石合門三重。明神宗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欽賜雲台觀《正統道藏》一部並敕諭一道。[1]萬曆三十二年,雲台觀發生火災,天乙閣及兩廊被焚毀,神宗發內帑,遣太監駐雲台觀監督修復。據明代人萬安《重修雲台觀碑記》,明代曾十多次培修雲台觀,殿宇宏偉,規模龐大。

清康熙八年(1669年),道士陳清覺武當山青城山傳全真龍門派,隨陳氏入川五道友之一的張清雲住持雲台觀,此後雲台觀成為全真龍門派子孫叢林。光緒十二年(1886年)雲台觀發生火災,燒毀前殿及拱宸樓。三台及周圍八縣鄉紳捐金培修,於前殿及拱宸樓基址改建為降魔殿。

雲台觀現存明清古建築有:玄天宮、三皇觀、城隍殿、慈航閣、青龍殿、白虎殿、十殿、九間房、靈官殿、降魔殿、藏經閣、梓潼殿、茅庵殿(供奉開山祖師趙法應)、香亭、木牌坊、鐘樓、鼓樓、回龍閣、長廊亭、石華表、券洞門、三合門、三天門、玉帶橋等。從山門至玄天宮綿延二里餘。

主要建築玄天宮為單簷歇山式,六柱五開間,斗拱木樑全施彩繪,至今色彩鮮豔。殿頂黃綠二色琉璃瓦覆蓋,組成三塊菱形圖案。大殿正中供奉三尊鐵鑄神像。

另一重要建築降魔殿氣勢宏偉,有十米高、兩人合圍的圓柱三十根。正殿泥塑真 武大帝降魔神像,高三米,怒發跣足,手執長劍。

1981年,三台縣政府將雲台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5月正式開放為道教活動場所,三台縣道教協會即設於此。

參考資料

  1.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冊第269-270頁,知識出版社(上海),1994年。
  2.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第1678頁。

註釋

  1. 此《道藏》,後經兵燹,部分散失,剩餘道經在1940年代移交四川大學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