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龍虎經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金碧龍虎經,丹經名稱,又名《古文金碧龍虎經》等,簡稱《龍虎經》或《金碧經》。相傳此書始於黃帝,為後世內外丹學之源,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時也曾參考過此書。宋代吳悞指歸集》則以為《古文金碧龍虎經》並非始於黃帝,而是起於神農氏,並相信後世丹學「百家之源出於此也」。五代彭曉在《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之序文中又記載魏伯陽「得古文《龍虎經》,盡獲妙旨,乃約《周易》,撰《參同契》三篇」。明代張宇初峴泉集》〈丹纂要序〉也說:「後之所謂金液大丹者,始《金碧龍虎經》、《太上石壁歌》。至漢魏伯陽,本《金碧經》作《參同契》,假易以明丹,述五行八卦陰陽經緯之說,詳火藥消長生化之機。」不過,南宋朱熹卻對此提出相反的看法,認為《周易參同契》並非據《古文龍虎經》而作,恰恰相反,「蓋是後人見《魏伯陽傳》有『龍虎上經』一句,遂偽作此經」。 明代《正統道藏》太玄部收有未署撰人的《古文龍虎上經註》及宋代王道撰《古文龍虎經註疏》等,今人王明考證該經正文實與唐羊參微《金丹金碧潛通訣》相同。考該版本《龍虎經》的基本內容,實與《周易參同契》相仿,皆以乾坤兩卦象徵鼎器,坎離兩卦象徵藥物,由八卦而衍生出的六十四卦象徵煉丹的火候。王道注疏、周真一印證的《古文龍虎經注疏》共三卷,前有王道序,落款於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注疏用《參同契》證其義,以辨藥地之真偽、金石之異同。經後附有兩圖〈攢簇周天火候圖〉和〈金火相交生藥圖〉,以幫助煉丹者理解經義。其注力辟外丹諸術,強調真鉛真汞並非五金八石、硝霜漿露之類,而是指採取日光、月精歸於神室而化生成丹。無名氏《龍虎上經注》則將經文分為二十六章,假《參同契》陰陽五行、卦爻變化之說解釋原經,申述內丹修煉之旨。原書末附錄《讀龍虎經》一篇,乃作者讀書筆記,摘出原經中若干詞句略加詮釋。

參考文獻

  1. 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