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德經講義》,《道德經》注本之一,清代黃元吉撰,兩卷。卷前有作者自序,序文作於光緒十年(1884年),則該書當初刊於此年。注文按河上公本分為八十一章,全書以道教內丹的理與法注解《道德經》,文句簡易平實、明白曉暢。該書對清末以來的內丹學說頗有影響,近人陳攖寧評曰:「清代黃元吉所撰《道德經講義》,全部用修養法作注,雖不免有牽強附會之處,但比較尚屬可觀。」該書在光緒年間初刻時名《道德經注釋》,一九二零年翻印時則改名為《道德經講義》,一九七零年在臺灣又易名為《道德經精義》出版。《道德經精義》〈序〉稱:黃注尤為精闢,確乎言玄機,字字精義,故名曰注釋,毋寧名曰精義之為得也,因易名重刊,以期普渡。蕭天石在為其所寫的例言中談到黃注本特點是: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學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賅,體用鹹宜。尤以其融儒入道而能鑿空無痕,因道弘儒而能渾全一體,故無論道家儒家,皆可奉為無上聖經,視作修聖修仙之不二法門。

參考文獻

  1.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
  2. 清‧黃元吉:《道德經講義》,見《藏外道書》,第22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