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番記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通番記》,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撰寫的出使海外見聞的遊記。明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五年(1431年),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先後七次下西洋,訪問西太平洋、印度洋的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將下西洋見聞撰寫成《通番記》,其中保存了明代海上女神媽祖信仰的情況。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奉祀天妃,在海上凡遇險阻則稱天妃神號以求平安,如《通番記》說:「值有險阻,一稱神號,感應如響,即有神燈燭於帆檣,靈光一臨,則變險爲夷,舟師恬然,咸保無虞。」《通番記》的部分內容曾以石刻形式得以保存,事見《婁東劉家港天妃石刻通番記》,其中記載:「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春,正使太監鄭和、王景弘,副使太監朱良、周滿、洪保、楊真,初左少監張達等立。」鄭和船隊所奉祀的媽祖,在宋代被尊稱爲聖妃,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冊封爲「護國天妃」。清康熙年間,媽祖又被加封爲「天後聖母」,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天妃封號已加至七十個字。明代道經《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說,天妃原是太上老君所派斗中妙行玉女下凡,降生人間以救度生民,並稱「翻覆舟船,損人性命,橫被傷殺,無由解脫」等苦難,都是天妃救度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太上老君說天妃靈驗經》,《道藏》本。